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積谷倉公布時代:清代保護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164公布地址:瀏陽市文家市鎮文市社區人民路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長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向各至墻基外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20米處。……[詳細] |
![]() | 孔氏家廟位于瀏陽市東部達滸鎮金石村,明萬歷十四年(1586)由縣府出資建造送于孔氏,坐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三進五開間。現殘存建筑有大成殿、五王殿,大成殿為重檐山頂,小青瓦,穿斗與抬梁混合構架,四面設回廓;五王殿為封火墻,硬山頂,小青瓦;內原有五王牌位(現無存)。兩建筑因年代久遠,無人管理和修繕,現已倒塌大半,2005……[詳細] |
![]() | 陳昌烈士墓位于瀏陽市西南部鎮頭鎮土橋村炭坡塘山坡上,地勢開闊,坐南朝北,故居在其東部300米處,附近有山塘一口,前為田壟和簡易公路。墓冢建于1930年,1985年重修。墓地呈半圓形,墓冢直徑3.8米,高0.6米,墓前地坪有石欄圍護,左右置石華表,高2.8米,墓碑立后,高2.7米,寬1.25米,占地面積200平方米,保存……[詳細] |
![]() | 桃樹灣清代民居公布時代:清代保護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137公布地址:瀏陽市金剛鎮清江村桃灣組類別:古建筑公布機關:長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8簡要說明桃樹灣民居坐北朝南,主體建筑部分系磚木結構,其它附屬建筑為土木結構,屋面蓋小青瓦。該建筑系當地劉氏族人于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詳細] |
![]() | 新算學館舊址——奎文閣公布時代:清代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004公布地址: 瀏陽市淮川街道辦事處聯城社區圭齋東路81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1簡要說明新算學館又名“奎文閣”,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系擴建瀏陽文廟時所建,是文廟……[詳細] |
![]() | 譚嗣同墓位于瀏陽河中游南區的牛石鄉(現為瀏陽市荷花辦事處)翟水村(現改名譚嗣同村)石山下,海拔300米。墓地距瀏陽市區8公里,南距云橋約1.5公里,距荷花辦事處3.6公里,西300米有瀏醴鐵路。地處翟水之陰,從公路南折入有簡易路直抵墓山下,墓地四面開闊,農田小溪縱橫交錯,翟水河由東向西緩緩從墓山下流過,左右群山環抱,若……[詳細] |
![]() | 紅一方面軍后方醫院舊址—范家祠堂公布時代:1930年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253公布地址:瀏陽市小何鄉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2011]21號)文件《關于公布省級……[詳細] |
![]() | 文家市大捷遺址公布時代:1930年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161公布地址:瀏陽市文家市鎮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2011]21號)文件《關于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詳細] |
![]() | 中共湘鄂贛省第一次黨大會舊址——楚東山大屋公布時代:1931年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069公布地址:瀏陽市楚東山鄉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2011]21號)文件《……[詳細] |
![]() | 上坪會議舊址公布時代:1927年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編號:430181—0069公布地址:瀏陽市白沙鎮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機關: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2011]21號)文件《關于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詳細] |
![]() | 忠愍侯易雄將軍墓位于瀏陽市區西南部瀏陽河畔的棖沖鎮嘉園村坪上組將軍洞的山崗上,墓冢坐南朝北,地處東經113°29′42.5″,北緯28°00′55.1之間,北距棖沖鎮政府2.5公里,西距瀏陽河2公里,東距東董家塘約3公里,將軍墓三面環山,山腳下是一水庫。忠愍侯易雄將軍墓自建立以來,保存較為完好。1958年,當地修水庫,……[詳細] |
![]() | 劉家祠堂位于瀏陽市大圍山鎮小南京社區上街,西去五十米為大溪河,坐東朝西,面積為1044.26平方米。風格樣式及形勢:面闊三開間為34.67米,二進深為30.12米。四級臺基高60公分,八角方形石柱有陰刻長聯上聯為:“白沙踞瀏東上游數百年占于斯聚族至今為著姓”,下聯為:“大圍當祠南一面兩三峰秀翹特出鐘靈有自借名山”。四級……[詳細] |
![]() | 李氏家廟公布時代清代公布地址瀏陽市大圍山鎮瀏河源村類別古建筑2019年,紅十六軍兵工廠舊址-李氏家廟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向自建筑外墻基各至50米處。……[詳細] |
![]() | 【新算學館】瀏陽縣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瀏陽縣城關鎮圭齋路文廟后山坡上。原名魁文閣,為文廟附屬建筑物,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進一步淪為外國列強的殖民地。時值一批救亡圖存的志士仁人憤而發起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譚嗣同、唐才常、歐陽中鵠等人借魁文閣興辦起湖南……[詳細] |
![]() | 洞溪書院的前身是瀏陽張家坊例貢生張良贊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于瀏陽張家坊文昌閣的義學。道光二十七年(1847)張卒后,夫人遵其遺囑,召集眾人商議,推舉鄉賢張祖德、李元善經理,并將義學改為書院,取名“洞溪書院”。咸豐二年(1852)始聘名師啟館,時“遠近士子麇至,至齋舍不能容”。鄉人辦學熱情高漲,決意擴大齋舍,乃發……[詳細] |
![]() | 金江書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瀏陽西鄉湯、陳、邱、婁四姓(鄉紳)為首捐資興建”,為當時瀏陽八大書院之一。1898年戊戍變法廢除科舉取士制度時,改為“金江兩等小學堂”,辛亥革命后改為學校,至1938年更名為瀏陽私立金江高等小學堂,1941年建為金江中學。當年的金江書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風格建筑,占地3600多……[詳細] |
![]() | “此地有圍山高聳,溪水環繞,宅我校于其中。聽鳥雀吱吱,水聲潺潺,我們在此間樂也融融。努力求學業,造就優良國民,矢志救國,毋忘父老,作育熱忱,我圍山萬古長青。”這是圍山學校的老校歌,圍山學校的前身就是瀏陽八大書院之一的圍山書院。圍山書院坐落在瀏陽市大圍山鎮東門市,今為大圍山鎮中心完小和中學。正如歌詞中所言,在“崗巒圍繞,……[詳細] |
![]() | 100多年前,瀏陽文家市一些知名人士憂于當地文運稍遜而謀建了一所學宮(儒學設在孔廟的叫學宮,為秀才讀書之所),名為“文昌宮”。道光十九年(1839)春,時任瀏陽知縣的胡芝房來到了文家市,在察看了集鎮中街的文昌宮后,提議將它改為書院興辦義學,他的倡議得到了當地鄉紳的積極響應。不久,當地人士便集資數千緡,良田數頃,在當地名……[詳細] |
![]() | 新安橋位于瀏陽市社港鎮合盛村。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東西走向,石木結構,長19米,寬4.5米,由石拱橋與木橋廊兩部分組成。拱橋為紅砂巖條石建筑;橋廊由29根木柱榫卯結構支撐,木構架用斗拱,工藝獨特,做法古樸,造型別致。新安橋屢經修葺,保存完好。2006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432300125保護……[詳細] |
![]() | 譚繼洵墓位于瀏陽市集里鄉筱水村。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約60平方米,花崗石墓圍,三合土墓冢,高0.9米,底徑3.8米。冢首立祁陽石墓碑五通,中間主碑高1.9米,寬0.7米,陰刻楷書碑文“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兼署湖廣總督湖北巡撫譚敬甫君誥封一品夫人譚母徐太夫人之墓”“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歲仲冬月”,兩側附碑陰刻龍紋。1991年,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