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湘西州旅游

湘西州旅游景點介紹

  勞莊位于永順縣寶坪鄉蘭花洞村,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民風純樸的勞莊人將家園依著連綿的山勢層疊而建,將山的意象融入于建筑之中。環形拱衛的山體,綠油油的稻田,散發著濃厚古風的勞莊民居分布在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布置于山體的各個階梯可以達到的范圍之上,建筑形象古樸清新,透著一種統一而多樣的美。 吊腳樓與山體結合為人……[詳細]
  小干溪村距永順縣城20公里左右,宅舍坐北朝南,東西面闊17.1米,南北進深11.8米,穿斗式全木結構,脊高7.5米,檐高3.5米。 正屋原為三開間五柱四瓜構架,遵循傳統土家族民居布局,中間為堂屋,兩廂為前火床后臥室的傳統格局。后在宅北側加一排柱變為六柱,兩廂擴大并加一雜屋。再后來因傳統建筑無法滿足現有生活需求,更在宅……[詳細]
  彭宅位于永順縣和平鄉雙鳳村,由于雙鳳溪地勢高峻,長期與外界缺乏聯系,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土家族的古老傳統,民居也大都保持原有建筑樣式。村舍并無統一朝向,多依山邊溪流而建。雙鳳溪的民居較少用吊腳樓,只有大戶才建吊腳樓,主要是因為這里接近山頂,地勢較平坦。彭宅是少數有吊腳樓的,正屋為三開間,排架均為五柱四瓜穿斗式結構,東邊建有……[詳細]
  吉首的十八灣坐落在海拔600~700米的高山上,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落。村內民居全由土磚砌筑而成。十八灣的土磚非常堅固,經久耐用,風吹雨淋而百年不倒。當地制磚的秘訣在于,制磚的泥土都是高山氣候下形成的黏土,并且浸泡在稻田里,經過一段時間后再碾壓、晾干制成。因此十八灣的土磚才如此堅固,甚至可以與福建的夯土墻相媲美。民居是木……[詳細]
  在吉首市馬井坳鄉通往團結村的公路邊,有一處保留較好的封火院落。據當地老人講述,這座宅院建成于清朝末年。主院落適應地形,分為四進院落,呈臺地布局,層層抬高。第一進院落左右兩側天井,過去用作馬房,中間起到門廳的作用。第二進略作抬高,東西兩側是廂房,用作居住。第三進為主要天井,天井兩側分兩路臺階。第四進院落有較大抬高,中間用……[詳細]
  石姓小宅院是一座典型的苗族民居,位于吉首市馬井坳鄉團結村(原名凼陀村)。宅院平面呈“L”形布置,木屋架,片石屋基,木結構木板圍合,倚身于山坡上,兩進三開間,五柱八瓜屋架。左右兩開間分別由木板隔開,這已與傳統苗居開放的習慣不同,除左右開間各有一間臥室之外,堂屋后也辟有一間臥室,三開間分別居住屋主的三個兒子。廂房由南往北是……[詳細]
  金洛河村位于保靖縣東南部,屬于水田河鎮中興鄉。村落建筑自由布局,房屋多是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蓋頂。 據民國26年(1937年)《保靖概覽·苗俗》記載:“貧者居室則結草為廬,富者大廈崇垣,聳以高樓,唯不喜歡開窗。室內左右設火床,高三尺,長寬不一,中設火爐,坐臥其上。正堂屋無神龕,相傳火床上之中柱下,即祖先所在地,忌……[詳細]
  瀘溪縣梁家潭的土家族民宅具有典型的中國南方山地建筑的特點。 此建筑建在山地之上,采取了填方、吊腳的方式解決山地高差問題,充分尊重和適應了地形條件。與一般土家族民居不同的是,主屋和吊腳樓兩部分不是成直角相交,而是前后平行排列。主屋為原有建筑,已有百年歷史,建于填方的磚石砌筑的平臺之上;吊腳樓建于約四十年前。建筑以木材主……[詳細]
  五村位于瀘溪縣北部八什坪鄉,是土家族、苗族、漢族聚居的邊遠少數民族鄉村。五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前面視野開闊,后山雄偉林茂,左右青山環抱,這也是土家人對聚居地選址的基本要求。 由于歷代朝廷對土家族實行屯兵鎮壓政策,把土家人趕進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山坡上修吊腳樓。 吊腳樓是湘西土……[詳細]
  勾良寨鳳棲閣位于鳳凰縣阿拉鎮的勾良苗寨中,有一處苗王府邸“鳳棲閣”。相傳這位方圓百里內的苗王首領,他的府邸體現了中原漢文化與西南苗文化的交流融合。 府邸順坡而建,青磚壘砌的高聳而厚重的四壁,將其武裝成一處堅固的堡壘。建筑內部的主體采用木質結構,封火山墻沿用湖南傳統的馬頭墻造型,入口大門裝飾精美。 遠離門廳處的左側開……[詳細]
  瀘溪縣浦市鎮曾是個繁榮的碼頭,碼頭邊船來船往造就了一時的輝煌,曾有“小南京”之稱。如今繁榮的碼頭景象已不復存在,昔日富庶的家族業已沉寂,然而走進表面看來平平常常的街邊門面,穿過狹窄而灰暗的房門,幽深的大宅卻仍隱約記錄著昔日的繁華。鎮上有名的吉家大院、周家大院等,都是這樣藏于普通街巷后的古老大宅。 浦市街道的尺度很親切……[詳細]
  來到沙土湖的人都會被那些玲瓏精致的吊腳樓獨具魅力的身影所吸引,映入眼簾的就像是一幅出自大家的水墨畫。 村寨中的民居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余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吊腳樓。而單吊式是其中我們看到的最普遍的一種,其特點是,只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詳細]
  王村鎮那丘村的向宅,主人是民國時期的將軍向敏思。住宅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宅基坐北朝南,主屋前后兩進,兩端廂房前出吊腳樓,形成縱長的院落式平面布局,俗謂“二龍護主”,東西面闊19.5米,南北進深40.8米。建筑系全木穿斗結構。正屋五柱八瓜,脊高6.38米,檐高3.6米。宅址西……[詳細]
  姚宅位于石堤鎮他沙村姚家寨,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至令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整棟建筑為壘木結構,四合院式布局,由門樓、正屋和廂房所組成。面闊28.9米,左右基本對稱。 姚宅從外觀上看是同等高度的規則四方形院落,但實際上前面一方為兩層,其他三方為一層,院內兩側分別有樓梯通往二層。這種兩層與一層同高的做法……[詳細]
  位于龍山縣他砂鄉天橋村的劉家大屋,是當地劉姓大戶人家于清乾隆末年(1790—1795年)修建的。據其后人介紹,劉家從江西洪安搬遷至此,初來之時家境貧寒,經過三代的苦心經營,逐漸成為殷實之家。家業興旺后,大量購置田產,其覆蓋范圍近至靛房鎮,遠至永順和西岐瓦廠八百田一帶,現存的劉家大屋即此時修建。當時共建三棟(北棟,中棟,……[詳細]
  里耶曾經作為重要的商埠碼頭而繁榮興盛、名重一時,鱗次櫛比的商鋪建筑便是其最為顯著的標志,如今保存下來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一座,是清朝末年里耶唐氏家族的商號“唐福記”。唐氏號稱“酉水船王”,是當時酉水、沅水流域最大的造船主,往返于這黃金水道之上。以造船業為依托,還兼營著桐油、五倍子、棉布紗等各項生意,可謂富甲一方。因而即……[詳細]
  保靖,古稱遷陵,《保靖縣志》記載,遷陵縣“四山環抱,澗溪中流,上接酉陽諸水”。古鎮位于酉水中游的咽喉地帶,是水陸必經之地,因此形成了商業繁榮的集鎮,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型碼頭和商會。 保靖的老街面對酉水,從酉水河邊向里延伸,這里曾經是一條商業長廊,云集了眾多的商鋪,客棧和會館。老街與遷陵鎮一樣,積淀了千年的歷史,具有深厚……[詳細]
  洗車河是一座橋鎮,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是兩座古橋。小河橋1976年修筑洗車至隆頭公路時被拆毀。現存大河橋,由鄉紳肖家霖等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共同捐資修建,20世紀90年代重修。 橋址位于洗車河鎮河西的灣子街至河東的東正街跨河處,系四墩木廊式風雨橋。東西兩墩為青石拱墩,西岸一拱由青石碼頭從河邊直通街上,過去是裝……[詳細]
  白竹山風雨橋位于永順縣三家田鄉白竹村,修建于民國11年(1922年),出自邑惹壩溝匠師張大剛之手。 橋廊主體建筑為單檐歇山式屋頂,中央突出四角攢尖式亭閣,建筑三間,長12.0米。橋面寬3.8米,其中過道寬2.4米,歇臺寬0.7米,脊高6.8米。橋墩原為粗大木構支撐,因年久腐朽,1982年改為石構。 風雨橋亦稱花橋、……[詳細]
  黃茅坪村位于鳳凰縣山江鎮一個小山坡上,湘西最后一位苗王龍云飛的府第就在村邊,青磚青石灰色基調的苗王府與黃色士磚墻為主的村落民居相映成趣。作為當時苗王府所在地,黃茅坪村也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順山勢而上,每家每戶的院墻彼此相連,形成錯綜復雜的幽深巷道,村子入口道路險要處設寨門,寨門與防御墻上仍保留了許多瞭望和射擊孔,體現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多 | 在线看片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 日本亚洲色欧美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