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平涼市旅游

平涼市旅游景點介紹

  保至善烈士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真實地再現了保至善烈士、革命隊伍在崇信及崇信黨的秘密組織三部分歷史場景。“一縷清風半月輪,深山幽處暗舉哀。回憶往事腸欲斷,追薦唯有眼中血。”這是甘肅早期共產黨員王孝錫,在獲悉戰友保至善被敵殺害時,在寧縣寫下的《吊故友》一詩。保至善,字東廷,1902年7月出生于甘肅省崇信縣。1920年考……[詳細]
  中共平東工委機關舊址位于崆峒區大寨鄉關家埡壑和老北山。平東工委紀念館以平東工委革命歷史脈絡為主線,以頌揚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重點,全面反映平東工委的發展歷程,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平涼人民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勇斗爭史。 1926年秋,受中共北方區委指示,隨馮玉祥國民軍聯軍到達平涼的國民軍聯軍政治部副部長……[詳細]
  華亭地處陜甘寧三省交匯處,境內山高林密,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帶,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在這里建立組織、發動群眾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中共華亭工委紀念館位于華亭縣文化街6號。紀念館以華亭黨的秘密組織發展壯大的重大事件為節點,以時間為主線,由星火燎原、抗日烽火、迎接解放三部分組成,用120多件實物、80多幅圖……[詳細]
  別家溝墓群位于平涼市崆峒區白水鄉別家溝村東南200米疙瘩山上。是一處漢代墓和元代墓共存的墓區。分布在東西長1000、南北寬200米的山坡臺地上。現存圓形封土數座,東西排列,夯筑,封土高5--13、底徑12--30、夯層厚0.1--0.12米。清理1座小型漢墓,出土有灰陶罐、石刻人頂燈臺、鐵鏡、彩繪鑲銅邊木器口沿、銅駑機……[詳細]
  靈臺工委紀念館位于靈臺縣城西城區文化中心。紀念館布展分為中國工農紅軍在靈臺、人民解放軍三進靈臺、中共靈臺工委三部分,陳列共制作窯洞場景1組,制作展柜5組,展出照片66幅,繪畫拍照12幅,影視截圖2幅,連環畫2組10幅,圖表6幅,文版20余幅,展標浮雕1個,文獻實物20件,大刀、馬刀、“漢陽造”槍等文物31件(套),全面……[詳細]
  川口柳家遺址 位于莊浪縣水洛鎮川口柳家村東500米。屬寺洼文化。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1.2米,暴露有墓穴、灰坑;采集到素面、附加堆紋夾砂橙黃陶馬鞍口罐、鬲等數10件,以及青銅護腕、骨質三孔器、銅泡、料珠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寺洼文化的內涵有重要價值。……[詳細]
  東溝遺址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鄉黑刺洼村西800米。包括黑刺洼和廟坪兩部分,是一處齊家與寺洼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0--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墓葬。采集的齊家文化陶片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飾繩紋、籃紋,器形有侈口深腹罐、高領折肩罐、鬲等。另有石刀、石斧、石鑿、骨錐等;寺洼文化安國類型陶……[詳細]
  蔣家咀遺址位于靈臺縣百里鎮稔溝村南400米。是一處齊家文化與周代文物共存的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4米。采集有齊家文化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及少量灰陶片,飾繩紋、籃紋、附加堆紋,器形有罐、甕、斝;另有周代泥質、夾砂灰陶片,飾繩紋,器形有罐、鬲、盆。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隴東古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詳細]
  齊家嶺遺址位于靈臺縣百里鎮稔溝村東北600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2.5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和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片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飾細繩紋、附加堆紋,彩陶紋樣主要為黑彩弧線三角紋、勾葉圓點紋,器形有斂口缽、盆、甕、尖底瓶等;齊家文化的陶片為夾……[詳細]
  蘇家臺遺址位于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鄉吊莊村西600米。是一處河南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甘肅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片為泥質和夾砂紅陶,飾細繩紋,彩陶紋樣有弧線三角紋、網格紋,器形有尖底瓶、碗、罐、缽等;齊家文化陶片為泥質、夾砂紅、灰陶,……[詳細]
  治平寺天圣銅鐘位于平涼市崆峒區治平寺。寺院已毀,不知原址,僅存鐘。抗日戰爭時期,鐘移至東門樓,用為報警,解放初期遷至柳湖。1981年移寶塔院(現區博物館)建亭保護。鐘為北宋天圣七年(1029)鑄。高1.7米,口徑1.14米,沿厚0.85米,為青銅質,重約1500公斤,鐘頂有獸首鈕,口沿為連弧六角形,鐘身有蓮瓣紋、團云紋……[詳細]
  靈臺明昌鐵鐘位于靈臺縣城內寺嘴子。金明昌七年(1196)鑄,原在寺嘴一寺院中,據《靈臺縣志》載,該寺建于唐中和年間,宋、金時擴建,明崇禎時寺院被焚。鐘現存縣博物館。鐘為鐵質,人頭鈕、敞口,有19個擊鐘牙,通高3.3、口徑1.78米。掛環圓頂以下0.7米內鑄蓮花、云紋圖案。再下鐘身分三層每層各10格,上層8格內鑄“皇帝萬……[詳細]
  李元諒墓位于崇信縣錦屏鎮梁坡村西北。李元諒(?—793),本名駱元光,安息(今蘇聯中亞)人,德宗貞元三年(787),吐蕃動掠平涼,李元諒備守而得免。唐德宗念其勛勞,賜姓李氏,改名元諒。貞元四年(788),唐德宗以華州潼關節度使李元諒兼隴右節度使、臨洮軍使,移鎮良原(今甘肅崇信縣)。建中年封武康郡王、節度隴右、駐崇信、百……[詳細]
  姚李遺址 位于靈臺縣吊街鄉姚李村南側。是一處齊家文化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4--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居址。采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飾籃紋、粗繩紋、附加堆紋、錐刺紋,器形有敞口雙耳罐、平底盆、鬲,并采集到石斧、石鑿。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涵與發展情況有重要價值。……[詳細]
  位于涇川縣涇明鄉長武城村。是一處大型土筑古城。城平面呈不規則四邊形,北墻長1000米,南墻長950米,東、西墻各長1200米,墻體夯筑,基寬12米,殘高3.5米,夯層厚0.08--0.1米。四面開門。城內及附近出土有唐石造像塔及瓷碗、牌飾、駑機等。城東南角發現有銅礦石、冶銅渣。據《元和郡縣志》載,長武城建于隋開皇年間,……[詳細]
  徐李碾遺址位于莊浪縣南湖鎮北關村北1公里。是一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5米,暴露有灰坑。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片有泥質和夾砂紅陶、橙黃陶,紋飾主要為細繩紋、劃紋、弦紋,彩陶紋樣多見勾葉紋、弧線三角紋,器形有平口沿盆、瓶、斂口缽、重唇口尖底瓶等;齊家文化的陶片為泥質紅……[詳細]
  華亭盤龍寺塔位于華亭縣西華鄉賀寨村北50米。塔原在云峰山后盤龍寺舊址,寺已毀。現被遷至現址。塔通高3.87米,共十層,通體用十塊石料套裝組成,塔基呈四方形,四面刻鹿、麒麟等。第二層呈八角形,五層、七層呈圓形,三層均刻仰蓮紋花瓣,第三層呈橢圓形,刻有紋飾,第六層呈四方形,四面刻有銘文,西面陰刻楷書:“重修盤龍寺”、“明隆……[詳細]
  平涼隍廟 位于平涼市崆峒區東南隍廟巷。始建于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補修。隍廟其余建筑已毀,寢宮位于隍廟建筑群中軸線的北端,座北向南,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筑面積約166.17平方米。保存較好,對研究明清建筑史和技術有重要價值。……[詳細]
  告王河墓群位于靈臺縣吊街鄉告王村西北50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暴露土坑墓多處,地表有厚0.3--1.5米的灰層。曾出土灰陶罐、灶、倉和銅鏡等。墓葬保存較好,對甘肅西漢墓葬的分期斷代和西漢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詳細]
  靳寺墓群位于靜寧縣靳寺村東的龔龍山半山腰。1958年普查時有10-12個墓冢。1976年普查時僅存8個墓冢。墓冢高10-12米,底部直徑17-24米。墓區內有零星漢代瓦片及繩紋灰陶片。……[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