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梅鄒氏家祠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年代為清。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單進合院式磚木結構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總面積328平方米。由門樓、天井、正廳、太師壁、后天井等組成。牌樓式門樓,開三門,磚雕裝飾精美,浮雕龍紋、花卉、人物等圖案。家祠系鄒氏清初遷徙下梅后,因經營茶業致富后建造。2020年11月,被公……[詳細] |
![]() | 馬伏祝夫人墓位于南平市建陽區莒口鎮馬伏村,年代為宋。朱熹生母祝夫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卒,次年正月葬于后山天湖之陽。1992年韓國新安朱氏中央宗親會捐資修繕。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680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龜背形墓丘為鵝卵石壘砌。朱熹在墓旁筑寒泉精舍守墓,其間先后完成了《論語精義》《太極圖說解》《大學或……[詳細] |
![]() | 茶洋窯遺址位于南平市延平區太平鎮葫蘆山村茶洋自然村,年代為宋至元。主要燒造于北宋中晚期至元代,延續至清代,分布面積約7萬~8萬平方米。2017年進行考古勘探,發現了2座龍窯窯爐和相關的作坊、生活遺跡。創燒出了豐富的青釉、青白釉、黑釉、褐彩、綠釉等產品,涵蓋了碗、盤、盞、碟、杯、壺、瓶、罐、水注、爐、盆等日常生活器具,其……[詳細] |
![]() | 浦城龍頭山遺址位于浦城縣南浦街道解放村,年代為新石器晚期至清。分布面積約4.2萬平方米。1987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2018—2019年進行考古發掘,揭露新石器晚期墓葬16座、閩越國墓葬3座、元明清近代墓葬34座,發現新石器晚期窯址及作坊區1處、商周時期房址3座及成組柱洞若干,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瓷……[詳細] |
![]() | 北苑御茶園鑿字巖摩崖石刻和作坊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苑御茶園“鑿字巖”摩巖石刻在城東東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巖高約3米,長約4米,寬約2.5米,巖石下面刻有楷書八十字,每字約20×30厘米,為北苑茶園紀事文;左側面刻有七十余字,每字約10×15厘米,因長期受風雨沖蝕,漸已風化,字跡模柵,難以辨認完整……[詳細] |
![]() | 將口唐窯窯址,位于福建省建陽市將口鎮將口村。分布在郭垅山和仙奶崗兩座山崗的東南坡,暴露窯具托座和青瓷殘器等,堆積層厚1至2米,范圍約1200平方米。該窯于1977年調查時發現。1985年,福建省博物館進行發掘,發現唐代龍窯基一座,出土遺物數百件。瓷器胎骨絕大多數細膩、純凈,少量夾砂或羼細砂。產品均為青瓷,施石灰釉,釉色……[詳細] |
![]() | 南劍州州學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間(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擴建。建炎四年毀于戰火,紹興二年(1132)郡守劉子翼徙建于郡西龍津館,紹興十五年郡守路采遷回舊所重建,于紹興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劍州重建州學記》,張致遠撰文,張致遠,沙縣人,宣和三年進士,歷任殿中侍御史,戶部侍郎,給事中等……[詳細] |
![]() | 濱溪街區與著名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一溪之隔,距武夷山自然保護區40公里,毗鄰機場、火車站,距武夷山市區11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該區以發展國際旅游休閑度假為目標,在總體布局上劃分為旅游接待區、休閑度假區、高爾夫度假區、綜合娛樂區和特色游覽區五大功能區以及綜合服務區、民俗風情區、水上活動區等十五個功能小區。……[詳細] |
![]() | 劍州大橋起于福建省南平市濱江路與鼓樓街交叉口,設置平面交叉連接濱江路與鼓樓街,橫穿江濱公園、西溪,終位于九峰山麓朱熹路的南平跨江大橋。橋體共包括主線橋梁及南平案引橋和九峰立交主線橋。通過互通立交,橋面與規劃的九峰路相交。主線橋梁全長449米,包括42.5米南平岸引橋、240米主橋及166.5米九峰立交主線橋,九峰岸A匝……[詳細] |
![]() | 南平市博物館現為地區級國立綜合性博物館,1984年開始籌建,1986年10月正式開館,1994年南平撤地改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南平市博物館同時升格為地級館。原址位于南平市新華路4號,館舍面積600平方米。南平市博物館新館位于南平市馬坑路266號,占地面積4171平方米,建筑面積6368平方米。2005年開工建設,2……[詳細] |
![]() | 廖俊波先進事跡紀念館,位于南平市政和縣石圳村。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曾任政和縣縣委書記,2015年6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詳細] |
![]() | 1983年,為了弘揚邵武悠久的歷史文化,邵武市人民政府建立了邵武市博物館,館址面積約1200平方米。邵武市博物館是以寶嚴寺為館址的。寶嚴寺始建于唐大順元年(公元890年),幾經滄桑后于1980年重新修繕,基本上保存了唐、宋、元、明四個朝代的建筑風格,現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嚴寺既是古建筑,又是革命舊址,1932年1……[詳細] |
![]() | 迪口西坑游章華、游仲銘、游嚇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鎮西坑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迪口鎮西坑村西北側300米處,坐東北向西南,長6.8米,寬7米,面積47.6平方米。整體呈“鳳”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個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陰刻游章華烈士、游仲銘烈士及游嚇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約0.87米,寬約0.4……[詳細] |
![]() | 迪口徐坑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鎮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迪口鎮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約2千米遠的建甌至迪口鎮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東北,長7.5米,寬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側,從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蕭海清、陳嶼泰、孫樹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頂刷水泥,墓……[詳細] |
![]() | 迪口梅嶺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鎮下房村梅嶺自然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迪口鎮下房村梅嶺自然村平路下山西側山腰,坐東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為0.6米,寬0.4米,墓兩側壁以方磚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豎式楷書“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時間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單位建甌縣人民政府第六區公所。據當地老……[詳細] |
![]() | 水源錢團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鄉錢團村,年代為現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水源鄉錢團村北側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東南,長8.5米,寬8米,面積68平方米。平面呈“鳳字形”,墓緣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緣呈六柱五間五層式,正中嵌砂質巖石碑一塊,行書陰刻“三野十兵團戰士山東籍于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九日光榮犧牲……[詳細] |
![]() | 云上大富景區AA 大富村距順昌縣城70公里,距高陽鄉約14公里,海拔700多。以竹為多,常年青翠,空氣清新,民風淳樸,一副天然樣,,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大富四季皆勝景,惟有云海數最佳。大富一年有200多天可觀云海,最佳觀云點有四處,一是村口的觀云閣。觀云閣是村里為方便游人觀賞拍攝云海于去年修建的二層六角亭。由于地理和山勢的關系,形成了一……[詳細] |
![]() | 水美富石景區AA 仁壽鎮富石村是順昌縣最為偏遠的小村。位于仁壽鎮北部,地勢峻嶺重迷,與建陽市徐市鎮南槎村交界,為順昌與建陽交界村。……[詳細] |
![]() | 七彩洪地景區AA 順昌縣利用當地自然生態資源,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閑、科普養生、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小鎮和特色山村,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洋墩鄉的七彩山村——洪地村就是一個典范,呈現美麗鄉村新風貌。洪地村位于順昌縣洋墩鄉連墩村北部,是連墩村的一個自然村,東鄰仁壽桂溪村,南……[詳細] |
![]() | 順昌天臺山景區AA 天臺山風景區位于福建省順昌縣洋口鎮上坪頭,距鎮區10公里的田坪村上坪頭自然村,海拔1078米,峰巒峻奇、風光秀麗。其原始森林、竹海、寺廟、溶洞、怪石、峭壁、石階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的相結合。這里有一大片銀杏群,近百株樹齡在數百年的銀杏散落在上坪頭四周。到仲秋時,從天臺山頂看下來,那跳動著金黃色的音符,就是豐收著的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