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鷹潭市旅游

鷹潭市旅游景點介紹

  江西上清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景區,總面積11800公頃,園內最高峰海拔1131米(中源寺)。森林公園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9度。森林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覆蓋率85%,植被資源為101科,800余種。上清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豐富,其中人文景觀有上……[詳細]
  青茅境景區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南部山區雙圳林場境內,東與鉛山縣天柱山相鄰,南接福建光澤縣,西連貴溪市冷水林場,北接貴溪市文坊鎮及樟坪畬族鄉,是著名的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這里是信江水源,生物寶庫;這里是天然氧吧、避暑勝地;這里有萬畝竹山、多彩林海;這里有山中畬寨、云中古寺。青茅境景區不僅完善了原有的以竹海、峰高、廟宇、……[詳細]
  余江血防紀念館是1978年10月由余江縣委、縣政府興建,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中國血防的一面旗幟——余江血防紀念館。據《余江縣血防志》記載:“血吸蟲病在余江流行時間可能有三、四百年,而嚴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僅解放前30年間,全疫區被血吸蟲病奪去生命的達29000人,毀滅村莊42個”。新中國誕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國共……[詳細]
  夏鼎墓碑置于龍虎山風景旅游區上清鎮桂州村東首。碑為漢白玉石刻,碑高3.75米、寬1米,厚0.33米;其中碑頭0.5米,碑頭有4龍戲珠;明嘉靖十八年(1535)十二月十五日立。……[詳細]
  紅十軍指揮部舊址群(含周坊紅十軍反“圍剿”作戰指揮部舊址、周坊紅十軍改編為紅十一軍舊址、周坊暴-動-方志敏指揮部舊址、周暴-動-黃道指揮部舊址)1929年,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來到周坊,成立了中共貴溪臨時委員會,并以周坊為軸心,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戰爭年代,成千上萬的英雄兒女為了革命事業……[詳細]
  道學世家坊位于貴溪市鴻塘鎮黃柏徐家村。明萬歷年建,4柱3間5樓,石料建造。座北朝南,高6米,寬7米,龍門坊下石坊上刻有鳳鳥朝陽等浮雕,中間小額坊上刻有“道學世家”四字,刻記“萬歷乙卯冬月立”之款,正樓中央雙鉤石刻“貢元”兩個大字,旁邊四柱上另刻有楹聯兩幅。該牌坊有確切紀年,刻字清晰,保存完好,對研究明代牌坊建造和雕刻藝……[詳細]
  張留孫墓位于貴溪市,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道教第十五洞天遺址(蘇秦臺、張儀井、孫臏寨、龐涓井、凝真觀舊址、鬼谷子洞)位于貴溪市,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道教第十五洞天遺址位于中國江西省貴溪市冷水鎮麻地村云夢山的半山腰處,處于龍虎山東南部,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五洞天。鬼谷洞的山腳處原有凝真觀,屬正一派,是道教第十五洞天奉祀祖師和天神地祗……[詳細]
  合掌山窯址位于貴溪市龍虎山鎮圩桂路南側的山坡上,面積約900平方米。該窯址屬明代民窯,龍窯順坡而建,西高東低,呈坡狀向西延伸。東面坡地上可見堆積物分布,地表采集有碗、杯、盞等殘片,另有成疊的廢品碗。器形厚重,制作粗糙,殘面有明顯的沙粒,無畫坯工序,青綠或褐色釉延及底部。該窯址為上清區域在明代中后期農村手工工場的出現、窯……[詳細]
  雙港口浮沉壩位于鷹潭市月湖區白露鎮倪家雙港口村,長約50米,寬約30米,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我國建國后修建的兩座浮沉壩之一。浮沉壩為鋼筋混凝土建造,中為空心,注水則沉,泄水則浮。在河兩岸各有一個控制房,里面是控制壩體浮沉的機械裝置。東岸有一座可以拉升的門,灌溉時將門拉起,引水入渠。這是我省首次發現該類型的河壩,對研究……[詳細]
  石塘胡氏宗祠位于月湖區,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余江縣衙位于錦江鎮中心街,始建于宋代,元代至清代曾幾建幾毀,民國六年曾重修。縣衙坐東北朝西南,石磚木結構。面闊59米,進深82米,占地面積4838平方米;大堂為懸山屋頂,抬梁穿斗式。青瓦覆蓋,釉瓦滴水。紅石墻面,紅石地面。整座衙門原本共六進,依次為大門、儀門、過岡亭、大堂、花廳、住房等六部分。余江縣衙是江西省僅存兩處較……[詳細]
  龍溪書院占地約500平方米,正房一連三進,磚木梁架結構,進深26米,寬23米,高6米,有學舍十余間,大門為牌坊式“八字”門樓建筑,門樓青麻石結構,上下三層,呈塔形,翹起的溝檐,鏤空的雕刻與戲曲人物為內容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圖案融為一體,展現了古代精美的建筑藝術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清大文學家、戲曲家蔣土銓撰寫的《龍溪書院記》給……[詳細]
  高公寨紅十軍赤警師師部舊址位于鷹潭市余江區高公寨營林場橋頭分場胡馬頭村,舊址為清末所建宗祠,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6月22日,為擴大根據地武裝力量,動員熱血青年參加紅軍,方志敏、邵式平率紅十軍赤警師師部駐扎在胡馬頭村胡氏宗祠,在宗祠內召開群眾大會,廣泛發動群眾參加革命。赤警師宣傳隊……[詳細]
  樂泉紅十軍指揮部舊址位于鷹潭市余江區錦江鎮樂泉村206國道旁,舊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十軍攻打余江縣城的指揮部,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4月,中央軍委制定了《軍事工作計劃大綱》,提出了包括建立紅十軍在內的擴軍計劃及向中心城市發展的工作方針。紅十軍在樂氏宗祠設立臨時指揮部,商議攻打余江……[詳細]
  林家塢紅軍征兵處舊址位于鷹潭市余江區畫橋鎮林家塢村,舊址為民國早期所建的張氏宗祠,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10月,國民黨以20萬兵力對贛東北蘇區進行圍攻。面對國民黨第五次“圍剿”,閩浙贛省委領導根據地軍民展開了積極的備戰。方志敏下達了“擴大紅軍,創造十軍團,鞏固擴大蘇區,以粉碎敵人五……[詳細]
  汪家源贛東北紅軍指揮部舊址位于余江區畫橋鎮王坊村委會汪源組,建于清中期,為當地祠堂。占地面積380.1平方米,建筑面積505.7平方米。舊址平面呈矩形,由前堂、天井、左右廂房及后堂組成。磚木結構,抬梁式、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頂,封火山墻。汪家源所在的畫橋是紅色蘇區的戰略要地,在當地游擊隊、紅軍對敵作戰期間,汪家……[詳細]
  蘇維埃政府大會堂舊址位于余江區畫橋鎮畫橋村藤林楊家村,建于清中期,為當地楊姓祠堂。舊址占地面積494.6平方米,建筑面積459.2平方米,舊址平面呈長方形,坐西朝東,宗祠共兩進,中間為一大天井,天井東側為高架吊腳戲臺,天井西側為祖堂,天井左右兩側為高架吊腳廂房,磚木結構,抬梁穿斗式梁架。土地革命時期,畫橋藤林楊家祠堂是……[詳細]
  大上清宮遺址是2014年6月被發現的,經過近四年的考古發掘,揭露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清理出宋、元、明、清建筑遺跡21處,出土建筑構件及-器具一萬余件,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系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色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是我國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地址:鷹潭市上清鎮東部……[詳細]
  龍虎山古建筑群 “龍虎山古建筑群”于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主要包括嗣漢天師府內的三省堂、私第門、宮保第、廣緣齋、仁靖真人碑、大銅鐘、靈泉井和上清宮內的東隱院等8處文物,其年代分屬南宋、元、明、清四個歷史時期。 三省堂是嗣漢天師府內保存下來最為完整的抬梁式木構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謹修”,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特黄a级片久久 | 婷婷综合缴情6月份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官网 | 一级视频国产免费 | 亚洲乱理片在线观看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