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向陽街旅游休閑街區位于沙坡頭區城區中心地帶,集休閑購物、娛樂健身、文化傳承、特色餐飲等多業態于一體,總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店鋪數量172個。向陽街旅游休閑街區先后榮獲自治區級旅游休閑街區、特色商業示范街、示范夜市等殊榮。近年來,沙坡頭區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將文化古跡、非遺民俗、特色方言等元素融入街區建設,輸出寧夏首……[詳細] |
![]() | 海原縣人民廣場……[詳細] |
![]() | 七營北嘴城址,位于固原縣七營鄉以北5公里的北嘴村。城東西寬600米,南北長650米,有內城,南北寬450米,東西長550米。城內東北角有100米見方的小城堡,外有甕城,長96米,寬36米。現存城墻高1—5米,頂寬1米,基寬9.5米。據載:此城建于隋,大業初,為他樓縣治。唐神龍元年(公元701年)廢,改蕭關縣。大中五年(……[詳細] |
![]() | 雙龍山石窟位于中寧縣余丁鄉,開鑿于唐代,據史書《隴右金石錄》、《甘肅新通志》記載:“石空寺以寺得名,寺創于唐時,就山形鑿石窟、窟內造像皆為唐制”,是唐代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文化宗教圣地。該寺共有13個石窟,9間無梁洞規模最為宏大,為該石窟寺的中心,洞高25米、深15米、寬13米,內塑88佛,佛龕兩側有彩色壁畫,與敦煌石……[詳細] |
![]() | 杞菊紅生態農莊,是一家集菊花種植,觀光旅游、苗木培育、花卉盆景栽植、枸杞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田園綜合體,形成綠色生態有機種植、田園觀光旅游、花卉主題養生、鄉村文化體驗、特色產品銷售與深加工、休閑美食度假、自駕露營運動開發為核心的觀光基地,是游客前來生態觀光、休閑體驗、主題度假、餐飲娛樂、有機養生、示范推廣、戶外拓展、科……[詳細] |
![]() | 璽贊生態枸杞莊園,規劃面積12000畝。從2013年10月破土動工以來,莊園按照自治區和中寧縣關于枸杞產業發展及扶貧工作的要求,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品質發展、品牌發展和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璽贊莊園枸杞品牌,實施高端立體營銷策略,走出了一條枸杞產業優質高效和融合發展的新路子。經過五年的建設發展,璽贊生態枸杞莊園已開發種……[詳細] |
![]() | 把歷史濃縮,把鄉情展現,五千年的民族溫情就是一部厚重的枸杞文化發展史。中國枸杞博物館,典藏的是枸杞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交融經典。黃河魂,枸杞情,交相輝映,溫暖的風土人情,優雅的塞上風光,奇妙的黃河自然景觀,把歷史的傳說和一個偉大的產業緊緊聯系在一起。走近黃河,體驗民俗,品枸杞茶韻,嘗枸杞果酒,看黃河落日,聽枸杞歌曲,親手摘……[詳細] |
![]() | 石馬灣巖畫位于中衛市中寧縣石空鎮岌岌溝內,年代為新石器—西夏。2005年9月15日,石馬灣巖畫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黃羊灣巖畫位于中衛市中寧縣余丁鄉黃羊灣村,年代為新石器—西夏。2005年9月15日,黃羊灣巖畫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柳州古城位于中衛市海原縣城關鄉扒子洼村,年代為宋夏。2005年9月15日,柳州古城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鹽池古城址位于中衛市海原縣鹽池鄉,年代為宋。2005年9月15日,鹽池古城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鳳凰古城址位于中衛市海原縣高崖鄉草場村,年代為宋。2005年9月15日,鳳凰古城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中衛華嚴塔位于中衛市中寧縣恩和鄉華寺塔,年代為清。2005年9月15日,中衛華嚴塔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洪崗子道堂位于中衛市中寧縣喊叫水鄉,年代為清。2005年9月15日,洪崗子道堂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下河沿窯址位于中衛市城區常樂鎮,年代為西夏—元。2005年9月15日,下河沿窯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下河沿瓦窯遺址位于中衛市城區常樂鎮大灣,年代為西夏—元。2005年9月15日,下河沿瓦窯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四眼井城址位于沙坡頭區常樂鎮羅圈村四眼井村。2019年7月31日,四眼井城址被公布為第五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城址四周塹壕外緣為基點,四面外延20米。……[詳細] |
![]() | 大麥地巖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巖畫帶面積約450平方公里,遺存有史前巖畫1萬幅以上。在方圓6平方公里的原始環境中遺存巖畫個體圖像達8532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個體圖像1422個,超出了國際公認的世界巖畫“主要地區”規定標準的140多倍,堪稱世界之最。根據國際上通用的麗石黃衣測年,巖畫專家測得大麥地巖畫早期距今13……[詳細] |
![]() | 鳴沙洲塔 原名安慶寺永壽塔,原是一座八角落13級樓閣式磚塔。始建于西夏,塔建在一高出地面1.5米的夯土臺上,塔底邊長3.14米,六層以上已塌毀,殘高約27米,1985年加固,修后高度為42米。塔身底層較高,為6.64米,往上逐層距離漸漸縮短。每級塔身都以疊澀磚作挑檐,檐下每面正中與轉角處飾以斗栱,檐角掛有風鈴,面南……[詳細] |
![]() | 中衛作為黃河上第一個自流灌溉市,其獨特的地理區位應承載并演繹大河文明的脈絡。本次規劃借用“大河之舞”彰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黃河文明的獨特內涵,將黃河的景觀功能和城市功能與人類親水的天性相結合,通過融合、吸納、沉淀河流及城市文明成果,形成中衛市“沙漠之魅、大河之舞、絲路之魂、黨項之根、生態之秀、城市之美”的獨特集群景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