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子宜墓時代:近現代地址:興平市南位鎮南韓村保護范圍:墓冢四周外擴1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張子宜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八路軍交通聯絡站舊址時代:民國地址:三原縣嵯峨鄉三聯村、趙家村保護范圍:(1)八路軍界河交通聯絡站舊址:舊址現有圍墻內。(2)八路軍趙家河交通聯絡站舊址:現有圍墻內。建設控制地帶:(1)八路軍界河交通聯絡站舊址:A區四周外擴10米。(2)八路軍趙家河交通聯絡站舊址: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八路軍交通聯絡站舊址被……[詳細] |
![]() | 黃子文烈士墓時代:近代地址:三原縣陵前鎮保護范圍:墓冢和墓碑本體。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黃子文烈士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于右任辦公樓時代:1934年地址:涇陽縣云陽鎮斗口于村保護范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斗口試驗站四周圍墻以內。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5米。2018年,于右任辦公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爺臺山戰役遺址位于咸陽市淳化縣方里、固賢、城關三鄉(鎮)交界處(爺臺山)。1945年7月,國民黨頑固派肆意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把矛頭指向了英勇抗戰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公然調集11個師向陜甘寧邊區大舉進犯,妄圖奪取關中分區,鉗制陜甘寧邊區部隊向日寇的--,進而發動全面內戰。7月21—22日,國民黨26軍暫編……[詳細] |
![]() | 趙鎮石鼓時代:唐地址:禮泉縣趙鎮石鼓村趙鎮中心小學保護范圍:石鼓所在長6.1米,寬4.7米磚墻高臺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5米。2018年,趙鎮石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丁蘭墓時代:漢地址:興平市南市鎮子孝村保護范圍:墓冢本體外擴100米。2018年,丁蘭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齊南村遺址時代:西周、漢、宋地址:乾縣梁山鄉齊南村保護范圍:東至乾縣三合村溝邊,南至乾縣三合村尹家坡,西至乾縣漠谷河溝邊,北至乾縣與永壽交界處。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200米。2018年,齊南村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魏村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淳化縣方里鎮魏村保護范圍:東至魏村東咀東溝,南至魏村南溝,西至魏村東咀西溝,北至遺址本體外擴200米處農田。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0米。2018年,魏村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南新莊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淳化縣卜家便民服務中心南新莊村保護范圍:東至卜家公路西側,南至通深溝北側,西至通深溝東側,北至通深溝南側。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0米。2018年,南新莊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黑豆咀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淳化縣方里鎮夕陽村保護范圍:遺址中心點(東經108°44′40.0″,北緯34°46′45.0″)向東、西外擴200米,南、北外擴25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0米。2018年,黑豆咀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北45公里處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領導下,以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的名義,在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陜西省涇陽縣安吳堡舉辦的培訓青年干部的重要場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幟、革命青年的熔爐、中國青運史上的豐碑。2013年5月,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革……[詳細] |
![]() | 柴家嘴遺址 新石器時代——商周聚落遺址。位于楊村鄉柴家嘴村漆水河與河交會處。南至半坡寺,北至柴家嘴以北約150米,東至漆水河,西至土崖,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約300米。出土文物有磨制石器、夾砂紅陶、灰陶及銅戈、銅簇等。……[詳細] |
![]() | 白兔寺始建于唐,坐落在陜西省武功縣大莊鎮(原在觀音堂鄉)觀王村東側,為唐太宗李世民冬狩之遺跡,這里西鄰漆水,如素如練;東展平疇,廣袤綿遠;北附莽塬,萬馬奔騰;南臨渭水,沃野平坦。眺望終南翠若屏障,俯察漆渭恬蕩回繞。正如李世民詩中贊頌的“孤嶼含霜白,遠山帶日紅”中描寫的意境。武功縣政府于1994年1月7日公布白兔寺為縣級……[詳細] |
![]() | 清梵寺塔 史載: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來東土,徒經陜西省興平市時,兩位高僧在此駐錫止步,為大眾宣講<佛說四十二章經>.大眾受此法化,為紀念二位高僧及佛法東來,特建清梵寺以紀念.梵即指天竺. 寺內有南北雙塔,原為清梵寺內建……[詳細] |
![]() | 報本寺塔 位于今武功鎮武塔村,塔在寺內。據《長安志》記載,報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據發現塔下地宮所藏文物考證,報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報本寺是以唐高祖李淵故宅改建而來,由釋家住持、掌管。寺內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報本”,故取名“報本寺塔”。報本寺塔為樓閣式磚塔,七級八面,面闊4.……[詳細] |
![]() | 宏道書院位于陜西省三原縣城北,是陜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戶部尚書)于弘治七年(公元1494)創辦。書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8畝,院內栽植松柏,花木蔥郁,現存日式教學樓一座,房舍建筑堅固,雕刻細膩,氣勢恢宏。清代,宏道書院更成為西北學界之旗幟,省學衙署設三原,府考亦在宏道書院舉行。光緒26年……[詳細] |
![]() | 興寧陵位于咸陽城東20公里處渭城區正陽鄉后排村。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之墓。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572)死,葬咸陽。唐武德元年(618)追尊為世祖元皇帝,陵稱興寧陵。陵墓封土為圓錐形,底部周長133米,高約5米。陵前保存有石獅1對,石天鹿2對,石虎1對,造型古樸,雕刻細微,與永康陵石雕造型相似,為同一時期石雕。……[詳細] |
![]() | 陜西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創建于1964年, 1991年由省文物局等確定為省級博物館,后相繼又被確定為省大、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中醫藥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游涉外定點單位等,館藏文物1700余件(套),是全國中醫院校中最早獨立自主建設的醫史博物館。館-史文物豐富、學術水平高,在教學、科研、對外中醫藥文化……[詳細] |
![]() | 任池村位于禮泉縣城東北15公里處,西臨唐建陵,東依唐昭陵,文化積淀深厚、景色怡人,屬于黃土溝壑地貌,全村172戶,726人。現有耕地2300余畝,以蘋果種植為主業,生態林果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任池村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原生態山村溝壑地貌優勢,邀請王芳聞、夏道明等著名專家學者多次前來實地考察,與西安唐風企業文化傳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