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鎮江寺又名王爺廟,因塑有鎮江王爺薛運龍的神像而得名。它位于中江縣城鹽市街的凱江邊,是中江縣保存比較完整的走馬轉角樓式樣的古廟,1985年被中江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前,因道路交通不便,中江的進出口商品多通過凱江船運,水災和船翻人亡的事時有發生,老百姓都說是水妖在作怪。民國版《中江縣志》載:清道光14年(1……[詳細] |
![]() | 壽寧寺位于四川省中江縣城西側,北靠蔥籠陡峭的樓妙山,而監清澈明凈的凱江河,與縣城南北二塔爭輝,同城東魁山相映。寺后樓妙山北有古跡“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樓妙飛韋”,吸引著拜佛參觀的群眾來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訓導左凝登樓妙山有詩云:“尋常極目嘆崔嵬,此曰登監實異哉。四面群峰呈畫譜,一灣流水倒瑤臺。燕隨春風高低舞,……[詳細] |
![]() | 回龍吳氏祠堂(中江縣)保護范圍:東南至側院廂房東南緣外延10米,東北至前廳東北緣外延30米,西南至正廳西南緣外延30米,西北至側院廂房西北緣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 | 永豐鄧氏碉樓(中江縣)保護范圍:東至碉樓東緣外延30米,南至碉樓南緣外延10米,西至碉樓西緣外延10米,北至碉樓北緣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 | 南山凌家大院(中江縣)保護范圍:東南至側院廂房東南緣外延5米,東北至正廳東北緣外延10米,西南至朝門西南緣外延5米,西北至側院廂房西北緣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
![]() | 通濟文峰塔,又叫石樁村字庫塔,位于德陽市中江縣通濟鎮石樁村。塔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六面體磚石結構九級樓閣式塔,通高約25米保護范圍:東至塔基東緣外延20米,南至塔基南緣外延20米,西至塔基西緣外延20米,北至塔基北緣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 | 董昭寺位于中江縣萬福鎮昭明村,建于明代,清道光年間補修,建筑面積361平方米,原系當地及周邊地區著名寺廟, 2012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正殿東緣外延50米,南至正殿南緣外延50米,西至正殿西緣外延50米,北至正殿北緣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 | 彤華宮即火神廟。關于火神,有幾種傳說。一說火神為祝融。他是父系社會時期的一位部落首領。這個部落以善于取火而著稱,其首領就被上帝任命為掌管火的長官“火正”。《史記•楚世家》記載:“重黎(祝融的小名)為帝嚳辛居火正。”火正的職責包括取火、生火、納火、-及保留火種等,所以被尊為火神。一說火神為閼伯。他是夏禹時的一……[詳細] |
![]() | 中江南塔又名“聯云塔”位于中江城南,朝陽南路北側,坐落在距地表高約30多米(航測海拔442.8米)的銅魚山頂。山腳北、東北鄰東溪河(御馬河),西南鄰朝陽南路。中江南塔始建于明神宗萬歷37年(公元1610年),為邑人明大理寺少卿宋興祖建,中江南塔坐南向北,平面呈八邊形,為八面體形九層樓閣式磚塔,通高30.2米。由于中江南……[詳細] |
![]() |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宮-帝主廟位于四川省中江縣倉山鎮,相鄰而建,禹王宮在帝主廟北,總占地2000余平方米,現存古建筑建筑面積600余平方米,其中正殿為明代建筑,建于明萬歷年間,觀音殿及左廂房為清代建筑。帝主廟建于清雍正年間,現存牌坊式門樓、戲樓、耍樓、正殿及左右回樓,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余平方米……[詳細] |
![]() | 綿竹市抗震救災·災后重建紀念館占地2600平方米,展陳文物680件,是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唯一一個原址建設的遺址紀念館,全年免費對外開放。紀念館充分運用虛擬技術、網絡等數字化手段,通過圖片、文字、實物、音像、視頻等方式,并在全國首家采用360°矩形沉浸式4D影院技術,以獨特的板房安置生活和“8·13清平泥石流”片段,親身體……[詳細] |
![]() | 什邡市博物館座落于什邡廣場,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四個專題陳列,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什邡5000年的歷史文化文物。此外,特設臨時陳列廳、學術報告廳(含歷史課堂)、文化交流中心(含書畫廊)、青少年互動體驗空間等。什邡博物館開放至今接待觀眾近25余萬人,接待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法國、西班牙、韓國、日本、越南以及香港、臺……[詳細] |
![]() | 羅江博物館設立于2007年10月,核定編制2人,“5.12”地震后,羅江縣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即開始籌劃羅江縣博物館建設事宜。為節約資金,充分利用德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景樂宮作為博物館館舍,克服各種困難,制定了科學的符合羅江實際的布展方案。羅江縣博物館于2012年6月21日順利建成并免費對公眾開放。與羅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合署……[詳細] |
![]() | 德陽市博物館成立于1985年,館址位于德陽文廟內。主要負責德陽文廟的保護管理、研究、對外開放和館藏文物保護工作,并指導各縣(市、區)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開展館藏文物的保護研究等工作。德陽文廟是中國西部地區保存完整、規模宏大、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廟,素有“德陽文廟甲西川”之稱。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詳細] |
![]() | 綿竹市博物館2009年5月由江蘇省南通市援建,總投資2200萬,建筑面積3249平方米,有現代的消防噴淋系統和消防儲備地下水池,容水量達5000立方米。安裝有中央分體式變頻空調系統、紅外報警監控系統、可視監控系統、與110聯動報警系統、景觀水池的水循環系統、防火自動隔離卷簾門等設施設備。其中館內的展廳面積為1500平方……[詳細] |
![]() | 綿竹關帝廟為明末宰相綿竹人劉宇亮所建,省文保單位。“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這是中國歷史晚期社會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關公的真實反映。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宋元明清社會中,對“武圣”關公崇拜的虔誠和普及,超過了被人們盛贊為“千古一圣”的孔子。有人假設,如按每縣設一座孔廟,清代全國的孔廟也不過三千余座;而每村建一座武廟的話,那……[詳細] |
![]() | 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跡之一。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于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圣殿祀諸葛亮。成都、綿竹兩處祠堂展示了諸葛亮祖孫三代忠貞無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后人景仰,多有題詠。史書載,諸葛瞻為諸葛亮47歲所生的長子,自幼“聰慧可愛”……[詳細] |
![]() | 高景關摩崖造像位于鎣華鎮雪門村,鑿于清代。石窟坐南向北,分布于石崖龕室內,第一龕室高1.82米、寬3.5米,距地表0.3米,造像21尊,造像高0.24米,均結跏跌座,雙手合十于蓮臺上。第二龕高0.7米,寬4.5米,為一佛二弟子侍立,高0.5米。另有石刻題詠二幅,全圖高1.18米,寬0.9米。該摩崖造像生動,是研究本地清……[詳細] |
![]() | 大觀音寺位于元石鎮箭臺村八組,始建于明代,現存大雄寶殿修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寺廟坐東向西,占地面積2452平方米,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現存建筑三座,依次為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其中前兩殿破損嚴重,但古建筑構架尚存。第三殿大雄寶殿保存較好,為時任縣令胡之鴻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捐俸助建。殿內存……[詳細] |
![]() | 什邡關帝廟位于方亭街道辦事處回龍街社區,坐北向南。始建于宋代,后歷代續修,現存建筑為清代建筑。原有建筑包括重檐式山門、關帝殿、后殿,1991年因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將山門拆毀,1999年因學校建設將后殿拆毀。建筑面積187平方米,占地面積276平方米。關帝殿建筑結構精巧,地方特色濃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