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管村遺址位于乳山市區西南13公里的乳山寨鎮小管村村東約1000米的“柳樹塂”處,下海灣河繞遺址東側南流入海,一條村級路橫穿遺址南部。遺址現存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遺址原是高丘,20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時,將高丘夷為平地,使遺址中部被挖去近1米深的土,其余部分保存尚好,文化層堆積一般……[詳細] |
![]() | 南黃莊墓群(也稱南斜山墓群)遺址位于乳山市南黃鎮南黃莊村與南斜山村之間,兩村相距500米。墓葬比較集中地分布在南黃莊村東、西、北三面的坡地上。1977年春,南斜山村村民在挖平塘溢洪道時出土一批“灰包罐”,是年6月,乳山縣圖書館工作人員最先在南斜山村東北發現墓地,因而被稱為南斜山墓地。由于墓葬的結構和出土器物比較特殊,引……[詳細] |
![]() | 馬石山抗日戰斗遺址位于乳山市諸往鎮上石硼村北的馬石山上,是1987年9月第二次文物普查時調查的。現存馬石山上環山毛石砌筑圍墻,是當時戰斗主要依托,全長2000余米。主峰陽坡有烈士紀念塔、紀念堂、紀念碑、烈士墓等。1942年11月,侵華日寇用兩萬余兵力,以“鐵壁合圍,梳篦戰術”,對我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拉網式“大掃……[詳細] |
![]() | 翁家埠遺址位于乳山市白沙灘鎮,年代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東西長240米、南北寬160米,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系沿海貝丘遺址。1982年發現的,文化層堆積厚約0.15—1.3米,遺址東部暴露遺跡,采集陶器標本有:罐口沿、缽、器把手、園錐形、柱形、方形鼎足、支座、紡輪等;石器有:磨盤及磨棒、石斧、石錘、石鑿等,保存較好。201……[詳細] |
![]() | 潘家莊遺址位于乳山市白沙灘鎮潘家莊村南500米處的一座山崗西坡上,東南約500米處有一條小河,一條南北向小路從遺址西部穿過。遺址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約11萬平方米,是1977年8月文物調查時發現的。1979年11月,北京大學考古研究所、煙臺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乳山縣圖書館又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復查。20……[詳細] |
![]() | 昆崳山長城遺址位于威海市文登區小觀鎮、葛家鎮、界石鎮,年代為清。2015年6月23日,昆崳山長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成山衛故城位于榮成市成山鎮,年代為明。據《道光志》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創建石城,周六里一百六十八步,高一丈八尺,厚二丈,設四門,東曰‘永泰’,西曰‘天順’,南曰‘文興’,北曰‘武寧’”。故城歷經四次修葺,1942年將城垣拆除,僅余東、北二門。“文革-”期間又將東門拆除,現北門尚存。城垣僅西、北兩面還有跡可尋,東垣址……[詳細] |
![]() | 明代戚繼光抗倭時設置的軍寨,分大、小二寨。均黃土夯土寨墻。大寨建于山崗上,方形,邊長230米,地表有磚塊、瓦片暴露,內設狼煙臺一個,底部直徑約20米,殘高約12米;寨墻殘高1—6米,四面各置一城門。大寨南90米設置一小寨,長64米、寬55米、墻厚約11米,殘高0.5—1米,城門南向,基本完好。據考查,此寨設大、小兩寨。……[詳細] |
![]() | 膠東軍區衛生四所舊址位于乳山市乳山寨鎮,年代為1942年。膠東軍區衛生四所舊址為抗日戰爭時期重要史跡,屬于濟南軍區總醫院前身。膠東軍區衛生四所舊址現存辦公室、伙房、倉庫、病房、重病房、烈士墓地及可隱蔽傷病員的山洞,占地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辦公室、伙房和倉庫位于村南部,沿街道兩側分布,辦公室和伙房在村街南,東西相連,……[詳細] |
![]() | 文登博物館成立于1994年12月,現有館--史文物907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組(2)件,三級文物28件,民俗文物107件。館址位于文登市柳營街57號叢氏宗祠舊址,與文登市文物管理所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叢氏宗祠系清末民初四合院建筑,獨成一院,占地面積約1155平方米,四周為居民住宅樓和商用……[詳細] |
![]() | 留村石墓群位于寧津鎮留村西南,為程氏祖墓。原1占地3畝,有石墳三四十座。1958年毀其半數,1964年整地后僅剩7座,石墓為球形,花崗巖砌筑。保存較好的一座高2.3米、腹徑17.5米。底層多作八角形臺基,飾有獅獸花草浮雕。臺基前方,一般坎有碣銘,銘文多半風化剝蝕,可辨者有元代元統三年(1335年)紀年。石硼閻家石墓群位……[詳細] |
![]() | 巨匠·榮成中韓邊貿城是由巨匠集團斥資10億元打造的集海洋食品、邊貿商品、旅游購物、電子商務等于一體的體驗式城市綜合體。項目一期占地102畝,總建筑面積14萬平米,配套車位2259個。采用街區內鋪和沿街商鋪環繞組合設計,業態規劃合理、滿足市場經營需求。-四棟大樓以市場配套業態為主,綜合了賓館酒店、商務辦公、電子商務、休閑……[詳細] |
![]() | 東楮島風景區AAA 東楮島風景區位于威海榮成市石島管理區最東端,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古村落”“全國生態文化村”的東楮島村,東楮島村建于明萬歷年間,擁有許多古老的歷史遺跡、民間傳說以及極具海文化特色的漁家民俗。全村現存海草房650間,是膠東地區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之一,被譽為生態民居的活標本。風景區海岸線長10公里,三面環……[詳細] |
![]() | 育犁故城遺址位于乳山市育黎鎮城陰村南150米的平原上,西距諸往村3.5公里,東北距汪水村1.5公里,東南接北勇家村,西南緊鄰泊子村,北隔一條大河即是城陰村。故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800米,總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城墻已平毀,現改為農耕田。故城北緊鄰城陰村南河,由西向東流,匯入育黎河。按民國《牟……[詳細] |
![]() | 九皋寨遺址位于威海市經區泊于鎮。年代為明。 2013年,九皋寨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葛口礦冶遺址位于乳山市馮家鎮。年代為漢。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發現有兩口廢棄的礦井,井旁和山下堆放有大量廢棄的煉銅殘渣,渣內夾雜有陶片。2013年,葛口礦冶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陳家莊煙墩位于威海市環翠區竹島街道。年代為明。2013年,陳家莊煙墩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英國對威海的租借期限最初定為25年,從1898年開始。但直到1930年威海衛以及劉公島和威海港內群島才歸還中國,而且劉公島仍然由英國續租十年。到了1940年年底,英軍撤出劉公島,終于結束了對威海長達42年的租借歷史。英國在強租威海的幾十年里,逐漸建設了一批行政、軍事設施和商業區,主要分布于劉公島和市區東海岸沿線。沿著不……[詳細] |
![]() | 英商別墅舊址位于威海市環海路11號。年代為民國。 2006年12月7日,英商別墅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意人別墅舊址位于威海市環海路9號。年代為民國。 2006年12月7日,意人別墅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