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在泰興市黃橋鎮布巷封家園有一座看起來并不起眼的民居,這間民居大門朝西,共有正屋三間,廂屋十間。這座民居樸實無華,但在普通的屋舍里誕生了一位學富五車、為祖國科學研究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王德寶。1918年王德寶出生在黃橋鎮,1940年從國立中央大學畢業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出國留學并獲得博士學位。1954年,學有所成的王德寶放棄了國外的研究工作,毅然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并進入上海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從此為中國的核酸研究奉獻了一生。王德寶在中國最早開展了核酸生化的研究工作,是中國核酸研究、生產和教學的開拓者,編寫了中國第一本核算講義,參加并領導世界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tRNA)的研究工作,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使中國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水平……[詳細]
  千年的歷史文化名鎮黃橋少不了許多歷史在歲月里留下的印記,直來橋紀念碑就是一個。直來橋村,因直來橋而得名,而直來橋紀念碑正是為紀念直來橋重修而專門立的一塊石碑。直來橋紀念碑高2米,寬0.8米,碑上刻有碑文,碑文上記載了重修直來橋的全過程。清代嘉慶年間,邑人丁豐占出于民生的考量,發起了直來橋的重修工作,直來橋修建完畢后,滿懷喜悅的人們在橋旁立碑紀念。二百多年的日月過去,古直來橋已經不在,空余一塊石碑向人們訴說著曾經有過這么一件盛事。現在人們在石碑上修建了一座碑亭,用以保護,并在直來橋紀念碑旁新修起一座直來橋。新舊更迭,紀念碑還會陪著這新直來橋,在未來的歲月里像舊時那樣一同靜看橋上人們來來往往、人生百態、更替輪回。……[詳細]
黃橋裕泰和茶葉店
  裕泰和茶葉店地處歷史文化名鎮黃橋最繁華的東大街,它于1870年由胡氏投資興辦,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是老黃橋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裕泰和茶葉店的創始人是胡氏第44世、胡錦濤主席的高祖胡沇源。胡沇源年輕時家境貧困,從安徽績溪來到江蘇東臺,從專門采購徽州名茶的水客作起,一直將茶葉生意做到上海、泰州、姜堰和黃橋,并成為響當當的字號。裕泰和的最后一任老板是胡沇源的曾孫胡靜之,他從母親手中接管了茶莊,兄弟間相互合作,同舟共濟,終于使胡氏茶號發展到上海等周邊省市,形成了連鎖經營的形式,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裕泰和特別注重服務和質量,熱忱接待上門之客,設立太師椅和勤凳招待八方客,免費給行人飲茶解渴、小歇安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流連忘返,生意在飲茶聊天中輕松做成。“潤物無聲”,這正是胡家經商的成功之道。……[詳細]
  蕭盛龍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勞動人民,但普通的他卻干了一件不普通的英勇事跡。1941年蕭盛龍出生在泰興市廣陵鎮南蕭村,青年時品學兼優的他考入江蘇省揚州中學讀書,1964年被分配到六合縣化肥廠工作。在化肥廠工作的這段日子里,他踏實勤懇,努力認真,先后擔任過技術員、團支部書記、車間主任等職務。1966年12月6日,工廠的閥門車間發生事故,濃煙彌漫,為了搶救階級同志的生命財產,他果敢地沖入了濃霧之中排除故障,英勇犧牲。根據他的無畏事跡,原中共六合縣委追認他為中共黨員,蕭盛龍的家鄉也為他建起這一座烈士墓。蕭盛龍烈士墓占地40平方米,目前有一座青石砌成、高達4.5米的墓碑,墓碑上題有“蕭盛龍之墓”,碑后鐫刻著他的生平事跡。2010年被泰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蕭盛龍烈士墓靜靜地佇立在北蕭村中,……[詳細]
  蕭人夫烈士犧牲時年僅二十四歲。1923年1月23日,蕭人夫出生在江蘇省泰興。1938年,年僅十五歲的蕭人夫投筆從戎,抗日救國,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先后擔任過抗大人事科科長、區長、團參謀長、營長、教導員等職,在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皖南事變中他率領部隊迎接新四軍東進,與日偽軍浴血奮戰七天七夜,終于凱旋蘇北。后又隨陳毅粟裕轉戰江淮,參加黃橋決戰和蘇中七戰七捷等戰斗,屢建功勛。一九四七年,蕭人夫隨軍南下,不幸在丁家橋戰斗中壯烈犧牲。為了緬懷烈士,2002年泰興市人民政府出資重新修建烈士墓,并建成蕭人夫烈士陵園。整個陵園占地360平方米,內有烈士墓和烈士紀念碑各一座。烈士紀念碑碑高10米,用漢白玉制成,上寫有蒼勁有力的“蕭人夫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十年烽火英姿勃發,指揮……[詳細]
  坐落在廣陵鎮曹市村的徐斌烈士墓修建于1950年7月,后來被重新翻修,如今占地面積40平方米。徐斌烈士墓由墓碑和墓身組成,墓身周圍砌有水泥欄桿,雖然外面看起來樸實無華,但站在墓前依然能夠感受到徐斌烈士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徐斌是華東二級英雄,也是泰興的驕傲。在國家危難之時,徐斌烈士滿腔熱血地奔赴延安抗大學習,學成之后便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為國效力,先后參加了抗日和解放戰爭。解放之后,他擔任了二十軍五十九師一七七團一營副政治教導員。工作中,他依然充滿了熱血和斗志,盡忠職守、任勞任怨,最終過度的勞累讓他倒在了工作崗位上。1960年徐斌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上海,去世后被追認為烈士。雖英雄已去,但是坐落在鄉野之間的烈士墓仍如烈士生前一樣,不管風霜雨雪、日夜變換,堅定地守護著他的故土和人民。……[詳細]
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紀念館
  1924年初,沈毅受黨的指派到泰興傳播革命真理,開展農民運動。1926年初秋原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在泰興刁家網(刁氏宗祠)成立,次年底改建為泰興縣特別支部。1928年初,“特支”改建為泰興縣委,沈毅任縣委書記。就在這一年的春天,在江北特委傳達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的鼓舞下,沈毅領導農民武裝舉行“五一”如泰農民暴-動-,后因敵強我弱而失敗,沈毅被懸賞緝拿,最終被逮捕而英勇就義。在1924-1928這短短的幾年間,沈毅在刁家網創立了揚泰地區第一個農民協會、農民運動委員會及塾師聯合會,建立了揚泰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個合作社——醒農合作社,領導了大規模的“七·二”圍城斗爭和震撼大江南北的“五·一”農民暴-動-。毛澤東曾在1926年《向導周報》上發表的文章《江……[詳細]
東方禪寺遺址
  東方禪寺坐落在泰興市古溪鎮,始建于唐末,興于北宋北宋嘉佑年間。清嘉慶二十年,四方信眾捐資重修,建成殿房九十九間半,盛極一時。然而抗戰時期正殿及部分殿房毀于兵火,文革--中古寺遺存被毀壞殆盡,只留下“東方禪寺”一座古碑。東方禪寺在當地被稱為西寺,除了供奉平常寺院皆有的諸佛菩薩之外,東方禪寺還有自己的-伽藍——東岳神君,在當地留下了諸如“東岳顯圣靖江城”、“張王顯圣乾坤鎮”、“懲罰神馬釘鐵掌”等膾炙人口的傳說。相傳東岳大帝坐鎮一方,護得百姓平安興旺,可有一日不知何處的一陣妖風讓鎮上百姓得了無法醫治的怪病,百姓便去拜求東岳大帝。東岳大帝立即向玉皇大帝稟報,玉皇大帝便派張王菩薩下屆行醫。張王菩薩聽聞怪病,心急如焚,變作一個郎中騎著杏紅馬,路過鎮上一戶員外家。這員外的兒子正得了此怪病,張王菩薩為這家少……[詳細]
209、大生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泰興市原大生鎮政府東南十米,有一座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古橋——大生橋。光緒十二年《縣志》里記載,大生橋原名為“大孫橋”,至于為何改叫大生橋,有兩種傳說。一說在大生橋東面有一小石橋,橋面僅有三塊長石條,叫“小孫橋”,大生橋與之對應便叫“大孫橋”;一說本來是叫“大僧橋”,由于泰興的方言緣故,逐漸喊成“大生橋”。但不管是何種緣故,大生橋影響著一方水土,民國元年它所在鄉鎮因它得名“大生鄉”,后撤鄉建鎮,就成了今天的“大生鎮”。大生橋是一座五孔石拱橋,橋身長約24.5米,寬4.28米,中孔寬7.9米,次孔寬5.2米,橋孔弧度大于半圓,拱石西縱橫分節并開式,青石鋪就,造型古樸。大生橋的五孔在清末時便只余四孔,現在河東的一孔也埋入了河灘中看不見了。水淺時橋墩腳處會露出約三十公分的平壩石塊,好似一條走廊。從……[詳細]
玄壇廟古戲臺
  在江蘇省泰興市濱江鎮長溝村南部曾經有一座玄壇廟,歲月輪轉變化,玄壇廟在時光風化中消失,只余下一座古戲臺。玄壇廟古戲臺仿佛從很久以前就一直默默陪伴在長溝村村民左右,沒有人知道它始建于哪一年,只能從它后屋桁梁上刻著的“大清嘉慶四年重修”的題記上得知一點有關它年歲的消息。戲臺為歇山屋面,高7.5米,面闊8.7米,進深4.5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5.3米高的戲臺,下層是2.2米高的過道。臺下兩側有樓梯與上層相通,臺后有三間兩層樓屋相連,底層與臺后樓屋為一整體,用作過道。如今古戲臺的一層置有神像、香爐香臺,即使玄壇廟不在了,村民在戲臺里繼續虔誠地供奉著神明。1987年泰興市人民政府把這座不知年歲的古戲臺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總是因為它未知的神秘而讓人著迷,不知道時間的縫隙里能不能再次看到古戲臺上……[詳細]
襟江書院及石刻
  王勃《滕王閣序》有言道“襟三江而帶五湖”,襟江書院由此而得名。以《滕王閣序》作為名字的出處,也是希望在書院里讀書的莘莘學子們能夠擁有廣闊的胸襟,老當益壯,窮且益堅,永遠不要失去雄心壯志。襟江書院始建于清咸豐十年至十一年間,1987年重修。現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門、重門、廂房、講堂組成,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80平方米。大門面闊三間9.15米,明間辟將軍門,門楣懸“襟江書院”字匾。1987年重修時將大門兩側廂房拆掉兩間,大門北移13米,東西耳房為后期加建。重門,亦稱“儀門”或“二門”,面闊三間9.15米,兩側有剁頭墻。講堂為書院的主體建筑,位于三進院落北端,面闊三間12.35米,進深七架9.7米,硬山頂,哺龍脊,前為鶴脛軒,園堂作,抬梁式梁架,用料碩大,做法古樸。堂前有青石月臺,面……[詳細]
黃橋戰役支前委員會舊址
  黃橋何家是鎮上四大家族之一,家傳悠久,從南宋至今已有三十余代。位于黃橋鎮珠巷西首的何氏宗祠,記載著這一大家族的歷史。何氏宗祠被稱為江北第一祠。這江北第一祠是中國新聞記者協會主席邵華澤題寫的,他還題寫過一個“江南第一祠”——胡錦濤同志祖籍安徽績溪的胡氏宗祠,一南一北,兩個第一祠,遙相輝映。何氏宗祠主體為明清建筑,其中三間敞廳和門樓是明代建筑,五間兩層的大樓則是清代建筑。可惜的是1991年五間清代木結構樓房毀于火災,現在看見的是按照原樣復原的。雖然如此,現在漫步在何氏宗祠里,還是能感受到蘇北古建筑的魅力。何家是官宦人家,宗祠里每一個磚雕石砌都有特殊的寓意,比如大門的門楣上有四塊突出的柱頭,這柱頭叫門簪,是代表門第的,只有官宦三品的人家才有資格使用。古老的宗祠的一磚一瓦里都藏著許許多多的故事,但是……[詳細]
泰興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
  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根據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華中、開辟蘇北的指示,率蘇南主力經揚中縣北渡長江,到達江都縣吳家橋地區,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改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同年10月,為保衛蘇中抗日根據地,陳毅領導的指揮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戰勝了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所率政府軍89軍1.5萬,殲滅其一萬一千余人,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勝利。黃橋決戰前陳毅、粟裕等就在黃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的大樓上開會、辦公、住宿,研究制定了“聯李、擊敵、反韓”的一系列戰略方針。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又叫“工字樓”,坐落在黃橋鎮分黃河以南,是一座仿德國式建筑,1924年韓士元等人為籌建私立黃橋中學而建造了它。1940年,工字樓成為了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在振奮人心的黃橋決戰前夕,陳毅同志在這里親自起草了《告全體指戰員書》、《告……[詳細]
新四軍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
  新四軍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這個名字有些長還有些難記,它其實還有個名字叫“丁家花園”。黃橋鎮上曾有四大望族,丁家便是其中之一,丁家花園顧名思義,是丁家的一座小園林。這是一個清代的園林建筑,園內回廊曲徑,雕梁畫棟,多竹堂、小于舟、桂花廳、蝙蝠廳、蝴蝶廳錯落有致,磚雕石刻,假山魚池,丹桂翠竹相映成趣。別致的蘇北園林已經很珍貴,但讓它更珍貴的原因還有二。一是在清代末年丁家出了一位足以載入史冊的后輩丁文江。丁文江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他學識淵博,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在動物學、古生物學、地理學、考古學、歷史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等諸多領域都有不俗的貢獻。丁家花園中丁文江童年讀書的地方也是新四軍挺進黃橋時陳毅的辦公場所,這就是丁家花園的第二點榮耀。1940年秋,新四軍渡江北上,……[詳細]
  口岸中學創始人故居,位于柴墟東路,300㎡左右,二進二院,典型的泰州地區建筑風格。趙友勤,生于1881年口岸趙家場,從小熱愛讀書,廣泛涉獵算術、歷史、地理等學科。18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南京大學前身——南京兩江師范學堂,畢業后懷著赤子之心先后到泰興張橋小學、宣堡小學、天津扶輪中學任教。1927年回到家鄉,主持口岸小學,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口岸小學得到了蓬勃發展,規模漸具。1940年春,口岸淪陷,趙友勤拒絕擔任日偽統治下的小站植物,轉而隱入鄉間,做起私塾老師。兩年后,復出主持陷入危局的私立口岸初中的工作。抗戰勝利后,趙友勤招賢納才,學校生源越來越足,學校規模也日益擴大。解放后,學校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領導,趙友勤歡欣鼓舞,更加忘我地投入其中。但遺憾的是,1951年不幸因病辭世。作為新式教育的傳承人和……[詳細]
  位于高港區柴墟西路64號,面積約250平方米,二進一院,兩邊廂房,前門面房,后二層木結構小樓。由周紹贏與其弟周紹康創辦于清咸豐年間,時值太平天國運動,遂取名“天圣堂”,一來是合乎時宜,表示太平天國年間興業祈求太平安定;二來是寓意開店興旺,表示客居口岸的外鄉人借一方水土,為興業創造一片生機。是高港區現存最早的歷史建筑。是清末至建國初期口岸鎮上創建早、規模大、持續久、口碑好的知名染坊。民國以后,隨著洋布進入中國市場,染坊生意不再紅火。抗戰期間生意更加冷淡,直至1956年公私合營,歷經四代人、有著百年歷史的口岸“天圣堂”染坊,成為了歷史。1975年因建設老“五一橋”南北大道,染坊房屋被口岸房管所拆除。……[詳細]
  位于高港區柴墟西路96號,口岸地區長江碼頭水產品經銷的唯一存留建筑物,200㎡左右,現遺存兩進一院,青石鋪院。解放后,為煙酒公司辦公場所。……[詳細]
  位于泰州市高港區長江沿岸,為泰州江堤的一段,泰州共有長江岸線95.6公里,堤防167.7公里,高港區擁有沿江岸線24.2公里,另有多座各類通江建筑物。建筑物形式及點綴風格與環境協調一致,堤防示范區與閘站建筑物形成串珠式景點,像一個個璀燦的明珠點綴在長江沿線。江堤在近年得到泰州市政府和當地政府的大力加固修繕,大部分江堤臨江面和堤面皆為水泥混凝土面,但江堤主體皆為舊有,始建年代不一,應為清末以來泰州段長江江道相對穩定以后陸續修建,江堤在歷次防衛長江洪水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是沿江人民抵抗治理洪水,保衛家園的智慧和勞動結晶,是人類改善生存條件,與大自然做斗爭中的一個代表性文化遺產。……[詳細]
蔡氏莊園
  許莊街道蔡莊村發現的蔡姓地主宅院、油坊、糧庫等遺留民國時期建筑群,原系民國時期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豪地主蔡伯陽家族所有。現有遺存房屋占地30余畝,建于民國年間,有供居住和使用的宅院,也有用作糧庫和油坊的產業類建筑,現存古建40余間。原有地主宅院規模、布局完整,建筑分東西兩個區間,有分有合,功能清晰,前后多進、青磚小瓦、用材粗大、保存完好。……[詳細]
  位于大泗鎮佴莊,1947年7月,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即將打響第一仗——宣堡戰斗。華中野戰軍一、六兩師一起圍殲宣堡之敵,七縱隊三個團佯攻佴家莊,牽制佴家莊的敵人,同時狙擊泰州、姜堰增援宣堡之敵。7月13日夜11時戰斗開始了,五十九團一營擔任主攻,只一個小時就殲滅佴家莊-敵軍。14日拂曉,張甸敵軍一個營企圖增援,在霍堡被我五十五團擊潰。中午,塘灣敵軍一個營再次增援,在佴家莊北沙港又被擊潰。14日傍晚,龍窩口去姜堰的敵軍一個機槍連途徑佴家莊時因天暗,駐扎佴家莊,這一情況我軍并不知曉,當我軍已突破第一道防線時,龍窩口敵軍機槍連也突然加入戰斗,幾挺機槍狂掃,我軍最先沖入莊內的一個連的戰士遭到突襲,全部壯烈犧牲。我軍五十七團后援,發起新的沖鋒,殺聲震天,雙方傷亡均重。15日拂曉,我軍完成狙擊任務后,主……[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刺激在线看 | 日韩网战一区二区三区 |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 | 精品福利视频网 | 亚洲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