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祖祠位于江口鎮仙女山麓,《華陽國志·蜀志》載:“武陽縣郡治有王喬、彭祖詞”。今祠在彭祖墳右側,為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修。現存殿宇兩重,座向西北,總建筑面積為712平方米。大殿為單檐歇山式頂,覆以小青瓦,脊飾已毀,左面歇山垮塌。抬梁式八架椽屋,面闊進深3間,均為14.4米,檐柱用石柱。前殿為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式頂……[詳細] |
![]() | 將軍湖,在彭山縣城去江口鎮公路中點處。據傳湖畔為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庫藏之所,戰斗中,守庫將軍戰死,當地群眾曾立廟祀之,故名。湖小而澄澈,四周林木蔥籠,幽深寂靜,湖畔石牛溝,一壁如屏,高約10米,長100米,實為吟詠題留佳處。溝深林密,怪石嶙峋,多成走獸狀,頗有觀賞價值。……[詳細] |
![]() | 象耳風光迷人。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巖環抱,松柏茂密,斑竹萬竿,青翠欲滴。寺前太白湖,主叉道總計長達10華里以上,曲折回環,山水一色,蕩舟其間,靜得出奇。象耳山題刻甚多,武氏巖上刻有“磨針溪”三字,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一溪逢老媼磨鐵杵,白問:“何為?”媼曰:“欲作針耳。”白感其言,遂還卒業。媼自言武勝……[詳細] |
![]() | 象耳寺坐落于彭山縣城東十五公里的象耳山谷中,群山環抱,竹海濃蔭,松柏蓊郁。寺院規模宏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及眾多仙神,頂禮朝拜者絡繹不絕。現任主持昌泉大師領眾師徒及全國各地慕名而至的居士在象耳寺中修佛參禪,寺內常年經聲朗朗、樂音悠悠。象耳寺原名大圣寺,建于南北朝,唐宋時期達于鼎盛,有九樓十八殿,大小房間三千余間,上千僧眾……[詳細] |
![]() | 四川仁壽縣境內文星山崖石壁間發現一座稀世“葬字塔”。該塔位于距仁壽縣五十公里外的騎虎鄉文星巖,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完工于道光二十年。塔高約八米,占地約十平方米。塔側石壁之上刻有“文星巖”三個大字,塔正中部位雕刻著的字庫二字,雖經風雨侵襲仍清晰可見。在塔腰上,刻有一副對聯:“文章千古事,火焰萬載秋”,橫批“天開文遠”。……[詳細] |
![]() | 雙石牌坊,位于仁壽縣城東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區中華鄉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學東方200米,南北向,兩坊上下對列,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間。兩坊間距44.5米,依所處地勢由低到高分別編為一號坊和二號坊。一號坊建于清光緒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孝坊。坊高11.17米,寬7.……[詳細] |
![]() | 雙牌坊溶洞群位于仁壽縣境雙堡鄉,距縣城40公里,距成都市130公里,與內江、資陽、自貢等市相鄰。景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分為雙石牌坊、溶洞、中華水庫三個旅游點。2002年3月,縣政府審定為縣級第一批旅游區。雙石牌坊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相距43米的一號坊和二號坊組成。分別建于清光緒七年(1882年)和清光緒八年,是清王……[詳細] |
![]() | 飛泉山公園位于仁壽縣城飛泉山上,占地面積60公頃,園內常年綠樹成陰,流水潺潺。山顛有高聳入云的電視差轉發射塔,山中有移動通訊發射塔。山腰有金碧輝煌的佛教圣地華嚴寺,終日木魚聲聲,香火燎繞;鴛鴦亭、美女亭、鐘嘴亭點綴其間,縣城風景盡收眼底。園內有農家樂,豆花飯,音樂茶座,自娛自樂。是縣城居民納涼避暑休閑的去處。……[詳細] |
![]() | 仁壽牛角寨大佛位于縣城北35公里的高家鎮鷹頭村牛角寨山上,龍泉山脈中段東側邊緣,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連接,重巒疊嶂;東面平疇,俯視千里。近觀鷹頭水庫,遠眺簡陽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蒼郁,怪石嶙峋;寨東側崖壁依山鐫造彌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東,雙手齊胸合十,高15.85米,寬11米,于公元707年建成。樂山大佛是海通帶領工……[詳細] |
![]() | 經書樓位于眉山市南眉山師范學校校園內。原為文廟藏書樓,始建于康熙九年(1670),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光緒二十六年(1902)補修,現基本完好。經書樓建筑面積234平方米,為重檐歇山式屋頂,磚木結構,一樓一底,梁架為穿逗式,3穿4柱,面闊3間,長12.5米,進深3間9.25米,廊深1.9米,底樓高5.2米,二……[詳細] |
![]() | 寨子城位于東坡區正山口鄉西的寨子山,車行可直達。途經多悅鎮、正山口鄉再西行5公里即至。關于寨子城的傳說各說不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咸豐九年,云南農民起義軍李蘭領兵入川,全川震動。之前,眉、青、蒲等縣的富戶因懼怕農民起義,聚集武裝,筑城設寨于山上防范。如今這座建于清代的古城堡吸引著不少游客。作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游客……[詳細] |
![]() | 蟆頤觀正名“重瞳觀”,位于東坡區崇禮鎮北。自唐、宋、明、清一直為眉山勝境,三蘇、陸游以及明清眉州知州都曾題詠。唐末爾朱真人,楊太虛皆得道于此。現存大殿和正門。昔年,蟆頤山上有修建于唐代初年的重瞳古觀,據說是四目仙翁之真府,故名,明末毀于兵火,清代康熙年間知州趙惠芽、金一鳳曾先后重修。觀內早年樓臺亭閣,曲欄橫檻,幽靜清雅……[詳細] |
![]() | 眉山東坡湖公園位于眉山市城區東郊,東面緊臨岷江大堤,南面岷江大橋,西面緊鄰代壩小區,北接王家渡自然水域,陸地面積300畝,水域面積約100畝,該公園由四川聯合大學建筑規劃設計,于1997年6月破土動工,1998年12月31日竣工并開園剪彩,歷時共1年半,東坡湖公園的建成,結束了眉山設行政建制1500年來沒有公園的歷史。……[詳細] |
![]() | 源起于“-望月”傳說的望月湖位于眉山縣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庫--兩河口水庫,該湖距眉山縣城22公里,座落于眉山縣鄭軍鄉境內,交通方便,風景秀麗,與香火旺盛的華藏寺毗鄰,相距六百余米,遙相呼應,各具特色,互為補充。該湖水面面積1500余畝,主體分為兩叉,婉蜒曲折,層巒疊秀,溝塹叢生,縱深十余公里。有機動船供旅游瀏覽兩岸風光,……[詳細] |
![]() | 白塔山,位于東坡區金花鄉白塔村,原名大旺寺白塔。距市區18公里,占地150余畝。大旺山,峰巒兀立,秀出云表,若鞭蓉拔青冥,驚騖奔平野,左連石鼓,右接蟆頤,玻璃襟帶于前,魚鯫環復于后。明朝時眉州人萬安曾在山上讀書,后入翰林為閣老,稱“此山特有旺象”,因而得“大旺山”之名。山頂原有唐代圣泉寺,后塔圮廟毀。清同治4年(公元1……[詳細] |
![]() | 玉屏山,古名云占山,位于縣西南30公里,南臨花溪河,北接雅安,全長11公里,海拔1382米。山形似屏風,故名為玉屏山。玉屏山上是一片整齊雅潔的人造森林,柳杉筆直一望無際,茫茫-,郁郁蔥蔥,連綿起伏,伸展十余里。山中叢蔭濃密,氣候涼爽,為游覽避暑勝地。山間一條彎曲的林中小道,兩旁柳杉密蔭掩蔽,寧靜幽雅,時有一絲林嵐薄霧,……[詳細] |
![]() | 玉屏山野雞坪營地位于久負盛名的洪雅林場玉屏山風景區腹地,海拔1200米。營地周邊峽谷縱深、奇峰林立、溪瀑流淌、湖光瀲滟、人工-蓊郁蔥蘢,萬畝柳杉遙指長天。是不可多得的生態旅游勝地。遠離城市浮華,營地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營造出一個-議、游憩、健身于一體,容傳統審美與現代理念為一脈的心靈空間。禪院別墅群掩映林間,秀雅中彰……[詳細] |
![]() | 曲沿村隸屬洪川鎮,位于洪雅縣城背側的九龍山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緊靠省道106線,距縣城只有2公里。近年來,曲沿村按照洪雅縣委、縣政府生態農業規劃,在全縣率先發展水果種植和奶牛養殖,是一個具有川西農居風格的村落,山、水、林、人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2005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眉山市首批全國農業旅游……[詳細] |
![]() | 陽坪生態家園是洪雅縣委、縣政府按照中央關于“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全縣旅游產業的發展,打造以奶業、茶業為特色的農業觀光旅游區。園區緊鄰洪雅縣城以南,處于成都—瓦屋山旅游的必經之道,由將軍鄉陽坪村和止戈鎮丁溝村、青杠坪村組成。園區占地4平方公里,現有草場面積……[詳細] |
![]() | 洪雅縣城是洪雅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縣域東北部,北距成都市116公里,東到眉山市中心城區50公里,東南至樂山60公里,西距雅安市中心城區62公里,交通時距均在1小時內。城區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住鎮總人口5.8萬。縣城氣候濕潤,涼爽宜人,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適宜休閑。青衣江由西向東從縣城南側流過,與城區平均高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