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閆溝河AA 閆溝河地址:鹿邑縣城西紫氣大道西段閆溝河景觀公園,是投資近4億元對城內五河進行治理,通過除污清淤、硬化亮化、污水治理、環境治理、空氣治理、綠化治理等項工程,建有觀賞橋、綠化長廊、雕塑哦、音樂噴泉、健身器材等硬件設施。……[詳細] |
![]() | 周口文昌生態園相距周口市區10公里,總占地面積達2500畝,總投資1.2億元,被市委、市政府列入2008年“雙十五”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項目。該工程占地1300畝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于2009年1月1日向市民開放.景點位置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詳細] |
![]() | 周口市人民公園位于七一路西段,始建于1954年,1978年擴建,1982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85年6月29日“周口市人民公園總體規劃”經原河南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正式批復,2006年元月1日起對游人免費開放。2008年3月由周口康達置業有限公司出資全面改建。人民公園規劃面積14.56公頃,現實面積有13.3公頃……[詳細] |
![]() | 太康萬鶴賚天寧旅游購物公園卻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天寧,表示文化,項目所在地為天寧寺遺址,所體現的是太康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旅游,表明旅游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購物,它同時還是一個商業項目,購物休閑是它的特色。公園,游憩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萬鶴賚同等匹配文化、旅游和商業,共同演繹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是一個文商旅有機融合的……[詳細] |
![]() | 中華槐園AAA 沈丘槐園又叫中華槐園,位于行政新區北側,北鄰南洛高速,是沈丘縣委、縣政府2011年確立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該項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時遺留的近300多畝的廢舊坑塘、林帶,并將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設以現代園林風格為主的槐樹生態園建設。中華槐園位于行政新區北側,北鄰南洛高速,是沈丘縣委、縣政府2011年確立的一項重點民生……[詳細] |
![]() | 作者:閆欽萊高丘寺位于項城市高寺鄉高寺村。當年上冢棋布,留有原始人類遺址;寺廟林立,煙火旺盛于一時;“高丘聳翠”風景秀麗,曾為項城八景之一。而今,人世滄桑,冢毀廟圮,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僅留下一些傳說史料和文化遺跡了。我在近幾年經過搜集查訪,愿將高丘寺歷史風貌再現給讀者。高丘寺,地處中原豫東,遠古時乃丘形高地,背水(汾河……[詳細] |
![]() | 高大莊戰國秦漢遺址位于河南省項城市高寺鎮袁樓行政村,北靠汾河,西臨于營行政村,李莊、楊莊、高大莊自然村坐落于遺址之上。該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出土大量春秋戰國、秦、漢遺物。曾在楊莊村后出土過西漢窖-銅洗22件,在李莊、楊莊、高大莊、袁樓村內出土大量蟻鼻錢。根據《袁和郡縣志》文獻記載,推測此處應為漢代和城縣城。……[詳細] |
![]() | 柳杭石橋位于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鄉柳杭行政村磚寨自然村中央。石橋為咸豐六年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該橋為三拱紅石橋,長17米,寬5.5米,拱長2.9米。路面用方石鋪成,橋下溪水環繞,池塘花荷飄香,屬項城八景之一。橋欄桿用大方磚砌成,現已無存。……[詳細] |
![]() | 鹿苑寺位于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東崔街北側。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武帝肖衍創建。唐德中建中(公元780—公元783)年間,敕修,寺宇較前更為盛。元末毀于亂。明宣德五年(1430年)牛首僧懷忍重修。正德(1506—1521)年間,僧洪錦同鄉民張釗鬻產捐修,寺尚巍煥,僧亦輻集。嗣后鄉民陳守身、張養性重修。至清宣統三年(19……[詳細] |
![]() | 高寺鎮黃冢遺址位于市區南26公里黃冢村東北,原為丘形高地,現在黃冢村學校建其上,地表遺跡無可考證。依據鉆探情況,遺址文化層深22米,東西100米,南北65米,面積6500平方米,遺址上層為漢魏文化層,下層為商周、龍山文化層,采有商周陶器、龍山陶器、漢代遺物即豆、鼎之類。……[詳細] |
![]() | 毛冢遺址位于孫店鎮毛冢村西北100米處。毛冢遺址,又稱孝子冢。該遺址是一個由東向西北延伸的橢圓形土崗,高出地面2米多,呈不規則形,屬于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銅箭、戈和刻有文字的陶拍等,對考察商代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說,在很早以前,當時官府規定老年人60歲活埋,當地有一孝子,其父早年喪妻,為了兒子……[詳細] |
![]() | 小朱莊遺址位于李寨鎮小朱莊村西200米。小朱莊遺址屬于“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遺址分布面積36000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現存文化層08米——3米,出土文物有罐、鼎足、石斧、碗等大量陶器殘片。被項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后高老家遺址位于高寺鎮后高老家村西北100米處。后高老家遺址為裴李崗文化遺址。呈橢圓形,稍高于周圍地面,現為農田。文化層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80米,厚18米,面積405萬平方米,1978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縣內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址。省、地、縣考古工作者多次勘查,采集有大量陶片,對研究裴李崗文化的分布范圍……[詳細] |
![]() | 袁世凱故居袁世凱故居位于市區東南17公里的王明口鎮袁寨村。袁世凱故居是著名歷史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誕生地。舊居占地270畝,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傳統風格的各式建筑248間,周圍是1800米長、10多米高的寨墻,6座炮樓及三道護城河。舊居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布局,分東、中、西三組縱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連,……[詳細] |
![]() | 黃廟古橋位于市域南端泥河上,北距市區27公里。黃廟古橋是黃廟橋建于清代,是一座雕刻藝術價值較高,保護較完整的古橋。該橋已列入市級文物。項城市境最南端泥河上的一座古橋。橫跨沈丘、項城兩縣,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204年。古橋系磚、石結構,古樸典雅,歷經二百多年無破損。橋身兩側欄桿上分別雕有6座石猴塑像,做工精細,栩栩如生……[詳細] |
![]() | 華佗寺位于鄭郭鎮東南8公里處。華佗寺是鄭郭鎮以東幾十里的群眾,自發為紀念三國神醫華佗所建的寺廟。寺廟占地48畝,前后三院,早已不存。現在舊址上建廟房三間,占地200平方米,周圍植樹,綠樹成蔭。平時前來燒香祭典祈禱平安者絡繹不絕。農歷九月九日有廟會,更是香火鼎盛。華佗墓遺址位于寺北05公里處。據傳東漢末年,項城縣一帶瘟……[詳細] |
![]() | 南頓清真寺位于南頓鎮河北沿清風路西。宏偉壯觀的南頓鎮清真寺建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數百年的漫長歲月中,雖然歷經多次戰爭和地震洪水等劫難,但在當地回族群眾的同心協力保護下,清真寺的各大建筑物得以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全寺共分前后兩院:前院是穆斯林同胞-地點,連接后院的是一道園門晾亭。后院建筑宏偉,布局緊湊。……[詳細] |
![]() | 蓮溪書院位于秣陵鎮城區內。蓮溪書院是原項城縣清乾隆年間所創立的縣內最高學府,(今老城高中校址)。據清宣統三年《項城縣志》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因原虹陽書院漸圮,地址低洼狹小,知縣梁作文為興學育才,在城西南隅興建此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講堂、習房、號房等七八十間”。“縣之有書院也與鄉學并重,凡鄉之秀美而文者……[詳細] |
![]() | 秣陵古槐位于秣陵鎮西大街。秣陵古槐高約50米,樹干直徑2米,冠蓋260平方米,《項城縣志》記載,為明代萬歷年間一縣令所栽植,(古槐位置在原項城縣衙門口)歷經400多年,仍枝葉茂盛,蔥蘢翠綠。古槐老杈中積塵土很厚,塵土中生長出石榴樹、楮樹等,形成樹上樹、樹中樹奇觀,素有秣陵鎮“迎客松”之美譽。……[詳細] |
![]() | 高梅閣墓位于鄭郭鎮東南35公里李寨村南100米處。高梅閣墓呈園錐形土丘形狀,宛若平民大墓,占地面積40平方米,現保存完好。高梅閣即高芳云,字梅閣,是清朝嘉慶年間著名女詩人,豫東才子張安雅之母。她出身于世代書香之家,自幼熟讀詩書,善作詩填詞、繪畫,晚年自號“荊布老人”,著有《形短集》流傳于世。……[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