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淮南市旅游

淮南市旅游景點介紹

  李家古堆遺址位于淮南市謝家集區孤堆回族鄉,年代為商周。類別為古遺址。為淮南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方振武將軍,生于瓦埠鎮南街的一貧農家庭,小時靠賣涼水度日,16歲考入安慶武備學堂,畢業后開始行軍生涯。曾在蔣介石部隊任過高級職務,后看出蔣介石的真面目,毅然開始反蔣,后被其“軟禁”了起來。重獲自由后,又于吉鴻昌、馮玉祥組織抗日同盟軍,任前敵總司令,并繼續反蔣。1941年12月被蔣介石特務暗殺。為了能使后人憑吊這位抗日將……[詳細]
  壽縣三眼井是安徽壽縣重點保護歷史文物,位于東街南過驛巷內的民居旁,井邊就是人來人往的菜市和小商品攤點。每天都能看到勒滿繩印的井邊圍滿了汲水洗涮的人,三眼井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能從三個井口汲水,著實為這片人口集中的地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古城壽縣,至少在20世紀70年代前,在人們用上自來水之前,井仍然是人們生活飲用水……[詳細]
  孫家糧庫,位于壽縣南大街向西有座孫家糧庫、據民間傳說,“東十房住客,西十房拴馬”,“西十房”當時是孫家做后勤保障的倉庫。那黑壓壓一片的古建筑群,就是已經漸漸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西十房”的領地。走近“西十房”孫家糧庫建筑群,依然高高矗立,讓人遙想當年孫家是如何騾馬成群,物資浩蕩的?……[詳細]
  壽州總兵署大門位于壽春鎮東大街67號,為原壽縣三中大門。始建于清乾隆26年,坐北朝南,現存門屋和鼓、樂二廳,門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懸山碟瓦屋面,明次間均為穿斗式結構;東側鼓廳、西側樂廳面闊、進深均一間,歇山頂抬梁式建筑。該建筑是我縣目前僅存的一處軍事文化建筑,是我們研究壽縣軍事文化和歷史的實物佐證。1994年10月由……[詳細]
  中共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安徽壽縣壽春鎮紅星社區照壁巷1號是中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仿中式古建,重檐歇山頂,簡瓦屋面,是目前安徽省省發現最早的磚混建筑。1924年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出資興建,是基督教徒聚集場所。1928年,皖北特派員來壽,在此召開了反對蔣介石叛變的革命大會。該建筑佐證了中共壽縣一大會議的歷程,傳遞……[詳細]
  黃泥孤堆位于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鎮政府西約100米。黃泥孤堆,又名黃歇墓,位于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鎮政府西約100米,封土高11米,面積3500平方米。黃歇初為楚頃襄王左徒,曾同太子完在秦國作人質。考烈王元年黃歇任楚令尹。《史記·春申君列傳》:賜封春申君淮北12縣,后改吳墟。黃歇為相25年,富有學識,同孟嘗君、平原君、信陵……[詳細]
  小孫崗遺址位于淮南市潘集區高皇鎮老胡村小孫崗村民組遺址為一不規則形臺地,高出地表約有4米,東高西低,南側因早年取土呈陡坡狀,北呈緩坡狀,面積達10000平方米。遺址上現為農田距淮河水道約有1000米。遺址地表散布有夾砂紅陶錐狀鼎足、夾砂紅陶罐殘片、泥質紅陶器口沿等北辛至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殘片及螺殼、蚌殼、少量的獸骨等。南……[詳細]
  魏家古堆遺址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區史院鄉龐崗村魏郢村名組。該遺址為不規則臺地,高出地表3.6米,面積近2萬平方米,現遺址為農田。地表有早期陶殘片,主要為夾砂紅陶、泥質紅陶、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另有少量雷紋印紋陶;此外,還發現有少量漢代磚石瓦殘片。遺址西側因早年取土形成斷面,距臺地表面下1.6米處有螺殼密集層。從遺址上采……[詳細]
  大孤堆位于淮南市曹庵鎮孤堆村境內國道206與省道S102交口南側路旁。大孤堆古墓葬為一不規則形土堆,高出地表6米,顯得十分高大。頂部較平,長35米,寬30米;底部東西近70米,南北約50米,總面積約3500平方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地西北為古壽春城,是春秋蔡國、戰國楚國和漢淮南國的京畿要地,較為集中分布有春秋戰國及……[詳細]
  李三孤堆墓群位于安徽淮南市謝家集區雙廟村楊孫路路東。又名離散孤堆,為楚幽王墓,是迄今發現的唯一可以確認的楚國國王墓。出土文物近4000余件,時代明確、文化面貌清晰,成為楚國晚期器物斷代的標準器。2012年6月21日公布為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坑邊為基點,東60米到水溝西側,西55米到一水溝,南120米到……[詳細]
  賴山清真寺位于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孜鎮賴山村。坐西朝東,為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由門樓和一進院落組成。門樓廡殿頂,飛檐翹角,脊上立有瑞獸,下有一匾額,書“清真寺”三字,鎏金;下為雙扇木門,門兩側各有一刻龍首銜環石鼓,石質門檻;大殿面朝東,五開間,南北寬20米,進深8.3米。門為六扇,楣上有一組花卉為主的木……[詳細]
  報恩寺羅塑像漢安徽省壽縣報恩寺大雄寶殿內塑裝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安徽壽縣報恩寺大雄寶殿內泥塑十八羅漢塑裝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分立于大雄寶殿內東、西、北三壁下平面磚臺之上,這些羅漢造像,神光閃耀,栩栩如生,情態迥異,在滾滾波濤之中各踏一水族,似渡海狀,可以說是十八個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高僧形象系列。報恩……[詳細]
  硤山口《慰農亭》及摩崖石刻位于鳳臺縣城西南約3.5公里處的劉集鄉山口村硤山口:古稱硤石口,始于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山峽,西硤古時建有禹王廟,又稱淮河第一硤,古為據險屯兵之地,被歷代兵家稱為長淮津要,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之一,西硤石尚存淮上罕見的文物摩崖石刻,即公元1274年南宋夏松題石之《筑城記》,北側50米處西硤之巔(現位于……[詳細]
  青蓮寺遺址,所處時代為商周,位于安徽壽縣堰口鄉。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中心原有一座清代寺廟,名“青蓮寺”,故名。現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地表采集標本和1982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發掘遺物看,青蓮寺遺址主要為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器物主要有陶豆、鬲、罐、盆、盤、碗、杯、……[詳細]
  孫蟠大夫第位于六安市壽縣,年代為清。2012年,孫蟠大夫第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建筑主體全部。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0米。……[詳細]
  正陽關城門位于六安市壽縣,年代為清。正陽關,系中華名關之一,古稱潁尾,陽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早在東周中期已具雛形。《左傳》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來,次于潁尾”記載,以此計算,正陽關鎮已有2530多年歷史;又據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壽州志》載“東正陽鎮,州南六十……[詳細]
  劉少海宅位于六安市壽縣,年代為清。光緒廿六年(1900),州人劉少海在北過驛巷設一當鋪,與南過驛巷孫蟠開的“石舟當鋪”南北對峙,時人稱為“南當”、“北當”,非常有名氣。劉少海故居曾經做過中醫院的門診部。現在里面住滿了學生和陪讀的家長。2012年,劉少海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古建筑主體……[詳細]
  馬家孤堆位于淮南市謝家集區,年代為戰國晚期。2012年,馬家孤堆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備城遺址位于六安市壽縣,年代為商周—漢。2012年,劉備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遺址主體全部。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200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免费福利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不卡 | 色多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成久久一本网 | 中文字幕一本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