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 > 阿里地區旅游

阿里地區旅游景點介紹

121、扎日南木錯 AAA
扎日南木錯
  扎日南木錯位于措勤縣磁石鄉格瑪村北部,距縣城向東約25公里。該湖屬于阿里地區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也是西藏自治區第三大湖泊。湖面面積為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東西長近5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流域面積有16430平方公里。關于扎日南木錯的形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這個地方過去是一個很大的牧民部落,全部落的牧民都從一個小小的水井取水,這里的喇嘛囑咐部落的百姓每次取水一定不能忘了蓋上井蓋。有一次,村里的一個老人趕著羊去農區做鹽糧交易。返回來時,他的妻子在取水時看到老人回家非常高興,前去迎接他。妻子陪著丈夫回到家后才想起忘了蓋井蓋,等她回去時看到有一條大大的金魚在水中翻騰,并大聲地怒吼:“如果沒有四座大山壓住我,我扎日南木錯就要跳到天上去。”此時不時有水溢出來,淹沒了部落的草地……[詳細]
阿里江扎寺
  江扎寺是崗底斯山一帶較大的寺院,位于崗仁波齊神山內轉山道的一條山脊上。是直貢噶舉派的根據地,相傳是修行者古亞崗巴修建。迄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又稱為“阿里-莊嚴”,寺里供奉著止貢噶舉派祖師覺巴大師的塑像,據說像內還藏有一顆大師的牙齒。還有從印度請來的貝葉經百余卷,其中墀松德贊時期大譯師白若雜那迎請的《八千頌》最為珍貴。后大部分文物被毀,在該寺山后即是止貢噶舉派17座金靈塔。該寺是在1986年重建而成。……[詳細]
麥卡溫泉
  麥卡溫泉亦稱“麥喀曲參”,意為“火石山口溫泉”。在阿里地區措勤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南。海拔4802米。溫泉對治療各種疾病有特效。泉周圍為牧場,牧有牦牛、犏牛及藏系綿羊。……[詳細]
124、布噶寺
布噶寺
  布嘎寺位于達雄鄉夏東村,離縣有169公里。據說建該寺的-來自其它地方,不是本地人,當時-嘎瑪西熱維色從家鄉來的目的是朝拜神山崗仁布欽,轉完神山在回家鄉的途中,經過夏東時見有一座山,名叫良布洞“譯成漢語”是“象面”其發現山上有許多修行洞,而且此地是修行成佛的良好之地就此決心修行,經過多年在此修行,教派也跟本地教派一致,當時周圍的群眾和崩巴部落的總領頭人嘎白特別信仰這位德高望重的-,之后崩巴部落的總領頭人嘎白對-嘎瑪西熱維色多次提出要求-在此地建一所寺廟,弘揚佛法,-當時沒答應,后來崩巴總領頭人到拉薩楚布寺關于新建寺廟的請示,批準之后,購買新建寺廟的所需材料,-也答應了崩巴總領頭人嘎白提出的要求,-就選定地質,選定地質時見“布嘎山象盤腿而坐誦經的-”,“布”意為山頂特高“嘎”意為白色,布嘎寺以此……[詳細]
夏康堅峰
  夏康堅峰,海拔6822米。地處岡底斯山脈中段,東經85.1度,北緯31.6度。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措勤縣境內。距拉薩約1000公里,進山交通方便,車輛可通到大本營。……[詳細]
126、齊格措
齊格措
  齊格措亦稱“紀格措”,意為“鳥鳴湖”。在阿里地區措勤縣境內,位于縣駐地東北,海拔4663米。為內陸淡水湖,湖濱為天然牧場。……[詳細]
127、杰薩措
杰薩措
  杰薩措意為“新口袋湖”。在阿里地區措勤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南,海拔5202米,面積143平方公里。為內陸淡水湖,湖東有公路通過,湖濱為優良的天然牧場。……[詳細]
128、門董寺
門董寺
  門董寺位于措勤縣東北2公里處,產生于十九世紀,在1820年夏葉部落(現江讓鄉加榮村)有一戶中牧家庭出生的人-----愛東旦杰(俗名葉千巴原妮姑寺拱的尸體)與其妹子剪發當了妮姑、和尚,當時他兄妹倆住在門董鄉買東石洞里修仙。以后在楚布寺修行后返回門董,由于愛東旦杰的影響,決西曾杰(指四面八方)部落的,巴高、買卡尼(尼是兩個的意思不同);達斗、達買尼、相計合乎,拉尼、羅斗、羅買尼等十余人也剪發當僧妮。從此后僧妮漸漸地多,1867年,嘎瑪額東旦杰在門董建帳篷傳教點,他過世后在此點上喬久部落和崩巴部落頭人先后組織人力財力修建門董寺,原門董寺主寺為橋木寺(尼姑寺)。三年后寺院堪布續建了聚合院其面積為108平方米、高3米,在靈塔拉康和聚合院前后背后建了旅館,倉庫,南面有瑪尼拉康,北面有尼姑住房30多間,其……[詳細]
129、達瓦措
達瓦措
  達瓦措亦稱“達娃措”,意為“月亮湖”。在阿里地區措勤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北,海拔4636米,面積111平方公里。屬咸水湖,產高原裸鯉魚。湖臨公路,交通方便,周圍有天然牧場。……[詳細]
130、橋木寺
橋木寺
  原門董寺主寺為橋木寺,到1985年,尼姑寺搬遷,新建了該寺,取名為橋木寺。當時所建的有聚合院、拉康、瑪尼拉康。……[詳細]
  阿毛藏布亦稱“昂翁藏布”,意為“狐貍江”。在阿里地區改則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南。源于革吉縣,由西向東流,匯入昂拉仁措。河內產亞熱帶裸裂尻魚。流域內為天然牧場,牧有牦牛、犏牛及藏系綿羊。……[詳細]
昂龍崗日峰
   昂龍崗日峰亦稱“阿棱山、“昂龍”,意為“鵝谷雪山”。在阿里革吉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北。海拔6596米。終年積雪,有冰川。山麓為天然牧場,牧有牦牛、犏牛、黃牛、綿羊、山羊等牲畜。山間有野牦牛、野驢、盤羊、藏羚羊、哈熊等奇獸。……[詳細]
紅土達坂
  紅土達坂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松西村以南約11公里,新藏公路K743公里處,谷歌地球上的坐標為北緯34度20分35秒,東經80度22分55秒。地處昆侖山中生代構造區,和高原常見黃褐色土壤不一樣,這里的土壤呈現明亮的紅褐色,是阿克塞欽盆地和阿里高原的分水(界)嶺。自然景觀屬高山荒漠。氣候嚴寒干旱,降水量稀少。北行十多公里即是號稱“藏家第一村”的松西村。……[詳細]
溫泉湖溫泉
  溫泉湖溫泉是西藏西部第三個朝圣景點。據說曾有一個僧人在此-成佛,朝圣者們來到這兒為了希望洗去罪惡。這里的寺廟中有許多佛雕,西藏的朝圣者相信,小徑的南面可以看到山邊的河流,而溫泉則位于小徑東盡頭,河流旁。去溫泉湖溫泉可以隨團,自己租用吉普車,也可以到門士鎮南9公里處(查多岡日以西65公里)搭車。門士沒有住宿,所以建議從查多岡日或其他地方出發。旅游提示:來普蘭,一般在門士落腳,大部分游客便會在溫泉泡免費溫泉浴。門士以東50公里處便是神山,轉山者進山后可在寺廟住宿,20元/人。來圣湖轉湖者,也可在四周寺廟借宿。門票無景點位置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詳細]
135、托林寺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托林寺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達縣境內,象泉河旁邊,是11世紀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興佛,托林寺便逐漸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其規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幾百多年以來,托林寺雖然歷經各種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聳。交通位于扎達縣北,徒步即可到達,距離武裝部招待所約300米。托林寺為國家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札達縣所在地托林鎮,距離阿里地區所在地獅泉河鎮250公里左右,是著名的佛教古寺。它由古格王子意西沃于11世紀初創建。“托林”意譯為飛翔,有著近千年的歷史。托林寺原本規模較大,有3座大殿、10座小殿,雖然其周圍僧舍已盡為民居,但在存留的城埂間仍可窺見當年的雄偉。寺院現存殿宇還有白殿和果康,果康內保存有一千年鹿角,相傳為古格故妃之坐騎……[詳細]
普蘭“國際市場”
  阿里對外的經貿活動主要集中在普蘭縣的唐嘎國際市場。普蘭位于西藏阿里地區的南部,面積1.56萬平方公里,它緊鄰印度、尼泊爾,有著414公里長的邊境線,21條邊界自然通道,是西藏的西南門戶。普蘭縣分新舊兩城,兩城之間距離約2公里, 阿里四大河流之一的孔雀河婉如一條玉帶從縣城旁流過,縣城海拔3900米,是全縣海拔最低的地方。由于這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邊貿活動由來已久,普蘭自古以來就是西藏重要的對外貿易通道,每年夏、冬季,印度、尼泊爾等地商人在普蘭“國際市場”逗留做生意,更使得普蘭具“國際性”色彩。通向唐嘎市場有兩座吊橋,在靠近舊城的橋頭區,也自然形成了一個市場,稱為“橋頭市場”,主要是內地小商小販和少部分尼泊爾邊民在這里經商。唐嘎市場主要是印度、尼泊爾商人和極少數當地藏民的經商場所。一個市場在河東……[詳細]
科迦寺(科伽寺)
  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村。科迦,系藏語“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創建。科迦村以寺為中心建造,呈東西向布局。據記載,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科迦寺是普蘭縣大寺,歷史悠久,在當地享有盛名,每年都有阿里地區札達、噶爾等縣及境外尼泊爾的信徒前來朝拜。“文革”期間,寺院文物、建筑遭到嚴重破壞,部分建筑被毀,殿內塑像、壁畫受損嚴重。20世紀80年代以后,對古建筑陸續進行維修,修復了瑪尼拉康等建筑。2001年6月25日,科迦寺作為公元996年的古建筑,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科迦寺主要建筑為覺康和百柱殿,兩殿呈“L”形布置。覺康位于寺南部,面朝北;百柱殿位于寺西部,面朝東。兩殿前有空間不大的廣場,廣場中部有水井、高大的塔欽和香爐,廣場四周的墻……[詳細]
扎達土林
  札達土林位于中國西藏阿里地區達縣境內,是札達縣最著名的地貌風光區。札達土林地貌發育最好的地區是以托林鎮為中心的大片地區,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積約888平方公里,札達土林分布的總面積約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阿里札達土林大峽谷,位于西藏與印度交界的地方。壯美的土林地貌,是大自然滄海桑田億萬年變幻后的奇跡。方圓五百里的札達土林被茫茫雪山包圍,有著驚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氣勢。從獅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進入象泉河谷,便抵阿里扎達縣。沿途是荒無人煙的戈壁荒灘。一路海拔直下,翻過岡底斯余脈的阿伊拉山,就進入了環繞扎達的土林地貌。看點阿里扎達的霞光是最美麗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水平巖層地貌經洪水沖刷、風化剝蝕而形成的……[詳細]
139、班公湖 AAA
班公湖
  班公湖海拔4242米,是高原上的內陸湖,大部分位于我國西藏阿里日土縣,小部分在克什米爾地區境內。這的奇特之處在于:湖水由東向西依次為淡水、半咸水、咸水。位于我國境內的湖水水色碧綠,水質好,物產豐美,盛產味美的高原鯉科裂腹裸魚。班公湖藏語稱“錯木昂拉仁波”,意為“明媚而狹長的湖”。它東西長155公里,南北窄,最寬處有15公里,最窄處只有40米,水深57米,湖水清澈,藍得令人心醉。湖上分布著大小島嶼,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世界海拔最高的鳥島。湖岸四周有早期文明遺跡。位于中印邊境的班公錯是著名的“天鵝湖”,湖心的鳥島匯聚了無數高原上特有的珍禽。“班公”是印度語,意即一塊小草地。藏語稱此湖為“錯木昂拉仁波湖”,意為“長脖子天鵝”。從獅泉河向北130千米是日土縣城,班僅湖就位于日土縣城以北10千米的中國與印……[詳細]
瑪旁雍錯
  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城東35公里、崗仁波齊峰之南。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經,俱舍論》中所記載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瑪旁雍措。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瑪旁雍措”--“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藏語里“瑪旁”就是不敗,無不勝的意思。瑪旁雍錯最早名為“瑪垂”,或“瑪垂錯”,是雍仲本教中廣財龍王的名字。佛教經典說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龍王,起初他們總是興風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大顯神通,收服了四大龍王,使他們皈依佛法,逐漸成為藏傳佛教的四大護法神。從此“瑪垂錯”也易名為“瑪旁雍錯”,有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 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在线午夜视频网站 | 视频一区二区美女引诱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