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盧氏東溪宗廟位于永定區坎市鎮坎市街社區,年代為清。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坐西朝東,前有半月形池塘,后做花臺,兩側有護坎,占地面積10670平方米,建筑面積2682.33平方米。沿中軸線自東向西,依次分布有圍墻式照壁、雨坪、中廳、天井、正廳,左右設橫屋,外大門設在東北角。正廳磚木結構,歇山頂,山墻擱檁式木構架;內……[詳細] |
![]() | 樂江楊氏家廟位于連城縣新泉鎮樂江村,年代為清。始建于元至順元年(1330),原為楊家坊楊氏開基祖的住房,明崇禎三年(1630)改建為祠堂,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坐西北朝東南,合院式布局,由門廳(下廳)、上廳和左右廊組成,建筑面積352平方米。下廳前部門廊以圓石柱上承歇山頂木牌樓。上廳硬山頂,三合土地面,面闊三間,進深五柱……[詳細] |
![]() | 林蘭堂創于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占地3200平方米,創建者為馬源錫,曾出版《-梅》、《西游記》、《文天祥集》、《梁山伯與祝英臺》、《幼學瓊林》等50多種書籍,是四堡雕版印刷業的后起之秀,鴉片戰爭后,雕版印刷業漸趨衰落,林蘭堂逐漸向外擴展業務,轉型開設書店,在長汀有“大光書局”、上杭有“儀記書局”。抗日戰爭期間,大……[詳細] |
![]() | 萱和谷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連城縣宣和鎮。園區擁有生態基地面積3500畝,中草藥種植約1500畝,原始闊葉林面積約1900畝,最高海拔達800多米,常年空氣含氧量高,是集山水人文景觀、休閑度假、特色住宿、藥膳養生、研學教育、科普科研、戶外拓展、森林康養、民俗體驗為一體的文旅康養景區。……[詳細] |
![]() | 豸下蓮鄉文旅度假區坐落于素有“冠豸山后花園”美譽的塘前鄉,有荷花塘、漂流以及紅色文化打卡點:知青文化陳列館、獎狀陳列館等。荷花塘約有120多畝,漂流河道長3.3公里,大約時長1.5個小時,河道四周山巒跌宕,河道兩岸植被繁茂,皮艇在河流中穿梭,可在漂流中飽覽秀麗美景,落差比較平緩適宜親子漂。知青文化陳列館是以知青題材為主……[詳細] |
![]() | 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是連城縣城區僅存成片的古街區,包含水南和吳家巷兩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擁有省級文保單位1處、縣級文保單位20處及眾多歷史建筑,保留有宋代古廊橋、古驛道、元代古城墻、明清特色古建筑及民國時期宗祠民居建筑,整個街巷肌理保存完整、水系通連,形成“四街十三巷,巷巷通曲水”的街區特色。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街區內居……[詳細] |
![]() | 福建省總工會舊址在長汀縣城關水東街,坐西朝東。土木結構,占地面積612平方米。依次為大門、正廳、天井、小樓閣和空坪。1932年春,福建省總工會在此成立,下設組織、宣傳、女工等部,領導全省蘇區的工人運動。1933年陳云在此召開汀州工人大會,訂立汀州市京果業勞動合同。中華蘇維埃全國總工會委員長劉少奇多次來此視察福建省工會工……[詳細] |
![]() |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汀州試院,位于長汀縣汀州鎮兆征路41號。1932年3月18日,在此召開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告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成立。該址座北朝南,始建于宋代,明清時辟為試院,是汀州八邑生員應試處,稱汀州試院。由門房、大堂、住房、后廳、廂房、簡舍等土木平房相互聯結而成。占地11370平方米,1998年公布……[詳細] |
![]() | 寧洋文廟 位于寧洋縣雙洋鎮,在雙洋鎮小學內。于明萬歷六年(1578年)創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同治六年(1867年)、2002年重修。現有大成殿,坐東朝西,面闊17.7米,進深14米,重檐歇山頂,招梁、穿斗式構架。文廟是研究寧洋縣歷史的實物。1989年公布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永定文廟在置縣的第二年,即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便在如今的縣政府辦公樓前興建了孔廟。以前,這里既是永定的“城市地標”,更是永定儒學發展的見證,地位顯赫。永定孔廟在歷史上曾多次維修、擴建,形成三大進三重門,從外到內依次是泮池、欞星門、戟門、大成殿。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地方政府又多次進行修繕,維修時都保持原來格局。上世……[詳細] |
![]() | 在遂昌縣城東,南北雙溪交匯處,建有一座九層塔,名為“雙峰塔”。雙峰塔又叫“文風塔”,始建于南宋。宋以前,遂昌縣文風不盛,科舉考中人數甚少。遂昌士紳為積蓄文氣,提高科考錄取率而倡議修建。“雙峰”是指塔建在鼓山之上,正對文筆峰(尖山),故名“雙峰”。塔歷宋元明清四朝,于清代乾隆年間傾塌。塔建成后,南宋至明清,遂昌科舉中舉人……[詳細] |
![]() | 長汀縣店頭街歷史文化街區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業街區,形成于宋,繁榮于明清,至今仍保留著前店后宅或前店后作坊的特色,有“明清古街”之稱。街區具備典型的客家文化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現有國保1處、省保4處、保存完整的宗祠家廟12處、歷史建筑45處。始建于唐代的店頭街是長汀最具盛名的古街,南北走向全長466米,街……[詳細] |
![]() | 櫸子洲公園位于漳平市區桂林路,九龍江邊,面積6.67公頃。園內有114株300至500年樹齡的古樟樹,歷經百年滄桑,仍繁茂蔥蘢,樹冠蒼蒼如蓋,為城區撐起一片清涼的綠洲。明成化七年(1471)漳平建縣,首任縣令陳栗蒞領下屬來到此地種下櫸樹,其用心是寄望漳平賢才輩出。后來櫸樹成林,美化一方水土,人們便將此地稱為“櫸子洲”。……[詳細] |
![]() | 坐落于龍巖大道和龍騰路之間的龍津湖公園,自2018年國慶開園后,成為市民和外來游客的“打卡”勝地。公園規劃面積652.5畝,其中水域面積235畝。紅坊溪、東肖溪呈南北走向穿過公園,環形水系流經濕地后進入中央湖區,水體在循環過程中完成自凈。活溪和湖水,共同調節著城市的小氣候。公園引入“海綿城市”技術手段,透水鋪裝、生態草……[詳細] |
![]() | 龍巖市人民廣場位于龍巖中心城市南部,東臨龍巖大道,南面是博物館及龍津湖公園,西靠龍騰路,北依市委、市政府的新辦公大樓。人民廣場屬于大型開敞式休閑娛樂廣場。始建于1999年,占地面積12公頃,其中綠地面積4.72公頃,水面0.6公頃,廣場鋪地6.68公頃,綠化率達39%,總投資1億多元。廣場中心部分有下沉式地下商場,中心……[詳細] |
![]() | 龍江雙塔,即東山塔和振文塔,位于龍巖市漳平縣九龍江守口處,分別坐落江兩岸的東山、櫸子洲里。建設于明崇禎年間的東山塔和清乾隆年間的振文塔,是漳平八大景之一,1969年遭拆毀。2004年,漳平市開始修復龍江雙塔。龍巖漳平龍江雙塔之東山塔,俗稱釣竿塔,始建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巨石壘筑,至崇禎十三年始筑造合尖。清康熙二……[詳細] |
![]() | 雁門書院位于福建省冠豸山區域內。據《連城縣志》和《童氏族譜》記載,冠豸山五賢書院內有“止窩”及“洗心亭”,為童能元所建書齋,民國初期遭毀,僅存遺址。1984年秋開始由修建雁門書院理事會負責籌資、繪圖、備料,1986年6月完成奠基砌墻,1988年冬落成。“飛檐斗拱嘆觀止,彩棟雕梁莫匹儔。寄語旅游風雅士,詩情畫意此中求。”……[詳細] |
![]() | 修竹書院位于福建省冠豸山區域內。修竹書院亦稱“修竹書星”或“修竹書室”,其址在五老峰下西側,為李慶所建,據《文川城南李氏七修族譜》載,李慶是明英宗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甲子科舉人,被授封川教諭時才25歲。修竹書院自李慶創后,培養了不少人才,現在的書院由李姓后商集資,于1982年冬興工,1985年建成。書院為祖祠構架……[詳細] |
![]() | 東山草堂位于福建省冠豸山區域內。東山草堂謝氏書院,坐落冠豸山靈芝峰下,明萬歷年間由邑生員謝浚創建,堂屋坐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三進平房庭院布局,建筑面積350平方米。科舉時代,書院培育了不少人才,有謝凝道、謝邦基父子進士,有一心研求理學,隱居其中的謝善祥,著成《春秋易簡》、《周易撕覺》、《素園偶鎮》等作行世。林則徐曾為……[詳細] |
![]() | 連城丘氏書院位于福建省連城縣東三里的冠豸山上,在冠豸山巍峨險峻的五老峰下,聳立著一座南宋時興建的“丘氏書院”。其左有蓮峰庵以及廟、寨、池、城、塹、云樓、宣武等景觀。書院的門樓為石質結構,古樸大方,門頂前后石匾上鐫刻“進士聯芳”、“叔侄鄉賢”楹幅。工藝精巧,蔚為壯觀。彰顯了冠豸山景區的“書院文化”一大特色。丘氏書院建在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