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漯河市旅游

漯河市旅游景點介紹

  《受禪碑》。三國·魏隸書 黃初元年(220)立。縱270厘米,橫14 0厘米,22行,行49字。東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遜位于魏王曹丕,丕隨即登基稱帝并改元大魏黃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紀其受漢“禪讓”之事。《受禪表》與著名的《上尊號碑》并立于許昌南曹魏故城漢獻帝廟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廟久廢。《受禪表……[詳細]
  鎮河鐵牛也叫鐵水牛,位于漯河市郾城區城關鎮沙河大堤、107國道左側500米處。鐵水牛臥對沙河河口,它渾身烏黑,雙角高聳,兩眼凝視河面,氣勢威而不露。 牛高1.5米,身長1.2米,于清朝道光九年也就是1829年,由郾城縣第22代縣令傅鴻鄰督導鐵匠用生鐵鑄造,是郾城八小景之一。……[詳細]
  趙伊坪、趙曉舟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關鎮東街路北。趙伊坪和趙曉舟為親兄弟,趙伊坪為兄長。趙伊坪(1910.7~1939.3),原名趙廉越,出生于郾城縣城內一教師家庭。1925年,經彭雪楓介紹于北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河南、陜西、山東等地從事農民運動、-和兵運工作,為發展抗日統一……[詳細]
  蘇進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蘇進,生于1907年。1925年參加西北軍,曾任排長、連長、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手槍團副團長等職。參加過北伐戰爭。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15軍127團團長、44師師長,紅一軍團隨營學校總隊長,紅軍大學參謀科科長,……[詳細]
  壯觀九女冢:九女冢,俗稱九女城。位于郾城縣城西北35里新店鎮臺王村。九座墓冢大小無異,分東西兩排,東排五、西排四。南北長195米,東西80米,占地三畝余。長期以來,對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眾說紛紜。其主要有四說:其一,金代九女避亂,遇賊不肯受辱同死其處,遂為九女冢;其二,九女與近族兄弟爭其父遺產繼承權,被縣官錯判含……[詳細]
  南閣祭酒祠:南閣祭酒祠也稱許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內東北隅。公元83年,許慎舉孝廉,入京為南閣祭酒,因此,后人為紀念許慎而建的祠堂稱南閣祭酒祠。該祠原占地三畝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門三間,過廳五間,享堂五間,東西廊坊各三間,均為鳳閣出廈。大門上掛“許南閣祠”橫匾,門內有影壁,門外有石橋,即“一步三孔橋”。橋南有照壁。祠內……[詳細]
  龍塔古篆:在郾城區第一實驗中學院內的蒼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龍石柱支撐,且有古樸篆書刻于其上的柱狀文物,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龍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剎彼岸寺內,且為記載彼岸寺興衰始末及佛家傳經之事,故史稱“彼岸寺經幢”。又因其幢基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擁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詳細]
  郾城文廟大成殿:郾城文廟位于老郾城城區黃河西路(現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時專供儒生聚學授書的地方。始稱儒宮,為唐代元和年間溵州刺史高承興建。元至正后相繼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孔廟。永樂年間又恢復原稱。明清時代又修建了16間,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創建景文書院于文廟西側,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古建筑群,曾經為郾城古八……[詳細]
  漯河伊人黑玫瑰生態莊園隸屬漯河伊人黑玫瑰有限責任公司,位于漯河市郾城區新店鎮郭寺村,緊鄰S320省道(洛周路),距漯河市區15公里。莊園始建于2008年,注冊資金2000萬元,是一處以玫瑰種植業為龍頭,集玫瑰加工、旅游觀光、保健休閑為一體的生態莊園。目前主營產品為玫瑰鮮切花、食用玫瑰及種苗。基地占地1000畝,擁有各色……[詳細]
  郾城縣魯正堂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鄉郭橋學校院內,碑身高1.70米,寬0.63米,厚0.10米,碑青石質,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公元(1850年)立。碑文主要是針對當地民間田宅土地買賣立戶征稅中存在問題而制定的一系列官方法律條文,條文明確了產行和業戶的權利和義務,嚴禁匿契漏稅,多索用錢,進而保護民眾利益,警示玩法之徒……[詳細]
  裴晉公祠碑位于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裴城學校院內,該碑刻為《重修裴晉公祠記》碑和《重修裴晉公祠宇記》碑兩通組成,是明代官府為紀念裴度、彰顯裴度伐蔡歷史功績,重修裴晉公祠的記事碑。《重修裴晉公祠記》碑通高4.52米,碑額高1.17米,寬1米,厚0.34米,碑身高2.75米,寬1米,厚0.32米;《重修裴晉公祠宇記》碑通……[詳細]
  凌云臺遺址是一個平面呈圓角方形的臺地,南北長125米,東西寬120米,高出地面4—6米,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堆積厚,從斷壁上可明顯看到灰坑、紅燒土層、石器、陶器殘片及人骨、獸骨。出土有完整的石錛、石鑿、石斧等,陶器有鬲、豆、尊、甕、罐等,陶器多為灰陶,紋飾多為繩紋,有少數籃紋和幾何紋。綜上分析,凌云臺……[詳細]
  府君廟位于郾城區龍城鎮前黃村。解放前占地二十余畝,有二閣十九殿,一座歌舞樓,石碑林立,翠柏蒼松,是方圓幾百里有名的道教圣地。根據碑文、縣志記載和民間傳說:西漢末年,劉秀帶兵攻打盤踞在郾城和昆陽的莽軍失利,遭遇崔府君救駕脫險,勝利后劉秀為祭神靈保佑而建此“南岳府君廟”。府君廟盛于唐宋,毀于金元,復興于明清。每年的正月十九……[詳細]
  郾城區城隍廟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濱,南臨鎮河鐵牛,東望龍塔古篆,是依托郾城縣城隍廟舊址而規劃建筑的一處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觀光游覽、體驗休憩于一體的宗教旅游場所。現有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房屋25間,共占地面積900平方米,擁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廟內主體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結構合理,建筑均為琉璃瓦覆蓋,卷棚……[詳細]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郾城實驗中學內。相傳彼岸寺在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間。寺碑“龍塔古篆”系彼岸寺經幢的俗稱。經幢造型優美,高12.18米,幢基為石刻八角形海池,內刻波濤海獸、人物風貌、高山流水、亭臺樓閣等。經幢構圖古樸,氣韻生動,底層為六角須彌座,各角透雕二龍柱,上下各雕海石榴花,……[詳細]
  河上街古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河上街古鎮項目,位于泰山路南段西側,與開源森林公園毗鄰。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總長約800米。具體項目有:牌坊樓、員外村、游客服務中心、悅來客棧、源匯寨墻、受降亭、炮樓、鐘樓、鼓樓、繡球樓、演武場、書場、皮影、戲臺、茶館、沿街店鋪等。……[詳細]
  古城遺址位于源匯區陰陽趙鎮古城村,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經省文物專國。秦漢至隋唐時期古城遺址為郾城縣城所在地,是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然而由于歷史上戰爭-和朝代更迭,古城漸漸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絕大部分城墻早已被破壞,現古城遺址內城有城墻,高約2.5米,東西長約……[詳細]
  雙龍橋修建于明朝時期,位于源匯區問十鄉問十村,東西橫跨于小草河上,是漯河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這里是漯河、郾城通往南陽府的官道。1975年,漯河至舞陽新公路修好改道后,此橋才基本廢棄,成為問十村通往村外的主要道路。雙龍橋由青石砌筑而成,為圓弧式三孔拱橋,長11米,寬5.3米,主拱凈跨2.57米,高1.9米,邊拱凈跨2……[詳細]
  陳氏家族墓位于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墓地東西長144米,南北寬148米,面積約21300平方米,現存明清時期古墓約300余座,是目前漯河市范圍內保存下來的最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為漯河市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家族墓因陳璣墓而聞名,陳璣墓位于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龍御碑”。交龍御碑設計精美,宏偉大……[詳細]
  梁氏祖塋碑位于源匯區問十鄉問十村西,明朝末年山西梁姓由洪洞縣遷移至問十村,梁氏祖塋碑是1930年梁冠英回鄉祭祖時修建的。梁冠英,生于1895年,源匯區問十鄉問十村人,曾任國民黨馮玉祥部第25路軍總指揮,陸軍中將。解放后任蘇州市政協委員,1968年病逝。1930年,在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中原大戰中,蔣介石為分化瓦解削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 在线观看免费无毒不卡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色午夜日本高清 | 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