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臨夏市人民公園(臨夏紅園)位于甘肅臨夏市西郊,是一個具有古典建筑風格的江南式園林。紅園始建于1958年,占地4公頃,由清暉軒、如意湖、盆景院、月季院、怡樂廳、動物園六個部分組成。紅園以池、館、樹交相輝映,兩頭大,中間細,呈葫蘆狀。園內花木扶疏,姹紫嫣紅;湖水如鏡,小溪涓涓。 紅園內建筑結構精巧,木結構牌坊的正門用……[詳細] |
![]() | 中國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教圣地之一,位于甘肅省臨夏市解放路紅水河邊,是臨夏穆斯林群眾禮拜的宗教活動場所。始建于元代末年,以后隨毀隨修。 南關清真大寺占地3畝多,建筑面積為2074平方米。主體建筑分上下兩層,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禮拜大殿位于上層,沿著弧形階梯拾級而上,是二層平臺,平臺與大殿之間……[詳細] |
![]() | 臨夏東宮館 ——簡介東公館位于甘肅臨夏市城東南角,占地面積50余畝,1945年建成。是原-第四十集團軍副司令、柴達木屯墾督辦馬步青的私邸。館內建筑全系磚木結構,四座正院及附屬設施呈“田”字形布局,四座院落毗鄰處有天井一處,四角有門通向四個院落,天井正北為歇山式三屏并列一字形大影壁,壁心有回族磚雕藝人綻成元的磚雕名作《江……[詳細] |
![]() | 亥姆寺位于康樂縣虎關鄉夏牟山,距縣城8公里。亥姆寺古稱云界寺,建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毀于清。1958年時被辟為畜牧場,其林地面積由解放初的一千多畝縮減到200多畝,喬木類被砍伐盡。1962年后復有僧人釋諦覺守寺,當地群眾以護林為名,對寺廟進行了維修保護。1978年后,寺內佛事活動逐漸恢復,并增建了6間北殿,6間南殿,……[詳細] |
![]() | 馬路塬遺址馬路塬遺址位于峴塬鄉姬家川村馬路塬,保護面積7畝。1975年文物普查中,在磨河嘴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長7米、厚80厘米的灰層1處,出土不少陶片和骨器。陶片為細泥紅陶,色橙紅,飾黑彩,平行條紋、斜紋、水波紋,還有夾砂紅陶片,屬辛店文化。在斷崖面距地表50厘米處,發現居住遺跡,長6米,厚60厘米,地面夯筑,下有……[詳細] |
![]() | 張家嘴遺址張家嘴遺址位于永靖縣河東鄉張家嘴村(劉家峽庫水淹沒)。1960年發掘出四方錐形房屋4座,圓式錐形房屋3座。同時發掘出很多刀、斧、鑿、杵、紡輪等石器,杯、壺、雙耳罐等細、粗陶器和狗、豬、牛骨骼。反映出那時境內由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屬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詳細] |
![]() | 秦魏家遺址秦魏家遺址位于永靖縣蓮花鄉秦魏家村(后被劉家峽庫水淹沒)。1960年發掘出單、合葬古墓138座。墓葬分行排列,陪葬品有陶器、骨器等。合葬墓中,男性仰身直臥,女性向男性屈肢側臥。郭沫若對此合葬墓的發掘有很高的評價,認為那時已由母系氏族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秦魏家遺址屬齊家文化遺址。……[詳細] |
![]() | 七十畝山遺址七十畝山遺址位于永靖縣鹽鍋峽下銓村黃河南岸第二臺地,屬金泉下銓村,是一處馬家窯類型墓地。1975年11月15日,永靖縣革命委員會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七十畝山墓地七十畝地一帶,1974年農田基本建設中,出土有大量文物、陶器、石器、人骨和石板。出土陶器均系彩陶,陶質細膩,底色橙黃,有光澤,通體飾黑彩,繪平……[詳細] |
![]() | 杏樹臺遺址杏樹臺遺址,位于永靖縣陳井鎮西山村徐家峴子生產隊,地處山溝下一臺地。臺地北至鹽溝洼,南靠塔爾山,東接紅科坨,西接蘇家灣,面積4畝。1975年10月,經州文物普查組調查后,于同年11月15日被永靖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次年6月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作了復查。這是一處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馬廠類型及齊家文化……[詳細] |
![]() | 小茨臺遺址小茨臺位于永靖縣鹽鍋峽鎮小茨村東南黃河南岸第二臺地上。解放初期,省文物工作隊曾到此地作過調查。1975年,臨夏州文物普查隊調查后,于同年11月15日由永靖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初,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又對其進行了重點復查。小茨臺遺址分小臺和大臺兩個階地,小臺面積約60畝,大臺面積約……[詳細] |
![]() | 黃河三峽古遺址古老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經永靖,在塊熱土上留下了祖先們的足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根據國家黃河考古隊、甘肅省文物工作隊、臨夏州文物普查隊、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的調查和永靖近年來的發現,現已確證的各類古遺址、古墓葬共140余處,其中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單位的1處,省級保護單位2處,縣級保護單位16處。……[詳細] |
![]() | 齊家坪遺址齊家民族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民族,他曾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巨人,統領過這塊廣袤的地域,在期延續1000年左右。后來融入商文化而消亡了,使今天的人們看到其精美絕倫的陶器、玉器、銅器而贊嘆不一,著實叫人神思向往這古老的民族,貪戀這塊神奇的寶地。上世紀二十年民族的面紗被人了周口店北京人、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詳細] |
![]() | 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與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間,東南起洮河下游地區,西南與甘南州臨潭、夏河、合作、卓尼四縣(市)及青海省循化縣毗鄰,東北和臨夏州康樂、和政、臨夏、積石四縣相接。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2°43′~103°42′,北緯35°02′~35°36′之間。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保護……[詳細] |
![]() | 柳梅灘風景名勝區柳梅灘風景名勝區位于縣城以南的太子山腳下,距和政縣城25公里,包括柳梅灘、大灣灘、麻崖等景點。其中大灣灘草原系清代駐河州鎮綠營軍牧馬場,建有馬王廟;麻崖原建有麻崖寺院,戎辰之亂中被毀,再未修復。一人景區,即聞轟轟然巨響連綿不絕,這就是所說的海眼,巨大的水流從地下噴涌而出,頗為壯觀。腳下牙塘河滔滔奔流、穿……[詳細] |
![]() | 鐵溝風景名勝區鐵溝風景名勝區位于縣城南太子山,距和政縣城20公里。景區呈峽谷狀,縱深約12公里。峽口有煉鐵遺跡,故名爐子灘,原藏傳佛教鐵樺寺就建于此地,后被毀再未修復。和鐵公路通過峽谷直至半山。峽內林木叢生,兩邊群峰聳立、石壁萬仞、峰高云低、綿延起伏、形態各異,形成一山一景,景景如畫的山水長卷。林間流水清澈見底,游魚悠……[詳細] |
![]() | 寺溝寺溝是獅子峰和象山之間的峽谷,位于縣城南20公里處蔥花嶺下,在峽谷中建有佛寺,故寺溝又稱小普陀山。峽谷內還有瀑布、油缸池、摸子洞等景點,瀑布跌三級斷崖而下,水聲如雷、霧氣彌漫。清代進士鄧隆曾在此賦詩一首:瀑布落天吼怒雷,青山綠樹絕塵埃;松風說盡長生法,疑是天龍灌頂來。瀑布從高坎下陡然跌落入谷底形成水池,叫油缸池,寬……[詳細] |
![]() | 民俗文化商貿街東鄉縣民俗文化商貿一條街,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穆斯林建筑、古典建筑、現代建筑的風格,交相輝映,各具特色,風格迥異。寬闊的馬路,彩磚編織的人行道,公園式的花壇與商貿樓渾然天成,透射著一種和諧之美。聞著東鄉手抓的陣陣濃香,領略蒼穹彎月的穆斯林建筑風格,品味阿拉伯文化與東方文化交融的風情,感受東鄉濃郁的民……[詳細] |
![]() | 東大坡森林公園東大坡森林公園位于東鄉縣西南部,距臨夏市12公里,公園占地面積4284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1%。這里松柏樹立,蒼翠挺拔,層層山巒,道道溝壑,盡掩映于蔥籠之中,空氣清新怡人,樹蔭密布,宛如置身于原始的大森林之中,聞山間花兒之郁香,聆林中鳥兒之歌唱,觀松濤之陣陣,品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無限風光在其中。東大坡森林……[詳細] |
![]() | 撒爾塔文體廣場誰都不會想到,座落在大山之巔的東鄉縣城會有一處規模宏大的體育場,環形跑道,鮮紅明亮;球場草坪,綠茵如洗;層層看臺,蔭翳遮蔽;這就是令東鄉人頗為自豪的撒爾塔文體廣場。撒爾塔文體廣場像綠寶石一樣鑲嵌在縣城眾多山巒的懷抱之中,它是縣城改擴建工程實施的四大文化工程之一,規劃總投資515萬元。這里原先是東鄉縣城前的……[詳細] |
![]() | 隴上奇觀紅塔寺沿著奔騰不息的洮河水,來到唐汪川紅塔山,這里地勢險峻,山巒層次分明,丹霞地貌別具特色。瞧,紅塔山上,兩根紅色巨柱非常明顯,凸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柱下就是有名的紅塔寺。雄居川心的紅塔山,猶如一條巨龍,由西向東,將這片神奇的土地分為上下兩川,紅塔寺在百丈紅塔巖石上鑿成,塔名由此而得。紅塔寺歷史已很悠久,始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