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旅游景點介紹

  當陽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搬遷古建筑群位于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年代為清。 當陽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搬遷古建筑群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陵天爺廟建于明代,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地扎營駐軍,又俗稱“老營宮”。清代在此創建天爺廟。1947年沁陽“后方醫院”及“前方救護站”遷至廟內,解放后曾作為鹽庫、鐵業社、木業社等經營場所。2016年1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紫陵天爺廟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九千六百多平方米,建筑原有山門、卷棚……[詳細]
  萬善湯帝廟位于沁陽市山王莊鎮萬南村。年代為清。 萬善湯帝廟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渡寨位于沁陽市常平鄉九渡村。年代為清。 九渡寨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在九渡村南、丹河峽谷西岸的馬頭峰頂部有一處寨堡,因為在九渡村,所以叫九渡寨;又因為鄉民傳說楊六郎曾在此駐軍打仗,所以又叫楊六郎寨;又傳說此寨建于宋代,所以又名宋寨。沿著馬頭峰東北坡下的青石臺階可以上到寨堡。九渡寨東南北三面為絕壁,西邊寨墻外為山……[詳細]
  鹿宿火神廟位于新區陽廟鎮沈鹿宿村中,坐北朝南,現有山門、拜殿、大殿、東西廂房及東西跨院等古建筑,占地約有五畝之大,整座廟宇宏偉氣派。山門為三間,前后有廊,中有大門,兩側有掖門,東掖門為南方門,西掖門為火德門。山門前后分別有兩根四面八棱石柱,柱約有3米高,上面刻有楹聯;后兩根石柱上的楹聯已模糊難辨,前兩根石柱上的楹聯為:……[詳細]
  巡返大圓通寺位于焦作市山陽區巡返經濟區內,北依太行,南眺黃河,群山環抱,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寺院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配殿、三圣殿、尊圣佛母殿、藏經樓、祖師殿、鐘樓、鼓樓、法堂,以及觀音院等殿堂,總建筑面積近三萬平方米,整體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佛教傳統特色,各個殿堂的佛像莊嚴殊勝,令人敬愛。特別是寺院依山塑造的巨大觀……[詳細]
  鴻門寺位于焦作市山陽區中星辦事處寺河村以北,云臺山中的九蓮山下,鴻門寺地處山川俊秀、景色宜人、物產豐富、人杰地靈。它南望氣勢磅礴的黃河之濱,西面有王屋山、神農山、青天河、靜影寺,北門是青龍峽、蒼山,東面是大乘寺、云臺山、西蓮等。鴻門寺三面環山,正北面天然的山脈構成了一座吉祥大臥佛,千百年來福佑著這里勤勞勇敢的人民,鴻門……[詳細]
  老君廟戲樓位于焦作市山陽區中星街辦事處桶張河村內。創建年代不詳,據碑文記載,自北宋崇寧三年擴建后更名為老君廟。原為三進院,中軸線上有戲樓(山門)、老君殿、三清殿和全神殿,現僅存戲樓及古柏一株、清代碑刻5通。戲樓坐南朝北,平面為凸字形,面闊3間,進深6架椽,東西兩側各設耳房。中間戲臺屋頂,前坡為歇山式屋頂,后坡為硬山式屋……[詳細]
  府城村王氏祠堂位于焦作市中站區府城街道辦事處府城村。年代為明、清。府城村王氏祠堂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博愛縣工委舊址位于博愛縣寨豁鄉黃塘村。年代為1939—1940年。中共博愛縣工委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1938年2月20日,博愛淪陷。為了拯救民族危亡,1938年4月間,中國共產黨在修武山區建立了修武抗日民主縣政府,并組織了抗日武裝。為了加強博愛工作,擴大抗日根據地,修博武中心縣委決定派張璋(化名王明光)……[詳細]
  太行區第四專區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舊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辦事處十二會村。年代為1939—1948年。 太行區第四專區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舊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1946年10月12日,國民黨對焦作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焦作地區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太行區第四專區及焦作市黨政軍機關轉移至十二會村。太行區第四專區舊址(……[詳細]
  濁鹿城遺址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濁鹿城遺址,是漢獻帝退位后,以山陽公身份所獲封國的都城遺址。濁鹿城又名濁城、清陽城、北修武城,遺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東北李固村南。……[詳細]
  郗城遺址位于沁陽市柏香鎮賀村西北。根據地貌調查,郗城地處一高臺地上。潴龍河(濟水)從城東北側向東南流淌,經對古城址進行多次調查,郗城始建于西周,春秋、戰國增筑沿用,漢代廢棄。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地名辭典》注:“一作絺邑。在今河南沁陽縣西南。周襄王時賜其邑于晉。”《……[詳細]
  恩村祖師廟是祖師爺的行宮。據說全國共有3個行宮,恩村祖師廟便是其中之一。恩村人認為:祖師爺就是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因祖師爺被封為“玄天真武大帝”,故恩村祖師廟也叫玄帝廟。恩村祖師廟創建于明代嘉慶三十七年(1558年),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依據湖北省武當山金頂太和殿的樣式建造的。大殿……[詳細]
  普恩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新城街道恩村三街村。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627—649)。 普恩寺所在的恩村是焦作市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村鎮,曾三次受到帝王賜名。據傳大禹的父親鯀曾設治理黃河的據點于此,堯帝念其治水功勞賜此地名為鯀鎮。大禹治水有功“家天下”后,念及父親治水功德,有恩于蒼生,在劃分天下時,為避諱父名,升……[詳細]
  恩村玉帝廟位于恩村一街老村最北部,坐北向南,原有山門、鐘鼓樓、戲樓、馬王殿、東西廂房等明代建筑,現僅存玉皇殿、拜殿。村民俗稱玉帝廟為天爺廟,稱玉皇殿為大殿屋。拜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卷棚式灰筒瓦覆頂,殿前有長方形月臺。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黃琉璃瓦覆頂,檐梁間彩繪精美。玉帝廟大殿是焦作市面積最大、保存最完……[詳細]
  焦作武陟縣吉祥寺位于焦作市武陟縣北郭鄉東草亭村,現存有大殿五間和東配殿三間,占地面積約5畝,有著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據大佛殿前墻內所嵌《佛寺流源序》碑載:“本邑承敕……構殿數楹,……(于)唐歷盡五季、宋、元及我永樂年,僧人了道以寺,近邑弗清,去南十里曰清風崗者,縱三百步,橫有百里,高數丈,面山朝水,土潔水清,堪可奉寺………[詳細]
  海蟾宮位于修武縣城東北五里源鄉馬坊村。原名“真清觀”,相傳五代燕王宰相劉海蟾看破紅塵,棄官修道,馬坊村的馬坊泉即為劉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處機所書“海蟾宮入道歌”而得名。現存的大殿座南朝北,當地人又叫“背南宮”,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貴資料。宮北曾有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殼蟲,鴨子吃后生的蛋……[詳細]
  沁陽捏掌堯圣廟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北宋。此后,歷代屢有重修或修葺,至民國年間逐漸衰敗。現存有堯泉池、山門、拜殿、牛馬王殿以及堯圣殿等。堯圣廟是堯河的發源地,當地村民往往引堯河之水灌溉農田;同時,利用堯河水發展造紙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堯圣廟對研究古代堯河水利、農業經濟以及手工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圣佛寺位于孟州市槐樹鄉巖山村,圣佛寺坐西向東,一進四合院建筑,占地約1480平方米,位于6米許的高臺之上。現存大佛殿、水陸殿坐西向東,與天王殿、羅漢殿相向而對。天王殿與羅漢殿間有2.5米通道,沿天王殿后墻和羅漢殿山墻間建一拱券門樓,上鑲“圣佛寺”石質匾額,門樓向下建十一級石質臺階。圣佛寺坐西向東,背崗而坐,依周圍地形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三区 | 久久亚洲日韩理论AⅤ片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