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寧夏自治區 > 中衛市旅游

中衛市旅游景點介紹

  黃河宮位于寧夏西部城市中衛市黃河北岸。抬頭遠望,九曲滔滔黃河水,似一條金色的彩帶,舞動著,自西向東從公園南部緩緩流過。中衛地區自古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之說,也是寧夏“黃河金岸”城市經濟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黃河宮主體建筑高36.9米,創意采用唐朝詩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詞寓意,將黃河之水凝練成水滴建筑形……[詳細]
  寧夏中衛香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總面積564公頃。……[詳細]
  寧夏天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寧夏中寧長山頭農場,公園總面積1791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649公頃。……[詳細]
  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騰格里沙漠濕地旅游景區位于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距寧夏中衛市中心8公里。占地面積2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萬畝,是一個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水產養殖、草原賽馬、溫泉養生、沙漠高爾夫于一體的沙漠生態濕地類旅游景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在這里,可以看到極具歷史積淀意義的4公里長……[詳細]
  •騰格里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度假休閑賞花的好地方。景點介紹距離中衛市區大約8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濕地 .金沙島”景區,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這里綠樹成蔭、濕地植被茂盛,每年的春秋兩季,有眾多的珍惜候鳥來到這里。景區內有:濕地游覽區、生態觀光區、特色餐飲區、會議接待區、運動休閑區、養生理療區等八個區域。來到這里的游……[詳細]
  照壁山銅礦遺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鎮羅鎮以北照壁山的峰巒之中。據考證,該遺址是我國西北最古老的銅礦遺址。照壁山的古銅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可能就已開采,西漢時期就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的開采和冶煉,在西夏、元代亦持續開采冶煉,在我國西北地區極為少見,為進一步研究西北地區“青銅文明”的產生、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該遺址由……[詳細]
  菜園遺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是新石器時期最為典型的遺址,1987年大規模發掘全面展開,歷時4年。遺址群包括馬纓子梁、石溝、林子梁3處遺址,切刀把、寨子梁、二領子灣、瓦罐嘴和林子梁西坡5處墓群,距今約4500年,屬新石器晚期文化遺存。發現了上百座墓葬、十幾座房址和幾十個灰坑窖穴,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詳細]
  南華山為六盤山余脈,位于海原縣城南7.5公里處,南靠西吉縣的月亮山,西北與西華山相鄰,東南接寺口子,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35公里,寬25公里,總面積42萬畝;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馬萬山海拔2955米,僅僅次于賀蘭山,名列全區第二。地表土質肥沃,年均降雨量達600毫米,氣候涼爽,牧草豐茂,山南是海原縣南華山牧場。……[詳細]
  菜園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于海原縣西安鎮菜園自然村西、南、東的山梁坡地上,面積41250平方米,村落位于南華山腳下,南倚靈光寺、東靠海城鎮野狐坡村。 1984年寧夏進行全區性的文物普查時發現了菜園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5年5月寧夏考古研究所對部分遺址進行了試掘。秋季對遺址、墓葬進行科學、系統的發掘。1986年至……[詳細]
  出海原縣城往西行約20公里,便有一座古城遺址呈現眼前。這就是歷史上稱之為固靖之咽喉,甘涼之襟帶的西安州古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天都山一帶被西夏占據。1042年,西夏在天都山下(今黃灣村)修建豪華壯麗的7座大殿,內府庫館舍齊備。元昊和沒移氏在這里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此后,每當盛夏季節,元昊和沒移氏就在這里吃喝玩樂……[詳細]
  天都山亦稱西華山,位于海原縣西安州古城西15里,從山口循溝進約2.5公里,便可望見一座古剎,這就是天都山石窟。因民間傳說在山中發現過金牛,故此窟又叫金牛寺,當地人又因石窟中有-塑像亦稱之為老爺寺。另外,古代還有榮光寺之稱。在溝北朝南的山坡上,依山勢筑臺建寺,削壁鑿窟。自溝底而上,有盤山曲徑可以登臨。沿之字形路盤山而行,……[詳細]
  沙坡鳴鐘——是中衛八景之一。位于中衛城西,過迎水橋,駛進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綠洲上面,是高達近百米的大沙丘,直逼黃河左岸。在2000多米的沙堤中間,有一段坡最陡,勢最險。這就是自然奇觀、“會唱歌的沙漠”——鳴沙山的“沙坡鳴鐘”。這里的沙子,一年四季都能發出一種奇妙的聲音。如果登上坡頂,順勢下滑,即刻會聽到嗡嗡嗡的轟鳴……[詳細]
  靈光寺風景旅游區靈光寺風景旅游區位于南華山深處,公元1042年,西夏王李元昊攜愛妃沒移氏棲居之地,行宮依山而建,亭水相映,飛檐斗拱,綿延數里。在歷次被毀過程中周邊的樹木與森林被打火燃燒,然而又在雷鳴電閃的大雨下澆滅,后人在此建寺以神奇的靈光和大雨故名“靈光寺”,境內五峰疊峙,形狀如橋形,又稱五橋山,又有五泉竟洌,緩緩從……[詳細]
  寧舟寶塔寧舟寶塔簡稱舟培,坐落在中寧城西舟塔村柳青渠北岸的河溝邊。始建于唐朝大順二年(891年),是豐寧城(今古城)為紀念北魏刁擁軍在該地設置碼頭,一冬造船200艘,首創黃河航運業,于碼頭寺廟修建的一座磚塔。寧舟寶塔的建筑鳳格比較特殊。塔基實心,低于地面二.67米。基坑面積比塔基大數倍,四面以磚石砌墻。寶塔立于基坑中心……[詳細]
  勝金關勝金關位于中寧北山南麓,衛寧平原中部的丘陵地帶。北面山巒起伏,沙丘縱橫。南在是滔滔的黃河水,像一條白色的玉帶婉蜒東下。包蘭鐵路穿行在山河之間,關城下面有一座隧道,洞口陡峭的石壁上鐫刻著“勝金關”三個道勁、端正的大字。這里山河阻隔,路通一線,自古是兵家扼守的雄關要隘,也是著名的古戰場。……[詳細]
  鼓樓位居中衛市區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閣,始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廟會時不慎失火焚毀,僅存基址。道光十一年(1831),知縣艾椿年率典史沈垣與當地士紳一道捐資重建,翌年建成。解放后,鼓樓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1955年,撥專款對鼓樓包磚修整;1984年被列為原中衛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詳細]
  中衛市城區有一條最古老的引水渠叫“美利渠”,它的引水原理是在河心筑堤引水,因此被稱為寧夏的“都江堰”。河水撞擊在10里引水長堤上,但見浪花飛濺,恰似白云翻飛,遠遠望去,宛如一匹白馬拖著長長的韁繩馳騁在黃河之中,這便是中衛古八景之一的“白馬拉韁”。相傳,很古以前,黃河北岸是一片平展展的沖積平原,但這塊美麗的平原因黃河水的……[詳細]
  介 紹 在距今大約4億年~3.3億年的泥盆紀時期,經歷了漫長的“寧夏運動”,地殼逐漸趨于穩定。中寧地區構造初步形成:西面的祁連山海槽褶皺起,形成山脈;東面的牛首山、煙筒山一帶地勢低洼,構成了四周環山的盆地,盆地內河流縱橫,湖泊連片,出現了魚類及孢子植物。 1974年,地質工作者在牛首山石峽溝發現的中寧漿鱗魚化石,代表該……[詳細]
  介 紹 在中衛城區大柳樹一帶的黃河河心里,有一塊高聳出水面的河心石,頂端的一塊石頭圓圓的,就像是人的腦袋,圓石下橫生一石,像人伸出胳膊,遠遠看去,活象是有個人站在河水里招手。傳說清朝末年有個西歐傳教士先在甘肅蘭州一帶進行傳教活動,后去內蒙古包頭一帶進行傳教。那時蘭州到包頭沒有鐵路,也沒有直達的公路。他想來想去,決定用當……[詳細]
  介 紹 在水稍子和駱駝山之間。雖在沙漠腹地,但地下水位很高,掘地一米即有水。一向為牧民放牧的飲水點,也是游客掘沙取水的游樂點。寧夏中衛……[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无遮挡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 日本三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综合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