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益陽市旅游

益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261、安化思賢橋
安化思賢橋
  思賢橋位于安化縣江南鎮七一村,南北向橫跨麻溪,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續修于嘉慶七年(1802),同治《安化縣志·津梁》載:“思賢溪之有橋也,始于乾隆庚寅,續修于嘉慶壬戌,累石為址,宏開四座玲瓏,架木為梁,遠接一條蒼莽,億萬人輪蹄絡繹。”道光戊戌年(1838),特大山洪暴發,大橋墩毀梁斷。本境父老四鄉賢哲,人盡解囊,于清咸豐四年(1854年)鳩工廣材,募資復建,歷三載寒暑,修復如舊。大橋為歇山重檐小青瓦頂,懸臂挑梁木結構渠架,兩臺兩墩,棱形分水,五層鵲木;全長57.5米,通高9米,寬4.1米;中間為走道,兩側為歇亭;歇亭共21間,每間2.7米;南、北端橋亭頂上加建樓閣式頂;北端橋頭有青石階梯,樓閣式頂下有青花瓷片并成的“思賢橋”橋名匾額,南端橋頭有守橋亭。……[詳細]
安化風雨橋群
  安化風雨橋群(含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等)安化風雨橋是一個龐大的風雨橋建筑群,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風雨橋大小29座,分布在安化縣境內17個鄉鎮。其中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保存較好,地域特征明顯。安化地處湘中偏北,位于資江中游,雪峰山北麓,境內山峰林立,溪谷縱橫。安化風雨橋是安化先民在縣城境內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設的便民交通設施,供過往行人歇腳、避風躲雨,故名風雨橋。安化風雨橋均由青石橋墩、木質橋身和小青瓦橋頂三部分組成。橋身為長廊式通道,鵲木拾梁,全部采用卯榫結構,不用一顆鐵釘,橋面用木板鋪成,兩旁有固定的雙邊木登供行人休息,橋身兩側都是豎式木欄桿,通風采光極好,視線通透。大多歇山重檐,小青瓦橋頂檐角飛翅,頂上有塔或寶葫蘆等裝飾……[詳細]
安化茶廠早期建筑群
  原安化第一茶廠早期建筑群(含裕通永茶行、蘇聯援建廠房)始建于1902年,因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歷史變遷,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特別是建筑技術和藝術價值。其中建于1902年的木結構茶倉,現已成為全國茶葉加工行業僅存規模最大、設計最科學、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茶倉,所采用的通風、防潮等技術措施在今天仍然是可供借鑒的被動式建筑節能技術。該文通過分析該茶廠早期建筑群中典型建筑的價值,重點總結了茶廠早期建筑群在建筑技術和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安化茶廠早期建筑群修繕工程從2015年7月開工,2016年1月竣工,對靠背式茶葉倉庫、單開門茶葉倉庫南棟、單開門茶葉倉庫北棟、鋸齒形車間、西大門進行全面維修維護,維修面積共5379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詳細]
安化劉家大院
  劉家大院位于梅城鎮鹿角村二組,曾家墳山山腳的一處臺地上,距公路高約十米;坐北朝南,南距鄉村公路約20米,鹿角溪自西向東沿公路南側流過,與鳳形山隔溪相望,東西兩側均為劉姓村民房屋,北緊靠曾家墳山?傉嫉孛娣e為3600多平方米,現存樓房4棟,組成完整的四合院,共有房間45間。劉家大院系懸山,內檐出廊,小青瓦雙層木結構樓房,四合院,主體結構有正屋、左右兩偏院。正院有正屋、左右橫屋、大天井、門樓、倒座;左右橫屋從明間通偏院;大院前為廣場,廣場右側有消防池;山下有石塊路通向大院。倒座的前墻壁為土筑墻,兼做圍墻用,余為木結構,中間為門樓,大門門楣上有壁畫;門樓與倒座之間有風火墻相隔,上有壁畫、泥塑等;倒座從中間向兩側分別有囚室、糧倉、家畜舍、廁所等;兩角有小門各一,門框上均有對聯,現僅能識別右側側門對聯……[詳細]
265、賀氏宗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賀氏宗祠
  賀家祠堂(賀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邊賀姓人家于清光緒年間集資構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約600平方米。據賀氏族譜記載,賀氏宗祠始建于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距今約兩百八十年歷史。起初只修繕里側一棟,原稱誠公祠,道光年間擴建為現有規模,更名為賀氏宗祠。賀氏宗祠是安化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該建筑端莊軒敞,典雅大方,與山環水抱的,圍墻灰磚青瓦,墻沿白底彩繪,側墻由兩兩對應的品字形高高碼頭墻組成,高低錯落有序,穩重端莊。整座建筑從造型和顏色、繪畫設計,匠心獨具,渾然一體,與古梅山洞市自然環境十分和諧,是古梅山安化境內保存最完整而又獨具文物和美學價值的徽派建筑。作為中國悠久歷史的象征與標志。放眼中國,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布局細看正門石雕,門梁二龍戲珠,龍紋清晰精美,……[詳細]
腰子侖春秋墓群
  腰子侖春秋墓群位于桃江資水南岸,自1986年發現至今,一直保護較好,除墓群區有十幾戶村民居住外,沒有新增房也沒有新修公路、水利等大型動土活動。墓群區原種植的茶葉樹在上世紀90年代全部被毀,現為村民的墓地。腰子侖春秋墓群主體部分,除三次發掘對其整體狀況有所破壞外,其余大部分仍保存完好。墓群西側除早年修建桃灰公路,加之少量村民住宅對墓群造成了一定得破壞外,至今基本保存原樣。歷年來共發掘墓葬120座。根據墓坑形制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狹長方形窄坑墓。2、帶頭龕的窄坑墓3、帶腰坑的狹長形窄坑墓。4、帶二層臺的長方形寬坑墓。5、長方形寬坑墓。出土器物四百余件,以銅器和陶器為主。銅器主要有銅劍、銅矛、銅鏟、銅斧、銅鐁、銅鼎、銅鑿、銅戈。陶器有陶罐、陶鼎、陶鬲、陶紡輪、陶盆等器物。其中,銅劍(35件)多……[詳細]
株溪墓群
  株溪墓群位于安化縣東坪鎮至江南鎮資水段北岸一帶,沿資水走勢呈東西走向分布,所占面積約0.5平方公里。至今為止,已發現11座,有的為雙人墓室,有的為單人墓室,全部為元代西北邊疆少數民族墓葬。1985年5月,第二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正式啟動,1986年4月,第一座墓在東坪鎮株溪村被初次發現。1988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派出專家組深入現場開展考古斟查,由全國業內頗具影響的權威專家龔紹組擔任組長,安化縣首任文物所所長姚笑天配合。由于墓葬規制特殊,墓室早被-一空。棺槨、尸體均已全部腐爛,墓碑在文革時期被村民移作他用,沒有實物能證明墓主真實身份。整個墓室為單人墓,造型為穹窿頂長方形,坐北朝南,長3.25米,寬2.45米,高1.7米,南端為墓門,全部用糯米石灰漿澆灌而成。后經專家組在室內仔細發掘……[詳細]
268、奎星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奎星塔
  泉交河鎮屬益陽市赫山區較大一個鄉鎮,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由原泉交河鎮、濘湖鄉、爛泥湖鄉合并組成。據史料記載,這里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始建于唐,初為洞庭豐水期湖邊柴米小集。明朝中葉,稱泉交市,清代發展為益陽縣最大的魚米集市,有“千豬百羊萬擔米,揚帆漢口一早起”的“小揚州”之稱。這里人文薈萃,文化積淀十分深厚,是清代名臣胡林翼的故里,也是革命先烈香三娘的家鄉?撬挥谌缓渔傁鹿澖,始建于清(1828年),為湘軍領袖胡林翼之父胡達源創建。西距泉交河150米,南距泉交河大橋300米,東為安山村河堤,北為爛泥湖新河。奎星塔為青磚結構,坐南朝北,樓閣式八方七級,通高26.9米,底徑4.44米,第一級南向開門,以上各級四向錯落開窗,第一級內滿嵌青石碑刻。第二級南向窗額上楷書“奎星塔”……[詳細]
胡林翼墓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貺生,號潤之,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湖南省益陽縣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任貴州鎮遠、黎平知府、貴東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等職,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學家并稱為“中興四名臣”。1861年9月30日,因病嘔血死于武昌,后追贈總督,授太子太保、兵部侍郎,賜謚文忠。著有《胡氏兵法》、《讀史兵略》46卷,奏議、書牘10卷等,輯有《胡文忠公遺集》,曾繪制《大清一統輿圖》,為我國早期較完整的全國地圖。胡林翼為人文武雙全,為官清廉,十分重視教育,生前傾其所有,在益陽石筍瑤華山南麓創辦了“箴言書院”,一百多年來先后為國家培育了3萬多名優秀人才。其軍事才能也為后人所崇拜,民國杰出愛國將領蔡鍔將軍曾把曾國藩、胡林翼的治軍用兵之道編成《曾胡治兵語錄》……[詳細]
270、楓林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楓林橋
  蘭溪在益陽城東8公里處,楓林橋就橫跨在鎮西的蘭溪河上。楓林橋始建于明代,當時是木橋,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修為花崗石單拱石橋。傳說楓林橋是由住在橋東楓樹林中的老石匠,帶領幾十名徒弟義務捐資興建。老石匠助人為樂、造福鄉里的精神感動得神仙也下凡一起與他們修建楓林橋。橋修好了,愛唱山歌的蘭溪人民,商定在端午這天竣工剪彩,并在橋東橋西兩頭搭歌臺,以比賽山歌來感謝樂善好施的石匠師徒們。那位鶴發童顏的老石匠自告奮勇當司儀,在萬子鞭響過之后,老石匠鄭重宣布:“楓林橋開通、賽山歌開始”后,就腳踏祥云,飄然而去。橋畔的山歌,響徹在蘭溪上空,傳遍百里湖鄉。從此,楓林橋上賽山歌,便成了蘭溪人過端陽的傳統節目。一年復一年,一代接一代,紅紅火火,百年不衰,活躍了一方鄉土文化,1994年,蘭溪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山……[詳細]
何鳳山墓
  益陽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北,屬于丘陵地帶。資水由西往東貫穿市區,形成北邊資陽、南邊赫山兩區。資水的分支志溪河,以南北向流經赫山區,與資水形成縱橫兩條水系。何鳳山墓即在資水與志溪河交匯處的會龍山公園東麓,修建于2007年,占地面積850平方米。這里樹木茂盛,環境幽靜,遠眺四周,視野開闊。何鳳山博士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陽市桃花侖,1929年—1932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留學,1938年任國民政府駐奧地利總領事。其間,德國吞并了奧地利并開始殘酷破孩猶太人,他們規定集中營里的猶太人只要能得到外國簽證就可以離開奧地利免于死亡。但不少國家都“強調自身困難”,相繼對猶太人簽證亮起了紅燈。何鳳山博士不忍看著猶太人在維也納被-,勇敢地打開了向猶太人發放簽證的大門,從而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簽證”……[詳細]
筆架山古墓群
  筆架山古墓群位于益陽市赫山區筆架山鄉,分別由十字山古墓群、張家灣古墓群和中谷塘古墓群組成。十字山古墓群位于筆架山村的十字山上,海拔66米。北邊山咀下有圍山渠和簡易公路,墓地距北向鳳凰湖農場湖堤約500米,西山坡距村民湯光龍家的住房約40米,東南邊為連綿山丘。該墓群部分尚存封土堆,縣市文物部分曾實掘發現,墓室結構一般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部分墓葬帶有斜坡式墓道,封土及填土為洗砂土,出土的陶器以鼎、敦、壺、豆等組合為主。張家灣古墓群位于筆架山鄉松樹堤村張家灣的太白嶺上,海拔38米。北距潭家橋支渠和電排站約200米,東南邊至村民湯笛清家住房約50米,西南邊為稻田。該墓群部分尚存封土堆,系土坑豎穴和磚室墓,土坑墓填土為洗砂土,磚室墓為五花土,墓磚上印幾何紋,出土有麻布紋硬陶罐,曾采集有銅駑機等。中谷塘古……[詳細]
玉竹包遺址
  玉竹包遺址發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1989年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試掘,并于1990年5月被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沅江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益陽市沅江市茶盤洲鎮玉竹包村一組的西南一塊不規則的崗地上,建國初期圍墾成茶盤洲農場,遺址在洞庭湖沖積平原之上,周圍為1至數米深的淤積層,遺址高出周圍1-2米,為一含有較多細黃沙的不規則崗地。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呈不規則橢圓形。文化堆積層厚薄不一,不同部位保存狀況也不一致,在周圍約5-6公里范圍內還發現有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與該遺址構成了一個遺址聚落群。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臺地系河沙淤積而成。文化堆積層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均。厚0.3-1米,經過1989年的調查試掘,出土石器有:斧、錛、鏃等;陶片有泥質紅陶、夾砂紅陶、夾砂黑陶、夾碳黑陶,其紋飾有戳……[詳細]
274、絲茅嶺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絲茅嶺遺址
  絲茅嶺遺址所在地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友誼村。遺址地勢平坦,緊靠資水,是人類理想的棲居地。在遺址附近發現有同時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遺址數十處,構成了古文化遺址聚落群。遺址現距資水約1.5公里,東西距沙頭鎮2公里。遺址自發現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紀50年代至八十年代時期當地村民在遺址的中心部位處開了一條約4米寬,2.5米深的東西向水渠和一條約3米寬,1.5米深的渠。遺址上面的房屋尚未傷及到古遺址。遺址上面的公路、農田、蔬菜距遺址文化層有0.8-1.5米,沒有對遺址造成破壞。該遺址以夾砂夾碳陶為主,胎質多呈烏黑色,陶質較硬,表皮幾乎全為醬褐色,陶器胎質厚簿不勻。有夾細砂白陶和泥質白陶。紋飾主要為戳印紋和刻劃紋,夾細砂白陶陰文、陽文配合協調,具有立體感。其器形以鼎、罐、釜、豆形器為大宗。從該遺址的……[詳細]
羊舞嶺古窯址
  羊舞嶺窯址時代為元。位于湖南省益陽縣羊舞嶺鄉,此為省內重要的元代窯址之一。此遺址南北長約300余米,窯具堆積如山,廢品極少。胎呈瓷白色,少部分微黑,胎壁很薄,器底不厚,釉色乳白,白中泛青。也有在白釉上飾醬色梅花點或僅在口沿處施一圈醬色釉的,但為數少,有碗、碟、盤、燈盞等。黑瓷出于早期,皆小件器皿,如小碗盞與高足杯等。不見壺、罐諸器。有的碗心露胎(或叫“刮釉法”)。露胎式器底特別厚,疊燒時墊些砂粒,燒時不易倒不易變形。早期青瓷有碗、盤、碟、缽、缸等,以盤為主,器表一般較大,制作較精工。釉色青綠、鸚哥綠、蝦青、青黃。多作水裂紋開片。器底寬厚,圓餅形圈底。此處還出土了一些釉色界于白瓷與青瓷之間過渡式瓷器,器形以碗、碟為主,胎壁薄,皆芒口。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詳細]
276、陶澍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澍墓
  陶澍墓于1840年由左宗棠擇地修建,位于化小淹鎮沙灣村沙灣苗圃院內,座北朝南,面對資水,背依群山,占地7560平方米。墓園正門為三間四柱牌坊,花崗巖和漢白玉質地,高四米,寬五米。坊前兩側各置花崗巖石雕獅一尊。從正門入內,依次是:神道直通陶澍墓丘,左右兩側為五位夫人墓,墓前依次有石羊、石虎、石馬、石武官、石文官各二守墓;神道左側有御碑亭和享堂,御碑亭前有側門出入;四周繞以二米高的青磚圍墻。是一座典型的、保存完整的清代封疆大吏墓葬形制景觀。陶澍,字子霖,號云汀,安化縣小淹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清嘉慶七年進士,官至兩江總督。歿于道光十九年(1839),終年62歲,謚文毅,晉贈太子太保。他在治理漕運、河道、鹽政及賑荒、吏治諸方面治績卓著,同時倡幣制改革,主嚴禁鴉片,政聲注于朝野,被道光……[詳細]
木孔土塔
  木孔土塔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縣大福鎮大堯村,此為省內惟一保存完好的土筑塔。 光緒年間,大堯村文風大盛,當時文人墨客視書稿為神圣之物,廢稿不敢亂棄,而取之置塔中焚燒,故有“惜字塔”之稱。土塔三面臨溪,旁有農田,依山傍水,環境優美。 塔坐北朝南,四級六方,中空,通高16.5米,底層邊長1.7米,塔基由青條石壘砌,高1.3米。塔身為三合土夯筑,石灰抹面。一層高6米,徑3.4米;二層高2.5米,徑3米;三層高兩米,徑2.6米;四層高1.5米,徑兩米。塔檐為小青瓦,垂檐飾蔓草紋,翹角塑獸像,下懸泥塑各式風鈴。一層南向正上方5.3米處空心線刻“焚字亭”下方有空心線刻對聯“大塊文章咸臻化境,堯天日月共仰光華”。二、三層對聯分別為“文章到底難磨滅,筆墨如此近化工”、“氣吞霄漢,秀抱芙蓉”。二、三……[詳細]
278、三臺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臺塔
  三臺塔位于益陽境內資水與長常高速交匯處,與斜對岸的斗魁塔及附近始建于明代的故城城墻遺址、資水二橋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富有文化品位的靚麗風景。塔周圍還保存有一定的開闊地,塔內有雙梯旋轉而上至塔頂,益陽城郊及南洞庭湖美景盡收眼底,從而使三臺塔具有特殊的保護利用價值。三臺塔呈樓閣式花崗巖石塔,體現建材高度本土化得特征。各層之間設飛檐,翼角高翹,通高(含塔剎)32米;1.1米,塔身八方七級,八方底層周長34米,占地66平方米。正南面設有拱門,門楣上鐫刻“三臺塔”。二至七層面積及層高逐層遞減,東西南北均設拱門。自塔底東西兩側有石梯螺旋至頂樓,頂層繪有伏羲先天八卦圖,八卦方位與現代指南針所測方位一致,塔尖飾三星寶頂,轉輪塔剎。塔身內壁滿嵌青石碑刻,大部分銘文可辨,記載皆塔之建始、圯復、人名以及名宦跋……[詳細]
梅城武廟
  梅城文廟武廟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此為省內保存較完整的大型古建筑群落之一。清乾隆十二年(1748),邑人鄧天人等重建孔廟,并增建明倫堂、考棚等。清嘉慶八年(1803)在孔廟內開辦崇文書院,清末改為學堂。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縣饒謙等移建武廟于現址?讖R占地3100平方米,由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南北兩廂房組成。照壁正中有“瀛州”、“龍門”兩石刻,泮池長23.7米,寬11米。欞星門兩側有90厘米高的石獅。大成門面闊7間,小青瓦屋面。前為青石鋪地的天井,兩側有廂房。大成殿高10.6米,面闊20.2米,進深14.5米,占地260平方米,三星寶珠壓頂,蓋琉璃瓦、戧脊飾飛禽走獸,屋角青龍倒銜。屋架為穿梭梁架結合,有青石浮雕柱礎。屋面防水結構特殊,先鋪小青瓦,再鋪大鐵瓦,最上為……[詳細]
280、熊亨瀚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熊亨瀚墓
  熊亨瀚墓時間為現代。位于湖南省桃江縣大栗港鄉,此為熊亨瀚烈士的紀念建筑。1928年11月27日,熊亨瀚在長沙遇害。19日,鄉親將遺體運回家鄉安葬。墓冢占地120平方米,下有長方形臺階,墓圍建矮墻裝鐵門,墓道進門石柱上置石獅2.墓坐北朝南,墓冢長3.5米,寬2.5米,高1.5米,用水泥覆頂,墓前豎花崗巖石碑一塊,直書鐫刻“革命烈士熊亨瀚墓”。冢后有大墓碑一塊,高2.8米,兩側有聯曰:“發軔憶當年,洞庭月漢口風長劍走天涯,功垂九域春似海;舉頭思志士,睢陽齒常山舌丹心昭宇內,血濺三湘鬼亦雄!1992年其妻詹石蘭去世后,家人將其與革命烈士合葬于此。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編號30-30![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高清一线视频在线播放 |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一区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这里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