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小河溝水利風景區AAA ![]() 甘肅慶陽南小河溝水利風景區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鄉境內,依托花果山水利樞紐工程而建,屬于水土保持型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景區內花果山水庫依山傍水,碧波蕩漾,空氣清新,岸邊花紅柳綠,遠處層巒疊嶂,郁郁蔥蔥,風景秀麗,是游客垂釣、休閑、娛樂、生態觀光的絕佳地點;植物園珍稀植物種類達到40余種,涵蓋了黃土……[詳細] |
![]() | 時代:秦秦始皇修直道(前212~前210年),起咸陽,達九原(今內蒙包頭),延連700余千米,其中甘肅段是要害地段。直道南自陜西旬邑入甘肅正寧,北自華池出省境入陜西吳起,境內全長約300千米。秦直道沿子午嶺北行,翻山越嶺,馳川奔坡,蜿蜒盤繞,塹山填谷,修造道橋,飭建城障,夯筑烽燧,形成軍事性很強的交通線。直道跨越正寧、……[詳細] |
![]() | 羅川趙氏石坊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羅川鄉街中心。羅川趙氏石坊在羅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寵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寵坊為明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于萬歷四十五年為其嫡母劉氏、生母高氏所立。天官坊和清官坊系當地府縣官紳為趙邦清所立。據《正寧縣縣志》記載:趙邦清,字仲一,號乾所,明時真寧(今正寧永和)于家莊人。曾出任山東滕縣縣令,后-……[詳細] |
![]() | 凝壽寺塔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政平鄉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該寺塔地處馬蓮河、無日天溝河、涇河三河交匯處,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代在此設過定平縣,明代設政平驛,清代為鎮。清代山洪沖毀寺院,僅存此塔,依外觀推測約建于唐宋。凝壽寺塔建于五代時期,通體磚結構,平面呈正方形樓閣式,共五層。通高21.2米,基寬6米。第一層正面開南門,……[詳細] |
![]() | 合水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AAA ![]() ![]()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位于合水縣西華北街樂蟠西路1號,成立于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覽為主題的特色博物館。2004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占地48畝,建筑面積4611平方米,已建成單檐殿展廳、重檐殿展廳、雙層殿展廳、側展廳(東西兩幢)、鐘鼓樓、宋代石雕造像塔地宮、“黃河古象”展廳等設施,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詳細] |
![]() | 新興園新興示范園(簡稱新興園),位于西巴公路沿線,后官寨鄉溝畎村,距西峰城區10公里,總占地面積2000畝。園區地理位置獨特,四面環溝、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環境優美,水、電、路、通訊暢通,設施齊備,自然綠化面積達到60%以上。新興園是西峰區通過招商引資建設的集休閑度假、風情旅游、餐飲住宿于一體的大型自然生態園區,計劃投……[詳細] |
![]() | 董志塬位于甘肅東部,地處黃土高原中心。原面平坦,原邊破碎。因其黃土堆積最厚(200多米),原面最完整,面積最大(910平方公里),加之農耕歷史悠久,故此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早在20萬年前后,董志塬就有人類活動。商周之際,不窯、公劉教民稼穡,這里成為周王朝和華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從此,農業成為董志塬的傳統產業,久負盛名,……[詳細] |
![]() | 隴東民俗博物館隴東民俗博物館地處西峰南郊慶陽農耕民俗文化村風景旅游區,是慶陽唯一的一個專門搜集、整理、挖掘、陳列隴東民俗文物的機構。展覽館建設突出了當地傳統的地坑院式民居風格,由十八孔窯洞組成,建設面積3600平方米。慶陽是周祖文化的發祥地,民間工藝品做工精美、花樣繁多,尤其皮影、剪紙、刺繡、隴東道情堪稱“四絕”。民俗……[詳細] |
![]() | 普照寺普照寺位于原縣政府后院,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距今900多年,是慶城八景中的“普照昏鐘”景觀,現保留5間正殿,不僅是一處重點文物保護景點,而且是早已聞名的我省現存較古老的大型木結構建筑之一。普照寺磚塔拆除時,塔內頂層發現了明代11面銅觀音、鎏金四臂銅菩薩、諸佛菩薩神僧名經木刻本等珍貴文物多件,對于研究中國佛教文……[詳細] |
![]() | 李夢陽亭李夢陽:文學家,詩人。字獻吉,號空同子.生于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一四七三年】明陜西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弘治進士,曾任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臺閣體”文風,與何景明等人遙相呼應,是為“前七子”領袖。李夢陽為“有明一代研究唐詩的重要學者,中國古代……[詳細] |
![]() | 慈云寺鐘樓在慶城縣城西南角,有一座意韻雋永、極具魅力的古典建筑藝術,已成了街肆之中富有生機的“點睛”之筆。它就是遠近聞名的慈云寺鐘樓。慈云寺幾經改建,現已成為博物館的住所。巍峨的鐘樓以其獨特的閱歷,婷婷玉立于如今高樓云集的叢林里,深沉地觀望著這個城市的變化,吸引著無數游客登臨觀光。鐘樓坐落在兩層10多米高的石砌基座上。……[詳細] |
![]() | 書藝瑰寶黃公碣在慶城縣博物館的石刻展廳內,展出了數十通四體皆備、風格各異的石刻碑記,其中署名《云亭宴集》的詩碑,令觀眾拊掌稱奇,尋芳恨晚。詩云:江靜明花竹,山空響管弦。風生學士麈,云繞令君筵。越馀百生聚,三吳遠接連。庖霜刀落繪,執玉酒明船。葉縣飛來舄,壺公謫處天。酌多時暴謔,舞短更成妍。惟我孤登覽,觀詩未究宣。空馀五字……[詳細] |
![]() | 河連灣陜甘寧省政府舊址河連灣陜甘寧省政府舊址位于洪德鄉河連灣村,距縣城25公里,1936年7月至1937年4月0陜甘寧省委、省政府駐地。1936年11月18日晚,-、彭德懷、肖勁光、賴傳珠、陳賡在這里研究制定了山城堡戰役作戰方案。陜甘寧省委、省政府下轄赤安、華池、環縣、曲子、定邊、固北、豫旺、豫海等18個縣,時任省委書……[詳細] |
![]() | 靈武臺公園位于縣城北關,是依托唐肅宗繼位的靈武古臺、宋代磚塔、古城墻、烽火臺等遺跡和靈武廟規劃修建的縣城綜合性公園。宋代磚塔是環縣歷史上一大著名景觀,始建于元世祖中統五年(1264),即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塔體為八角結構,一磚到頂,銅質鍍金塔剎,通高22米,造型美觀,工藝考究,是慶陽市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磚塔。1962年,甘……[詳細] |
![]() | 山城堡戰役遺址位于環縣山城鄉馬掌子山、斷馬崾峴、哨馬營一帶,距縣城45公里。現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國防教育基地。山城堡戰役是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于11月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親自部署,彭德懷前線指揮,一、二、四三個方面軍聯合作戰,建國后授予元帥……[詳細] |
![]() | 東老爺山AAA 東老爺山位于環縣東北部陜、甘、寧三省區交界之處,海拔1774米,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這里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有軒轅黃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狐大仙選址、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有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李富春等領導帶領紅軍長征留下的歷史足跡,有天造地設的“二龍戲珠”山體景觀,有錯落有致、……[詳細] |
![]() | 林溝口仿古牌坊根據建設華池縣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的總體規劃,靚化華池出口大門,提升對外形象,促進華池旅游產業發展。縣委、縣政府決定在我縣和慶城縣交界處新建仿明、清風格四柱十一樓牌坊門一座,該工程由華池縣國土資源局組織承建,目前已完成總投資約120萬元,建設規模為砼框架式仿古建筑,總跨度26米,其中兩邊側門跨度各為6米,中……[詳細] |
![]() | 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軍委)舊址陜甘邊區政府成立后,政府及軍委機關移駐華池縣林鎮鄉寨子灣。早年寨子灣地形復雜,道路隱匿崎嶇,林木幽蔽,軍委與政府機關分別座落于兩處山腰,相距三四里地,山間林中有連接政府、軍委兩組院落的小道。政府、軍委舊址保留了政府、軍委辦公室和劉志丹和-舊居、住室等。兩處舊居經恢復修繕,已對外開放,現為省……[詳細] |
![]() | 列寧小學舊址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于同年在南梁轉咀子創辦了邊區第一所紅色學校——列寧小學。當時有教師2人,學生60多名,開設了語文、算術、音樂、體育等課程,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師生自制課桌、黑板、墨水,自編教材。劉志丹、-、蔡子偉等邊區領導人經常關心學校的發展。列寧小學的創辦,開辟了隴東教育事業的先河。學校舊址經恢……[詳細] |
![]() | 軍民大生產基地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對陜甘寧邊區的經濟-,渡過抗戰難關,1943年4月,三八五旅七七0團進駐華池縣大、小鳳川,執行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屯田政策,一面保衛邊區,一面開展生產運動,創造了隴東“南泥灣”。高漲的生產熱情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軍民大生產》就從這里誕生并唱響全中國。大生產基地舊址現保留了練兵場……[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