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濟橋下市橋:在老縣城下東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約公元1500年),原名:“三慶橋”,后改名“洪濟橋”。至清康熙丙辰歲(公元1676年),洪濤洶涌,全址傾圮。黃姓集眾議,捐資生息,為復興計,積三十年之久,才于康熙己酉年(公元1705年)八月興工,至次年垛成;又值桃花水泛,損壞三垛,修復后,到第二年拱洞建成,又遇山洪暴發,損壞二洞,于是財殫力竭,望河興嘆!而黃姓并不氣餒,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而工始竣,歷時20年,連當初籌款準備工作三十年,竟達半個世紀之久,這種堅韌不撥的精神,實為今人之嘆矣!橋命名“黃濟”,據邑人清探花黃夢麟《重修黃濟橋記》中解釋道:“繼又名‘黃濟’何也?橋始于黃氏,原前人之意,謂垂之奕世,俾我后人,顧名思義,念是先世濟人利物這舉,無使隕墜,遇虧損則茸之,遇缺陷則補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