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屋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九廳十八井位于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建于清代,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平面布局三落二進,由門廳、內雨坪、上中下廳、天井及左右橫屋組成,占地731.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61平方米,當地人稱九廳十八井。1932年夏,紅屋區蘇維埃政府在此成立,主席吳文……[詳細] |
![]() | 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汀西縣委、縣蘇維埃舊址世昌公祠位于長汀縣四都鎮紅都村,年代為1930-1935年。簡介:建于清代,由門樓、雨坪、下廳、天井、上廳組成,占地面積501.38平方米。門樓坐西朝東,大廳坐南朝北,二落一進,磚木結構,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1930年5月,中共四都區委、區蘇維埃在世昌公祠成立,區委書記陳清,區……[詳細] |
![]() | 紅四軍會議舊址協和店位于長汀縣四都鎮紅都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原為客店,建于清末,坐西向東,二層木結構,占地220平方米,與七字形老街連為一體。1929年3月12日,紅四軍首次入閩到達四都,當晚,毛澤東住于此,并在此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團以上干部會議,討論進軍閩西后的行動方向。2018年,紅四軍會議舊址協和店被福建省……[詳細] |
![]() | 楊美紅軍留言墻位于漳平市象湖鎮楊美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位于楊美村的民居“榮福堂”。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領紅四軍進軍閩中大田途經楊美村,因當地老百姓不了解紅軍,見兵就躲,紛紛逃出村外,那時正值中午時分,紅軍戰士買不到糧食,只好在民居“榮福堂”左側輔厝的房間里取了26斤大米,留下大洋二元,托身殘體弱,無法“……[詳細] |
![]() | 周盛公祠位于長汀縣涂坊鎮涂坊村,年代為清。簡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客家府第式圍屋建筑。坐東朝西,占地3060平方米,建筑規模宏大,由門坪、大門、天井、下中上三廳、六排橫屋及后圍屋組成。抬梁穿斗混合式式木構架,懸山頂,三合土墁地。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周盛公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詳細] |
![]() | 上寨澤東樓位于龍巖市永定區撫市鎮五湖村,年代為1951年。簡介:原為凹頭張屋,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坐東南向西北,土木結構,主樓為碉樓式三層土樓,山墻擱檁,歇山頂。1929年8月上旬毛澤東偕夫人賀子珍等一行到此指導開展土地革命活動,居住于主樓,由居住于此的張氏家人照顧并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后來這座小土樓成為蘇……[詳細] |
![]() | 中共閩粵贛邊特委舊址位于永定區虎崗鎮虎西村楊公堂,年代為1931年。簡介:原為楊公堂,建于明國初年,坐西向東,前低后高,分前堂、中堂和后堂,占地面積558平方米。前堂、中堂均一層,后堂四層半。1930年12月15日,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等機關單位遷駐永定虎崗,虎崗成為閩西革命根據地中心。依據黨的六屆三中全會決議……[詳細] |
![]() | 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史跡位于龍巖市永定區合溪鄉溪南村、城郊鎮桃坑村,上杭縣白砂鎮碧沙村、溪口鄉大洋壩村、太拔鎮院田村,長汀縣涂坊鎮賴坊村、河田鎮上街村、汀州鎮南門街,年代為1930-1934年。簡介: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通往閩西、贛南中央蘇區之間的一條重要秘密通道,途徑上海、廣東、福建……[詳細] |
![]() | 太平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西陂村,年代為1930年。簡介:又稱雙壽堂,建于民國六年(1917),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方形土樓,兩進三落式帶左右橫屋,通面闊25米,通進深28米,占地面積930平方米。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為前廳、天井、正廳、天井、正樓。正樓高3層,碉樓式建筑,雙聯式房間布局,歇山頂。北側設大……[詳細] |
![]() | 紅四軍前委領導住地居易樓、竹林館位于龍巖市永定區堂堡鄉河坑村、村中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居易樓位于河坑村,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兩進三落廊院式建筑,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竹林館位于村中村,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原為私塾,坐西南朝東北,土木結構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積1……[詳細] |
![]() | 紅四軍前委舊址賴家祠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鳳城街道九一中路110號,年代為1929年。簡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通面闊13米,總進深21米,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單進廊院式。分前后兩廳,兩側為廂房,后廳高兩層,抬梁式木構架,硬山頂。1929年5月25日至27日紅四軍第二次入閩時在此設前委指揮部……[詳細] |
![]() | 中共黃田鄉支部舊址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黃田村,年代為1928-1949年。簡介:中共黃田鄉支部于1929年5月在茂龍樓成立。茂龍樓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坐西朝東,土木結構,懸山頂,占地面積6660平方米,建筑面積3306平方米,包括正樓、護樓、天井、廂房和后坪。正樓為生土夯筑四層土樓,右側一排三層護樓,天井左右……[詳細] |
![]() | 金豐暴-動-舊址廣圣廟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陳東鄉城東村,年代為1928年。簡介:始建于明,清以后多次重修。坐西北向東南,建筑面積420平方米,由前廳、后廳及兩側廂房組成。1928年6月中旬,永定區委在陳東嶺頭湖塘小學召開全縣黨員代表緊急會議,決定舉行大規模武裝暴-動-,張鼎丞任總指揮,阮山、盧肇西任副總指揮。6月29日晨,……[詳細] |
![]() | 溪南兵工廠舊址鄒公廟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金砂中心小學校園內,年代為1927年。簡介: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坐西向東,方形,土木結構,通面闊10米,通進深16米,占地面積約190平方米,由前廳、后廳及兩側回廊組成,中為天井。1927年10月,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精神,中共閩南特委作出“閩南以平和、永定為中心”組織農……[詳細] |
![]() | 中共永定區委舊址金砂公學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金砂鄉原金砂中學校園內,年代為1927年。簡介: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坐東向西,占地880平方米,高兩層,敞開式走廊,南側設一樓梯,懸山頂。樓前為雨坪,圍墻及半圓形拱門。1927年10月25日,在羅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區第一次代表會議在金砂公學舉行,有代表20余人。會上成立……[詳細] |
![]() | 上洋友于樓位于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上洋村,年代為清、民國。簡介:五進府第式土樓,建于清雍正年間(1723-1735),民國重修。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為左右對稱雙軸線式建筑,每條軸線均由前廳、側廳、中廳、廚房、正樓組成。大門開在樓的左側,四周夯土墻圍合,中廳面闊三間,前檐廊兩側設有青釉花窗隔屏……[詳細] |
![]() | 榮祿第位于龍巖市永定區下洋鎮富川村,年代為清。簡介: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方型土樓,土木結構,坐南朝北,通面闊35米,通進深22米,占地面積750平方米。由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的主樓及左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橫屋組成。主樓高二層,為內通廊式,懸山頂。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榮祿第被福建省……[詳細] |
![]() | 三堡奎文書館位于龍巖市永定區堂堡鄉三堡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明萬歷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建成為現存的三堡奎文書館。坐東向西,占地面積900平方米,由正堂主樓、拜亭、前堂、廊房以及獨立大門等組成。正堂主樓高三層,建筑面積568.8平方米,共九廳二十八間,樓上大廳正面設神龕,供奉先師孔子和文昌帝君神位。保護范……[詳細] |
![]() | 撫市天后宮位于永定區撫市鎮社前村,年代為清。簡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幾經維修,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2420平方米,建筑面積1296平方米,兩進三落兩廡四天井單層土木結構,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照壁、院坪、中門、門廳及戲臺、內坪、中廳、天井、正廳、后花園、后圍墻。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歇山頂,桁架漆金木雕別……[詳細] |
![]() | 劉亞樓故居位于武平縣湘店鄉湘洋村,年代為清至民國。簡介:由上月形厝和下月形厝組成。上月形厝是劉亞樓將軍的出生地,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土木結構的合院式建筑,懸山頂,二進三開間,雙邊帶雙護厝,前做圍墻院門,門前有半月池。下月形厝是劉亞樓將軍的成長地,建于清代,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約1800多平方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