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嘉興市旅游

嘉興市旅游景點介紹

  汪胡楨故居座落在嘉興市南門,舊稱汪家花園。花園始建于1924年,舊時占地四畝九分,瀕鴦湖而建,古木參天,環境清幽,2015年故居對外開放。1948年,先生51歲,一心抱負“水利救國”,半生治水卻壯志未酬,他是渴望有所作為。在30年代,主持編制《導淮工程計劃》、《整理運河工程計劃》,卻得不到國民政府重視,計劃束之高閣,極大刺激了汪胡楨的心,這次回鄉,準備退出江湖,在宅院旁種些瓜蔬,植草蒔花,居園奉母。便重建居室,建筑平面呈工字型,命為“湖濱小筑”。……[詳細]
禾豐造紙廠舊址
  禾豐造紙廠舊址位于嘉興市南湖區南湖街道,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1923年。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禾豐造紙廠舊址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嘉興火車站舊址位于嘉興市南湖區解放街道,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年代為民國。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嘉興火車站舊址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崇德孔廟
  崇德孔廟又名文廟,位于崇福鎮中山公園內。由大成殿、欞星門、文璧巽塔、泮池等組成。崇福鎮是原崇德縣的縣治所在地,崇德孔廟是崇德縣學的主體建筑,始建于宋元豐三年(1080),現存大成殿為清代同治四年(1865)重建,計五間,面闊20.6米,進深14.9米。平地起建,后金柱柱頂石呈方塊形,加鼓墩,柱用包鑲法;前金柱柱頂石用復盆式加鼓墩,不用包鑲法,系利用明代舊物。檐柱用正方體花崗巖,歇山頂,飛檐翹角,板瓦屋面、脊飾已無。崇德孔廟除大殿外還有較完整的附屬建筑,現存古跡有大殿正南方的欞星門、欞星門兩側有清道光十七年雕琢的石獅一對,南有明代嘉靖年間開挖的泮池,東有清咸豐三年重建的文璧巽塔,形象地寓意了文房用品筆和硯,較完整地保存了傳統孔廟的布局。1981年桐鄉縣人民政府公布崇德孔廟大成殿及文璧巽塔為縣級……[詳細]
  夏氏府第位于桐鄉市梧桐街道,年代為清。夏氏府第位于梧桐街道永寧社區夏家浜,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合院式布置,存中、右兩路建筑,中路存四進,由門廳、大廳、后廳、后樓及天井、廂房等組成,右路存三進,由樓廳、后樓、后院輔房等組成,占地面積2590.83平方米,建筑面積3830.11平方米。中路主廳為三開間平廳,明間闊5.60米,次間闊4.4米,明間東西縫抬梁式,金柱用復盆式柱礎,東次間東縫,西次間西縫,分別為穿斗式。闌額浮雕精細,梁柱用材粗壯,具備明代晚期建筑風格。據民間流傳,夏氏府第為明代夏姓尚書府第,因地方文獻缺夏尚書人物傳記資料,所以屋主的確切身份及建筑詳細年代無從考證,從建筑規模和建筑等級看,整個府第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建筑等級高,符合民間流傳中屋主的官職身份。夏氏府第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詳細]
  海寧海塘位于海寧市,年代為清。在錢塘江現存海塘中,海寧海塘縱深防御體系遺產要素最為完整,保存長度最長,是古海塘持續利用至今的典范。海寧海塘修筑的最早文字記載始于唐代(71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有意思的是,自唐代至明末之前,“海塘”的稱呼也在不斷變化,南北朝前稱防海大塘,宋前稱捍海塘,宋時稱海晏塘,元時稱太平塘,明時稱障海塘,直到清朝時期才被稱為海塘。錢塘江海塘有“海上長城”之稱。現在的海寧海塘西起翁家埠,東至高陽山,全長約53600米,占北岸海塘總長的33.5%,其中這一次申遺的海塘部分是一線臨江海塘,它西起老鹽倉壩,東至塔山壩全長約32558米,約占錢塘江海塘所有現存一線海塘的49.0%。值得一提的是,一線臨江海塘現存有清代魚鱗大石塘、近現代混凝土塘等塘型,其中魚鱗大石塘占8……[詳細]
中錢錢家祠堂
  中錢錢家祠堂位于海鹽縣沈蕩鎮,年代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埭姐妹橋位于平湖市新埭鎮,年代為清。青云橋俗稱“南柵橋”,位于新埭鎮新埭社區中大街,太平橋俗稱“北柵橋”,位于新埭鎮新埭社區落北港,應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至四十四年(1779)之間。兩橋南北遙遙相對,被新埭人民稱為“姐妹橋”,2017年1月13日,太平橋和青云橋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青龍橋位于大云鎮西莊街,建于清代。2011年5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該橋占地48平方米,為單孔石拱橋,橋長15.9米,橋面寬2.9米,橋堍寬3米。拱圈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東西各有19級臺階。該橋是大云鎮境內現存年代最早的橋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青龍橋座落在大云禪寺東南角僅十來米。大云禪寺是嘉善歷史古剎,曾梵音遠播,香火鼎盛,而青龍橋則是香客進出大云寺的主要通道。2001年雖重建大云寺,古剎重現輝煌,但青龍橋因其邊上建了通汽車的水泥橋,使青龍橋變成了斷頭橋,從此被失寵冷落。橋面破損嚴重,2015年大云鎮對其進行了修繕。……[詳細]
  積善橋位于陶莊鎮朝北灘路。據清光緒《嘉善縣志》記載:清乾隆六十年(1795)建。2004年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積善橋占地52平方米,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跨凈池漾南出口,橋長17.9米,橋面寬2.4米,橋堍寬2.9米,矢高3米,拱跨6.6米。拱圈縱聯并節分列砌置,橋面有欄桿及2對望柱,千斤石花紋為中心一個風火輪,四面四個如意。東有14級臺階,西有20級臺階。該橋在陶莊鎮屬年代較久遠的古橋,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該橋橋耳、望柱、千斤石花紋雕刻特別秀美。雖邊上已建水泥橋,此橋早已不用,但因橋體傾斜加深,橋面破損嚴重,2015年1月,陶莊鎮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詳細]
11、廣安橋
  廣安橋位于天凝鎮欣楊村池口36號南。清光緒《嘉善縣志》記載:明成化十年(1474)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修。2004年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廣安橋占地42平方米,為三孔石板平橋,東西走向跨四十二浜口,橋長20.9米,橋面寬1.8米,橋堍寬2米。橋面鋪三塊長條石,中間有石刻“重建廣安橋”,無欄桿和望柱。橋墩由三塊條石豎砌,橋基用塊石壘疊。西有臺階8級,東有臺階10級。當時這里人口眾多,浜口也較多,此地稱四十二浜口,廣安橋為居民提供了眾多便利。2015年8月,天凝鎮對基進行了全面修繕。……[詳細]
12、安東橋
  安東橋位于天凝鎮天凝村安東橋自然村順六港北水閘。始建清代,20世紀40年代重建,60年代改建水閘。2010年5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安東橋占地46平方米,為單孔石板平橋,東西走向跨順六港,橋長17米,寬2.7米。橋身砌二條凹槽,可作簡易水閘。有實體欄板及2對望柱。東有11級臺階,西有16級臺階。該橋保存完整,并且簡易水閘橋在嘉善還是第一次發現,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詳細]
13、寶善橋
  寶善橋位于天凝鎮洪福村福善涇88號西南角。清光緒《嘉善縣志》對寶善橋有記載。2004年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該橋占地60平方米,為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跨福善涇港,橋長18.3米,橋面寬2.9米,橋堍寬3.3米,矢高3.3米。拱圈縱聯并節分列砌置。南有22級臺階,北有25級臺階。該橋歷史較久,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寶善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由于年久失修,橋梁日漸破損,橋面上的大多數石板已經錯位松動,橋的一側護欄已掉落。2015年5月,天凝鎮政府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橋面石板、護欄等進行加固、清理、整修,恢復了該橋原有的歷史風貌。……[詳細]
14、安福橋
  安福橋位于天凝鎮洪福村俞家木橋自然村。2010年5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2017年4月,和瑞林橋、圓通橋、安壩橋、三里塘橋并列為“天凝古橋群”,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福橋占地34平方米,為三孔石板平橋,南北走向跨俞家橋港,橋長19米,橋面寬1.8米。橋面鋪三塊長條,橋墩用三塊長條石豎砌,橋中孔兩側刻有“民國二年(1913)新建安福橋”。有欄桿及4對望柱,望柱雕刻精美,紋飾有花卉、草龍、太極鳥等。南北各12級臺階。該橋年代較久遠,且保存基本完整,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詳細]
15、安壩橋
  安壩橋位于天凝鎮天凝村溇西自然村。2010年5月公布為縣級保護點,2017年4月,和瑞林橋、圓通橋、安福橋、三里塘橋并列為“天凝古橋群”,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壩橋占地39平方米,為單孔石板平橋,東西走向跨官溇港,橋長16.8米,橋面寬2..2米,橋堍寬2.3米。橋墩由塊石壘疊,中間用四塊長條石豎砌,橋面鋪四塊長條石,橋孔兩側刻有“民國乙丑年(1926)建造”,有欄桿及2對望柱,東西各有12級臺階。該橋年代雖并不久遠,但保存較完整,是研究民國橋梁的實物例證。……[詳細]
16、瑞林橋
  瑞林橋位于天凝鎮天凝社古鎮路100號西南。清光緒《嘉善縣志》二十區圖上有記載,因望柱刻有獅子,又稱獅子橋。2004年1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2017年4月,和圓通橋、安壩橋、安福橋、三里塘橋并列為“天凝古橋群”,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瑞林橋占地66平方米,為三孔石板平橋,南北走向跨天凝南市河,橋長26.3米,橋面寬2.1米,橋堍寬2.5米。橋墩用四塊條石豎砌成,橋面鋪四塊長條石,有實體欄板及4對望柱,望柱柱頭雕刻成石獅子,南北各13級臺階。此橋最早建于清代,至今仍在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中承擔重要的作用。此橋最富特色的是橋墩為4塊條石組成的排柱墩,條石欄桿和4對望柱,望柱柱頭雕刻形狀各異的坐獅。可惜的是4對石獅共8只,有1只已受損被毀。……[詳細]
17、安瀾橋
  安瀾橋位于天凝鎮洪溪社區中新街32號南。2010年5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該橋占地54平方米,為三孔石板平橋,南北走向跨洪港岸港,橋長18.8米,橋面寬2.4米,橋堍寬2.9米。板面由四塊長條石鋪成,橋中孔刻“重建安瀾橋中華民國五年(1916)”。南北欄桿各缺失一塊,橋南10級臺階,橋北13級臺階。安瀾橋在當地很有影響,而且保存較好,是我縣研究民國橋梁的實物見證。安瀾橋初建年代無考,橋雖小卻有三孔,橋梁、橋柱均有文字雕刻和飾紋。橋中孔刻“中華民國五年(1916)”、“重建安瀾橋”,具款為“洪溪仝人經募”。其橋聯,東側為“泉水朝宗南連馬塔,萬商云集此跨虹溪”,西側為“一木難支人虞緘頂,群賢緣助石建安瀾”。聯中的“虹溪”即現在的洪溪,“馬塔”想必指現在的馬塔村這個地方,聯中還道出了橋名“安瀾”……[詳細]
18、耳順橋
  耳順橋位于姚莊鎮北港村北港自然村。清光緒《嘉善縣志》記載:清乾隆五年(1740)建,道光二年(1822)重建。2011年5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該橋占地56平方米,為三孔墩式石平橋,南北走向跨北港,橋長23.6米,橋面寬2米,橋堍寬2.4米。橋墩用塊石壘疊,橋面中孔橫鋪15塊小石板,南北兩邊各鋪11、10塊小石板,有半圓型橋欄,南有7級臺階,北有6級臺階。該橋是嘉善縣內唯一一座橋面石板橫鋪的石橋,且年代久遠,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耳順橋最大的特點是橋面石板橫鋪,這樣從橋面上走時,會發出石板撞擊的聲音。據說這不是橋被損壞的緣故,而是造橋者特別的用意。該橋的南面原有一許家廳,因當時強盜多,主人在造橋時,把橋面刻意設計成走路會發出石板撞擊的聲音,如有人急急從橋上走過,必然會發出一連串的石板撞……[詳細]
  步云橋位于羅星街道鑫峰村俞家浜自然村東南,建于清代。該橋占地49平方米,為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跨塘南港,橋長15.2米,橋面寬2.9米,橋堍寬3.2米,失高3.6米,拱跨7米。拱圈縱聯并節分列砌置,橋頂千斤石刻蓮花紋,南有11級臺階,北有12級臺階。此橋為研究我縣境內橋梁的特征及歷史提供了詳細的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步云橋早已廢棄不用,隱藏在一片荒野之中,坑坑洼洼,幾無道路。幸在村部碰到當地文保員王女士幫忙帶路,才尋得此橋。此橋是嘉善和嘉興間的界橋,奇怪的是整個橋身尚較完整,但橋面的條石均被人為地移至橋堍,后有媒體透露,原來是嘉善方想將此橋遷移縣城某公園內,尚在和嘉興方協商中。……[詳細]
20、全嘉橋
  全嘉橋位于羅星街道柳洲公園內,建于清代。2011年5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點。全嘉橋占地20平方米,為單孔石板平橋,南北偏西走向,跨柳洲公園內小河,橋長11.4米,板面寬1.1米,橋堍寬1.8米。橋墩由塊石壘疊,上置天磐石,橋面鋪兩塊石板,無橋欄,兩側刻有“重建全嘉橋”、“道光十年(1831)”等字,兩邊對稱草紋。南北各有9級臺階。該橋保存較為完整,為研究清代橋梁特征提供了實物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全嘉橋是全縣最小的文保古橋,保存完整,精致優美。小橋座落在柳洲公園北側不起眼的地方,但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給公園平添幾分古樸、淡雅和恬靜。……[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男人的天堂 | 日韩少妇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