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烏江古纖道,一條土家先民血汗凝結的長龍,它穿越歲月的時空,記載著烏江黃金水道的興衰和船工的悲歡。烏江古纖道,一部烏江航運史,刻在烏江岸邊百丈懸崖上的豐碑,一條被稱作土家人的絲綢之路。烏江纖道,始修于明朝。田氏家譜載,明嘉靖乙亥(1539)年10月,郡人田秋任四川按察使時,上疏朝廷獲準鑿雍疏流,在險灘岸邊修鑿簡易纖道行船……[詳細] |
![]() | 船從土坨峽壁畫中穿過,眼前豁然開朗,烏江邊的千年古鎮洪渡鎮佇立岸邊。船家告訴我們,我們即將進入烏江上沿河自治縣境內的最后一個峽谷——王坨峽。這時的江水一改上游的洶涌澎湃,變得格外溫順,在船頭激起一陣陣歡快的浪花,閑庭信步緩緩朝前流過。兩岸林木蔥郁,山環若屏,絢麗多姿。王坨峽的景點主要有位于洪渡鎮王坨村境內的洪渡溫泉,當……[詳細] |
![]() | 貴州沿河自治縣烏江山峽水利風景區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東北邊緣斜坡,大婁山脈東南麓與武陵山脈西北麓之間的交錯地帶。烏江從沿河自治縣西南角夾石鎮入鏡,流經和平等13個鄉鎮,至洪渡鎮蘇家村思毛壩小旁灘流入重慶市。流域全長132公里,總面積102.2平方公里。景區以烏江百里畫廊為統攬,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串……[詳細] |
![]() | 土坨峽為土坨子至洪渡峽段,長16.75千米。兩岸峻峰絕壁對峙、山高水深、谷幽景美石奇。峽首西岸鯉魚池有一土家古寨,土家吊腳樓建筑工藝極為精湛,民族風情濃郁。船行峽中,“前眺疑江流已盡,后顧不知船何來”,水復山重,時隱時現,如行迷宮之中。峽中有土坨子,雞頭子,龔灘,大銀灘,小銀灘等險灘,龔灘,巨石橫臥江心,阻流成坎,浪高……[詳細] |
![]() | 銀童峽為思渠至毛渡峽段,全長8.26千米。峽內有銀童子和張公子兩座險灘。銀童子灘,江面窄狹,灘流較長,驚濤拍岸,聲若雷鳴;張公子灘,江面寬闊,江流曲折如弓,峰回岸轉,奇絕壯觀。有如銀童與張公子迷藏嬉戲。前人詩云“洪流難禁水云忙,又轉輕舟過峽鄉,關塞重登毛渡口,銀童應笑張公狂。”峽中還有睡美人、一挑石、唐代務州故城遺址等……[詳細] |
![]() | 黎芝峽AAAA 黎芝峽為黑獺至思渠峽段,全長13.3千米,是烏江山峽最為美麗的一段據明嘉靖《思南府志》載:“灘右有黎芝光焉,故名”。“黎芝光”指晴天右岸飛瀑高掛,從峽頂透過樹枝漏下來的束束陽光在水霧中折射出的五彩光環。峽中灘多彎急,白浪滔滔。峽岸奇峰突起,巨石壁立,怪石嶙峋。有烏楊樹、三星洞、劍劈巖、古纖道、牛肝、馬肺、天魚池、人字瀑……[詳細] |
![]() | 夾石峽為新灘到淇灘峽段,全長43千米,兩岸山高齊云,多為絕壁,藍天一線。峽首東岸石壁,有一棵五百年之古樹,樹根沿壁下延,至半壁處穿破巨石縫隙,內外幾條樹根將四噸重巨石裹夾,上下皆空,左右虛懸,視之若墜,謂之夾石,堪為奇觀。峽內水急灘多,有七里、扶搭、三堆子、老竅子、三顆樁、鴨灘子、野豬子、七夾子、叢灘、雷洞子險灘,洪水……[詳細] |
![]() | 淇灘古鎮,是古時通往思南、德江、印江和黔中腹地的必經要道,歷史悠久、集市繁華。同時還聚集了許多能工巧匠,鐵器具制作、銅銀飾加工和竹木器編造遠近有名。如今古鎮建筑保留完好,民族特色濃郁,宅院裝修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文化底蘊豐厚,水、陸路交通方便(距沿河縣城10公里),是烏江邊上不可多得觀光景區。古鎮主街全部由青石鋪就,兩……[詳細] |
![]() | 鯉魚池位于土坨峽首的烏江西岸,屬沿河縣思渠鎮。山寨土家民族風情濃郁,民風純厚。其土家吊腳樓建筑最具特色,是土家人民智慧的體現。吊腳樓是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正房有長三間、長五間、長七間之分。大、中戶人家多為長五間或長七間,小戶人家一般為長三間,其結構……[詳細] |
![]() | 洪渡是烏江古鎮之一,開發較早,該鎮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東北角,是烏江流經貴州省內的最后一個鎮,該鎮融自然風光和悠久歷史于一體,文化古跡豐富。洪渡古鎮位于烏江土坨峽尾、王坨峽首,為兩峽之結合部,其發展歷史可追溯至西漢時期,現存漢磚瓦窯群、西漢古墓群等,漢磚瓦隨處可見。現已出土青銅器、兵器、宋瓷等大量文物。唐武德二年(公元……[詳細] |
![]() | 霸王谷景區位于烏江西岸,與烏江黎芝峽緊緊相鄰。從“人字瀑”旁往西2千米可至。霸王谷景區山形極為奇異,酷似楚漢相爭時期的歷史人物,布局場景幾乎包攬了楚漢相爭時期發生的所有大事,巧合之極。西楚霸王、虞姬、范增、虞子期、桓楚、八千子弟、劉邦、張良、韓信、蕭何、周勃、樊噲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演繹楚漢相爭時期追韓信、劉邦拜將、明……[詳細] |
![]() | “蠻王”洞,位于縣城北面59公里的新景鄉境內烏江西岸洞頂是齊云的峻嶺,洞下是奔騰的烏江,洞左上方有一股清泉,洞的對岸是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龔灘鎮,歷來有地險、景奇、洞幽之稱。傳說,三國時期,“蠻王”盂獲連結諸夷反漢,云集“蠻兵”于烏江中下游一帶,后來,渚葛亮率眾親征,施行“和夷”策,對孟獲”七縱七擒”,孟獲審時度……[詳細] |
![]() | 從縣城往西南緣山徑行三里許,有一片石灰石裸露巖。其間,怪石嶙峋,豐姿多彩。巖石多為獨體,或如石獅,或是石印,或如醉人橫臥,或似怪獸奔馳,形態逼真,組成天然石林。更有甚者,石林前矗立著一座由三塊巨石迭砌而成高三十多米的石巖,高出群峰,分外奪目,從山腳的東南北三面望去,儼然一巨“貓”蹲于頂端,“貓”身后,一大樹直伸天空,自……[詳細] |
![]() | 沿河土地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譙家鎮白石溪土地灣,距縣城約45公里,占地1200余半方米。舊址后依群山,前臨碧溪,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舉人田太俞所建的木質結構平房,后其子孫世襲居住。1934年5月,由賀龍、夏曦、關向應等率領的紅三軍從彭水縣城西渡烏江,向黔東北地區進軍。5月14日跨……[詳細] |
![]() | 大路風雨橋位于大路鄉所在地街頭,距松桃縣城45公里。大路鄉與四川省秀山縣蘭橋鄉相鄰,風雨橋是秀山縣中靈、史目、蘭橋一帶與松桃縣孟溪、乜江、大路一帶群眾往來的必經要道。清道光四年(1824年),盂溪、大路及松桃縣境內其他地方群眾和富紳共同損資獻料和投工投勞修建風雨橋,1946年又增修北橋頭入街口處數間。橋整體建在四座由青……[詳細] |
![]() | 云落屯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外,在屯的南端,山勢險峻,峭壁如削,松江沿山腳蜿蜒而下。在百十米高的絕壁崖上,有數十個方形壁龕和無數個小石孔。據專家考證,這些壁龕是西晉時期居住在這里的少數民族先祖遺留下來的懸棺墓葬。仙人嶺:松桃懸棺葬遺址所在地。唐代張鶿《朝野僉事》載:“五溪蠻,父母死,于村外擱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親屬飲……[詳細] |
![]() | 梵凈古都、中國滾龍藝術之鄉-寨英古鎮。寨英古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南部,是梵凈山宗教朝圣的梵凈古道必經之地,也是迄今為止梵凈山區域乃至貴州省保存較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凈古都”之稱。鎮內的古城墻、古城門、水門碼頭、古石板街道、八大商號及桶子屋民居、會館等遺址尚存,是一座苗漢文化交融具有典型建筑風格的古鎮。上千……[詳細] |
![]() | 苗王城風景區AAAA 苗王城風景區是松桃苗族自治縣豹子嶺·寨英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的主要景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它的歷史文化遺產、峽谷自然風光、苗疆古戰場軍事文化遺址,苗族民俗風情十分突出,也是湘、渝、黔邊界地區保存規模較大的苗族戰爭歷史文化遺址,極具旅游開發和研究價值。地址:貴州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詳細] |
![]() | 云落屯位于縣城南一公里處。這里,赭石一方,高數十丈,頂長二百余米,寬百米余,其勢巍峨,聳入云端。因時有彩霞飛舞,瑞云環繞,故名云落屯。整座屯身披藤蔓,色濃如黛,渾然一體,山石奇異,嶙峋多姿,花草如織,爭芳斗艷,佳趣天成。……[詳細] |
![]() | 潛龍洞位于松桃縣烏羅鎮境內,距縣城70公里,距松桃火車站35公里,大興機場100公里。海拔10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山溶洞。溶洞外植被良好,溶洞尚在發育之中,洞中冰花玉柱,飛瀑懸掛,流水潺潺,石筍密度居亞洲第一,被法國洞穴專家譽為“地下桂林”。地址: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烏羅鎮黔龍村開放時間:9:00-17:00……[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