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臥石遺址位于東臥石村西約100米處,遺址東西約35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105000平方米。地表遺物較多,經鉆探文化層深約1.3米,包含物有紅燒土顆粒、草木灰、陶片;從地表采集到的標本有夾砂繩紋灰陶鬲足、鬲口沿,泥質灰陶罐殘片、泥質灰陶豆底、灰陶壺口沿、泥質紅陶殘片布紋瓦殘片、夾砂紅陶殘片白釉瓷殘片等,還征集……[詳細] |
![]() | 任王遺址位于廣饒鎮(今開發區)任王村南部及西部,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250米。經鉆探,文化層深約1.4米,包含物有陶片、紅燒土顆粒、草木灰等。地表遺物較少,采集到的標本有:泥質灰陶器底、布紋瓦殘片等。根據采集到的標本判斷,該遺址的年代為漢代,為依據漢代的人居環境等提供了依據。……[詳細] |
![]() | 東辛張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東辛村南150米,東西約500米,南北約280米,總面積約140000平方米。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深約1.2米,包含物有紅燒土顆粒、草木灰、泥質灰陶片、在約1.2米深處鉆探到一夾砂陶片。從現場觀察,遺址地地表散落著大量的文物標本,有灰陶鬲足、粗繩紋灰陶鬲口沿、灰陶豆盤、豆柄、灰陶布紋瓦片等。……[詳細] |
![]() | 東水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東水村東南角,東西長195米,南北長508米,總面積為62000平方米。從現場觀察,遺址整體地勢西邊稍高,東邊稍低,地表散落著許多文物標本,其中有灰陶豆柄、灰陶豆口沿、灰陶罐殘片,灰陶板瓦及磚塊等。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分析,遺址年代為商周至漢,是研究廣饒縣人居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詳細] |
![]() | 東杜遺址位于廣饒縣廣饒鎮東杜疃村北約500米處,2008年11月30日復查,從現場看,地表散落著眾多的文物標本,有灰陶布紋瓦、青磚塊、灰陶罐口沿、白地黑花瓷片、褐釉瓷碗底等,經鉆探發現,文化層厚約70厘米,包含物有青磚塊、草木灰等,東西160米,南北240米,總面積約38400平方米。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及鉆探結果分析,……[詳細] |
![]() | 北臥石西遺址位于大王鎮北臥石西村西南約100米處,遺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約200米,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經鉆探文化層深約1.5米,包含物有紅燒土顆粒、草木灰顆粒、泥質灰陶片,采集到的標本有夾砂罐形陶鼎、鼎口沿、泥質灰陶杯口沿、灰陶簋座、豆盤、灰陶繩紋鬲足、鬲口沿、灰陶器底等,據采集到的標本推斷此遺址為新石器時……[詳細] |
![]() | 后大張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后大張村東,東西長169米,南北223米,總面積36000平方米。從遺址現場觀察,地表散落著許多文物標本,其中有灰陶磚塊、灰陶片、紅陶片等,器形有罐、壺、盆等。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較薄,包含物有灰陶片、草木灰、紅燒土顆粒等,包含物不十分豐富。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分析,遺址年代為商周至漢代,是研……[詳細] |
![]() | 北郭西花園遺址位于廣饒縣大王鎮北郭西村東南約1500米,2009年4月23日進行了復查,東西125米,南北211米,總面積16528平方米。從現場觀察,遺址地勢平坦,表面是農田,地面散落著少量的文物標本,有灰陶片、灰陶布紋瓦、灰陶磚塊等。同時,在地表還散落著一定量的晚期瓷片,有褐釉瓷碗底、白釉瓷片等,年代應為宋元時期。……[詳細] |
![]() | 北賈遺址位于廣饒縣石村鎮北賈村西約100米,2009年5月23日復查,從現場觀察,遺址整體地勢中間稍高,表面是農田,地表看散落著少量的文物標本,主要有灰陶片、灰陶磚塊、灰陶板瓦等。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厚約1.5米,包含物有灰陶片、紅陶片、草木灰等。遺址東西長117米,南北長56米,總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根據采集……[詳細] |
![]() | 后賈遺址位于大王鎮后賈村西約50米處,呈長方形,東西約35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105000平方米。經鉆探文化層深約2米,包含物有灰陶片、紅燒土、灰土等;地表遺物較少,采集的標本有鬼臉鼎足、灰陶鬲足、灰陶豆盤、瓦當、罐口沿、布紋瓦片、餅形瓷碗底、圈足瓷碗底、綠釉瓷碗口沿、黑釉金線瓷器殘片、白釉瓷碗口沿等,據采集……[詳細] |
![]() | 小張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小張村西北約100米,2009年5月16日復查,從遺址地表來看,有許多散落的文物標本,其中有灰陶片、灰陶磚塊、灰陶板瓦片。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距地表較淺,厚約1米,包含物有灰陶片、草木灰和紅燒土顆粒等。遺址東西長205米,南北長258米,總面積為46000平方米。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分析,遺址年……[詳細] |
![]() | 太和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太河村西南角,2009年5月15日復查。從現場觀察,遺址表面是農田,其東南部被蘇家村民房破壞,東北角被太和三村民房破壞。從地表看,散落著許多文物標本,其中有灰陶片、灰陶磚塊等,從地勢上看,遺址中間稍高,四周漸低。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距地表較淺,1.2米見生土,包含物有灰陶片等。整個遺址東西長1……[詳細] |
![]() | 大王傅家遺址位于廣饒縣大王鎮傅家村北,東西約260米,南北約214米,總面積56000平方米,地表散落著大量的器物標本,有灰陶布紋板瓦,灰陶罐底,灰陶口沿,白釉瓷片,褐釉瓷片,青花瓷片等。經鉆探文化層較淺,包含物有草木灰、紅繞土顆粒等。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分析判斷,遺址年代應為漢代,對研究廣饒人居歷史、海岸線變遷等都具有……[詳細] |
![]() | 大堯遺址位于廣饒縣石村鎮大堯村北約30米,2009年5月23日復查,從現場觀察,遺址整體地勢較周圍稍高,地表散落著許多的文物標本,主要有灰陶板瓦、灰陶磚塊、灰陶片等,器型主要為罐、盆和壺等。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距地表較淺,厚約0.4米,其中包含物有草木灰、紅燒土顆粒等。遺址東西長109米,南北長178米,面積1500……[詳細] |
![]() | 左家遺址位于石村鎮左家村東約300米,東西約500米,南北約320米。經鉆探,文化層深約1米,包含物有紅燒土、草木灰等。地表遺物較少。根據采集到的標本推斷,該遺址為漢代遺跡,為研究漢代的文化提供了依據。……[詳細] |
![]() | 張郭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張郭村西北約400米處,基本呈龜背形,中心高,四周低,東西約20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60000平米。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約1.8米,包含物有紅燒土顆粒、草木灰、陶片等。從遺址現場觀察,地表散落著大量的文物標本,有泥質灰陶鬲足、灰陶器口殘沿、布紋瓦片等。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及鉆探結果分析……[詳細] |
![]() | 房家遺址位于房家村東南約30米處,東西約300米,南北約200米,總面積約60000平方米。經鉆探文化層深約1.4米,包含物有紅燒土顆粒、草木灰、青磚塊等,地表遺物較多,采集到的標本有泥質灰陶甕口沿、盆口沿、板瓦、灰陶器殘片、紅陶器殘片等,據采集到的標本特征分析此遺址為漢代、元明文化遺存,為研究漢代、元明時期的人居環境……[詳細] |
![]() | 晉王遺址位于廣饒縣廣饒鎮晉王村東約100米,從遺址現場觀察,地勢平坦,呈長方形,東西約200米,南北約170米,總面積約34000平方米。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深約1米,包含物較少,有少量紅燒土顆粒,極少草木灰顆粒。從遺址現場觀察,地表散落著一定數量的文物標本,有雙孔石刀、泥質灰陶盆口沿、灰陶繩紋器殘片、缸口沿、布紋瓦……[詳細] |
![]() | 朱家墓群位于廣饒縣廣饒鎮朱家村北,2009年3月28日復查,據村民反映,該墓群共約80座墓,但封土早在大約1966年就已經推平,多數墓室也被破壞,地表散落著許多墓磚碎塊。經鉆探得知,該墓群范圍大致為東西134米、南北210米,總面積約28140平方米。根據鉆探及地表散落的墓磚等分析,該墓群年代為元代,為研究朱家的譜系提……[詳細] |
![]() | 楊家遺址位于廣饒縣李鵲鎮楊家村南約10米處,東西約150米,南北約120米,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經鉆探發現,遺址文化層深約0.7米,包含物有極少的紅燒土顆粒和草木灰顆粒,包含物極少。從現場觀察,遺址地表遺物較少,采集到的標本有泥質灰陶板瓦、灰陶器殘片、磚等。根據采集的文物標本及鉆探結果分析,此遺址年代為漢代時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