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益陽市旅游

益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321、東坪大木橋
東坪大木橋
  大木橋,又名鎮東橋,因為它鎮守在安化縣城東邊的柳溪河上。還曾改名東風橋,意思是東風吹,戰鼓擂,安化山城要騰。早在40年代,群眾還曾把木橋稱之為紅軍橋,因為肖克將軍率領的紅軍二、六軍團,1935年長征路過安化,對百姓秋毫無犯,部隊夜晚就睡躺在木橋上,第二早就清除殘匪,繼續長征。念紅軍勝利通過安化,夜宿東坪木橋,故把鎮東橋改稱紅軍橋,寄托安化山民對紅軍的懷念。東坪大木橋,建于清代光緒5年,即公園1897年,橋臨資江,橫跨柳溪,全長96米,橋面寬3.2米,橋高11.5米,橋分上下兩個部分,橋上為木結構,橋墩為花岡巖結構。整個木橋為一長形閣廊,用巨木構架做梁,橋面用厚木板鋪就,橋面兩邊,各分成31個大小相等的亭間,白天供小商販擺攤設點,夜晚供縣城居民分間歇涼。長橋不用一釘一鐵,而是用1000立方米木……[詳細]
322、樟抱臘
樟抱臘
  在四面環水的赤山島上,有一棵奇特的樟抱臘樹。古老樟樹的枝體上,長著一棵青翠的臘樹,兩棵樹早已連成一體,相親相愛的擁抱在一起,挺立在南咀鎮的芭蕉村頭。臘,樹高19米,胸圍9.9 米,要6個人才能合圍,樹冠寬15米。抱在懷中的臘樹,單高10米,胸圍1.26米。臘樹之所以長在樟樹上,據科學分析,是小鳥啄食臘樹籽,遺落在有腐植層的樹椏窩里,后來種子發芽生根,日久天長,臘樹根穿過腐蝕 的樹洞,扎入地下吸取營養,年復一年,小臘樹便在樟樹懷中成了大樹,根據林業專家的檢測,古樟樹齡已過千樹已過千歲,小臘樹芳齡也有400多歲。臘生,這在綠色的自然界實屬罕見。它們屹立在洞庭湖中的赤山島上,飽受世間風雨,幾經火燒雷霹,雖然燒壞劈掉了三、四個枝椏,但它們始終挺拔向上,生機勃勃,像一把綠色巨傘,撐立在赤山島上,像一對……[詳細]
323、洞庭漁村
洞庭漁村
  到南洞庭旅游觀光的人,都想親眼看看漁村風貌,領略漁民風情,不深入洞庭漁村走訪,怎么能說是到過洞庭湖呢?地處南洞庭的萬子湖鄉,是沅江市一個純粹的漁業鄉。全鄉7個漁業村,一萬多人口,散居在萬子湖的30多個小島上,常年在湖上,以捕魚為業,水退洲上住,水漲船為家。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如今漁民已集中定居在幾個大點的湖島上。萬子湖漁業鄉人口雖不多,但管轄的范圍很大,東西南北,方園百多里,過去鄉村聯絡靠對講機,如今上下聯系靠“大哥大”。漁民生活過去主要靠外湖捕魚,天養人捕。臺今隨著科技進步,漁民已迫不及捕養并舉,以養為主,島上魚池精養,網箱養名貴魚,加快了漁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洞庭漁村的景色,大都秀麗迷人,如東洞庭湖中的明朗山,景色壯美,可水路太遠。處在萬子湖中的蓮花坳漁村路程不遠,坐快艇業個小時可到……[詳細]
團山桔園
  沅江團山,是洞庭湖畔有名的南桔之鄉,全鄉一萬四千多畝面積,桔園面積就在萬畝以上,是個名符基實的江南桔鄉。團山農民種桔歷史悠久,桔種獨具一格,是燈籠型的南桔,表皮光滑,色澤紅艷,甜度大,味道好。尤其是在秋天,桔果成熟皮變紅,桔園景色格外迷人。遠看,萬綠叢中點點紅,近看,棵棵樹上掛紅燈,十里桔園十里景,處處景色都醉人。因此,秋天的團山桔園,是南洞庭湖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诮蹐@中的團山農民,家家房前屋后都是桔園,四季常青,空氣新鮮。尤其是在春天,春風吹得桔花香,每棵桔樹枝條上,千萬朵白色花蕾含苞待放,微風吹起,花香四溢,此時此刻,如果游人漫步在桔園小道上,桔得撲鼻,沁人心脾,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從桔園歸來,一身都沾上了花香哩。南桔一身是寶,桔果可鮮吃,或加工成桔子汁、桔片罐頭,還可加工成干……[詳細]
梅城孔廟
  梅城,原是安化的縣城,是梅山文化的發源地?追蜃邮菄顺绨莸闹潦ハ葞,古代每個縣城都要為孔子立廟祭祀,所以安化的文廟建在梅城!∶烦强讖R,位于伊水紫云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即公元1822年),原名崇圣祠,又稱文廟,距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梅城孔梅,建筑模式既有一般孔廟的風格,又有安化山鄉的特色,布局嚴謹,建筑精巧、外表宏偉壯觀,廟內幽靜莊重,總面積為3111平方米,外圍高墻,廟分三進。前院有欞星門,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稱月光塘,塘邊有梧桐數株,枝繁葉茂,挺技向上。中院門分三道,中間為大成門,門形高大,左為金聲門,右為玉振門,門形稍小。進門抬頭一望,大成殿便座落在高臺之上。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筑,檐角高翹,龍鳳繞梁,上蓋黃色琉璃瓦,莊重古樸氣派。因宋代皇帝尊孔子為“集古圣先賢之大成”,故把孔廟……[詳細]
326、永錫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錫橋
  永錫橋位于安化縣江南鎮錫潭村一、二組之間的麻溪河上,跨南北橫臥在麻溪上;南面距江南通往洞市的公路約300米,北端靠近山腳是二組村民的住房。永錫橋為懸山重檐、懸臂挑梁式結構,條石墩與木構橋亭結合的鵲橋,棱形分水,兩端建橋亭和石階梯。全長83米、寬4米、高12.8米,中間為過道,兩側為歇亭,共34間,歇亭上架木板,東面的正中處的歇亭為小型店鋪,內置茶水,供來往行人休息飲茶;大橋第三至三十間正中木梁上墨書有吉祥語及建橋的工匠名,正中二梁上記載“大清光緒四年戊寅歲,孟夏仲瀚谷旦修建”。石礅上墊有縱橫交錯的鵲木六層,鵲木上六根大木架于兩墩之間。大橋北端的碑亭兼守橋亭內保存有石碑58塊,其中有記事及序碑三塊,其余均為捐款銘文碑,青石刻成,文字工整,刻式精細;守橋亭內有專人居住,負責橋的安全、衛生和燒茶水……[詳細]
柘溪風景區
  柘溪風景區緊靠縣城,以中低山為主,山水相間,呈湖泊型。加上周邊的一些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及地質遺跡,組成一個綜合性的旅游勝地。自然景點有平湖麗色、雙溪對口、烈馬回頭、陽光島、飛月島、白鶴瀑布、圣帝山云霧、相思巖、-濤聲等40多處。沿資江逆流而上,或順水而下,飽覽湖光山色,領略和風麗日,可見青山似染、層巒疊嶂,云推霧擁、雨過云遷。水面開闊處,浩浩淼淼,可比洞庭;狹窄處,水天一線,勝過西湖。人文景點有大溶民俗村、桔園攬勝、茶山艷色、圣帝樓、白鶴殿、靈猴島、祥龍山莊、水上樂園、渡假山莊、夢園山莊等20多處。大溶民俗村在耕作制造、衣食住行、婚喪喜慶、社會交際、信仰禁忌等方面存在著民俗事象,顯得純潔而古樸。古色古香的香粉棚、木板墻、杉皮瓦和水車,勾勒出原始風情。境內冰磧巖,連綿三個山頭,有700多米長、……[詳細]
328、熊耳山
熊耳山
  熊耳浮青,是安化歷史十景之一。熊耳山,在樂安鎮浮青鋪,與新化縣大熊山毗鄰,海拔885米,“山崔嵬延袤,遠望蒼然若浮。”宋代吏部侍郎畢田游此,詩曰:“山色有無青欲浮。”明嘉靖《安化縣志》卷五載:“封禪記:黃帝南伐楚王于邵陵,登熊耳即此山也!鄙巾斢谐缃趟拢ê蟾埶拢。寺后有一石脈,有鱗有爪,活像一條石龍,栩栩如生。明代學錄方清詩曰:“鼎龍南戰血成湫,駐節熊山擊楚侯,只恐大聲驚又碎,至今兩耳半天浮![詳細]
329、青龍洞
青龍洞
  長達35公里、被稱為我國溶洞長度之最的安化縣馬路鎮“青龍洞”距安化縣城東坪28公里,目前已部分開發。安化縣馬路鎮高山林立,山體多為石灰石,經過上億年的分化溶解,形成了一個個溶洞。1998年9月,該鎮7位農民自帶干糧,手電等物品,從高約百余米,寬約80余米的洞口進入,實施洞中探險,他們走了兩天兩晚,終于探完全程。他們發現,這里的鐘乳石奇形怪狀粉嫩雪白,十分漂亮,溶洞最寬處的廣場可容納數千人。位于古樓圾村的一個支洞口,圍徑1米多粗的古藤倒懸,掩住洞口,堪稱一絕。據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考察后認定,這里是一個罕見的溶洞群,其中“青龍洞”是我國已發現的最長的溶洞![詳細]
思游風景區
  思游風景區位于縣境東南部,距梅城約10公里。由于特殊的石灰巖地質結構,形成獨特的風景。幽潭、溶洞明暗相通,石林、堰清影相映,被譽為思游“四奇”。奇石,有的似城垣,似屋宇,有的似飛禽、似走獸,有的似少女、似羅漢,有的獨生平地,有的聳立山頭,處處奇石如林;奇洞,大小奇洞遍布思游,可供旅游開發的有:鼓神洞、葡萄洞、燕子洞、響水洞等?v橫蜿蜒,洞中藏洞,寬如地下皇宮,窄似門廊走道,石筍豎立,鐘乳懸空;奇塘,即堰塘,柘樹塘縱橫百余畝,深不可測,其水呈碧藍色,牛羊不喝其水,連鴨子也不下塘,當地村民稱為怪塘。最大的張家堰塘,周圍石林環抱,美麗如畫,是天造的游覽之地。還有木瓜塘,陳公塘,這些堰塘奇在連綿暴雨或久晴天旱時,其水均不漲不落不濁;奇潭,較為壯觀的有燕子潭、青龍潭、貓公潭等。燕子潭,自平地凹下近百米……[詳細]
331、梅城風景區
梅城風景區
  梅城風景區包括梅城、樂安等鄉鎮所轄范圍及主要景觀所在地。其主體是“梅山文化”發源地。梅城八景為梅城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指:伊水拖藍、雙塔對峙、回龍抱水、筆架凌霄等八處景觀。人文景觀有文廟、武廟、聯元塔、北寶塔、扶王紀念堂、培英堂、毛澤東題詞紀念碑![詳細]
332、清塘風景區
清塘風景區
  清塘風景區位于安化縣東南部,距漣源市湄江風景區15公里。以自然風景秀麗、壯美和奇特著稱,分為漳江、云霧、洞天、久澤等四個景區。漳江兩岸,林木花草,蔥蘢飄香,漳谷阡陌,清幽靜秀,云霧炊煙,涉茫隱約。開闊的廖家坪水庫碧波蕩漾,靜以致遠。遠觀河流細而長、美而艷,近觀植被披綠,色彩亮麗。高大的螞蝗山、雄渾的云霧山、龐大的溶洞群、大氣的巖石群體、飛流的瀑布,盡顯壯美之態,無不充滿磅礴的氣勢。巖石斷裂縱橫,曲直圓方,如筆、如筍、如林、如印,或似人、似鳥、似禽、似獸、遍布于山脊、峰頂、陡崖,構成一系列奇石景觀,而溶洞群內景物造型獨特,藏奇納奧。清塘風景區集險山、奇石、奧洞、茂林、秀水、飛瀑于一體,有望建成武陵源風景區的新生代![詳細]
諶家大院古民居
  諶家大院古民居地址:安化縣東坪鎮煙竹村時代:清代類型:古建筑保護范圍:以圍墻墻基為起點,東、西各至10米處;南、北各至2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外四向各延伸10米公布日期:安政發﹝2011﹞22號2011年7月……[詳細]
六步溪自然保護區
  六步溪自然保護區位于安化縣蒼場鄉,總面積2494畝。六步溪原始次森林是湖南雪峰山北部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屬于省級自然保護區。六步溪自然保護區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已查明共有木本植物103科330屬1022種,特別是國家級保護植物櫸木、刺楸在區內成群落分布,南方紅豆杉、銀杏、伯櫟、香果樹、杜仲、楠木、紅椿、香榧等2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散生其間;金錢豹、云豹、穿山甲、果子貍、豺、毛冠鹿、錦雞、水獺等1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和刺猬、五步蛇、啄木鳥等21種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在此棲息繁衍。在此景區發現一種葉子貌似張開雙翼的紅蝴蝶樹,每年9月籽熟后隨風飛去,恰如蝴蝶翩翩起舞。據專家考證,這種樹屬珍稀樹種,此前全國僅有96株,而六步溪就有12株。走進六步溪原始次森林,可進行森林遠足、探……[詳細]
雪峰湖地質公園
  2003年4月22日由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并授牌的雪峰湖地質公園,是安化山水生態旅游的主打品牌。雪峰湖地質公園位于雪峰山脈中段,區域面積68378平方公里,地跨安化10個鄉鎮,著名的柘溪水庫正處于公園中心地帶。公園內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經省、市有關部門審核,已建立了柘溪風景區、柘溪省級森林公園、馬路風景區、六步溪自然保護區等4個風景旅游區。雪峰湖地質公園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5%,受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39種,為世人所罕見的“金鑲碧玉竹”在境內分布有1平方公里。公園出露的地層齊全,自中元古代至晚生代地層均有分布,震旦紀南沱組冰磧礫泥巖遍布全區。是一個以藍天、碧水、翠巒、奇洞、幽巖為特色,以“梅山文化”為底蘊,具有古、幽、奇、絕、秀、雄等特色。集自然保護、旅游觀光、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度假休閑、保健……[詳細]
336、羞女山
羞女山
  羞女山,位于資江北岸的修山鎮,距桃江縣城15公里。臨江一面,大小有七個山頭,主峰高375米,山形活像一位浴后出水的美女,仰臥在江邊小憩。她一絲不掛的玉體,線條優美而分明,高高翹起的下頜,軟軟飄垂的秀發,舒展的雙臂,勻稱的長腿,隆起的小腹,迷人的乳峰,-是雕塑在桃江大地上的一尊“維納斯”。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長符鴻基經過8年研究,論證羞山即《史記》所載“黃帝南巡登熊湘山”的湘山。美麗的羞女山,有著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羞女是位住在江邊的漂亮村姑,她和一位勤勞的后生悄悄相愛,正準備洞房花燭,可異族入侵中原,后生毅然應征上了前線。臨別前,兩人山盟海誓,相約凱旋歸來再結良緣。后生從軍后,村姑十分想念,經常站在村口桃樹下了望,希望情人早日凱旋歸來。一天,貪色的縣官路過此地,見有如此美貌的女子,逐上前調戲,村……[詳細]
337、羅溪瀑布
羅溪瀑布
  羅溪瀑布距桃江縣城35公里,瀑布落差103米,寬50米,常年飛瀑直下,撒玉拋珠,銀簾落地。瀑布周圍綠樹、桃紅、修竹,是桃花江景區的一大奇觀![詳細]
338、浮邱山
浮邱山
  浮邱山,在桃江縣城西南12公里處,主峰海拔752米,方圓約48平方公里,區內山嶺起伏,峰巒突起。古為楚南名山,人稱“小南岳”,今為益陽市的佛教圣地。浮邱山有48面峰,常年云遮霧繞,遠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稱之為浮邱山。另一種說法是南北朝時潘子良,在此煉丹修仙,他自號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浮邱山頂,有一座道佛兩教同居一處的浮邱古寺。古寺有三進四宅,前宅為玉皇殿,為僧人誦經打座之處。第二宅為福壽殿,為清道光年間,兵部尚書陶澍二夫人賀氏捐資修建。第三宅為祖師殿,原供道教玄武祖師之塑像。最后一宅為觀音殿,室內壁上嵌有一塊花崗石板,上刻“印心石屋”四個大字,是清道光皇帝賜給陶澍的御筆。寺廟幾經風雨,大都損毀,今已部分修復,供游人香客景仰!∪缃裨诟∏裆缴,尚存有幾處古跡。山頂有一座“飛來石屋”……[詳細]
339、桃花江竹海 AAAA
桃花江竹海
  桃花江竹海,距離桃江縣城約3公里,它是竹鄉桃江一顆閃光發亮的綠寶石。獨具竹鄉特色的景觀,已納入全省和全國“竹鄉之旅”旅游線。5萬多畝翠綠挺拔的楠竹,組成了竹濤滾滾的海洋。山山青竹翠,坡坡涌綠波,是一幅繡在桃江大地上的水彩畫。桃花江竹海,以觀竹樓為中心,登臨竹樓,極目所至,竹浪翻涌,一片翠綠,令人心曠神怡。山上建有屈子祠,觀音閣、八角樓、竹藝博覽館,吊腳竹樓情人村,避暑休閑度假樓,還有一個小型的珍稀動物園。竹海餐館各具特色,有的以經營山珍稱著,有的以炒制全筍席為先,還有的以桃江山鄉家常風味菜引人。尤其是在紅樓的第二樓,有一個以賣桃花江擂茶為主的茶樓,可以讓游人一邊品嘗桃江擂茶,一邊觀賞桃花江美女打擂茶,并可親自參與打擂茶。20世紀六十年代初,時任0中央中南局-的陶鑄曾登桃花江竹海觀賞。近年,黨……[詳細]
340、天問遺址
天問遺址
  天問臺位居桃江縣城鳳凰山頂,座落在桃花江匯入資江的入口處。一山獨峙,兩江相擁,山勢雄偉,古樹參天,是一處壯麗的自然景觀。相傳楚國左徒、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遭受楚懷王和頃襄王的-,曾懷著滿腔悲憤被流放到此。鳳凰山是屈原作《天問》的地方,故名“天問臺”。如今,鳳凰山還留著幾處與屈原相關的古跡。當年居住在此地的屈原,向天提出170多問,以抒胸臆,寫下了一首舉世最長的問答詩《天問》名篇。后人在山上曾建有一座雕龍畫鳳的天問閣,后來閣毀于火,只留下了一塊“古天問閣遺址”的石碑。鳳凰山峭壁上今人題有“天問臺”三字。在天問臺下的資江岸邊,有一塊形如飛鳥的盤石伸向江中,盤石上倚峭壁,下臨深潭,傳說處在流放中的屈原,常來石上垂釣,借釣消愁,所以后人稱之為“屈子釣臺”;這里還有“天問石”之說,流傳憂國憂民的屈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亚洲Av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