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AAA免費 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中心區是國家AAA級景區,2010年(第十一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主會場,2012年12月被授予海南首個“旅游刷卡無障礙優秀示范景區”。位于澄邁縣福山鎮環島高速公路南側,是環島高速公路與福橋路的交匯點,距省會海口市約45公里,到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約40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建筑風格采用古樸的地中海式與濃郁的咖啡風情相結合,外觀裝修以淺米黃色和淺米白色為主色調,配以國際流行的淺咖啡色飾紋砂漿,局部采用本地火山巖體現地方特色。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是集世界咖啡種植文化觀賞、咖啡交易中心、世界咖啡口岸、咖啡制作觀摩品嘗區、陶藝制作創意體驗區、休閑娛樂度假于一體的特色……[詳細] |
![]() | 永慶寺始建于北宋時期,為古代“澄邁八景”之一,是海南歷史上有名的禪林圣地。重建的永慶寺,位于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盈濱半島西側,三面環海,為現今瓊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構建了海南“南有南山寺,北有永慶寺”的佛教格局。度假區內還設有海上摩托艇等海上競技游樂項目,建有多家高級星級酒店。地址:海口市澄邁縣老城區盈濱半島交通1)公交:海口旅游6線;或從海口乘出租車直達。2)自駕:沿海口濱海大道西行到底,即可抵達:或沿海口南海大道西行,在澄邁老城外路口右轉即可。開放時間:全天門票(永慶寺):50/人(優惠期間收25/人)……[詳細] |
![]() | 美榔雙塔 ![]() 美榔雙塔系元代古塔,俗稱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邁縣美亭鄉美榔村東南面。據《正德瓊臺志》載,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次女出家為尼。他為了紀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為平面呈六角形長層,現存六層,仿木結構式。每層有塔檐上連平座,自一層至三層,每層檐下有圓柱12條,并設有斗拱承托著枋。從第四層起,各層只見外壁隱出半圓倚柱,開尖形券門龕內空無佛像,須弦座正中雕有帶冠坐像一尊。另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層,外觀結構與上塔相同,但更為細膩,每層外壁內龕均雕有佛像,姿態各異須弦座上沿為蓮瓣連續紋飾,四面刻有象、獅、獬豸、虎、馬、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圖紋浮雕,四角還雕有力士頂托,剎為相輪圓珠寶頂。雙塔相距……[詳細] |
![]() | 位于海南省澄邁老城鎮盈濱旅游開發區內,東臨高速公路,西連大海,距海口僅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氣派宏偉的園區大門,有點像古羅馬的拱門結構,也有點向法國的凱旋門。裝飾上極盡苦心,以求與眾不同。場中還有圖騰拄,就是幾根柱子上裝飾了許多看不懂的圖案不過在這里拍照片倒是蠻不錯的。主要設施有:鱷魚養殖展覽區;動物表演區;泰國風情園;紅藝人表演場;綜合俱樂部。此外還有海南最大的人造瀑布、園藝孔雀造型、鹿苑等景點。該園內還有別具異國風味的演出。 海南南泰鱷魚湖動物園園林設計別具一格,人與動物、植物融為一體,擁有熱帶原野風光及良好的生態環境。該園突出泰國的鱷魚文化特色,形成以鱷魚養南泰鱷魚湖動物園殖、表演……[詳細] |
![]() | 石石矍(què))村,位于瓊州海峽澄邁灣南岸,老城鎮開發區境內,可耕地面積4000畝,其中天然泉灌水1200畝,海岸線曲折連綿約5公里,涂灘1000畝,盛產甘蔗、魚蝦,主要經濟來源于打漁、種植和第三產業,人均收入4000元。西南方向是海南第一港—馬村港(古稱石矍港)。石石矍古村始建于唐代,歷史已超過1400年,村內現存傳統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年代,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其中保存較好的將軍第(馮氏大宗祠)始建于隋唐年代,距今超過1400年。矍村地勢后高前低,村前有一形似梳子的小湖——飲馬湖,全村各院落沿著小湖依勢排列,連成一體。且這里是南朝高州太守馮寶、冼夫人渡瓊置州登岸之地,也是馮氏先祖最早居……[詳細] |
![]() | 澄邁火山巖古村落群位于澄邁縣,時代為明-清。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美榔村以村中傳統火山巖建筑集中區域為核心保護區,核心保護范圍:68309.29平方米。大美村將大部分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筑群集中連片區劃入核心保護區。核心保護區的具體區劃邊界以《保護區劃圖》為準,面積約2.5公頃。揚坤村揚坤古村落的核心地段,將大部分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筑群集中連片區劃入核心保護區。核心保護區的范圍主要是古建筑集中的區域,具體區劃邊界以《保護區劃圖》為準,面積約2.4公頃。龍吉村東起村莊風水林西側,南達浣衣池,西至村西風水林東側,北到村莊北部新建村居南側。核心保護區總面積約6.29公頃。羅驛村東起李氏宗祠東……[詳細] |
![]() | 濟公山旅游度假區濟公山位于位于海南省國營紅崗農場境內,濟公石像于1993年8月12日在離場部一公里處被發現,經海南地質大隊勘測專家論證,省農墾總局批準立項開發“濟公山風景區”。濟公山風景區25平方公里,目前已發現各類景點50多個。風景區山石奇特、組合巧妙、肖型逼真、植被蔥綠、濃淡相間、充滿神奇色彩。傳奇人物濟公天然石像,堪稱一絕。游覽濟公山,先是觀賞它那天生地造的奇巖怪石。沿小道穿過山腳茂密的樹林,從石板小徑攀登上山。山上有塊約6米高的巨石,一看便不由地叫“嘩!濟公!”觀看巨石的模樣,那歪歪破破的氈帽、高高的鼻梁、笑瞇瞇的眼睛、滑稽的嘴巴、顛蕩的身態等完全同濟公一模一樣。天地造物神奇無比,這座……[詳細] |
![]() | 澄邁金山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西南56公里處的澄邁縣城金江鎮城郊金江花園,依山而建,可俯視全城。寺廟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回廊曲折,氣象萬千。該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解放前夕毀于兵亂,1993年重建。規模宏偉,是海南省目前較大的佛教建筑物。澄邁金山寺“頭枕”地坡山,“臉向”長升蓮花池,拾級而上,步步高升。來到寺門,先見“金山寺”門匾,而后是天王殿,最頂乃大雄寶殿如來堂。偌大的寺院,左是銅鐘、金蘭亭,右是鼓樓、功德坊,滿院琉璃綠瓦,四周粉墻漆壁。整座金寺,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南渡江為玉帶,南蛇嶺作念珠,窺海口迎日出,眺五指山于云間,登臨此寺,沃野千里,江岸碧翠,心曠神怡!金山寺占地3600平方……[詳細] |
![]() | 白鷺天堂鷺鷥棲居現象在澄邁縣多處出現,然而群棲數量之多,時間之久,且最壯觀的當屬加璉潭和吉室嶺村兩處。加璉潭位于澄邁縣瑞溪鎮加璉村后500米的地方,有一座三面環嶺的小山包,面對地域寬闊的山口洋,田洋盡處就是南渡江。這里山水秀麗,環境悠靜,氣候宜人,是群鳥棲身的好地方。自20世紀80年代起,有千余只白鷺鳥在此落腳,后繁衍生殖,異地遷來,1998年已有3萬只之多。鷺鳥晨起晚落,千姿百態,似是游云,象是濃霧,數里外可見,這一景觀蔚為壯觀。加璉潭鳥群中以白鷺為主,雜有田雀、灰鶴,它們和平相處。山中還有鷓鴣、貓頭鷹等10多種鳥類和狐貍、野兔、穿山甲、龜蛇等野生動物。縣人民政府為保護好這一自然景觀,199……[詳細] |
![]() | 老城文廟大成殿大成殿,位于澄邁縣舊縣治老城鎮,即今老城墟集市區。建于宋代,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是文廟的正殿,文廟(又稱學宮)是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夫子”之所,始建于宋寶禧三年(1255年),縣主簿紀應炎代理縣事創建學宮,整修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茸,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至今沒有維修。文廟坐北向南,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寬34米,進深150米,占地面積5100平方米。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廊屋結構,四周走廊寬1.84米,面闊五間20.52米,進深三間10.82米,建筑面積355平方米,其梁枋、檐板、門窗、隔扇均有雕刻和彩繪,殿內設孔……[詳細] |
![]() | 紀念碑莊嚴肅穆,每年清明節,金江鎮各中小學都組織學生到紀念碑前悼念烈士,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馮平,文昌市東路鎮美德村人。曾就讀于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上海文化大學、廣州大學。1923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攻讀軍事。1924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在廣東省農民協會工作,參加國民革命軍南征。1926年隨軍回瓊,任國民黨中共農民部特派委員、瓊崖農民協會主席等職務。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任中共瓊崖特別委員、瓊崖討逆革命軍總司令、瓊崖工農革命軍后稱紅軍總司令兼西部總指揮。1928年5月在澄邁縣指揮戰斗中不幸負傷被捕,同年7月4日被國民黨殺害于金江鎮。 符節,文昌市東郊鎮下田村人。1920年與……[詳細] |
![]() | 臺灣風情小鎮海南國際旅游島重點旅游項目及海南“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項目得到了國臺辦、海協會、海南省委政府以及臺灣各界的重視和支持。項目建設全面融入海南國際旅游島標志性品牌之中,是海南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實施文化強省和國際旅游島戰略的重點項目,也是帶動海南西線旅游的示范性項目。 臺灣風情小鎮作為臺灣風情小鎮阿里山風情園的旅游度假配套工程,位據臺灣風情小鎮之核心位置,周圍環繞“兩岸交流發展會議中心”、“華夏媽祖文化風情園”、“福山文化公園”、“阿里山假日酒店”、“蝴蝶水城”、“臺灣原住民文化風情村”等十大主題景觀,集中展現寶島臺灣的文化精髓。 臺灣風情小鎮北側接壤規劃中的媽祖文化風情園,……[詳細] |
![]() | 濟公山原名石欄嶺,又稱山豬嶺,位于澄邁縣文儒鎮,距國營紅崗農場部1.5公里處。1993年8月海南地質勘測隊勘測地質分布情況時,發現山頂上有一石高約5米、寬2.8米,其形狀體態酷似電視劇中的濟公像,從此傳開,引來觀看人群一致認同,并命名“濟公石”,因而所在山也就以濟公山為名。。與此同時發現有七十三處形似“濟公腳印”、“八卦扇”、“龜伏金畦”、“鯉躍龍門”、“百變猴王”、“烏猴云影”、“石猴觀天”、“天外來客”……此外,還發現濟公石前50米處有形似案臺、坐椅等石,所有石形石像都是自然形成,是一處很有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濟公石”被發現后,朝拜者和觀賞者絡繹不絕,游客多時每天達千余人。“濟公石”下前……[詳細] |
![]() | 風門嶺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澄邁縣白蓮鎮潭城村北約1500米處的風門嶺東南坡。1970年11月始建,1998年6月21日海南軍區重修竣工。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建筑面積79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北朝東南,碑高7.1米,底座寬2.8米,碑座高0.95米。為長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基平臺高0.95米,平臺四周置有護欄。碑身正面刻著“風門嶺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刻有風門嶺阻擊戰悲壯慘烈的簡況。在解放海南戰役的美亭決戰中,為保證我軍主力聚殲美亭地區的國民黨軍隊,解放軍1個連在風門嶺頑強地阻擊國民黨的增援部隊。風門嶺是海(口)澄(邁)公路上的咽喉,控制住風門嶺,海澄公路便被封死,就能阻擋敵軍援兵增援美亭。一O……[詳細] |
![]() | 福山咖啡館由澄邁縣福山咖啡聯合公司創立,是福山咖啡的發源地,也是最早成立的咖啡館,海南第一家本土專業咖啡店。福山咖啡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全國橋牌比賽唯一指定咖啡飲品。 福山咖啡屯地處福山鎮,老福山咖啡屯曾做為顯眼的國道海榆西線路標為海南百姓所熟知。福山咖啡屯從興建至今,凝聚了兩代福山咖啡人的創業與經營,承載著海南優秀的咖啡種植、制造、飲用文化的傳承,是海南咖啡業起始、發展的見證與紀念。 福山咖啡館發展至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喜愛,已經成為具有地方人文色彩的飲食文化。不僅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許多到海南旅游觀光的游客也會到福山咖啡館品嘗正宗的福山咖啡,并購買回家當作禮品送……[詳細] |
![]() | 紀念碑位于澄邁縣美亭舊墟西邊1公里處,離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達。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面積1656平方米,建筑面積212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南向東北,碑高8米,底座寬2.8米,碑座高1.3米。碑基平臺四周有護欄,為長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前一條約2米寬,100米長的水泥小道直通公路。碑身正面刻著“解放海南戰役決戰勝利紀念碑”,背面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部隊在美亭地區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決戰的勝利概況。為紀念在美亭決戰中犧牲的革命先烈而建造,系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位于澄邁縣美亭舊墟西邊1公里處,離金江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直達。1995年4月22日建成,占地……[詳細] |
![]() | 白石洞在白石嶺之巔,因嶺而得洞名,由白玉蟾仙家而揚名。白石嶺,又名白茶山。位于國營昆侖農場田敦村西,距金江鎮60公里,昆侖農場場部西去10公里。該嶺是長嶺山上一脈最高峰,海拔511米,是澄邁縣第二高峰。山勢南北走向,山中層林玉泉積翠飛流,其狀似龜,堪輿學稱為廉貞發祖之山。嶺頂上有一高聳奇秀巨石,石中有一洞,可容數人宴會,巨石呈灰白色,名副其實。巔有天池,鄉民叫潭或叫井,泉水自巨石縫隙涌流入池,久旱不竭。久旱石變黑必有雨。宋朝白玉蟾常游白石嶺,居白石洞而飲其泉,賦詩《游白石洞》一首。此后,文人墨客,鄉紳名賢慕名紛沓而至,傳說那時玉芝瑤草,遺藥余丹猶存,此情此景,人們即興揮毫賦詩文多首。為澄邁縣古……[詳細] |
![]() | 玉包港登陸作戰紀念碑位于澄邁縣橋頭鎮。是為紀念人民解放軍渡海部隊在玉包港登陸作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碑座正面刻有人民解放軍渡海部隊在玉包港登陸作戰的情況。馬白山為紀念碑題寫碑名。1949年2月,毛澤東主席發起解放海南島戰役,命令四野以四十軍及四十三軍準備攻瓊崖。繼兩個先鋒營潛渡勝利之后,1950年3月27日,四十軍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瓊崖縱隊副司令馬白山,率領一個加強團2937名指戰員,分乘81只大小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航渡瓊,在玉包港強行登陸,在當地黨政軍民配合下,克敵制勝,為主力部隊渡海解放海南島提供有利條件。地址:澄邁橋頭鎮交通:1)到橋頭鎮乘三輪車可以抵達。電話:0898……[詳細] |
![]() | 南泰鱷魚動物園,位于老城開發區,占地1900畝,是經海南省工商局批準注冊并由海南南泰鱷魚動物園有限公司經營的中泰合資企業。公司由澄邁縣鋼材改制實業有限公司(中方,法人代表李傳業)、泰國吁泰俯鱷魚湖公司(泰方,法人代表楊海泉),于1998年9月4日在泰國簽署入股投資合同,立約共同開發,并聘任楊海泉先生兒子楊羽騰先生為鱷魚湖動物園法人代表。項目總投資1.9億人民幣,主營鱷魚養殖、繁殖、加工和銷售,兼營農業觀光、南泰風情表演;鱷魚、大象、老虎等動物觀賞、表演等。動物園1998年9月動工興建。景點有人造瀑布、四面佛、人造鱷魚湖;觀賞項目有鱷魚表演館、老虎表演館、大象表演館、風情表演館。觀賞娛樂項目有兒……[詳細] |
![]() | 新吳老墟擁有優美寧靜的環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石板路、老街,周圍有山有水,南渡江的主要支流龍州河流經新吳老墟,當地老百姓相傳:離老墟南約二公里的鼓嶺是一塊風水寶地。老墟附近的嶺上分布許多相形石,如虎石、鼓石、龜石、蛇石、豬石、鯉魚石、籮筐石等,其中尤以虎石最為壯觀,虎石前的冼太夫人廟(清同治初年建)保護完整,新吳當地的老百姓逢年過節都會到冼太夫人廟前燒香膜拜,祈福求安。清代海南第一個探花張岳松在虎石上題寫“巾幗英雄”四個大字,使新吳老墟具有清秀靈逸的特征,適合影視劇的拍攝和旅客的觀光。長期生活在紛繁嘈雜的都市里,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煩躁厭倦感,于是,找個寧靜的古鎮,感受一下古鎮的入夜隱約的犬聲……[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