![]() | 文峰塔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祁山鎮城南之鳳凰山頂,為明萬歷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知縣李希泌所建。塔體呈六邊形,高33.5米,底層直徑7.3米。塔身為五層磚石結構,內有石階貼塔內壁盤旋而上,塔頂端為鐵制寶葫蘆。此塔為祁門十二景之一——塔巒高眺。1984年5月16日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修葺一新。……[詳細] |
![]() | 倪康民墓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渚口鄉大北村管驛坦寅山(茲張公路東側)120米處山坳中。座東朝西,由拜壇、祭臺(墓志銘)、墓塚、墓碑組成,墓地寬4.6米,深7米,占地面積32.4平方米。該墓系渚口倪氏始遷祖唐檢校兵部尚書倪康民公之墓,明萬曆庚寅孟夏吉旦裔孫重修。……[詳細] |
![]() | 太后坑瓷土礦遺址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金字牌鎮莊嶺村三源組南側山坡腳下,因瓷土曾用于燒制慈禧太后的御床,被敕令為“太后坑”。該礦所產瓷土性堅、耐火、粘性強,最宜燒制高級瓷器。莊嶺瓷土礦首創于胡元龍,最旺盛時期曾有礦坑30多個,礁棚20多幢,15里長的杭溪源終日礁聲不絕于耳。1953年,在景德鎮瓷土展銷會評比上,“太后坑……[詳細] |
![]() | 舍會山皖贛特委會會址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祁紅鄉永勝村舍會山組15號,座北朝南,二層木樓,一廳四廂房,會議在樓上召開,北側墻設有一逃生門,直通后山山路,可通往江西地界。1937年10月間,陳毅同志來到祁門舍會山,召開了皖贛特委會議,作了《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該會址1985年10月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詳細] |
![]() | 祁門茶業改良場位于祁門縣平里鎮平里村,是農商部于1915年4月設立最早的中國茶葉技術改良機關,當時稱為“農商部安徽模范種茶場”,歷經國立、省立等朝代,名稱亦多次變更。祁門茶葉改良場建立后,主要開展了植茶、制茶、茶業調查和業務推廣等方面的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積極推動了全國的茶葉改良運動,促進了……[詳細] |
![]() | 祁門茶山公園原為祁門茶業改良場自建茶山,歷史上最大規模曾有連片梯田式茶山千余畝,目前仍保留有梯田茶山200余畝,縣委會大院內仍保留著與原茶業改良場有關的歷史建筑,包括原改良廠辦公樓、廠房、宿舍、原蘇聯專家住所等建筑。茶山公園伴隨了整個祁門茶業改良場的興衰史,是縣城內唯一具有祁紅文化歷史價值的茶園,雖現存面積與以往相比較……[詳細] |
![]() | 祁山摩崖石刻位于縣城祁山西北面山腰,目前所能見到的石刻有兩方,一方名為“佛”字,無款識,另一方曰“靈峰”由明人楚蛟所題,兩方均為篆書,其中“佛”字為陽刻,字的結體剛勁有力,線條明快,直徑達1.5m左右,“佛”字左側陰刻“山中靈氣”4字,亦篆書,上方百米處刻有“最上一乘”4字,題款“夕沙”。石刻前原有平臺,據傳,為“青蘿……[詳細] |
![]() | 鐘秀橋位于祁門縣柏溪鄉柏溪村柏溪河上,三孔、紅巖石砌筑,東西走向,橋長28.3米,寬5米,高度7米,單孔跨度7米。船形橋墩,橋面設石欄桿。橋名碑“鐘秀橋”。2017年8月列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建本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渚口鄉伊坑村伊村組,系村中倪氏宗祠,始祖倪康民公為唐末兵部尚書,由歙篁敦遷此建村,祁門倪氏皆朔此為源。祠堂座北朝南,三進五開間,徽派磚木結構。祠堂前14米處建有槽門1座,12根立柱落地,磚木一層,呈“八”字形,上有“經鋤舊家”匾額。祠堂大門前有抱鼓石一對,上有四來頭,大門邊設二耳門,前后天井,寢堂……[詳細] |
![]() | 永錫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閃里鎮文堂村上文堂組,系村中陳氏藻公一脈的宗祠,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陳舍公之手,取名于《詩經》“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句。祠堂座西朝東稍偏,三進五開間,門前漢白玉抱鼓石一對,前后天井,寢堂明式風格顯著,建筑通面闊19.6米,通進深52.6米,占地面積1031平方米。久經風雨侵蝕,近年族……[詳細] |
![]() | 陳氏宗祠位于祁門縣閃里鎮坑口村,座北朝南偏西,磚木結構,三進五開間,前后天井,祠前遺存旗桿石4只,門前石臺、欄板等建筑風格獨特,屋內斜撐木雕人物(八仙)、獅子雕刻精美,石立柱14根,建筑面闊14.8米,進深36.3米,占地面積537平方米。閃里陳氏宗祠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胡元龍故居,位于平里鎮貴溪村文橋組34號,系祁紅鼻祖胡元龍故居,該建筑為兩層磚木徽派建筑,面積約220平方米。2017年8月列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胡元龍(1836—1924),字仰儒,祁南鄉貴溪人。自幼才能出眾,文武雙全,其祖因功被朝廷封賞三代,但元龍18歲時,認為“書可讀,官不可做”,毅然辭去世襲把總官職,轉而……[詳細] |
![]() | 敬敷堂位于箬坑鄉倫坑村內,為“汪氏支祠”。座北朝南,三進五開間,由儀門、享堂、寢堂三部分組成,祠堂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清代重修,保存較為完整,建筑面闊14.3米,進深47.4米,占地面積678平方米。該建筑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祠前水池及欄桿仍保持原樣,儀門兩側的抱鼓石以及祠內的石雕、木雕均精雕細作,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們高……[詳細] |
![]() | 光慶堂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歷口鎮彭龍村中,系村中汪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間,座北朝南,磚木結構三進五開間,祠門增設圍墻,門內有青抱鼓石一對,雕刻精美,前后設有天井,祠內木雕甚少,享堂桅口飾有斗拱式斜撐,左墻嵌有道光十七年罰戲碑一塊。建筑體量較大,氣勢恢弘。建筑通面闊15米,通進深35.8米,占地面積537平方米。201……[詳細] |
![]() | 紹德堂位于祁門縣箬坑鄉合利村下汪自然村,為下汪村汪氏宗祠,座西朝東,磚木結構,三進三開間,門口有院,前后天井,寢堂為二層結構。建筑規模較大,通進深38.7米,面闊20米,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祠內雕刻古樸,無精雕細作。2012年2月列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彥興堂位于祁門縣歷口鎮彭龍村,建于明代年間,系村中汪氏支祠,座西朝東,磚木結構二進五開間,門樓為汪宗順牌坊,前設天井,無寢堂,祠內木柱、梁架無精雕細作,建筑風貌簡樸,體量較小。建筑通面闊10.5米,通進深15.1米,占地面積159平方米。2012年2月公布為第四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現狀一般。……[詳細] |
![]() | 憲伯坊,又名“程昌牌坊”,坐落在祁門縣胥嶺鄉六都村東和溪之畔,與“和溪”橋相鄰。六都,古稱善和里,曾有“小小祁門縣,大大六都村”之稱。由于善和程氏敦儒崇教,鼓勵本族子弟上學入仕,并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因此,由科舉入仕者不計其數,明代四川按察使程昌便是其中之一。程昌,字時言,號和溪,生于成化十一年(1475),卒于嘉靖……[詳細] |
![]() | 汪子嚴木牌坊位于祁門縣箬坑鄉上汪村舜溪河邊進村巷道上,座東朝西,為明正統年間舉人汪子嚴立。牌坊跨街而立,高約6米,二柱三樓式,上額枋書有“進士”(注:舉人又稱鄉進士)二字,下額枋書“戊午科進士汪子嚴”字樣。木柱直徑18厘米,柱底有方形石礎,前后有四塊長3米、寬15厘米、厚10厘米石條斜撐固定,是縣內僅存的木制牌樓。經修……[詳細] |
![]() | 桃源廊橋位于閃里鎮桃源村口兔耳溪上,廊式石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橋長20.4米,寬4米,高5.2米,單孔,橋上建橋廊,兩側廊墻開什錦窗各6個,東西兩端設門出入,廊東豎有《桃源里橋記》銘文碑。橋頭門額“古津”楷書,為清同治五年(1866)吳得英所題,橋孔篆書額“桃源橋”。橋西堍建有八角形魁星閣,“文革”時被毀,……[詳細] |
![]() | 東皋塔位于祁門縣鳧峰鎮恒峰村塔下組(赤橋自然村)旁。明嘉靖年間(1522~1566)由里人方楷倡建。原為5層,萬歷時(1573~1620)增建至7層。塔呈六邊形,高42米,底層直徑7米,磚石結構。底層一面設門,入門即一佛龕,龕后有石階沿壁盤旋而上。二層以上四面有窗,每層塔檐懸有風鈴,塔頂為葫蘆狀鐵剎。登塔遠眺,附近山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