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邑縣栗城故址位于今縣城西南,四面八水,湖光環抱。史載:夏邑商代名栗,周為宋域,為孔氏之采邑。漢置栗侯國。明嘉靖《夏邑縣志》記載:夏邑舊城為“戰國時所筑,周圍五里余”,城湖為“取土筑城,因以為池”。近年來由于不斷修整魚塘,開發城湖,出土了一大批文物。1983年,城里之西部湖中,在修魚塘時,曾發現了一批宋、明、清時期的文……[詳細] |
![]() | 三里堌堆,原名渣頭堌。據《夏邑縣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記載:“渣頭堌在縣西南五華里”,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處三里莊村后,故群眾稱之為“三里堌堆”,堌南北長170米,東西寬約120米,高出地面約4米,原頂部遍生荊棘,現已全開荒成為耕地,整個堌堆上各個時代的磚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質為黑色粘土。在文物調查中,對該遺址進行……[詳細] |
![]() | 棗冢廟又名東岳天齊宮,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勒馬鄉翟樓村北。始建于西漢,重建于明朝。是為紀念商末之名將黃飛虎棄暗投明助武王在此伐紂有功而建,黃飛虎死后被謚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元圣帝”而鎮守東岳”。 此道觀隨經戰亂劫運毀壞,至今仍保存一定規模的建筑,經當地善信們捐資修繕,現有養老宮堂樓,玉皇殿,天齊殿,呂祖殿,圣母殿,……[詳細] |
![]() | 侯氏故居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明崇禎年間戶部尚書侯恂故居,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院現為兩進院,前院有大門三間,西廂房三間,后院有過廳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堂樓三間,東配房兩間,西跨院有堂屋三間,過廳三間,三院建筑均為硬山式磚木結構,青磚灰瓦,古樸典雅。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學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處四合樓院古建筑群,現……[詳細] |
![]() | 馬頭遺址,位于夏邑縣西南二十五公里馬頭集南街東側,整個遺址基本呈正方形,邊長約200米,面積大約4萬平方米。原最高處高出地面6米,明代曾在此建一規模較大的寺院名“崇覺寺”,1958年以來,當地群眾多在此取土作肥料,致使遺址上部被挖成南北長一百余米,東西寬約80米的大坑,深約4-5米,其兩側為群眾住宅區,故被保留下來。1……[詳細] |
![]() | 呂祖廟,位于睢縣南門內文化路東街路北,為睢州八景之一。始建于明天啟二年,距今已有378年歷史。其建筑布局頗具匠心,整個建筑外觀象一艘戰船,且四周環水。山上建筑有山門,大殿,望月臺,呂仙洞等。山下有大石坊,石碑,石馬等石像生。……[詳細] |
![]() | 蔡樓遺址位于夏邑胡橋鄉蔡樓村東南,高出地面5米,呈正方形,邊長100多米。該遺址屬商周文化遺址(后被漢墓打破),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層發現有商周時期的陶片、蚌殼、鬲足、陶網墜;中層為漢代墓葬區;上層為古寺廟基址的擾土層。1976年群眾挖土時發現一小磚室墓,出土一些陶器,后又在墓北挖出一畫像石墓。該遺址屬商周文化遺……[詳細] |
![]() | 永城黑堌堆遺址位于永城市龍崗鄉王樓村西北角,被確認為是龍山、商、西周文化遺址。黑堌堆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從發掘情況看,“遺址堆積較厚,文化內涵單純,出土遺物豐富”。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骨蚌器和角器。 中國龍山文化也是發源于此。另外還有王油坊和造律臺等遺址也矗立在這一地帶。黑堌堆的傳說:每年黑堌堆長高半尺,大概二十……[詳細] |
![]() | 魯雨亭故居位于永城市芒山鎮雨亭村鳳城路北。魯雨亭(1899-1940),永城市芒山鎮山城集人。其父魯紫銘為當地開明紳士。1937年11月,魯雨亭任國民黨永城縣長。抗日戰爭爆發后,魯雨亭變賣家產,購買0彈藥,積極組織地方抗日武裝,在永(城)、夏(邑)、碭(山)、蕭(縣)交界豎起抗日旗幟。1939年,其部正式改編為新四軍游……[詳細] |
![]() | 太丘戰斗革命烈士墓位于永城市太丘鎮。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李彌兵團殘部9輛坦克及數萬軍隊突圍到太丘一帶,被豫皖蘇地方武裝包圍。豫皖蘇三分區六團二營和太丘區隊在華北六分區部隊的配合下,共圍殲李彌兵團殘敵10000余人。太丘戰斗革命烈士墓位于太丘鎮太丘中學院內。有水泥粉刷外表的拱券形墓冢一座,烈士紀念碑一通,……[詳細] |
![]() | 城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永城市西城區。永城市是革命老區,為了弘揚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1955年經省政府批準,建永城市烈士陵園,于1957年竣工。烈士陵園位于永城市西城區寶塔路中段路北,占地6003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烈士公墓等。烈士公墓安葬自抗日戰爭以來為解放永城地區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及在和平時期犧牲的永城籍……[詳細] |
![]() | 萬店烈士陵園位于永城市龍崗鄉萬店村。1947年1月14日,豫皖蘇軍區獨立旅34、35團及三分區36團等部隊在龍崗至酂城一帶,對國民黨五十八旅29團、30團展開殲滅戰,共殲滅國民黨軍1800余人,取得龍崗戰斗的全部勝利。萬店烈士陵園位于龍崗鄉萬店村,營教導員郭堅等60余名烈士長眠于此。烈士陵園的碑文記述了龍崗戰斗的經過。……[詳細] |
![]() | 陳官莊杜聿明指揮部舊址位于永城市陳官莊鄉陳官莊村。1948年冬,淮海戰役第三階段陳官莊地區殲滅戰展開。華野堵截包圍杜聿明集團,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陣地處處告危。12月8日,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殘部逃至陳官莊村,占據了大戶人家陳瑞興的四合院作為指揮部,杜聿明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等在此召開會議,決定負隅……[詳細] |
![]() | 祝捷烈士殉難處位于永城市西城區烈士陵園院內。祝捷,女,原名祝良瑜。1925年1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一個破落地主家庭。1938年4月,由中共黨員率領的國民黨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政治工作隊來到固始,祝捷成為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名女會員。6月,14歲的祝捷懷著抗日救國的愿望,辭別了親人,毅然離開固始,堅定地踏上了革命……[詳細] |
![]() | 新四溝位于永城市李寨鄉境內。新四軍游擊支隊進駐永城書案店后,把當地民眾當作支隊的生命線,把和民眾的合作當作是進行一切工作的杠桿,著力進行團結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工作,堅決為民眾的利益而斗爭。李寨鄉全境地勢較低凹,逢雨季莊稼年年被淹。為了幫助當地群眾發展農業生產,改善自然條件,游擊支隊和當地群眾在司令員彭……[詳細] |
![]() | 魯雨亭紀念館位于永城市芒山鎮芒碭山主峰南麓。 魯雨亭紀念館于1996年籌建,占地約2000平方米,紀念館坐北朝南,院中立有魯雨亭烈士半身漢白玉雕像。其左后側立有一尊高大石碑,正面鐫刻著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的題詞:“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烈士永垂千古!”背面鐫刻著魯禹道、閻濟民撰寫的《魯雨亭烈士生平簡介》。紀念館建有……[詳細] |
![]() | 萬樓戰斗烈士碑位于永城市裴橋鄉萬樓村。萬樓戰斗是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反頑斗爭中進行的一次戰斗。1941年4月6日,新四軍第四師十二旅三十四團一營兩個連,在裴橋萬樓受到日、偽、頑軍的圍剿。參戰的一營指戰員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完成了阻擊頑軍尾追,掩護主力-移的艱巨任務。營長以下絕大多數指戰員壯烈殉國,譜寫了光……[詳細] |
![]() | 淮海戰役總前委、中野司令部和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位于睢陽區閻集鄉張菜園村。1948年12月31日,以鄧小平為總書記的淮海戰役總前敵委員會和中野指揮部從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集小李家遷移到河南省商丘縣(現睢陽區)張菜園村。1949年3月24日遷往安徽省六安。在商丘的80多天里,淮海戰役總前委指揮了淮海戰役第三階段的戰斗,取得戰役……[詳細] |
![]() | 淮海戰役總前委后勤機關舊址年代為1948年,位于睢陽區北關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院內。淮海戰役總前委后勤機關舊址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915年加拿大圣公會牧師懷履光在商丘古城開辦診所,稱三一醫院。1917年圣公會三一醫院在商丘古城北買地3.2公頃,建四座平房,稱圣保羅醫院,1920年竣工。1922年至1926年醫……[詳細] |
![]() | 莊子文化旅游景區AAA 莊子文化旅游景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莊子鎮境內,包含莊子文化館、莊子故居和莊周陵園三部分。莊子文化旅游景區地處黃河故道民權縣境內,東鄰京九、隴海黃金十字架商丘,西靠七朝古都開封,北接“牡丹之鄉”菏澤,南望中原重鎮周口,鄭徐高鐵、隴海鐵路、310國道與連霍高速、鄭民高速橫貫全境,距省會鄭州1個多小時車程。莊子文化旅游景……[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