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瑯岙橋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城北街道六份村。根據《光緒太平縣志》載瑯岙橋原為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瑯岙閘,后因此閘有礙排澇,改閘為三孔石拱橋。瑯岙橋南北向,橫跨麻車港,由平橋與拱橋連接而成,平橋為現代所加,長31.5米,寬3.1米,面積為97.65平方米。拱橋長37.27米,寬4.45米,總面積約306平方米。……[詳細] |
![]() |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團總指揮部駐地舊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塢根鎮洋呈村童家里。臺門為磚木建筑,面闊3.9米,進深12.34米,高2米,面積為9平方米。臺門里房屋及圍墻已被拆毀。塢根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團(師)的總指揮部就設在這個臺門里。臺門已是塢根老革命根據地留下來的唯一革命遺址……[詳細] |
![]() | 老屋山窯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大溪鎮塘嶺村東端,根據出土的器物造型、釉色等判斷為宋代窯址。坐北朝南,窯址沿山坡東西長200米,山坡至田垅南北寬50米。遺址分布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堆積層厚1—7米。窯具有大小不等的筒形通缽,束腰,墊餅、支丁等。器物有瓶、壺、罐、碗、碟、粉盒等,器型有坦口、卷口。釉色、胎釉結合緊密,多青……[詳細] |
![]() | 新河馬家巷4弄11號民居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新河鎮西城居馬家巷4弄—11號。俗稱馬家里,根據群眾介紹與建筑形制判斷建于民國。坐北朝南,原為二進院落,現殘存臺門、東西廂房、過廳及部分后屋。東西長26.03米,南北長42.04米,面積為1094.3平方米。八字形磚砌臺門,門框嵌青石對聯“陘接龍山青橫北郭,門環雉蝶瑞啟南薰……[詳細] |
![]() | 聯樹橋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澤國鎮聯樹村保護范圍053號旁,據傳以前其地有一棵大樹連接兩岸,可行人,后人于此建橋,故名。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民國三年(1914)重修,后來整修升高。五孔石梁橋,橋東西向跨聯樹橋河,橋長51.6米,寬2.86米,面積為271.4平方米。橋墩為石伸臂梁式結構,用仿栱形的條……[詳細] |
![]() | 水仙岙碉堡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石塘鎮水仙岙村下嘴山頂。碉堡面海環山,位置險要。碉堡呈圓形,用塊石疊砌,礪灰勾縫,半徑1.43米,高2.72米,面北開門。東、南、西面海,開有7個-眼。離碉堡約10米開有壕溝一道。壕溝依山沿開挖,深約0.2—0.8米,寬約1.2米,長約27米。據當地百姓所言,碉堡為解放初解放軍為抗擊土匪……[詳細] |
![]() | 中山村鳶泉位于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中山村澄海西路23號門前。建于民國二十五年六月(1936)。井身圓形,塊石砌筑,白石六角形井圈,用六塊開出榫頭的大石板扦合而成,每邊長65厘米,厚14厘米,高60厘米。西面井圈外側上寫有“鳶泉”二字,其相鄰井圈上刻有“民國二十五年六月立”。水井規矩厚重,泉水清澈甘甜,是居民生活水源。望雨……[詳細] |
![]() | 溫嶺烈士陵園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太平街道東門村瓦嶼山南麓,占地30余畝,初建于1958年,1963年和1974年兩次重修和擴建,后來又逐年進行整修。陵園山巔的平臺上有烈士紀念塔,塔頂飾一顆紅星,塔身正面是毛澤東題寫的“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餾金大字。鑲嵌在塔基上方的青石碑,鐫刻著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的親筆題詞。陵園內……[詳細] |
![]() | 崇國寺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新河鎮鐵場村,根據明嘉靖《太平縣志》記載,崇國寺始建于晉咸和年間,初名普光寺,宋祥符元年重建,改名崇國寺。明清及現代重修,為溫嶺著名古剎。崇國寺在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兩側分布地藏殿、僧舍等建筑,總面積約2568平方米。崇國寺掩映在綠樹叢中,風光秀美。崇國寺現存建筑除天王殿……[詳細] |
![]() | 石梁纂位于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長嶼硐天八仙巖景區東南,原為古采石場。相傳元末明初,當地百姓用石梁纂成祠廟,故稱石梁纂寺,后供奉漢儒學家董仲舒,因傳董仲舒謚岱石尊王,又稱岱石廟。今廟前為石牌坊,從石牌坊入內,進二門有屋二進,第一進樓房七間,后為石板道地,大殿在洞內,洞深25米,寬36米,高約30余米,上有透天洞,陽光從此處……[詳細] |
![]() | 新金清閘俗稱廿二洞閘,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濱海鎮閘南村金清港垃圾匯。民國21年(1932)議定在垃圾匯建新金清閘。由省水利局工程師胡布川設計,晏華璋工程師主其事、林汝哲副工程師輔之,中華興業公司投標承包施工。是年10月1日正式動工,至23年(1934)8月8日竣工,耗資38萬元(銀元),由溫黃兩縣按6.5:3.5分攤……[詳細] |
![]() | 假山橋相傳始建于宋代,明清及民國重修。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澤國鎮下街路廊邊上,南北向橫跨中河之上,為單孔石拱橋。橋長12米,寬2.42米,拱劵以縱聯分節并列砌筑。橋面中心為一平臺,兩側設12級臺階。橋面兩側立有望柱、欄板,望柱每側6根,欄板每側5塊。望柱頭多雕仰覆蓮紋,欄板雕刻精美,或為荷花池塘紋、或為牡丹鳳凰,綴著……[詳細] |
![]() | 文峰塔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松門鎮幸福村翠屏山(象鼻山)。建造時間約在清初,民國8年重修,塔身造型、鋪作、裝飾頗多改樣,已非原塔舊貌,但通體靈秀挺拔,玲瓏可觀。塔平面呈六邊形,樓閣式,七層,磚石結構,底層邊長約1.46米,高約16米,占地約6平方米。其石雕和塔窗裝飾最有特色。石基座雕有金錢、花草、祥云等紋樣,塔窗或方或……[詳細] |
![]() | 戴氏宗祠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溫嶠鎮上街村,據當地村民介紹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400多平方米。經歷代維修,現存建筑為一小四合院,包括照壁、臺門、東西廂房、后堂及天井,照壁為1995年新建。臺門面闊五間,明間進深三柱五檁,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上雕刻回紋、花草、獸紋等。東西廂房面闊三間,兩層。后堂面闊五間,明間進深六……[詳細] |
![]() | 東海天后宮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石塘鎮東海村。始建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民國6年(1917)重修。建筑為四合院式,由山門、戲臺、正殿和東西廂房組成,中間為天井,面積約583平方米。正殿七開間,重檐歇山頂。明間為五架前后廊,其他各間為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兩廂各三開間,有樓。樓上走廊供看戲人坐、站,精雕的木欄桿富有地……[詳細] |
![]() | 紅十三軍紀念碑位于中國工農軍第十三軍第二師烈士陵園內。陵園1985年興建,陵園近山顛的平臺上高高聳著烈士紀念碑。碑高15米,長4.1米,寬2.6米。其碑座為青石砌成,長4.53米,寬3.03米,面積約13.7平方米。碑體用鋼筋混凝土澆成,碑正面為張愛萍題詞:“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師紀念碑”,下面有中共溫嶺縣委、縣人……[詳細] |
![]() | 雙門洞摩崖位于長嶼硐天風景區之雙門洞外洞四壁上,總面積約50平方米。共有摩崖四處:“云月往來”摩崖,行書,陰刻,正文“云月往來”豎列一行,右款為“民國十有五年歲在丙寅孟秋”,左款為“慕虞聞韶題”。“酷暑絕跡”摩崖,行書,陰刻,城關張燮敖書。“亦一洞天”摩崖,篆書,陰刻,正文“亦一洞天”,橫列一行,左款為“中華民國十有四……[詳細] |
![]() | 張元勛舊居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新河鎮東門街122弄沈家墻里。坐北朝南,原為三透九明堂式建筑。前透和東西廂房因人為改造已毀。現存的中、后透及東西廂房基本保留了建筑原貌。中為天井,由石板鋪成。現存建筑占地面積約1330平方米。中透七開間,中三間構成中堂,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梁帶前后雙步加前后廊。后透五開間,明間構成后堂……[詳細] |
![]() | 盤山古道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大溪鎮陳洋村盤山嶺。盤山古道曲折盤旋于盤山嶺上,古道鋪砌石階,遇水則置石矴或橋,道中設路廊以供行人休憩。盤山古道為舊時臺溫門戶,商旅要道,保存大體完好,附屬石矴、石橋、路廊等,形態多樣,富地方特色。嶺腳路廊,位于陳洋村洪武尖山山腳。木石結構,面闊3間,五架梁前后廊,共用柱16根,柱上刻有出……[詳細] |
![]() | 臨江樓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溫嶠鎮江廈村4—137南。根據村民回憶與建筑判斷建于清代,坐東朝西,木石結構。為三開間重檐硬山頂樓房。東西長7.64米,南北長8.61米,面積為65.78平方米。明次間穿斗結構,為五架梁帶前廊后雙步用7柱。臨江樓底層基本架空,前后通透,有點類似過街樓,舊時儲存貨物。二樓臨江一面開有排窗,明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