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蟠龍山位于莒縣小店鎮,是一座風姿俊秀的蟠龍山,更是一座記載先烈們豐功偉績的巨碑。它銘記著先烈們為民族解放,保家衛國而壯烈捐軀的愛國壯舉,也銘記著先烈們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它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激勵后人奮勇向前的力量源泉。蟠龍山烈士陵園在莒城南20公里的蟠龍山上。以山命名。陵園始建于1944年9月……[詳細] |
![]() | 浮來山風景區AAAA 莒縣浮來山風景區位于山東省東南部,隸屬美麗的海濱城市——日照市,是國家AAA級旅游區、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距日照市60公里、莒國故城6公里,千年古剎定林寺、千年古觀朝陽觀、天下銀杏第一樹、世界之最檀根王等景點吸引著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曾接待過-、-、-、呂正操、王丙乾、錢偉長、張思卿、-、胡繩、彭佩云、丁肇中、趙忠祥……[詳細] |
![]() | 屋樓崮,又名石牟山、石樓山、屋樓山,位于莒縣城東8公里,海拔473米,面積3平方公里。雍正《莒州志》記載:“屋樓山在州東二十里,石徑巉巖,望之如樓觀。”遠望若樓若屋,故有屋樓崮之稱。《戰國策•齊策》記載的“城陽山”即指此山。山下的“重修福慧庵”碑記云:“屋樓崮峰巒疊翠,浮圖插空,如樓閣狀。厥維震方屬春,春氣……[詳細] |
![]() | 莒州博物館(莒縣博物館)AAA 一、基本概況莒州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山東三大縣級博物館之一,位于莒縣縣城振興東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占地面積28.99畝,總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2009年9月8日正式開館啟用。新莒州博物館的各項功能更加完善,館藏文物經過重新整理和分類陳列,重新煥發出久遠的文明之光。莒州博物館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共收藏文……[詳細] |
![]() | 石臼位于日照市區東部,是日照的海隅要塞。其東南兩面瀕臨黃海,西南面是三峰并立、勢如筆架的奎山,北面是以雨后懸流如絲而得名的絲山,兩山隔海相望,勢如旗鼓之狀。石臼始建,按口碑記傳始于北宋之前,迄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于莒縣置日照鎮。石臼時隸屬日照鎮。元佑三年,隨日照鎮一并劃歸膠西縣(今膠州)轄于……[詳細] |
![]() | 李崮寨旅游風景區AA 李崮寨風景區位于街頭鎮境內,林壑幽美,景色宜人,奇秀之資,不讓五蓮、九仙二山。李崮寨原名尼姑寨,明朝時,有尼姑在此結茆建庵,因而得名。相繼又有和尚進山筑寺禮佛,香火綿綿,使尼姑寨盛名遠播。后來,有李姓道士來此修練,尼姑寨由此更名為李固寨,進而衍化為李崮寨。在文革期間,李崮寨是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范,1967年至196……[詳細] |
![]() | 丁公石祠在九仙山前的叩官鎮丁家樓子村前,系明代嘉靖進士惟寧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建造。有石祠三間,全部用石料砌成。東西長9.1米,南北寬5.13米,高4.73米。正中一間有龕臺,北座橫刻“羲皇上人”四個字。東西兩間鑲嵌9方小型大理石碑(現存8方,正中一方在戰亂中被盜),刻有《柱史丁公石祠堂記》、《九仙山丁憲副先生……[詳細] |
![]() | 人們大都知道古都西安有碑林,知道泰山有刻石,但知道海上有刻石的恐怕就不多了。嵐山海上碑是目前沿海地區僅存唯一的古代碑刻文物古跡。她位于嵐山漁港碼頭西側,為海邊天然巨石鑿琢而成。上有蘇京、閻毓秀等名人題書的石刻。蘇京,安東衛人,明代進士,官至監察御使,建寧兵備道。他書寫的楷文:“星河影動,撼雪噴云”,橫刻于碑上,氣勢非凡……[詳細] |
![]() | 磴山AAA 磴山寨風景區,位于嵐山區虎山鎮境內,為省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級景區。海拔358米,周長百里。北面有3600畝錦山秀水,曲徑通幽,環境宜人,是人們休閑娛樂、覽勝陶情的好去處。景區內分布有包含磴山在內的99座山(頭),99道溝,72泉,108處自然景觀。是江北佛教與禪宗文化圣地之一,也是獨具特色的“山寨文化”型生態休閑度……[詳細] |
![]() | 龍門崮AAAA 龍門崮風景區地處風光秀麗的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龍門崮山。該景區,東距日照市區28公里,西距莒縣30公里,南距鎮駐地5公里。龍門崮自然風光怡人。石人、石雞、龍門石、試心石、情侶石,石石有故事;天洞、仙女洞、望海洞、仙螺洞、文心洞,洞洞皆傳說。龍門崮植被茂盛,品種繁多,蘋果、山楂、大棗、柿子、李子、梨等經濟園林遍野,蒼松疊翠……[詳細] |
![]() | 奎山,位于日照市新市區南5公里,海拔250米,東瀕大海,西攜傅疃河水,北與絲山、河山遙對,南與日照前三島中的平山島相望。因其周圍較為開闊、平坦,一峰獨樹一幟,拔地而起,勢如筆峰,故又名“狐奎山”。幾經修撰的《日照縣志》一致推之為“一縣文峰”。清代進士丁泰登奎山時,題詩作詠,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極為壯觀的山水畫長卷:“沙浦山……[詳細] |
![]() | 絲山,位于日照市新市區以北12公里,海拔411米,東接大海,西對河山,北延伸到兩城鎮。山勢迥環,遍山溪水,林木蔥郁,景-人。因“懸流如絲”,故名“絲山”。沿絲山南麓順百層石階拾級而上,可直達頂峰。頂峰有一巨石,遠望狀若張口向海高唳的鷹嘴。人稱“鷹嘴”。鷹嘴前方有一方正平坦的十幾平方米的巨石,傳說是“八仙”弈棋的一方寶地……[詳細] |
![]() | 座落于市區西部的人工湖——日照水庫,建于1958年。按國家規定標準,屬大型水庫。水庫主壩長116米,壩頂高47.4米,最大壩高28米;副壩長285米,最大壩高8米,水庫大壩以上流域面積548平方公里,總庫容水2.718億立方米。日照水庫,因主要庫址屬地在東港區西湖鎮,又名西湖水庫。它雖無西子之美,但也獨有韻味。幽碧湖中……[詳細] |
![]() | 劉家灣趕海園AAAA ![]() 一、景區概況劉家灣趕海園總規劃面積5.15平方公里,擁有5.4公里長的黃金海岸線。落潮時有1.3萬畝潮間帶,灘平沙細,面積廣闊,盛產40余種貝類和蟹類,主要品種有竹蟶、文蛤、四角蛤、香螺、泥螺、馬蹄蟹和花旦蟹等。劉家灣趕海園最初的旅游項目是單純的趕海拾貝,游客主要來自省內各內陸城市、河南、北京、南京等地,“趕海旅游”項……[詳細] |
![]() | “堯王城遺址”位于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南辛莊子和安家堯王村周圍,距日照城17公里,東距黃海5公里,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為主,地表還有商、周、漢代遺存的遺址。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約630米,南北長約825米,總面積約為52萬平方米。文……[詳細] |
![]() | 七連山的神奇和美麗之處在于那無數的山峰高的幾百米,低的幾十米,有的峭立高聳,有的刀削峻拔,有的伏地而臥,有的群峰相搶,有的懸崖半腰懸立,千姿百態,形狀不一七連山坐落在五蓮縣城以東10華里處,位于洪凝、松柏、街頭三鄉鎮結合部。面積達15平方公里,境內群山連綿,谷深景幽,奇峰異石,秀水名瀑。它以七個形態不一的山頭相連而得名……[詳細] |
![]() | 劉勰故居位于日照市莒縣,是劉勰所生活居住的地方。介紹在山東莒縣浮萊山定林寺內。定林寺,相傳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經樓等。校經樓原名毗盧閣,相傳為劉勰校閱經籍處。劉勰(約465——520)南朝梁人。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然其名未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詳細] |
![]() | 太公島位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東面海域,與第三海水浴場隔海想望。在平時是一座半隱于海下的海島,只有島頂和一個逃生塔露于海上。退潮后,整座島就浮現了出來。可以在上面拾貝、海釣。門票·開放時間40元,包含來往船票和門票。交通市內乘214、219路到匯泉角下車,然后在碼頭坐快艇前往開放時間全天景點位置山東……[詳細] |
![]() | 兩城鎮遺址位于東港區兩城鎮,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1934年發現,1936年發掘。據牛津大學《世界史便覽》記載:“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的兩城鎮為亞洲最早的城市”。發現龍山文化和周、漢時期遺址400多個,出土各類文物標本3000余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為主,胎薄質堅的蛋殼陶水平最高,造型優美,附加堆紋。兩城……[詳細] |
![]() | 日照市世帆賽基地風景區位于中國日照市萬平口海域,總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港池面積40萬平方米。分為淺水區、深水區、特深水區。主要設施有:浮動碼頭6條,停船泊位320個;帆船競賽上下水坡道;出海口,擋沙提、防浪堤。陸域面積80萬平方米。主要設施有:帆船俱樂部,水上控制中心,艇庫丈量室,停船廣場,集裝箱停放場,室外運動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