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泰山廟又名東岳廟,位于長葛老城東關,不知何時創建。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天啟三年(1623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乾隆十年(1745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行過重修。廟內建筑,多遭損毀,現僅存大殿和西配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上覆以綠色琉璃筒瓦,屋頂中央飾黃色琉璃筒瓦方心,瓦當……[詳細] |
![]() | 洪山廟位于許昌市鄢陵縣只樂鄉后杜村,是現存較為完好的明代洪山廟遺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洪山廟大殿座北向南,大殿東西長9.30米,南北寬7.15米。 洪山廟中所供奉的為宋代中州神醫洪山真人,故名洪山廟。洪山真人本姓顧,原籍河北,生于宋代末年,曾舉進士,因感天下紛爭,世事變亂,吏治腐敗,不堪其擾,于是遠離塵世,隱居密縣大隗……[詳細] |
![]() | 龍池花牌坊坐落于禹州市西9公里的火龍鎮龍池村,清乾隆甲戌年(1754)為表彰儒士周國才妻李氏節孝而建。高10米,寬7米,用青、紅巨石雕刻而成,跨街聳立。龍池是洛陽、登封通往禹州的古官道,文官下轎,武將下馬。牌坊為三門式,用四塊青石方柱,頂起紅石大梁、二梁,下加紅石小梁,上架房式頂蓋,中嵌飾件字匾,成為三大層次。自下而上……[詳細] |
![]() | 禹州城隍廟是一座道教建筑。城隍是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曾在洪武四年重修,現存多系清代琉璃瓦建筑物。城隍廟現有山門、戲樓、城隍殿、后寢殿、鼓樓、東西廊房和財神殿、灶王殿等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禹州市城隍廟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內西大街……[詳細] |
![]() | 柏山文峰塔,當地俗稱白沙塔;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南郊柏山峰頂,禹平公路東側,南距鄭堯高速禹州南出口3公里,北距禹州市政府6公里,東距鄭堯高速禹州東出口7公里,西距南水北調中線干渠4公里,東北距鄭州新鄭機場58公里,西北距嵩山少林寺風景區66公里。出禹州市向南5公里,到箕阿新村沿著禹平公路繼續向南2……[詳細] |
![]() | 龍興寺,原名青冢寺,位于襄城縣城西十里鋪鄉寺后李村,距縣城7.5公里,坐北朝南,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公元1282-1299年)年間,歷經多次毀壞、恢復,規模愈加宏大,占地達三百余畝,有亭臺樓閣、塔林碑刻、古樹參天、殿堂巍峨、景象萬千。明順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歷時四年而成。時任戶部尚書的李敏曾撰寫碑文,詳細記載相關……[詳細] |
![]() | 位于禹州市花石鄉閻寨村的閻寨遺址是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以龍山文化時期(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并用時代文化)的遺存為主。閻寨遺址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1000米,文化層在地下20厘米,厚約2.5米。地表和斷崖可見許多灰層、灰坑和紅燒土加草拌泥塊,包含的陶片陶質及紋飾為灰色夾砂方……[詳細] |
![]() | 陳德馨藏書樓坐落在鄢陵縣柏梁鎮花都紡織公司院內,磚木結構,飛檐挑角。藏書樓內置木質地板,有木質樓梯通往地下室,地下室與一條300多米長的地道相連。陳氏在老莊村北地辦有農場。后來陳德儉在哥哥陳德馨的啟發下,改農場為“三民學校”,陳德儉為校長。1936年,陳德馨出資在校內建了這座藏書樓。后來,陳德馨又拿出2000塊大洋購置……[詳細] |
![]() | 三里侯冢位于鄢陵縣城北1.5公里、鄢陵縣至尉氏縣公路東側。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彰生前曾被封為鄢陵侯,相傳死后就葬在這里。該冢高于地面約4米,南北長70米,東西寬60米,占地面積約4200平方米,1963年被核定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里侯冢冢規模宏大,相傳冢南建有殿閣、祭亭和神道。明代《嘉靖鄢陵縣志》記載,冢……[詳細] |
![]() | 許昌白兔寺,坐落于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河街鄉,它是一座擁有一千八百余年歷史的千年古剎。根據白兔寺內現存的古文物考證,漢魏末年在許昌城西便有了這座佛教寺院。清道光年間《許州志》記載:“北朝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四月,潁川郡獻白兔。”北魏宣武帝元恪認為天降祥瑞,便下旨賜名該道場為白兔寺,沿用至今。千百年來,白兔寺一直香火……[詳細] |
![]() |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鎮獅子口村、古城村一帶。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區向豫東南平原的過渡帶上,東北距省會鄭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環繞,丘陵起伏,東南部為開闊平原,穎河自西向東橫貫全景。境域東臨許昌市、長葛市,北依新鄭市、新密市,西北接登封市,西連汝州市,南與郟縣、襄城縣相銜。禹州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早在……[詳細] |
![]() | 臺王遺址新石器時代襄城縣范湖鄉臺王村位于襄城縣范湖鄉臺王村西,臺地原有內外二城,內城在原臺地邊沿,占地29.4畝,外城在高臺周圍約1OO米處,占地5O余畝。二城門均在南端,內外城各有城墻、垛口,城墻南北皆有一箭樓,今無存。由于歷代和近年動土,臺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為平地。現存臺地東西長53米、南北51米、高……[詳細] |
![]() | 鄢陵劉莊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鄢陵縣陳化店鎮劉莊村……[詳細] |
![]() | 王店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周地址:鄢陵縣大馬鄉王店村……[詳細] |
![]() | 議事臺遺址時代:三國地址:鄢陵縣馬欄鎮議臺村曹操議事臺遺址位于鄢陵縣馬欄鎮議事臺村西。議事臺為黃土夯筑而成,呈橢圓形,高約5米,圍300余米。《鄢陵縣志》載:此臺是曹操與謀臣議事之處。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議臺村小學。……[詳細] |
![]() | 宋聘三故居:位于禹州市北15公里的淺井鄉淺井村中部。位于禹州市淺井鄉淺井村的宋家大院庭院深深、古樸典雅,共有大小房屋300多間,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禹州市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這座清代兩進四合院建筑,就是中國早期革命先驅宋聘三出生及青年時代學習、生活的地方。宋聘三故居建于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為小……[詳細] |
![]() | 神垕地處伏牛山余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獨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確定為十八條旅游線路之一。古鎮由東南西北四座古寨圍成,走進望崇寨,墻高三丈有余,堅固厚實,設有瞭望口和射擊口,易守難攻,寨門一關,固若金湯。進……[詳細] |
![]() | 郭氏民居時代:清地址:禹州市火龍鎮郭樓村……[詳細] |
![]() | 清流社學位于禹州城東南9公里的范坡鄉彭莊村村南。明嘉靖八年(1529年),由三官廟改稱清流社學,它東靠潁河,西接柏山(《水經注》載:啟筮亭),南望靡山,北依鈞臺坡、門前古渿水(今謂小泥河,已干涸),跨有石板橋兩座(現僅存一橋)俗謂“七步兩橋和一步兩井”。據載:明洪武七年(1370年)太祖朱元璋“詔令各郡縣興辦社學”。《……[詳細] |
![]() | 劉知遠墓(五代):位于禹州市萇莊鄉柏村柏嘴山右側的大龍山之陽,海拔240米,東南距禹州市區25公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