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在涇川縣城西0.5公里涇、納二河交匯的三角地帶。傳為周穆王與西王母歡宴于山陽瑤池。臨行,對山愛不忍舍,一再回頭觀望,得名。漢武帝元封年間(前110-前105),在山上修建王母宮后,經歷代增修,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山上建有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王母宮、文昌閣、三清樓、玉皇大帝殿、望河樓、留客……[詳細] |
![]() | 明代平涼寶塔位于平涼市城區,建于明弘治年間,為七級八棱錐狀體仿木樓閣式磚塔,高27.54米,底部直徑12米。其第一層南面有拱形塔門,上嵌“大明”石匾。經上各層四面有門和龕。出檐部分為磚雕斗拱,有云頭花卉,上復琉璃瓦件,各角有曾頭鳳鈴。圓形尖頂,上有鐵鑄寶剎。塔內設木結構樓板、樓梯,可供登臨。整個塔體雕工精巧,綠瓦黃墻,……[詳細] |
![]() | 莊浪梯田位于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被譽為“梯田王國”的莊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層層梯田如雕如塑,如詩如畫。其“山頂沙棘戴帽,山間梯田纏腰,埂壩牧草鎖邊,溝底穿鞋”的生態梯田綜合治理模式,將黃土高原精心描繪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風景畫。從六十年代起,酷暑嚴寒嚇不倒、貧窮饑餓壓不垮的40萬莊浪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征山不止……[詳細] |
![]() | 清福山清福山位于崆峒區四十里鋪鎮東南塬畔,距城區20公里。山下為西蘭、寶平、平鎮3條公路交匯處,也是寶中鐵路由南向西的轉折處,為隴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地。清福山古木蔥籠,清靜幽雅,古廟錯落,鐘磬之聲,遠近可聞,向來為道教崇奉之地。山上有樓臺殿閣60余間,道觀僧院10余處,統稱三宮四臺七寶殿,且多石刻、壁畫。1980年辟為自……[詳細] |
![]() | 歇馬殿歇馬殿位于城區312國道沿線北邊,占地約3.1畝,主建筑有歇馬殿山門、圣母殿、祠堂、齋房各一處,園內有明代國槐兩顆,樹齡約六百余年,是我區一處主要的文化旅游景點。據記載,漢明帝八年(公元65年),明帝劉莊派遣郎中蔡歆、博士秦景等十二人赴天竺迎佛取經。公元67年,漢使梵僧用八匹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回洛陽,……[詳細] |
![]() | 觀音殿旅游風景區觀音殿旅游風景區位于崆峒區北塬香蓮鄉境內,距城區30余公里。周圍層巒環抱,寺院古木森森,山巖細流吐珠,匯集成半月狀清泉,世稱靈鷲潭。據碑載,此處舊有殿宇始建于宋元之間,明清時期曾多次補葺重修。民國十七年(1928年)經大規模整修,建觀音菩薩大殿、子孫宮、韋陀寺、文昌閣、打兒窩、龍泉滴珠、靈鷲池等,終年香……[詳細] |
![]() | 老林溝景區老林溝景區位于崆峒區峽門回族鄉西山和白家山兩村交界處,東臨平華路沿線,西接麻武鄉,南依關梁馬夫靈官,北連西山村市馬掌社。因其境內林木繁茂,溝壑叢生且歷史悠久而得名,是一處集自然奇特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花香四溢、四季如春的自然風景區。境內東西長而南北峽,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有豐富的草山和林木資源。境內棲息麝、……[詳細] |
![]() | 十萬溝—大陰山景區十萬溝—大陰山景區位于崆峒山西南,涇河峽谷南側,距城約20公里,麻武鄉城子村境內。景區面積23.8平方公里,是我區天然林資源區和旅游風景區。這里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與歷史景觀于一體,有大小溝峁溪谷近百條。山巖奇詭,叢木陰森,溪瀑激蕩,深潭吐月,百鳥和鳴。據史書記載,昔日軒轅黃帝登崆峒問道時,曾將十萬軍……[詳細] |
![]() | 天門生態農業觀光園天門生態農業觀光園位于平涼城區西郊天門塬,占地面積2450畝,其中西塬1100畝,東塬1350畝,是平涼市生態農業重點示范園區。近幾年投資678萬元,完成了梯田建設、水利設施配套和道路建設及林田林網等工作。為了建設城市生態大背景,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天門生態農業觀光在原來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季節性果園,……[詳細] |
![]() | 廣場山莊廣場山莊是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創建優秀旅游城市的重點工程,為區委、區政府招待所,該工程由中國西北建筑總院在考察全國五星級酒店驗收打分前十位的六個酒店的基礎上,按國家五星級酒店標準,結合崆峒山道教文化的傳統設計的。山莊西靠崆峒山,南臨太統山,北傍涇河和崆峒風情大道,東距平涼市中心僅5公里。山莊內匯集了……[詳細] |
![]() | 崆峒區博物館崆峒區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008.32米。有展室7間,面積為231平方米;庫房2間,面積為52平方米。共有館藏文物2755件,其中一級文物為22件,二級文物149件,三級品為321件,展出約300件。轄區內有各種文化遺址400多處,其中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0處。區博物館文物絕大……[詳細] |
![]() | 南山生態公園AAA 平涼南山生態公園為國家3A級景區,是城南一道秀麗的“綠色屏障”,占地22公頃。公園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緊密結合崆峒文化實施建設,打造出花園廣場、音樂噴泉、浮雕文化墻、標志性建筑“玄鶴樓”等景點,以及自助采摘果園和玉蘭園、櫻花園、丁香園、銀杏園、牡丹園、竹菊園六個名貴花木觀賞園,成為市民人文養生和休閑健身的最佳去處。相……[詳細] |
![]() | 崆峒古鎮為了延伸旅游產業鏈,豐富旅游景點,經過多方考察和反復論證,崆峒古鎮·問道驛站項目于2006年開工興建。該工程距崆峒山6公里,距市區6公里,處在中心位置,東接廣成山莊,南接平涇公路,北靠崆峒風情大道,總占地面積300畝,總投資1.5億元,崆峒山管理局為實施主體。古鎮整體設計為仿明清建筑風格,均為一至二層別墅式組群……[詳細] |
![]() | 涇川溫泉涇川溫泉地處涇川縣城以東7.5公里處的何家坪,位于涇河南岸,緊靠312國道,依山傍水,環境優雅,景色秀麗,交通方便,信息流暢。溫泉開發利用于1971年,溫水井深1680多米,熱水層厚164米,井口海拔1007.6米,水井壓力58.6個大氣壓,常年恒溫38.2℃,泉水含有13種活性微量元素。沐浴溫泉可使人體潔凈潤……[詳細] |
![]() | 完顏村全國關內最大完顏宗弼(兀術)后裔取聚居區歡迎您!完顏村位于涇川縣王村鎮,是全國關內最大的完顏宗弼(兀術)后裔聚居區,共有完顏氏1萬多人。村內有金代最后一位皇帝完顏承麟墓和金兀術芮王完顏亨墓,金代十位皇帝及金兀術祠堂和始制于金代的“影”,有完顏氏供奉的漢族女神皇甫圣母祠和墓,有保存完整的金代女真人薩滿教禮儀和祭祖儀……[詳細] |
![]() | 圪瘩廟圪瘩廟位于新開鄉,形似鰲首的山頭,玲瓏剔透,別具一格,稱作新開山,建有廟宇,寺院內一棵木瓜樹,其齡幾百年,軀干老態龍鐘,樹頂枝葉茂盛,自一瓦室出。此山寺廟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嘉靖元年(1506),新開人再次擴修,并命名“慈士院”,又稱“圪瘩廟”,距此不遠處有蛟城廟一座,廟內有千佛碑彩塑神像數尊,明代殿堂一座。……[詳細] |
![]() | 牛弘墓牛弘墓位于新開鄉牛村。牛弘歷閱西魏、北齊、北周、隋四朝,隋時任秘書監、吏部尚書等職。曾應召刪修刑律,撰《大業律》18篇500條,并參與修定音律,正定新樂。……[詳細] |
![]() | 牛僧孺墓位于靈臺縣新開鄉牛村南300米。墓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封土平面呈圓形,殘高2.7、底徑5米。地表散見素面瓦片。墓南30米處暴露有石砌建筑基址。牛僧孺(780--848),字思黯,安定鶉觚(今靈臺縣東北)人,憲宗時為御史中丞,穆宗時任宰相,敬宗時加封中書侍郎、封奇章郡公、集賢殿大學士,兼修國史。僧孺、李宗閔為……[詳細] |
![]() | 菩提樹菩提樹生長在甘肅省崇信縣黃花鄉黃花塬村,距縣城15公里,崇大路1公里。據考證,此樹是渭河以北最大的一棵,樹的年齡與佛教傳入我國的年代一樣久遠,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菩提樹樹高16米,胸徑3米,覆蓋面積50平方米。歷經滄桑,生長健壯。皮如玉蘭,木肌蔥白,花苞抽穗,一簇30余朵,初夏盛開,飄香數里,經月方凋,蒴果木……[詳細] |
![]() | 三異柏三異柏,又名三義柏,生長在甘肅省崇信縣錦屏鎮朱家寨子。樹齡700年左右。此樹高12米,胸徑1.1米,樹身龐大,樹姿秀麗,樹冠呈扁圓形,枝柯繁茂,伸展彎曲,如游龍騰蛟,蔚為壯觀。每個樹杈上都生長著三種不同形狀的葉片,分棉柏、側柏和刺柏。這種奇異的現象在自然界實屬罕見,至今植物學家找不出生成的原因。當地人說,三國時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