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麻嬢洞位于道坪鎮大路坪村巖門組的一座半山腰處,是一個特大溶洞,分上、中、下三層,洞中有眾多罕見的神奇景觀,令人嘆為觀止。當地傳說曾經有位叫“麻嬢”的神仙住過此洞,因此又稱“麻嬢洞”,還有著“向麻嬢借碗”的美妙故事,一直流傳至今。麻嬢洞內寬敞的地方,猶如十里長廊;狹窄區,只能供一人彎腰慢行;平坦時,猶如水泥路面;崎嶇時,……[詳細] |
![]() | 長順睦化地層剖面石炭紀稱奇世界睦化鄉格董關泥盆系地層剖面石炭紀位于西部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一————貴州長順縣睦化鄉格董關泥盆系地層剖面石炭紀。是中外考古專家學者贊不絕口的一處絕世奇觀,因為泥盆系石炭紀屬于世界上獨特的地質奇觀、而且是“世界之最”。因此,這片神奇的土地,在上世紀初就引起中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已故)重視……[詳細] |
![]() | 江界河紅軍搶渡烏江遺址距離甕安縣城45公里,江界河是烏江流經甕安縣境內的一段河流。中央紅軍的軍委縱隊、一軍團二師和五軍團從這里搶渡烏江,也是紅軍搶渡烏江的主要渡口。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張聞天、王稼祥等領導同志就是從這里渡過烏江的。江界河渡口自古就是遵義通往黔東南的要津,是川鹽運往黔東的必經之道。江界河渡口為箱……[詳細] |
![]() | 三都縣九阡水族起義遺址:位于三都自治縣九阡鎮梅采寨的岜丟山上,距縣城約68公里。東西北三面為陡坡與懸崖,惟南面山梁與其他山嶺相連,易守難攻。清咸豐五年(1855)7月,梅采寨水族農民潘新簡在九阡地區領導舉行了水族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他們以九阡為根據地,壘石為營,都江、都勻、榕江等地各路義軍及太平軍余城義部互相聲援……[詳細] |
![]() | 甕安玉華山咸同起義遺址位于甕安縣建中鎮太文村,山勢陡峭,縱橫十余里,以玉華山為中心,高白溪、長安營、頭坡營、二坡營為拱衛,巖根河、五道河、桑巖河為-,尤其是玉華山主峰,三面絕壁,僅從大平山有一陡峭小路可達山頂,實為一個得天獨厚的軍事要地。清咸豐八年(1858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何德勝領導的黃號義軍在玉華山……[詳細] |
![]() | 貴定仰望抗貢碑,清代苗民抵抗茶貢的碑記。撰者不詳。原碑立于貴州貴定縣仰望鄉牛屎寨口(一作“關口寨”)路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立。碑高1.1米,寬0.8米,厚0.1米。額題陰刻雙線楷書“萬古流芳”4字。正文陰刻正書11行,共計228字。碑文內容反映我國八大名茶之一云霧茶(亦稱“仰望茶”)自唐朝以來,一向被指定……[詳細] |
![]() | 長順來遠寫字崖位于長順,類別為摩崖、石刻和崖壁畫。寫字崖系1978年1月省博物館考個工作者調查時發現的,寫字處為半洞穴式凹槽,空間高2.5米,長3.5米,寬1.5米。在槽內石壁上有古代、近代文人用墨書寫的漢字20余處,雜于其間的符咒、繪畫則多以紅土為之。最早者為明洪武元年(1368)書寫,最晚者為1930年書寫,詩句多……[詳細] |
![]() | 荔波水浦石板墓群位于荔波,類別為古墓葬及歷史人物墓。荔波水浦石板墓群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三都縣的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是以展示中國水族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民族類專題博物館。通過展示,旨在讓觀眾了解中華56個民族之一的水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以及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貴州水族文化博物館提質建設合理運用VR虛擬現實、特效影院、全息影像、鏡像空間等多媒體展示手段打造新亮點,通過燈光營造……[詳細] |
![]()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是一個專門從事收藏展出文物,弘揚民族文化的地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位于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都勻市民族路35號,于一九八六年八月建成開館,博物館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總建面積6625平方米,為一幢6層高建筑。其中一樓為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商場,二、三、四樓為文物展廳,五、六樓為文物……[詳細] |
![]() | 甘溪森林公園位于貴定縣城西南面,其前身是甘溪林場,建于1958年,林場國土總面積9030畝,林場面積6200畝,林地蓄積3100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8.88%。2011年12月被貴州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現有200余種樹木,鄉土樹種以馬尾松、杉木、楸樹、梓木、刺槐等為主,栽培珍貴樹種有紅豆杉、雪松、深山含笑……[詳細] |
![]() | 燕子洞景區距縣城15公里,位于德新鎮風景村,上洞由兩個不相連通的洞組成,故稱雙洞,融雄、奇、險、秀為一體。洞中各式各樣的鐘乳石,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數不盡的石筍、石花、石松、石柱,似魚、似象、似牛、似馬,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中尤以中洞蔚為壯觀,高處有三、四十米,寬處有二、三十米,窄矮處僅容一人匍匐而入,有兩處需攀……[詳細] |
![]() | 仙人橋洞葬即石頭寨洞棺葬,位于惠水縣擺金鎮長新村石頭寨一溶洞內,溶洞為河谷間喀斯特峰叢穿洞,分別為上洞和下洞。當地老百姓稱上洞為棺材洞,下洞因洞頂山體似天然橋梁,老百姓稱仙人橋。仙人洞為東西向,洞口高約50米,寬約25米,洞頂巖層厚約10米,洞深約100米。緊靠洞口的河谷兩岸石壁陡峭,沫陽河自洞下暗河流出。洞內崖壁如屏……[詳細] |
![]() |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區。墓葬結構分地下和地面兩個部分,地下部分與其它民族的墓葬區別不大,亦挖一長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裝殮死者,少數墓葬有耳環、發簪等隨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質建筑卻極具民族特色且形態復雜,有一層或多層長方形仿石棺式、桿欄房屋式、石塊疊壘式和圓形封……[詳細] |
![]() | 長衫瑤是貴州省荔波縣三個瑤族支系之一,共748人,主要聚居于洞塘鄉,少數散居于翁昂鄉和茂蘭鎮。作為移民,在良好的田地都為世居民族所有的情況下,長衫瑤人民在曾經的荒山野嶺之中開辟了自己的家園。雖然歷史上曾大力開墾土地,但極重視對樹林植被保護的瑤族人卻不會濫砍濫伐,使得如今的瑤寨仍是群山環繞、樹木參天。 長衫瑤,顧名思義是……[詳細] |
![]() | 龜背山原始森林——漫山野生著無數龜背竹,故名。巖石崢嶸,怪石嶙峋,古木參天。藤蘿纏繞。此山有三絕:一是林中的古藤纏繞,恰似人工搓絞的麻繩,殊為奇特;二絕乃山林上端入口處有一條樹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數十米,如游動的巨蟒,令人咋舌;三絕為林中有一塊巨石懸空,巨石下是三根石柱支撐著。就在這塊懸空的巨石上,竟長著一棵十幾米高的國……[詳細] |
![]() | 三都咕嚕景區AAA 姑魯是貴州全省“100個旅游景區”堯人山---中國水族文化風情谷的核心腹地,位于三都縣城南面。距縣城6公里,因姑魯傳統村寨取名。景區內有5個民族村寨258戶1093人,村寨群眾主要為水族。景區規劃面積為4.5平方公里,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旅游景區。地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三合街道姑掛村一組開……[詳細] |
![]() | 黃楊溝一線十分古樸清秀,這里石上流泉,泉間長樹,水木交融,枝藤繁茂。水流量不大時,可沿水中林、螃蟹溝踩水溯溪而上,盡情體驗一把原始野趣味,而此時的黃楊溝是茂蘭最美的景致之一,不可錯過。原來黃楊溝的正常的水量不大,可以沿著溪徒步而下。由于暴雨的緣故,水量湍急,我們只能在可以下水的地方稍微瀏覽一下。天晴后,晴天下的黃楊溝,……[詳細] |
![]() | 沿著翠谷瀑布旁不顯眼的走廊走到一片濕地,你會發現這里卻是被隱藏的世外桃源,山清水秀,孤峰一座緊接一座,湖面水平如鏡,青峰倒影,能清晰看到湖底的沙石,美不勝收。左手邊有上己定湖和白銀灘,右手邊有翠谷瀑布和翠谷濕地。景點位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荔波風景區小七孔景區翠谷瀑布內……[詳細] |
![]() | 黎明關,位于貴州省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洞塘鄉板寨村境內,與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川山鄉社村毗鄰。歷史上曾是黔桂交通和政治經濟文化重要通道,通粵達海、聞名遐邇。關扼驛道,兩側為陡山懸崖,僅有一山間小道通行,地勢險要。關卡用石塊砌成:主關墻長20米,高3.5米,寬3米,關-道2.04米;另依山勢修筑長50米石關墻,每隔……[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