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城故址】位于相山南麓,明清之際城墻還斷斷續續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尚存部分遺跡,1963年文物普查時,遺留的部分城墻清晰可辨均為夯土筑成。底部寬60~70米,高2.5米,城廓西北缺角。在相山故城的東北,南城墻加西城墻上曾出土楚國貨幣(褲形,銘文為“殊布當忻”)、戰國銅短劍、銅碳等文物。七十年代以后,隨著新城市的建設……[詳細] |
![]() | 【共姬墓(皇姑墓)】位于淮北發電廠內的王姬山南坡。此墓覆土成阜。儼如崗巒,墓地周長324米,坡高60米,占地面積10余畝,其墳下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宋共姬墓”碑。“0”初期被砸壞,今無存。墓室的外廓南墻、西墻和部分東墻曾被挖開取石,在距墓室南34米的土層中發現一道東西方向12米長的1米見方的大石砌。在該墓已出土的……[詳細] |
![]() | 在淮北市相山。桓君山即桓譚(前23-50),漢沛國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能,為漢代著名哲學家、經學家。其哲學論文《新論》,一直成為無神論者反對靈魂不死有神論者的思想武器。相傳譚藏書于此,明崇禎年間(1628-1644)立于此間的藏書碑,至今猶存。……[詳細] |
![]() | 在淮北市相山南麓。占地9畝。據《宿州志》記載:北宋元豐間(1078-1085)賜額“顯通”。始建于西晉太康五年(284年)。歷代都有修建,現存建筑為清代結構。有大院3進。……[詳細] |
![]() | 【鳳凰山南麓墓群】位于古相城西南約1公里的鳳凰山南坡。過去在此處,渠溝村農民開荒經常發現漢墓。當地的農民家至今還存帶有石刻畫像的古墓石門,經鑒定為漢墓畫像石刻。故該處為漢墓群,面積約有150畝。……[詳細] |
![]() | 【劉窯古墓群】位于杜集區坡里鄉劉窯村西北鯉魚山東坡。東靠岱河,占地75畝,劉窯窯廠在此取土燒磚,經常發現古墓的磚石和墓穴。初步鑒定為漢代一大型漢墓群。……[詳細] |
![]() | 古城漢墓位于濉溪縣鐵佛鎮古城行政村孫樓自然村北,現封土形狀近橢圓形,殘高約5米,面積約2160平方米。1992年發掘。墓葬為同封異穴,封土下的兩座墓葬均墓向朝西。南側的一號墓為多室磚室墓,東西長163米。由對稱兩甬道及前、中、后三個墓室,共8個單元組成。青磚鋪地、頂。其南側甬道、后室及北側中室有壁龕。砌墻磚大多為素……[詳細] |
![]() | 安徽淮北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淮北市烈山區,是十大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之一,也是全國首個在煤礦開采形成的塌陷區上建設而成的濕地公園,該公園占地37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210公頃。南湖公園水面開闊,風光秀麗,沿湖岸邊楊柳依依,綠草茵茵,鮮花盛開,在這里,冬賞梅、夏觀荷、秋看菊,如今,南湖公園已成為了人們游覽、觀賞、休閑娛樂……[詳細] |
![]() | 老城石板街老城石板街,東起老濉河西岸,西至關帝廟巷南頭,全長1公里,街寬5米。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其建筑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現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濉溪城,俗稱“口子”,春秋戰國時期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時,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稱“濉溪口”。明時本地商人富戶多匯于此,為防匪亂,濉溪人于居民區四周挖壕設欄,濉溪……[詳細] |
![]() | 【乾隆湖風景區】位于濉溪縣城南端,面積約5平方公里。融農業觀光、休閑娛樂、商貿購物為一體。由安徽建工學院規劃設計,1998年10月濉溪鎮人民政府開工興建。景區風光優美,更有帝王勝跡軼事引人入勝。主要景點有:一、御膳房。進入朔正門,左邊為仿明清建筑御膳房。御膳房分4層高19.98米,取1998年建造之意,造型古樸典雅。正……[詳細] |
![]() | 臨渙文昌宮AA 臨渙文昌宮,始建于唐代,原名尚書宮,又名藏書宮,是歷代文人聚會的地方。至淮海戰役時,還有前后三進庭院,合瓦望磚,重梁抱柱,雕花門,方格窗,三級臺階,青磚鋪地。整座院子的地基是用土筑起的一個高臺,比周圍高出1-2米;南北長81米,東西寬36米,呈長方形,北邊較南端略寬。淮海戰役打響后,文昌宮作為淮海戰役指揮部,北院為總前……[詳細] |
![]() | 洪莊生態園洪莊生態園是烈山區洪莊村與廈門客商合作開發的高科技生態園,采取高檔花卉無土栽培技術培育了蝴蝶蘭、大花蕙蘭、一品紅、金邊瑞香等20余品種觀賞花卉,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詳細] |
![]() | 化家湖位于烈山鎮蔡里村北部,東外環西,因化家樓老莊而得名,也有“蔡里湖”的說法,其東北西三面環山,南岸是一條長2.8公里的大堤,形狀橢園,面積七千余畝,為淮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湖泊。據考古發現,化家湖遺址屬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遺址,地下含有大量的紅燒土,還有貝殼、獸骨、陶器、石器等,地表散落著各種器物殘件,如罐、……[詳細] |
![]() | 在相山的龍峰和虎峰南麓,有一座古廟叫顯通寺。老百姓都叫做“相山廟”。廟的東大殿里,有個御書亭。亭中立著一塊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惠我南黎”四個斗大的字。原來,在乾隆年間,經相山西北流向相山東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濫成災。安徽巡撫高晉奉命前來勘河修治。當他來到濉溪之后,又順便到了相山顯通寺,看……[詳細] |
![]() | 淮北市博物館創建于1976年,由著名考古學家、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題寫了原館標。博物館新館于2004年9月對外開放,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新城區中心,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一萬多平米,地域特色濃厚,造型別致。該館原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數萬余件,陳列面積5000余平方米。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詳細] |
![]() | 位于濉溪縣西南35公里的臨渙鎮文昌宮和鎮東6公里的小李莊。在淮海戰役期間,這兩處都一度作為整個戰役的總指揮部——0淮海戰役總前委的駐地。1948年底,根據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發生的變化,0中央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采取打殲滅戰的辦法,在淮海地區發起一次戰役,以殲滅敵軍大量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決定由-、陳毅、-、……[詳細] |
![]() | 南湖風景區位于淮北相城以南約5公里,其水體是由煤礦開采塌陷而成。面積約2。1平方公里。現已成為皖北地區最大的水上游樂風景區。 ……[詳細] |
![]() | 劉開渠紀念館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的4A級風景區——相山公園內。該館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莊重樸素,典雅氣派,是既有民族風格,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兩層仿古琉璃建筑,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陳展面積3200平方米,前后有六個展廳,院后是蒼松翠柏環抱著的劉開渠大師陵墓。在劉老夫人程麗娜女士的支持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詳細] |
![]() | 這個1萬多人口的小鎮經歷了3000年的歷史風雨侵蝕,而茶文化則自明代起便一代代“香煙”不斷,延續了600多年。那里茶香獨特,是淮北地區頗有名氣的古茶鎮。 清澈透明的古澮河水橫穿臨渙鎮東西,還有水質純凈甘甜的龍須泉在小鎮南端飛珠濺玉。這泉水泡制小鎮特有的“龍泉棒棒茶”,清熱解毒,健脾利濕,從大清早喝到掌燈時分,嘴不……[詳細] |
![]() | 雙堆集烈士陵園位于濉溪縣雙堆集南面,總面積106000平方米,東西長368米,南北寬292米,面積10.6公頃。烈士陵園于1976年籌建,1981年10月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落成,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于1988年10月竣工。陵園大門朝東,門內兩側各有一個面積為1250平方米的池塘,寬闊筆直的主干道通往紀念碑。南部的尖谷堆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