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音寺,地處江西省萬安縣沙坪鎮造口村對岸的武術鄉老同前村,東接巍巍天湖山,西鄰滔滔贛江水,南下萬安三十公里,北上贛州七十公里,面對國家重點水電樞紐工程江西萬安水電站庫區,茫茫平湖,山光水色,碧波藍天,輝映成趣。寺院建筑古今結合,白壁紅瓦,朱紅油漆,別具一格。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君殿、祖師堂和功德堂。觀音寺的創建和沿革……[詳細] |
![]() | 娑羅山景區位于吉安縣城南部,距吉安縣城5公里,經105國道可達,是山岳型的自然風景旅游區。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由森林、水庫、遺址、遺跡、拓展基地等組成。景區內森林茂密,古樹參天,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野營、休閑的重要場所;人行其間,有如尋古探幽,韻味悠悠;山勢陡峭,巖體怪異,是攀巖、登山的理想場地;水資源豐富,贛……[詳細] |
![]() | 廬陵生態公園AA 廬陵生態公園是吉安縣最有特色的主題公園之一,位于縣城富川路以東,贛江大道以北,東昌路以南,2009年1月正式開園,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公園總占地面積約255畝,按照以人為本,突出生態文化主題的規劃定位,在充分利用原有的森林資源基礎上進行規劃設計,將原有的林地進行整合,新增苗木70多個品種20多萬株,新鋪草坪約1萬多平……[詳細] |
![]() | 白水門水庫位于永豐縣潭城鄉,距縣城5公里處,總面積約86.7公頃,是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等綜合效益工程,是江西省重點中型水庫。大壩高30.45米,大壩長155米,頂寬7米,站在大壩上,千傾碧波盡收眼底,萬畝良田盡展希望。水庫群山環抱,植被茂盛。庫區邊緣有許多半島狀小山伸入庫區,水庫四周有農田、林地、草坪、果園相間……[詳細] |
![]() | 座落于羅星村金華名山上的金華古寺,究其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大約公元900年),發展至宋朝尤為鼎盛,財力充沛,寺內有僧人近百,該寺以宣傳佛教為主,樂善好施,凡寡無助之人,均可帶田地到該寺安度晚年,得到救助,當時寺里擁有糧田五、六十畝,年可收稻谷幾百擔。清末民初走向衰敗,此后,古寺多次遭到戰亂和人為破壞(文革),199……[詳細] |
![]() | 在孤江河畔的潭頭村山口村小組的東南側,有一處較大的陶瓷遺址,據史料記載,早在元代這里的先民用智慧和烈焰鑄就了陶瓷之鄉,這里的瓷具溫潤如玉,素有江西陶瓷之父之美稱,當地一直流傳這么一句古諺:先有山口窯,后有吉州瓷,再有景德鎮。 山口瓷窯遺址位于山口村南側。該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瓷土原料和燃料也很豐富。瓷器產品由水路順……[詳細] |
![]() | 高車新村,因在六七河里安裝高高的筒車提水灌田,而得名“高車”。高車與319國道只有幾洼水田相隔。遠眺村莊,或許,你還記著學生時代讀過的兩句古詩:“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個只有四、五十戶人家的小山村時,讓人感到驚奇的是,眼前的一切怎會與產生在1600年前東晉年間的這兩句詩何其相似!綠樹掩映中有兩排古代民宅,既不成為……[詳細] |
![]() | “泰和第一人家”位于水坑村剡溪組,由于前后兩排共八棟房屋,且都為一大家庭共建,因而又叫“八棟屋”。八棟屋建于清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八棟屋從第一棟房子開始建起到八棟全部竣工,歷時近二十年。總體建筑布局合理,整齊劃一,設計巧妙,非常類似于我們現代的小康示范村。不論室內室外都雕龍畫鳳,精美絕倫,且冬暖夏涼,……[詳細] |
![]() | 法藏寺,坐落在泰和縣橋頭鎮水坑村,距井泰公路(319國道)3公里。是改革開放后經泰和縣政府批準開放的佛教寺廟。史載:法藏寺始建于唐代后期,初名高紫名山,因山四周長滿茂密竹林而得名。據說,唐代后期一時香火鼎盛,經常有香客到此燒香拜佛。法藏寺初盛時占地約10畝,新中國成立之初仍有殿堂數棟。后來寺內被燒毀,原址只剩瓦礫,……[詳細] |
![]() | 南溪古道清末年間,鐘彩輝仗義行善,捐資興建古道兩條,一是錦溪過鹽水嶺至泰和縣城的磚、石板路;另一條是南源境內丏路嶺通往三都圩的磚、石路;兩條路全長約6.5公里,均用青磚呈人字形挨個排砌,堅固耐踩,給當地所有挑行李之人帶來很大方便。現兩條古道路依稀可辨、殘缺不全,多數青磚在文革時被挖掉或塌沉。橫穿芳橋,周圍境內的禾市至泰……[詳細] |
![]() | 三新堂三新堂屬五星村境內,現五星小學所在地,原名三新小學。該堂于1933年建造,屬大型四合院磚木結構。中間是主堂前后沒有天井,四周則是房舍走廊。由新田村、湯家坊村、野陂垅村三村集資所建。當時設計構造也是辦學堂所用,因三村同姓湯而取名“三新堂”。解放后至今,一直用于辦學用房。60年代初至70年代屬全鄉輔導完小。……[詳細] |
![]() | 起龍閣南溪鄉錦溪村大屋場有一古建筑,取名“起龍閣”。明朝成化年間,龍伯開始創建,后由龍中武在嘉定年間完工。建起龍閣原因是大屋場姓龍,居住在木排形上,而對面村莊上垅村姓周所居地為白虎形,且建一庵,取名“多古靈”,大門兩邊各開有一園形窗,形似白虎開口。當時,大屋場為了抵銷龍虎相斗。所以,就由龍伯建起龍閣來對付上垅的“多古靈……[詳細] |
![]() | 木天書舍在錦溪大屋場村邊有一高大的四合院建筑,石門之上有幾個醒目的大字“木天書舍”,據查證,木天書舍由龍姓龍叔昭在明朝期間所建、原取名“甘溪書舍”,后由龍殿兜在乾隆年間修建并創辦為“木天書舍”,其取名由來是木天署學士所居。民國年間辦“,木天學校”,解放前改為“甘竹小學”,1954年由康聲濤將甘竹小學遷至五星村“三星堂”……[詳細] |
![]() | 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在雙鏡村上鏡開設廬陵(吉安市古稱)最早的書院——新興書院。由于書院的名氣,外縣學子紛至學讀,永新學子劉沆青少年時也就讀于此,后在北宋天圣年間(1030年)進士及第(第二名),皇佑年間(1053年)入相,書院因學子增多遷入彭氏宗祠,“新興書院”人才濟濟,從宋朝至清朝科考的進士、舉人、秀……[詳細] |
![]() | 1、地理位置:新江鄉圩鎮北部,約4公里處,有一處石山叫石人公,只有小徑通往。2、景觀特點:有一座山頭象個老翁站立,高約10米,老翁形象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屬自然形成,天地造化。3、歷史文化:傳說此山坳北(泰和碧溪中牧村)有一石山叫石人婆,與石人公遙相呼應,屬一對夫妻,每日夫婦對立而望,真誠永遠。它們有一段悲壯的愛情故事……[詳細] |
![]() | 1、地理位置:新江鄉橫石村境內。2、景觀特點:地貌地形獨特,屬丹霞地貌,高山峽谷,谷深約200米,山中央有一 地裂峽帶,約300米長,只容一人側身而過,沿狹縫向上攀沿可到山頂,格外樂趣,可體驗攀沿者的意志的耐力,是休閑健身、控險旅游的理想場所。3、歷史文化:山頂有一口天井,傳說是當年紅軍傷兵養傷的地方,為了生存,鑿一口……[詳細] |
![]() | 橫石紅六軍團西征出發地遺址(含王家祠、紅軍哨口遺址、紅軍洞)新江鄉橫石是遂川縣新江鄉西南部的一個不大的村莊。這是四面環山,風景優美,往西南步行幾年小時便可到井岡山茨坪。整個村莊盆地與山嶺相間,山上長滿茂密的樹木,山下是平坦開闊的良田,由于緊鄰井岡山,當年紅軍在此活動頻繁,七十多年前,紅六軍團任弼時、肖克、王震的率領下,……[詳細] |
![]() | 蒙崗嶺森林公園位于縣城與安福火車站之間,西面與縣城主干道武功山大道相接,西南面是安福火車站,北面是常年水流漣漪的瀘水河,為低山丘陵地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適宜各類植物生長。植被主要為馬尾松、針闊混交林等天然林他柏樹、桂花樹、楓香、木荷等。森林公園規劃面積800畝,其中一期……[詳細] |
![]() | 抗清救亡烈女劉淑英養母奉佛的場所。劉淑英(1620—1657年以后),字木屏,號個山人(因幽居期間常居個山,故名),江西安福縣三舍村人,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王藹妻。其父劉鐸(1573—1626),博學善文,剛毅忠烈。1626年,劉鐸因不滿魏忠賢的閹黨專權,憤然在扇上題詩痛斥曰:“陽至君王死,陰霾國事非”。為此被逮入獄,……[詳細] |
![]() | 由后晉的劉悟真所建。宋時章盛棄官不做來此修真,以藥療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閣紀念。清咸豐五年(1858)太平軍攻入安福城,將閣付之一炬。現存的“洞淵閣”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資在廢墟上重建的。“洞淵閣”共兩層,高12米,寬14米,占地面積近200平方米,磚木結構,翹角飛檐,歇山頂,一潑水風格,魚吻、寶葫蘆鎮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