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臨江寺位于縣城西1公里處的嘉陵江西岸,因緊靠臨江渡故名。唐廣德元年(763)杜少陵送客至此渡并題《送客至蒼溪放船歸閬》一首。蒼人為紀念詩圣此行為之建亭,并在亭東刻“放船臺”三字。南宋詩人陸游北上南鄭游此亭,題留“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句。明代在該亭左側石崖上鑿洞奉佛,明成化年間(1465-1487)四川督學吳智的《舟……[詳細] |
![]() | 蒼溪梨文化博覽園(蒼溪梨博園)AAAA 蒼溪,被稱為梨鄉,可見她不只是我們的家鄉,也是梨的家鄉。梨早于我們,來到蒼溪,一落腳,就不想走了。經過數萬年的自我繁衍,經過數千年的人工培育,已有30多個品種的梨扎根在了之片土地。唐武宗、康熙等歷朝帝王,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或對蒼溪梨大加贊賞,或留下千古不朽的詩篇。正是因為蒼溪梨品種繁多,而且品質優良,梨鄉人在嘉陵江……[詳細] |
![]() | 紅軍渡·西武當山景區AAAA ![]() ![]() 蒼溪城東南3公里處的塔山灣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險絕,山巖陡峭,林木蔥籠。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來。波濤拍岸,江山如畫,景色宜人。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紅軍渡。1933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進。-軍閥田頌堯部糾集53個團的兵力,在長達200公里的江防線上重兵把守,嚴密布……[詳細] |
![]() | 諸葛設關門,北伐率大兵,江山圖一統,姜維守劍門。諸葛病故后,伯約竭忠志,謹遵丞相囑,全力佐幼主。屯兵營盤嘴,未雨早綢緞繆。居高臨下,秣馬礪兵,森嚴壁壘,眾志成城。魏將鐘會,十萬精兵,軟硬兼施,屢攻劍門。漢軍五千,推進魏營;鐘會苦戰,趙趄難進,退避三舍,待機而行。副將鄧艾,0阻平,裹毯墜崖,直陷錦城。姜維詐降,刺探虛實,……[詳細] |
![]() | 劍閣五指山AAA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古稱五華山,筆架山,京兆山,綿亙劍閣縣西北界,屬龍門山脈。西南--東北走向。西部伸入江油縣境,東北與巾子山相連。山有五峰,山體尖圓,高聳入云,銳利如劍,挺然屹立。山上森林繁茂,山巒疊嶂,氣勢磅礴,數十里外能覽諸峰。西河、聞溪河皆源五子山南麓。在五峰之下,各有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稱“老龍洞”,洞深莫測,……[詳細] |
![]() | 劍溪橋,位于劍門關外,距劍門關隘口約兩公里,橫跨大劍溪,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經之橋。明弘治中利州指揮彭山建,以青石構筑,三拱相連。拱圈為兩半拼合式(亦稱蓮瓣式),橋長18.8米,寬4米,高7.5米。東孔跨度為5.3米,西孔跨度為5.2米,中拱跨度為5.8米,拱高3.4米。東孔用26排卷石成拱,中拱用30排卷石成拱,……[詳細] |
![]() | 茶園溝位于廣元之南的劍閣縣普廣鄉,距劍閣縣城40公里,地處劍門山脈,也是劍門蜀道風景旅游線上的一個勝景。也有人稱小九寨溝。這里有碧綠的海子,有許多奇特的山峰,有浩瀚的-,山上有水,水中有山,的確與九寨溝有幾分相似。但它更有自己的特色。茶園溝風景秀麗,綠色的海子像一顆碧綠的寶石鑲嵌在巨大的山峰之間,陡峭的劍門棘人崖、熊人……[詳細] |
![]() | 鶴鳴山又名塔子山,位于川陜公路劍閣縣城郊。相傳古代常有飛鶴棲鳴于此,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跨鶴仙去而得名。近年來有學者認為這里是張陵開創五斗米教的發祥地,是道教勝地中的魁首,被稱為“道國仙都”。現山上開辟了鶴鳴山公園,復建了古代建筑風格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亭、臺、樓、閣,成為川北一大名勝。鶴鳴山山頂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詳細] |
![]() | 覺苑寺位于廣元劍閣縣武連鎮,寺廟始建于唐代,據說是一代名臣魏征的家廟,后經歷代重修重建,現存為明代風格建筑。覺苑寺內的“佛傳壁畫”精美瑰麗,享負盛名。覺苑寺在2001年被國務院確立為第五批全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覺箢寺南三座大殿及東西對稱的兩座配殿所組成。其中三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以及觀音殿。大雄寶殿為明代所建,……[詳細] |
![]() | 在“雞鳴三省”的青川縣姚渡鎮境內,有一塊面積14150公頃的莽莽林區,便是神奇的毛寨自然保護區。青川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而姚渡鎮北抵甘肅,東至陜西,素有“雞鳴三省驚五縣”之說。毛寨正是在這商賈云集之地默默展示著它的神奇。毛寨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上游岷山山系米倉山和大巴山山脈之間,境內山巒疊障、溝壑縱橫;高大的山體,陡峻……[詳細] |
![]() | 在陰平古道上另有一處神秘的地方,那就是青溪鎮南15華里雜木溝內的老廟子,這是始建于元,擴建于明、清,幾經毀損,歷經六百多年滄桑的明建文帝隱蹕之所--華嚴庵舊址。華嚴庵舊址在雜木溝深處蓮花山內的一個山包上,狀如皇陵。西側山溝內有巨石壘砌的城墻,沿城墻隨山而上有小路2里許直達山頂廟址。北面坡度較緩,下方較平坦面積約3000……[詳細] |
![]() |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鐘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陰平古道起于陰平都,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文縣老城所在……[詳細] |
![]() | 金子山風景區位于青川縣南部,東連劍閣,南接江油,西靠竹園,北毗廣元。幅員面積2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9%。綿廣高速公路橫穿全境,距寶成線3公里。屬劍門山系的七十二劍峰之列,其山勢雄偉,怪石林立,異峰突起,層岸疊嶂,禽珍獸異,鳥鳴獐跳,山青水秀,花果飄香。是一個休閑度假、生態旅游、修身養性的旅游勝地。金子山風景區博自……[詳細] |
![]() | 唐家河AAAA ![]()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省建立較早、建設較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首批國家示范自然保護區之一。是以保護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北部廣元市青川縣之西北角,地處四川盆地北緣,龍門山西北側,摩天嶺南麓,北連甘肅省文縣境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詳細] |
![]() | 地宮洞群位于檬子鄉政府駐地西北5公里的石人山中,在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地方,呈三角形分布著最為壯觀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三個溶洞。其一名為“獅子洞”。洞深千余米,岔道多處,洞內鐘乳石遍布,水滴叮咚作響,壁上廣泛分布五彩壁畫,地下五彩水池隨處可見,池中盛開著絨的水晶石花。其二名為“仙女洞”。相傳為石人山仙女所居。該洞常年白云圍……[詳細] |
![]() | 有關專家在旺蒼縣木門軍事會議會址陳列館進行“紅色旅游”資源考察規劃時,稱該館收藏的“-全球”紅軍石刻標語,其內容為全國僅有,是中國紅軍石刻標語之“冠”。據介紹,這條標語是當年紅軍鏨刻在旺蒼縣木門鎮下場口的石門上的,原為一幅對聯的橫批。在石門門柱上還分別刻有上下聯,上聯為“斧頭砍開新世界”,下聯為“鐮刀割斷舊乾坤”。上下……[詳細] |
![]() | 中國紅軍城AAAA ![]() ![]() ![]() ![]() 四川省北部和陜西省漢中市接壤的旺蒼縣,是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四年紅四方面軍開展革命活動的根據地。當時0川陜省委,川陜蘇維埃政府,0西北軍事委員會,紅四方面軍總部所在的,大約兩平方公里的旺蒼老縣城,也就成了當時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第二大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被國內外稱之為旺蒼紅軍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紅四方面軍由南江,巴中進入……[詳細] |
![]() | “木門軍事會議會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南面半山腰的木門寺,距縣城38公里。木門寺古名老顴寺,建于南梁,隋毀,唐代重修,四周大樹參天、翠竹蔥蘢、青幽深邃,青龍寨雄踞其后,金魚河蜿蜒于下,寺內僧眾虔誠誦佛念經,晨鐘暮鼓,香火十分興旺。現存寺廟為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3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90平方米,寺院依山而建,坐南朝北……[詳細] |
![]() | 在大巴山南麓,米倉山中部,深藏著一處風光秀麗的旅游處女地——萬家旅游風景區。 驅車從旺蒼縣城往北行駛約1個小時,經東河、高陽、雙匯、國華、鹽河等鄉鎮,就到了萬家旅游風景區。先后觀賞了偉人睡佛、天門橋、觀云洞、龍潭子、河口瀑布及地下河道,深為這里的景點之多,景色之美所震憾,為這里的自然風光所陶醉。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里的美……[詳細] |
![]() | 旺蒼縣鼓城鄉和檬子鄉境內鼓城山—七里峽風景名勝區位于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上的米倉山南麓旺蒼縣北部鼓城鄉境內,距縣城64公里,東臨南江縣光霧山景區,西與蒼王峽地質生態風景區相鄰、北接陜西黎坪國家森林公園。鼓城山—七里峽旅游區由鼓城山、七里峽、白龍宮三大景區組成。 鼓城山景區以山為主體,森林景觀、野生動物、地下景觀相輔……[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