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溪市州城北面的龍馬山北麓為溶洞景區。龍馬溶洞距州城三十一公里。去溶洞途中,到北城,即可遠眺“龍馬騰宵”勝景。至紅旗水庫,“紅旗飛瀑”撲入眼簾,頗為壯觀。水庫前面,有一天然礦泉澀水井。飲罷“天然汽水”,然后再繼續前進,約行二十公里,即到龍馬溶洞。此景區的主要景觀有:龍馬騰霄、澀水礦泉、紅旗公園、龍馬溶洞外景、龍馬溶洞內……[詳細] |
![]() | 越過元江河谷,走上羊街鄉哈尼山寨,映入人們眼簾的便是自亙古以來由“哈尼人”造就的“纏繞山頂,逶迤山腳,宛如彩練,直奔云天”的夢紀般的梯田。正如:哈尼族遷徙史詩所述,“梯田,是哈尼的獨兒子;梯田,是哈尼的獨姑娘”,梯田是國際上眾多民族群落中絕無僅有的文化跡象。而明代著名學者徐光啟則把這種獨一無二的哀牢梯田喻作“世外梯田”……[詳細] |
![]() | 白龍寺位于涌金寺西側幽林深處,創建于明代憲宗丙午年(公元1486年)。寺前有清泉一潭,名白龍泉,其水甘甜清冽,飲之爽口適身,回味無窮。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質樸典雅,與周圍環境十分協調。近年來擴建了部分享閣游廊及服務設施,引水上山,鑿池培植荷花及各種花卉草木,成為秀山公園又一新的游覽點。新景點建筑群位于白龍寺前,始建于……[詳細] |
![]() | 里山仙人洞位于通海至建水的公路旁,距通海縣城5.5公里。洞名原為先人洞,明代著名道人張三豐游洞后,改稱仙人洞。洞隨小巧玲瓏,卻具有石灰巖溶洞所有的特點,鐘乳石千姿百態,經游人想象描摹出各種景致若干。洞口陳列著洞中發掘出的距今5萬年前的劍齒象、犀牛、野豬和獼猴等古生物化石,供游人參觀。里山仙人洞,靜樂庵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門……[詳細] |
![]() | 玉泉湖公園,它營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山林”的氛圍,既有城市花園的特點,又有山林特點,回避了城市的喧囂,又吸收了山林的優點,兩全其美。在這座巧奪天工、中西合璧的公園里,你既可以感受到西式園林風格的別出心裁,還可體味到濃郁的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魅力。走進玉泉湖公園,玉泉湖水波蕩漾、微風拂面,遠看小舟輕盈、楊柳依依……[詳細] |
![]() | 臺山書院位于縣城北5公里的星云湖西岸,原為臺山寺,始建于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共有主殿四座,即觀音殿、明倫殿、正殿及財神殿、豬神殿,占地3500平方米。寺內懸有光緒乙未年間云南督學、河南項城高約中所書的“臺山書院”。院內有羅漢松古樹一株,樹干古老蒼勁,其樹之大為滇南少見,康熙年間已被列為古樹,勒石記人寺碑。該院……[詳細] |
![]() | 在玉溪有一座名聞遐邇的雄樓杰閣,原名扶元閣,始建于元代或更早,“明朝重營,清代續修”(見《邑乘》、《玉溪文征》),后毀于兵燹。清光緒十九年(1893),經紳士劉亮卿等倡議重建,為重檐二樓一底尖屋頂木結構建筑,頂樓供“魁星”神像。清朝末至民國初,扶元閣亦稱高古樓。據說,建該門閣后,北城鎮就出了進士。玉溪人因此對高古樓產生……[詳細] |
![]() | 玉溪古瓷窯址位于紅塔山腳的瓦窯村,1960年調查發現并認定古瓷窯遺址分古窯、平窯、下窯。瓷片分布面積約18700平方米,其中古窯面積最大,約15000平方米。1986年初,出土瓷片、殘瓷器、殘窯具上萬件,重約2噸。發現龍窯2座。1號窯長28.8米,3號窯長33.8米,寬均為2米左右,順坡上爬,窯頭低、窯尾高、形狀似龍,……[詳細] |
![]() | 紅塔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東南2千米的文筆山上。該塔原為白塔,始建于元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塔身用青石支砌,內填土,為密檐式結構七方八級實心塔。塔高35米,0式的逐級往上收縮,西面五、六、七級各有一佛龕,每龕內置有銅佛像1尊。“白塔夕照”成為新興一景。1958年塔頂置一五角紅星,以紫土涂紅塔身,并將寶鼎……[詳細] |
![]() | 白龍泉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州城東北10公里的龍馬山麓,距洲城約3公理,風景秀麗,清靜幽雅。為玉溪市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白龍祠、白龍泉、仙人洞以及面積約20萬平方米的茂密樹林等風景點組成。現存的云南省玉溪市州城白龍泉的白龍祠有四層三天井,前段稱倒臺樓,上有戲臺,臺下鑿有水池,兩邊設耳房;二殿稱龍殿;……[詳細] |
![]() |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江川縣龍街鎮溫泉村李家山,為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東漢(公元25年-220年)初期的墓葬。李家山地貌為隆起的丘陵,面積2.5平方公里,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頂和西坡。墓葬為豎穴土坑墓,長度在4~6米的大墓14座。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套)各種隨葬物品,包括兵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詳細] |
![]() | 紅色旅游1935年5月、1936年4月紅軍長征兩次經過祿勸,從縣東部九龍鄉進入祿勸,歷時12天,共經過14個鄉(鎮),沿途留下了紅軍洞、紅軍壁畫、普渡河鐵索橋、毛主席路居紀念館、石板河阻擊戰場、皎平渡口等六片近10處革命歷史遺跡,祿勸縣現為中國近現代史國情教育基地,皎平渡被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皎平渡在中國革命……[詳細] |
![]() | 帽天山動物化石群聞名于世的澄江動物群,主要埋藏在澄江境內撫仙湖東岸的山地丘陵區。距省會昆明63公里,距澄江縣城11公里。經十多年的采集和發掘,埋藏面積約為18平方公里。帽天山、馬鞍山、啰哩山、大坡頭等地為澄江動物群的集中區域。由于澄江動物群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動物化石寶庫。被國際古生物學界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詳細] |
![]() | 西浦公園AA 西浦公園西浦公園擁有一相對高差60m左右的喀斯特山丘和8400m2的泉水池塘,山上樹木花草茂密,有上百棵清香古樹。泉水出露口的水潭深約1.5-2m,水潭面積約22m。建有長約12m,高4.5m單孔平橋及明清時代的龍崗寺、龍泉寺、戲臺、觀音寺、建豐亭等,園內辟有烈士陵地,泉潭大池水面修有木質亭樓榭,及水上曲折長廊,新建有……[詳細] |
![]() | 澄江志舟樓志舟樓位于云南省澄江縣城北,清康熙年間,澄江知府張圣治曾在此建萬壽宮,起蓋閣亭,栽花植木,后幾次修整,有了一定的規模,由于歷史的更迭,萬壽宮時盛時衰,到清末漸廢,直至殘破毀滅。人們對此地絢麗多姿的景色戀戀不舍,清新的空氣逗人喜愛,還是游人不斷,引人入勝。民國32年(1943年),當時任澄江縣長的劉承功又看中此……[詳細] |
![]() | 曲陀關曲陀關在今通海縣河西以北30公里,是元代“臨安元江車里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的所在地,這是當時設立在滇南的最高軍政機關。元代蒙古族的都元帥阿喇帖木耳曾經駐治此地。景泰《云南圖經》說:“曲陀關,一日萬松營,元號主部,在河西縣北20里,其頂平衍,中有甘泉38穴,400條崗環抱,茂林蔥翠,南望山光水色,奇勝莫比。”明代天……[詳細] |
![]() | 清涼臺原名清涼寺,清涼臺位于玉皇閣之后,始建于晚唐時期,明憲宗成化戊戌年(公元1478年),普光寺僧人凈宗募緣重修。清涼臺建筑海云樓、千峰萬壑之樓、蓬萊閣、魯賢祠、桂香殿、武侯祠、藥王殿等連成一個四院三通的建筑整體。清涼臺確是“古殿風生六月寒”,寺院地勢高峻,四圍綠樹掩映,背山面湖,涼風不斷,是避暑對弈、品茗的佳境。臺……[詳細] |
![]() | 涌金寺位于秀山頂峰,創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規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高朗軒敞,山門前為一石砌平臺,登上平臺可遠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疇平展。進入寺門,正中為“秀山古柏閣”,閣內懸有通海著名書法家闞禎兆所書匾額“千峰翠”。有一回文聯:“秀山璽雨青山秀,香柏鼓風古柏香”。寺內有宋柏、元杉。古柏蒼勁,香杉蔭森,四五人才能合抱。……[詳細] |
![]() | 通海三圣宮三圣宮位于云南通海縣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公里。三圣宮始建于元末,據清乾隆《重修三圣宮碑》載:“洪武初舊有寺宇”。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刀法的巧運均達到了美輪美煥的境地,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詳細] |
![]() | 寧州公園寧州公園位于縣城西緣,占地130.75畝,初建于1983年,為中式仿古園林風格,建筑充分體現了華寧的制陶藝術。園內亭、臺、廊、閣錯落有致,湖、橋、石、樹渾然天成,整個景區因地就勢,因勢造景,共分四個景層,呈臺階式遞進,每層景色各不相同。從正門沿階而下,您會感到美麗的景色總在將完未完之時,突地又讓您眼前一亮,新景……[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