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漢中市旅游

漢中市旅游景點介紹

龍崗寺古人類遺址
  龍崗寺古人類遺址龍崗寺古人類遺址落在陜西省南鄭梁山鎮境內與歷史文化名城漢中隔江相望。該遺址文化內涵包括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漢代墓葬群,寺院建筑和近現代革命舊址五部分。舊石器文化,1943年以來在此發現數以千計的舊器,類型有砍砸,石球,尖狀器,刮削器等,與大熊貓,劍齒象,羚羊等第四紀蒲乳動物化石伴生。龍崗寺舊石器在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絕對年代距今120萬年以上(見《人民日報》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藍田猿猴人遺址,是迄今發現陜西最早的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底,省考古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部分挖掘,清理了430座墓葬,出土了人面壺,彩陶罐,船形壺,獸頭尖底瓶,人頭彩陶壺等文物三千余件。該遺址的發掘為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淵源,分期和發展脈絡等提供了……[詳細]
碑壩紅軍石刻標語群
  碑壩紅軍石刻標語群碑壩紅軍石刻標語群在南鄭縣碑壩山區,經普查共發現紅四方面軍于1932年冬至1935年春,制作的石刻標語共61條,墨書4條,主要分布在碑壩鎮的前進(原名朱家壩),榮華村和福成鄉(程家壩)的底坪村。由朱家壩街西榮華村沿河東岸南行十華里,地名蟒蛇灘,即與四川省通縣潮水壩鄉相接的地段,在河東沿山道旁現存紅軍石刻標語由北向南共28條。在福成鄉(原名程家壩)政府院內舊樂樓和關帝廟0發現舊碑記上刻書紅軍石刻標語四條,向南七十華里的底坪村崖上紅軍石刻標語29條(28處)。四條墨書紅軍標語在福成鄉明山灣村民五永正家的門板上。毛主席說:“紅軍是宣傳隊和傳播機”,紅軍每到一處總都是極積宣傳黨的政策和廣泛發動群眾了解紅軍,參加紅軍,開展積極的革命活動。故而在我縣兩年多時間內留下了工程巨大的紅軍石刻……[詳細]
  紅江縣壩溪區蘇維埃政府遺址川陜省紅江縣壩溪區(第五區)蘇維埃政府遺址,位于南鄭縣碑壩鎮壩溪村李子埡。一九三三年初紅四方面軍在-的帶領下,由鄂豫皖西征南下經漢中入川,解放了通,南,巴(通江,南江,巴中),旋即召開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了川陜革0據地和川陜蘇維埃政府,全面領導工農殺土豪,分田地,二月紅七十師王樹聲師長,張廣才政委來碑壩建立了0紅江縣壩溪區和川陜省紅江縣壩溪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壩溪武廟。蘇維埃政府建立,對人民武裝力量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使碑壩地區成立了川陜蘇區的牢固大門。一段時間,縣經濟委員會(縣財政局,工農銀行)也設在了碑壩,并辦起了工農紙場,鏵場。大興集市,制貨幣,發展工農業生產。當時,軍民同心協力,在支援紅軍消滅四川軍閥田頌饒,楊森,劉湘,鄧西侯,劉存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詳細]
  陜南軍委會遺址陜南軍委會遺址位于南鄭縣郭灘鄉利民村一組革命烈士陳-故居,是為了紀念漢中長征第一人陳-及陜南特委組建紅二十九軍的會議遺址:1981年3月被南鄭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小屏同志(1905-1935)1925年畢業于漢中聯立中學,1931年2月在周家坪小學加入了中國0。12月任0協稅支部委員,0西南區區委員,1932年2月任周家坪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3月接持0陜西省委特派員賈拓夫到陳家灣自己家中召開了0陜南-會,8月被選任0志褒西南區委書記,9月陜南特委書記陳淺倫來家共同研究建立紅二十九軍,指揮其侄子陳鼎刻制了一方“紅二十九軍關防“(大印),借此年春茺向廣大群眾宣傳反內戰,反苛損雜稅,反地主豪紳的殘酷剝削,壓迫,開倉放糧,發動群眾參加游擊隊,參加紅軍,有力地開拓了游……[詳細]
  0陜南特委會遺址0陜南特委會遺址位于南鄭縣梁山鎮愛國村龍崗寺院內。1927年在革命失敗,段仲蓀,趙勃生,謝佐民,王志明,周斌如分別經上海,天津,北平等地派回漢中,組成0南鄭小組,宣傳馬列,開展建黨等革命活動,隨后劉甲三由0湖北省委介紹回陜西省到南鄭協作建立0陜南特委。劉甲三任書記,易厚安任組織委員,陳宇霆任宣傳委員。1930年夏由梁益堂,賈拓夫及0陜特委派的楊維三,楊國光,劉順元,張明遠,劉英,張德生,張青,楊三等在我縣龍崗寺廟內召開了0陜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決定黨的組織由城市轉向農村,大力組織人民武裝以農村包圍城市,開辟革0據地。1933年夏劉順元,張德生,主持在陳-家又召開了0陜南特委第四次會議(其中第二在中梁山乾明寺召開,第三次在龍崗寺召開,分別研究過迎紅軍四方面軍和建立紅二十九……[詳細]
川陜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
  川陜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館創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鄭縣城關鎮南大街,1990年遷往南湖湖心島。2006年遷至南鄭縣紅寺湖風景區。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是全國一百家經典“紅色旅游”景區之一。川陜革命根據地是全國第二大蘇區。漢中是川陜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川陜蘇區通往中共中央的“紅色交通線”,在傳遞情報、運送傷員和武器彈藥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及時地保護和恢復了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遺址、遺跡等重要文物。是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并使漢中獨特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和靴文化歷史文物資源有機結合,形成了陜南獨特的旅游品牌,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革命老區人民快速脫貧致富。紅四、紅二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二十九軍在此有過長達數年的活動,徐向前、李先念等老……[詳細]
鎮巴革命歷史陳列館
  鎮巴革命歷史陳列館位于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城東部安埡梁坡中段。2000年,鎮巴縣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紀念塔”南側建成鎮巴革命歷史陳列館。陳列館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平方米,坐東朝西,綠蔭環繞。該館建筑風格為現代與仿古相結合,館內收藏革命歷史文物430余件,珍貴歷史文獻120余份。展陳物品有紅軍在創建鎮巴蘇區期間穿過的軍裝、蓑衣、用作打草鞋的草鞋耙子以及蘇區人民為紅軍運送軍糧物資時用過的背架等實物。鎮巴革命歷史陳列館全面反映新民主主義革命尤其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工農紅軍等武裝力量在鎮巴的活動情況,展現了鎮巴蘇區人民與紅軍的魚水深情和與敵人斗爭的英雄氣概。2012年8月,鎮巴革命歷史陳列館被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第三批省級黨史教育基地,現已成為廣大干部群眾……[詳細]
208、密嚴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密嚴寺
  密嚴寺密嚴寺位于南鄭縣圣水鎮王家營村,原名治平庵,一九九四年九月改名密嚴寺。據《南鄭縣志》記載;“志平庵始建于明朝初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三十二年(1906年)兩次重修,宣統三年(1911年)再重修”。寺院構件為懸山式格調磚石結構,飛檐翹角,兼有明清兩代建筑風格。全采用石礎石柱石梁石廊檐石桅桿石楹聯石浮雕等裝飾結構,是陜南規模教大,富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寺院建筑群落,具有教高的建筑藝術價值。該寺被漢中市政府于2000年8月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政發[2000]32號)該寺院座南朝北,原縱深三進五院,五十六間,殿堂樓閣布局嚴謹有序,占地面積74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900平方米。一九八五年因擴建冶平庵小學,后院大殿被拆毀。現存殿堂,構成了“回“字型排列,殿門石柱上保存了三幅石刻楹聯……[詳細]
乾明寺遺址
  乾明寺遺址乾明寺位于南鄭縣梁山鎮中梁山,又名中梁寺,始建于唐朝中期,是唐宋時期陜南最大的佛教寺院和旅游勝地。據《漢中府志》載:“乾明寺在府治西十五里中梁山。五代蜀廣政間(公元935——965)重建,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赦賜寺額(乾明禪院)”其禪派屬臨濟宗,并記:“中梁山有神曰靈壽將軍。紹興二十四年(1150年)加封休應候,廟號澤潤”。該寺地勢險要“西望家,北眺褒斜東洋洲,南巴丘”與漢中城一衣帶水,隔岸相望。早在宋代乾明寺即蔚為叢林,古柏掩映,“屋宇千,田水路百頃,飯禪納歲不下十余萬人,嗟呼盛。”(引自《乾明寺記》博文)。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譽之”乾明院在中梁山,劍外叢林,惟此為勝“。乾明寺歷經興廢,原有大雄寶殿、十八羅漢殿、大鐘樓、四大天王殿、樂樓、凌宵閣等建筑,1966年被拆毀:現……[詳細]
國立西北工學院舊址
  國立西北工學院舊址(古路壩天主教堂):位于縣城南12公里處的董家營鄉古路壩村,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蘭人設計,我國優秀工匠施工修建。整個建筑群設計獨特,構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藝高超,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現存有主教公館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抗日戰爭爆發后,西方傳教士紛紛回國,國內大批高等院校遷入漢中,因古路壩天主教堂空閑,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合并組成國立西北聯大工學院,共設8個學系,院址設古路壩天主教堂,辦學達八年之久,培養本科生13000多人,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兩院院士的有25人,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瑯瑯的讀書聲替代了往日的誦經聲,這里成了喚醒民眾、啟迪智慧、……[詳細]
五里壩風景區
  五里壩風景區五里壩風景區位于距縣城103公里的大盤鄉五里壩村。由于復雜的地質結構,形成多種奇特的溶洞、風洞和怪異地形,洞內瀑布流水,怪石嶙峋,有的深不可測,極具探險情趣;景區處巴山重巒之中,最高峰2300多米,還有7000公傾原始森林;山清水秀,山間云霧繚繞,溪流淙淙,空氣清新自然,是避暑休閑,旅游探險的新景點。……[詳細]
寶山商代遺址
  寶山商代遺址寶山商代遺址,位于縣城東南6公里處的寶山鎮,已發掘1700多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期陶窯10余處、商代“燒烤坑”30多處、漢代坑20多處以及商代墓葬等。這里發現的陶窯設計合理,觀賞和研究價值極高。遺址旁有“寶山寺”,寺內塑有五百羅漢,個個栩栩如生,形態各異。……[詳細]
城固韓家祠堂
  韓家祠堂位于城固縣原公鎮西壩村,始建于明代。2014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韓氏原為安徽鳳陽人,明代時因軍功遷到城固原公居住,修建祠堂,其子孫在此繁衍,清代時韓氏家族曾有多人考中舉人和進士,其中嘉慶年間,韓氏家族中曾有人任無錫知府,先后兩次被皇帝加封(圣旨現存城固縣博物館),為了牢記祖輩的功德,清嘉慶年進行了擴修,嗣后屢有修葺,總占地面積1170平方米,坐北向南,為磚土木混合結構,由照壁、牌樓、大門、議事廳、獻殿、祭殿等組成。祭殿面闊三間,進身一間,硬山式頂,上蓋小灰瓦,為明代所建。該建筑是城固乃至陜南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家祠,因韓氏家族是城固的名望大家族,其后輩有多人在明清時為官,所以該建筑在修建時用料講究,工匠技藝精湛,可以代表當時漢中地區家祠建筑的最高工藝水平,……[詳細]
楊侯禪院
  楊侯禪院位于陜西省城固縣老莊鎮境內的獅子山上,北靠珍珠山,南臨廣家巷,這里風景幽雅,囂塵遠隅,歷來均為佛教叢林道場,是南宋安康郡開國侯楊從儀-之處。近年重建山門、大雄寶殿、鐘樓、走廊等部分建筑。據院內現在的碑文記載:楊候院在明代的永樂和清代的順治.光緒及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皆重修或翻修。昔日的楊候院分東西兩院,規模弘遠,道場莊嚴,曾住眾多僧人,晨鐘暮鼓.詩經念佛.做禪修行,歷經滄桑,香火不絕。乃一方之勝景,十方之叢林,佛門之圣地。寺院融宗教、文化、藝術、文物、園林、旅游為一體,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特點及優勢,組織和舉辦了書畫展覽、佛教夏令營、佛教學術研討會、佛教音樂會、佛教文化與民間藝術交流會、新春茶話會、講經法會及各種佛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充分體現佛教的現實性和現代性,讓來寺朝拜和……[詳細]
215、李固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固墓
  李固墓李固墓,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固縣柳林鎮肖營村南。墓冢呈覆斗形,座東向西,南北長14米,東西寬10米,高6米。墓前現存南宋、清乾隆石碑各一通,墓后有專門祭祀李固的祠廟一座,一院兩廳,現存為清代建筑。每逢清明,祭拜者絡繹不絕。李固墓座東向西,呈覆斗形,墓基東西長42米,南北寬23米,高6米,墓冢東西長14米、南北寬10米。墓前有碑三通:右邊一通為南宋乾道六年(1170)城固縣令閻蒼舒立。碑高120厘米,寬64厘米,上刻隸書“漢忠臣太尉李公神道”;中間一通碑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陜西巡撫畢沅書立。碑高180厘米,寬80厘米,上刻隸書“漢太尉李公固墓”;左邊一通碑高115厘米,寬85厘米,上刻隸書“漢太尉李公固墓”,系1986年城固縣人民政府所立。墓前有漢代石獸一尊(當地人稱為石虎……[詳細]
216、地母廟
地母廟
  地母廟地母廟,位于南沙湖景區核心區,始建于東漢獻帝二年(公元19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相關古建筑有“回龍寺”,大雄寶殿等。五座大殿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琉璃綠瓦、龍纏紅柱,在蒼松古柏掩映下顯得雄壯巍峨,金碧輝煌。歷朝歷代民眾虔誠拜謁,香火鼎盛。清代后期信奉地母傳入臺灣,蜚聲海內外。現存于臺灣的《地母經》卷首有“光緒九年正月初九陜西漢中府城固地母廟飛鸞傳經”的記載,可見此處是臺灣地母教的發源地。近年來臺灣、澳門等地宗教人士和旅游團體,頻繁前來城固旅游觀光、尋根問祖、拜謁地母圣神。……[詳細]
217、洞陽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陽宮
  洞陽宮位于城固縣城西北約40公里的老莊鎮紅花村。2008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洞陽宮始建時間,據《水經注》載:“漢水又左會文水,文水即門水也,出胡城(位于今城固縣城西約十公里的柳林鎮古城村)北山石穴中。長老云:杜陽有仙人宮,石穴宮之前門,故號其川為門川,水為門水”。清《城固縣志》載:“門水即今文川河,杜陽仙人宮即洞陽宮”。據此記載,可見洞陽宮始建時間是在1500多年的魏以前,可以說這是陜南有史可稽最早的道觀。明朝初年,著名的云游道士張三豐,游至洞陽宮后,被這里的山光水色、廟宇殿堂、鐘鼓之韻所陶醉,于是在這里修行多年。從此后,使洞陽宮聲名大振。張三豐住洞陽宮,明英宗天順三年封為“通微顯化真人”,張三豐重建洞陽宮,明神宗萬歷十四年再次培修。清乾隆年間陳本秀修復洞陽宮,并……[詳細]
218、五門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門堰
  五門堰,位于城固縣城北15公里桔園鎮東偶,居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進水,故稱五門堰。“五門堰創于西漢居攝二年(公元七年)”,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仍發揮效益。1984年成立五門堰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門堰工程規模宏大,建筑雄偉,攔河壩長374米,壩高1.2米,壩頂平臺寬2.5米,壩坡寬15米。渠首五洞下500米處,設有進水龍門2孔,退水龍門4孔,可控制水量,設計科學合理,頗有四川都江堰建筑之風。干渠長8.9公里,引水量2.5立方米/秒,現灌溉農田7300余畝。五門堰初創十分簡陋。據《五門堰碑記》載:漢至北宋,由于斗山石咀所阻,水未到下壩,僅灌上游農田數百畝。到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詳細]
城固鐘樓
  城固鐘樓位于城固縣博望鎮鐘樓街,原城固縣城東、西、南、北大街的交匯中心。2008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城固鐘樓通高20米,為磚木結構,由臺座與樓構成,內有陡梯可通頂層。臺座為磚砌,其平面為方形,邊長7.5米,高6米,下有“十”字券洞,可穿行。樓為三滴重檐亭閣式建筑。樓為木結構,平面方形。底層每面三間四柱,通面闊氣5.5米;二層平面亦為方形,每面僅一間,四周繞回廊,通面闊4.2米;三層平面為六邊形,每邊長1.45米。屋頂為六角,攢尖盔頂,寶頂為鐵鑄寶珠。各層均施腰檐,老角梁下原有風鈴。一、二層外檐斗共作五踩雙翹,單拱計心造,當心間平身科出斜共做如意斗拱。三層外檐科拱作三踩單翹。外檐斗拱布置疏朗,升拱做法正規。底部無幽,出翹卷殺弧度較長。平板枋和欄額斷面窄扁。據清代《城……[詳細]
220、鳥山
鳥山
  鳥山鳥山位于三合鄉二嶺溝西,占地約1500畝,為一天然禽鳥園,這里樹木繁茂,隱蔽性好,加之北臨漢江,西靠南沙河,東界堰溝河,溝渠縱橫。塘庫成片,鳥類捕食魚蝦正好左右逢源,因而它們都喜歡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山上聚集著鷺鳥三萬多只,鳥類之純,數量之多,棲居之集中,在全國少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日本人妖在线观看 |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午夜国产福利看片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中文字字幕乱码无线精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