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國廣場位于縣城涇干大街東段,投資1200萬元,規劃建設面積100畝,東至封家村西側,西至雪河路,南至涇干大街,北至211省道,規劃建設圓形換到,東西方向長約220米,南北方向長約210米,占地面積60畝。廣場內設中心廣場,主體雕塑為鄭國雕像,雕塑底座設為八面浮雕,反映鄭國開渠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周邊配以文化吉祥……[詳細] |
![]() | 唐獻陵位于陜西省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西,該陵為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公元566—公元635)的陵寢。唐貞觀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淵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東漢光武帝原陵之規格修筑獻陵。該陵座北朝南,封土為陵,呈復斗形,長寬約100米,高13米,平面呈長方形,陵園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門,門外各置石虎一對,前飾有大……[詳細] |
![]() | 漢云陵位于淳化縣城北8公里鐵王鄉大圪埏村西處,是漢武帝愛妃、漢昭帝之母趙婕妤(勾弋夫人、趙太后)之陵墓,云陵又稱“陽陵”、“思合墓”、“女陵”。史書記載很多,且詳盡。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記載:“鉤弋夫人姓趙氏,河間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薄独ǖ刂尽酚浭鲈屏辏骸傲暝谠脐柨h西北五十里”(指唐云陽縣,治所在……[詳細] |
![]() | 蘇武紀念館AA 蘇武紀念館位于武功鎮龍門村前的臺地之上,東臨漆水,西依鳳崗。蘇武墓穴東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過,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為“武功八景”之一。該紀念館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為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陪殿、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臺、墓冢。墓前豎有清乾隆年間陜西巡撫畢沅書……[詳細] |
![]() | 漢陽陵博物館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依托西漢景帝與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的陽陵陵園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詳細] |
![]() | 平陵位于咸陽市秦都區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間,包括漢昭帝的平陵和上官皇后的陵墓,所在的地勢為咸陽二道塬一塊稍微突出的平地上,距茂陵東邊12里,封土堆高29米。平陵陵園呈正方形,垣墻邊長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闕門,與陵冢相對,F東,南二門闕猶存,門闕呈條形,用夯土筑成,夯層厚為6至8厘米。陵園西北角有面積較大的建筑遺址,殘存……[詳細] |
![]() | 位于香廟鎮的程家川,素有“養生絕佳地、風水第一村”之稱。這里田園恬靜、人杰地靈。最早有程、田、鞏三大姓,歷史上因程姓來的比較早,所以村名叫程家川。全村有116戶,總人口509人。這里地形獨特,夏季涼爽,是千古絕唱《詩.豳風.七月》所詠誦的“凌陰”藏冰之處,被譽為古代天然的冷庫。剛進入村口就能看到鐘鼓樓,這是古豳州最早的……[詳細] |
![]() | 龜蛇山AA 龜蛇山位于龍高鎮富仁村涇河岸邊,距縣城44公里,距龍高鎮7公里,東距公劉墓5公里。從涇河北邊高原俯瞰,有酷似龜、蛇的兩道山梁南北向奔入涇河,民間稱為龜蛇二相、龜蛇神山等。相傳在公劉死后不久,曾經發生了涇河黑龍移動犟山,企圖用洪水沖跨公劉墓的事,幸有伏龍山的頑強抵御,才使公劉墓免受洪水沖擊。公劉的發展農業,使人民豐衣足食……[詳細] |
![]() | 醴泉湖原為泔河水庫,位于禮泉縣城北3.5公里的泔河與小河匯流處,寶雞峽灌區西干支渠的末端,屬寶雞峽引渭灌溉工程四大調蓄水庫之一。醴泉湖水域面積345萬平方米,區域地勢較為平坦,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高,林果面積占土地面積的90%以上,形成林水交映,環境優美,而且該地區無大型工礦企業,未造成空氣污染。湖里碧波蕩漾,魚蝦嬉戲……[詳細] |
![]() | 三原周家大院AA 周家大院位于陜西省三原縣西北方向5公里處的魯橋鎮孟店村,系周占奎的私宅。周占奎,字梅村!懊系瓯ぞ薷,屢出資紓國難,捐封江西補用”,“誥授奉直大夫晉封朝議大夫刑部河南清吏司員外郎兼貴州奉天司事律例館協修總辦秩審”,“供職刑曹”。周占奎父周志道,清誥封奉政大夫。周梅村自小繼承和經營祖先之業,家有豐厚積蓄。清乾嘉年間,江西……[詳細] |
![]() | 長武縣博物館位于縣城東街昭仁寺內,是在1981年成立的原長武縣文物管理所的基礎上建立的,1984年正式建成對外開放,隸屬長武縣文體旅游局。館址所在地昭仁寺,始建于公元629年,為唐代皇家寺院。曾舉辦隆重的佛事活動,以紀念淺水塬大戰陣亡的將士。以后歷代均有修葺,院內主體建筑群為木質建筑,院落寬闊,布局合理。南北中軸線上主……[詳細] |
![]() | 興平博物館(文廟)位于興平市縣門街明代文廟內,占地面積3700平方米,1986年建立博物館。館內的文廟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殿坐北向南,東西長22.70米,南北寬18.35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筒瓦鋪面。在古建形制及內部構造方面,保留了金、元時代的藝術特點,是我省文廟建筑保存較完整……[詳細] |
![]() | 陜西醫史博物館設在古都咸陽的陜西中醫學院內。1965年開展展出,是國內高等中醫藥院校中創建最早的一所專業博物館。陜西中醫學院設有中國醫學史博物館,90年省教委、省文物局命為“陜西醫史博物館”。醫史博物館配備有專業技術人員,下設辦公室、醫史文獻研究室、文物陳列保管以及資料室等。館舍700多平方米,其中陳列展室面積500多……[詳細] |
![]() | 仲山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淳化縣車塢鄉西南部山區,距淳化縣城4公里,咸陽市79公里,是生態型自然風景區,傳說漢高祖劉邦之兄劉仲曾居于此山,山上原有仲子廟,而后名仲山。仲山山脈東西走向,長19.8公里,南北寬9.5公里,主峰鉆天嶺海拔1600米,仲山峰巒疊翠,幽林穹谷,雜果豐盛,中草藥繁多,珍禽及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怪石嶙峋,……[詳細] |
![]() |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周古邰國遺址在楊凌示范區李臺鄉圪瘩廟村、柔谷鄉法喜村(柔谷鄉原隸屬寶雞市管轄,2008年下半年劃歸楊陵區)以南,渭河北岸的二級臺地上,有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西周—戰國—秦漢等不同文化時期的大型居住遺址。傳說曾是我國農業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遺址內出土有大小不同的磨制石斧、陶碗、陶釜、……[詳細] |
![]() | 鄭家坡遺址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西47公里處武功縣武功鎮漆水河東岸。1980年發現的,面積2000平方米。發掘區分南北兩個小區,中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壕溝。遺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窯穴、陶窯,還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文獻記載周人早期活動在漆水下游一帶,鄭家坡遺址就處在這個范圍之……[詳細] |
![]() | 時代:宋至元安仁瓷窯遺址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北110公里處旬邑縣城關鎮安仁村。宋代文化遺址。西臨三水河,東依原坡,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1977年,咸陽地區文管會主持,發掘面積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窯10處,出土遺物89101件,主要有碗、碟、罐、壺等。另外還探出暴露于一面的堆料場及晾坯遺址,并調查……[詳細] |
![]() | 興淳塔位于陜西省淳化縣縣城冶峪河東塬之上,是依據淳化縣城原佛圖塔文化,于2007年重建的。興淳塔總投資150萬元,塔體呈六角形,塔身九層,空心內旋轉樓梯,型體樓閣式,每層共有拱形門洞,逐層逐次變換方式,形態典雅,塔體-刻有縣情概述,漢甘泉宮、爺臺山戰役、梨園浮雕、圖文并茂,令人目不暇接。塔內壁畫有淳化歷史沿革、宋人淳化……[詳細] |
![]() | 武陵寺塔位于咸陽城西北90公里處永壽縣舊址原武陵寺內。舊縣志載,該塔為后魏平陽王熙所建,約在北魏天興年間(398-404年)距今1500多年,據清嘉慶元年(1796年)《永壽縣志蔣志余》記載,該塔由于關中地震曾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修葺一次,民國十九年(1930年)陜西再次大地震,塔頂震毀,塔身向東北傾斜。1983……[詳細] |
![]() | 咸陽文廟位于陜西省咸陽市城區中山街。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據明代萬歷《咸陽縣新志》載:“明洪武四年(1371)縣丞孔文郁主持修建!保涍^明天順三年、萬歷四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年、嘉慶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緒十四年多次重修,F存古建筑12棟,占地12.78畝,被辟為咸陽博物館。據《咸陽縣志》記載:文廟宮墻七十丈,占地336……[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