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咸陽市旅游

咸陽市旅游景點介紹

  陜西旬邑為古豳之所在地,周人曾在此開疆立國,今人考證《詩經》所載之水名地名至今猶存,而秦漢這兒又封邑置縣。在陜西省旬邑縣北部約十余公里的城關鎮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鑿有不少做工精細的洞窟。其不但數量繁多,且排列規整,層次分明,遠遠望去,恰似鑲嵌在絕壁上的一座座樓房。古人為避禍亂,常躲于此,遂相繼穿鑿,先小后大,先……[詳細]
  秦直道循子午嶺主脈北行,南起淳化縣北梁武帝村,自七里川入石門關,經廟溝、碾子院、前陡坡、臥牛石、老爺嶺,過馬欄河,卜楊家胡同,再經劉家店、黑麻灣出雕靈關,縱貫陜甘兩省子午嶺,直抵內蒙包頭,到達鄂爾多斯草原。在旬邑境內長達80多公里。緣梁修筑的直道取近避遠,就易舍險,即便今日,全線也是遺跡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詳細]
  秦直道是秦始皇兩項震驚中外的規模宏大的國防建設工程之一。萬里長城聞名遐邇,被譽之為世界奇跡。但對能與其媲美的千里直道人們似乎忽視了它的存在。為了抵御外患,鞏固擴大秦帝國之疆域,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委派大將軍蒙恬為統領,太子扶蘇監軍,率20萬大軍鎮守邊關,同時承擔修筑直道之重任。到公元前210年,僅兩年半時間……[詳細]
  唐貞陵位于涇陽縣白王鎮崔黃村東北,北仲山南麓。寢宮位于東、西陵溝之間的一座山頭內。溝攬諍0�889米。墓主為唐宣宗李忱。1956年5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依山鑿陵,陵周筑城垣,陵城占地629萬平方米。1984年,縣文教局在秦俑鉆探隊協助下鉆探勘測發現,陵城形狀不規則。南城垣……[詳細]
  涇陽太壸寺坐落在縣城中的二條街上,占地面積不大。寺里主要建筑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寶殿,殿里供奉著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為佛祖釋迦摩尼像。《中國佛教史論集》中記載說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見珍貴。在大殿周圍,散落著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現在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有點蒼涼的太壸寺,在歷史上卻很有名氣,甚至輝煌。據歷史……[詳細]
  唐崇陵在今陜西省涇陽縣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崇陵依山為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長方型青石迭砌而成,石塊鑿出凹槽,卡有鐵拴板,澆灌鐵汁,極為堅固。陵園有四門,均有石獅一對,朱雀門外有石人十對,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一對,仗馬五對。玄武門有仗馬三對。在朱雀門外還有立人石像八尊,均系王賓,現只存下一人。……[詳細]
  唐端陵位于咸陽三原縣東北17公里徐木塬桃溝村北,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約400米。獻陵在其東4公里,莊陵在其西6公里。唐武宗李炎墓。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母韋皇后。始封穎王,開成五年(840年)正月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27歲,在位7年(公元841-846年),年號會昌。會昌六年(846)崩于大明宮……[詳細]
  唐莊陵位于陜西省三原縣東北十五公里陵前鎮柴家窯村東250米處,是唐敬宗李湛(809~827年)的陵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湛,唐穆宗李恒的長子,初封為鄂王,后徒封為景王,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東內大明宮之別殿。長慶二年(822)十二月被冊立為皇太子的,長慶四年(824)正月,敬宗先因父親穆宗健康惡化以太子……[詳細]
  永康陵位于咸陽城東北55公里處三原縣陵前鎮侯家堡。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的陵墓。李淵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618)追尊李虎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園,稱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長430米。墓南尚存刻字華表、石人、石馬等具有初唐風格的石刻。永康陵前神道的石獅(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胸部壯碩,淺刻紋飾,與隋代造型相近。永康……[詳細]
  唐建陵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禮泉縣五將山上。唐肅宗李亨(711~762)墓。爆發安史之亂的次年(756),李亨即位于靈武。在位期間(756~762),為了平定藩鎮的叛亂,借兵回紇,于至德二年(757)秋,收復長安、洛陽。由于任用宦官為觀軍容使,致使宦官勢力進一步擴大。762年,宦官李輔國、程元振殺張后等,擁立太子李豫……[詳細]
  老禮泉步行街位于禮泉縣城西,長250米,寬26米,占地6500平方米,東鄰陜西第一家旅游農貿市場——禮泉農貿批零中心, 是集文化景觀、旅游觀光、購物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步行街。步行街周邊規劃有禮泉老字號一條街,街上有被稱為方便面鼻祖的禮泉烙面、南方臘汁肉,有中藥鋪子、粗布店、果品行、辣子坊、醋坊等凝聚老醴泉人生活情節的各色……[詳細]
  鐵佛寺位于陜西省乾縣陽峪鎮境內。鐵佛寺歷史悠久,據《乾徽遺稿》載,縣城北鐵佛寺古鎮境內清涼山于漢代建清涼寺;隋末由著名隋唐佛學大師惠遠惠貞對其擴建,故而聞名隋唐。明萬歷年間,有了空、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興象教,緇徒云集,今有畫像在焉,不著作姓氏,衣帶當風,栩栩如生,佛像金色,生氣遠出。明萬歷年間,寺院毀于……[詳細]
  安國寺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儀鳳街路口北,原存明代古建三座,依次為安國寺、圣母行宮、關帝廟。寺院原有圍墻,南北寬,東西窄,呈四合院狀。據記載,安國寺創建于隋,盛于唐,明萬歷(1573)年間重修。大門正上方有“安國寺”三個楷書大字,書法灑脫,端莊有力。《舊咸陽縣志》載“安國寺,內石佛一、銅像三、一佛、一關帝、一無量”,至解放前……[詳細]
  紅色記憶博物館位于咸陽市秦都區雙照鎮肖何廟村,是魏德君先生出資200多萬元創辦的以“紅色記憶”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收藏有關中國共產黨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獻、圖片、瓷器以及中央領導人使用過的實物資料1萬多件。該館從創辦以來先后被咸陽秦都區授予區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和區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基地,被咸陽市教育局、文物局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詳細]
  龍巖古寺位于乾縣臨平鎮西北6.5公里處,座北向南,依山傍水,松石幽秀,境地頗佳。相傳該寺為唐德宗所建,寺里仍然保存著唐代的廟洞及舊址。寺西北和溝坡相連,東北有耬山環繞,東臨陡峭的龍塘口,南面橫跨漆水河的大渡槽。寺腳下漆水河細流之旁,明萬歷年間已涸的溫泉,今又復流。溫泉水質富有礦物質,水溫34度左右,可沐浴、可療疾病。近……[詳細]
  章懷太子墓位于乾縣梁山腳下,是乾陵陪葬墓。章懷太子李賢,為武則天所生,是高宗李治的第六子。原封雍王,后被立為太子,奉詔監國。李賢曾召學者注《后漢書》。他因抨擊武則天的專橫,于調露二年(公元680年)被以私藏武器、陰謀反叛的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到巴州。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逼其自殺,時年31歲。中宗復位之后,遷還……[詳細]
  圓明寺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塔爾坡,其前身系唐時的“資善院”,至距今約883年(公元1124——1125年)的大金王朝時更名為“圓明寺”。姜子牙、王昭君、慈禧太后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歷史傳說。清末時因戰亂,寺內古跡被全部燒毀。民國二十年,熱愛佛教的信眾出資在原址上修一小廟名“臺臺廟”,后因多種原因,圓明寺遺址淪為雜草叢生的一片廢……[詳細]
  邊區群眾報社舊址位于延安城東清涼山上,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創刊的通俗周報。開始由延安大眾讀物社主編。1942年2月18日大眾讀物社結束,《邊區群眾報》社成立,謝覺哉任社長。該報四開四版,初辦時為油印或石印,后改為鉛印,由毛澤東親自題名。該報以邊區基層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為主要讀者對象,行文口語化,通俗易懂。1947……[詳細]
  著名道教圣地中五臺道觀位于咸陽市渭城區東風路和文林路交會點,南臨渭河川,北枕五陵原,東依漢高祖長陵,西牽漢武帝茂陵,地勢北高南低,呈黃土溝坡狀,海拔430米,為關中五臺之首。中五臺道觀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原名是九天太一元君廟,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朝廷賜名太清觀,并頒發尚書禮部牒(牒文現存咸陽博物館),明朝時稱真武……[詳細]
  吳氏莊園位于涇陽縣蔣路鄉安吳村中,和關中地區大部分存留的所謂“大院”一樣,如今的安吳莊園的規模與鼎盛時期相比,已經縮水了許多。安吳村的居民據說是在唐朝由江蘇遷徙過來的吳人,因此將他們的居住地稱為“安吳”,寓意“永遠安寧”。到了清代,家族開始興旺發達,全盛時期的安吳莊園占據著整個安吳村,其時吳氏兄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院落……[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