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聯奎墓石刻位于如皋市東陳鎮尚書村10組,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戴聯奎,字紫垣,生于如皋,乾隆四十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內閣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道光二年卒,賜御葬,按規制建墓。“文革”中戴聯奎墓被毀,現完整保存石翁仲四尊、石香爐一只、龍紋牌坊構件一件,石翁仲分別為執劍武臣、執鞭武臣、左飄須文臣、右飄須文……[詳細] |
![]() | 掘苴河閘位于如東縣苴鎮,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掘苴河閘位于如東縣掘苴河北端的海堤上。該閘建于1957年底,翌年6月竣工。河閘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共12孔,每孔寬3米,總孔徑為36米,連閘墩前沿總長45.9米。閘底高程1.0米,閘頂高程8.0米,胸墻頂高7.5米。閘門為全鋼架木面直升門,以4.5噸齒桿手搖啟閉機操縱啟閉。1……[詳細] |
![]() | 耙齒凌烈士陵園位于如東縣河口鎮烈士陵村19組,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至烈士小學教室北墻,北至陵園圍墻外2米以內,東側和西側各至河道外側護坡外2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北至雙園路,南至學校南圍墻,東至河道外側護坡外,西至河道外側護坡外4米。……[詳細] |
![]() | 豐利古建筑群位于如東縣豐利鎮朝陽路將軍巷,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群系如東縣歷史名園文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于清中期,磚木結構,由南向北共五進,最后一進為二層樓。文園創建于康熙年間,初始僅為小型園林。雍正年間,文園主人汪澹庵斥巨資廣聘名工巧匠進行擴建,后來其子汪之珩又進行了擴建,建成后在當時私家園林中已是翹楚一方。……[詳細] |
![]() | 海安縣烈士陵園位于海安市海安鎮寧海南路80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海安縣烈士陵園是蘇中地區最大的烈士合葬墓園。墓內安葬著351名烈士,系1946年7月蘇中戰役中在海安境內犧牲的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官兵。園內還有共和國大將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葬處。園內主體建筑有烈士紀念塔、烈士紀念館、粟裕紀念館、青少年教育館、領導題詞碑廊等……[詳細] |
![]() | 韓國鈞墓位于海安市海安鎮明道村鳳山,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韓國鈞墓,又稱“紫公墓”。韓國鈞(1857~1942),字紫石,晚年自號止叟,泰縣海安鎮(今屬海安縣)人,23歲中舉。清末為吉林省民政司,北洋政府時期任江蘇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省省長并一度兼督軍。1925年退居故里,熱心地方事業。抗戰爆發后,與新四軍劉少奇、……[詳細] |
![]() | 吉家墩遺址位于海安縣海安鎮(原隆政鎮),地處里下河地區南部邊緣,是繼青墩遺址之后,在海安縣境內經過發掘清理的又一處新石器時代濱海遺址。遺址東距黃海老壩港45公里,西與青墩遺址相連,距約15公里,已探明面積416平方米。1985年,當地農民因挖魚塘發現了吉家墩遺址。隨后,在南通博物苑的指導下,海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詳細] |
![]() | 譚氏明代住宅位于海安縣海安鎮交運路13號。住宅現僅存一進建筑,面闊三間,梁架做法為穿斗式七架梁用五柱,正間雙步梁制作成扁月梁。屋面舉折平緩,梁架式樣具有明代特征。柱下用木櫍,惟柱端無復盆式卷殺,月梁下用荷葉墩,無三幅云、抱梁云裝飾。此建筑全木結構框架保存完好,在蘇中地區極為少見。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詳細] |
![]() | 海安宋井位于海安市海安鎮新華東路街1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8月發現,該井為原廣福寺內水井。該井距地表約一米,缺失井圈。井深7.8米,井口呈橢圓形,直徑0.8米。井底鋪杉木,井壁用弧形磚砌成,磚長28厘米,寬11厘米,厚3厘米,井內出土了一些宋元時期的陶瓷殘片。保護范圍:文物本體、井欄內。建設控制地帶:文物……[詳細] |
![]() | 大有晉墾區格局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向陽街(三余鎮糧食管理所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大有晉公司由張謇等人于1913年創辦。該公司以通海墾牧公司規劃為藍本,對南通三余墾區進行了規劃建設,是江蘇沿海墾區中,最為符合人居和生產活動的鄉村。全公司共分為十三個區,其中海晏區的規劃最為規范。海晏區是大有晉公司中規劃最整齊的幾個……[詳細] |
![]() | 三門閘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恒興至環本遙望港南側三門閘河,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環恒閘、新三門閘,位于環本和恒興交界處,該閘1925年興建,1926年竣工。閘門為木質鐵包邊,中門高3.4米,寬5.4米,邊門高2.4,寬4.6米,該閘是三余地區唯一完整保存的張謇時代所建的水閘,現仍在發揮水位控制和調節作用。保護范圍:……[詳細] |
![]() | 江謙耕讀處位于通州灣示范區廣運村韜奮小學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江謙(1876-1942),字易園,號陽復。安徽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曾任南通師范學校監理、校長、江蘇省教育司司長(廳長)、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十所大學的前身)首任校長。曾先后被選為省咨議局議……[詳細] |
![]() | 張謇祖居位于通州區西亭鎮狀元街1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張謇祖居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為張謇青少年時期生活和讀書之處。祖居一度曾賣給塾師宋家,1922年購回整修,東部改成宅院,前后三進,正屋中間題額“敦睦堂”;西部為商鋪,租給宋家經營,張謇曾作《西亭東橋銘》,序中兼述了張氏祖居的變遷。抗戰中張氏他遷,房屋……[詳細] |
![]() | 中共江北區特別委員會機關舊址及紀念碑位于通州區興仁鎮四安溫橋村五組,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加固坎,南至臺階,西至加固坎,北至加固坎。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維護圍墻,南至維護圍墻,西至維護圍墻,北至維護圍墻。……[詳細] |
![]() | 錢氏牌坊位于通州區二甲鎮余西居新民街114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錢氏牌坊位于通州區余西鎮,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花崗石質,單門雙柱三樓式,寬3米,高5.50米,座西朝東,坊頂部及左右分別冠以一大二小的廡殿式頂,中樓嵌陰刻“御賜”二字。邊樓各為一朝官,中橫額陰刻“旌表監生白敦素之妻錢氏”11字,上下橫額分……[詳細] |
![]() | 南山五帝觀位于通州區金沙鎮人民東路(街)朝陽路口,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南山五帝觀初建于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占地面積592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建筑三座,座北朝南,前兩座均為硬山式三開間,后座大殿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歇山式建筑,面闊4間(西邊一間已拆除)15.50米,進深七檁9.50米,脊高9.20……[詳細] |
![]() | 張氏墓祠位于通州區金沙鎮進鮮港村30組“瞿家園”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江蘇通州人,清光緒甲午(1894年)恩科狀元,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的高曾祖張元臣,于清乾隆年間從通州石港遷至金沙東五里廟河南頭總瞿家園定居,到張謇祖父張朝彥時,遷居西亭,原址只留下祖墳一座。1……[詳細] |
![]() | 張氏宗祠舊址位于通州區金沙鎮金西村張謇中學對面,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通州張氏,明代從常熟遷來,張謇為第十六世孫。金西張氏宗祠,初建于明萬歷年間,歷代修繕。原有三進院落,現存宗祠后殿,及銀杏兩棵。后殿為四開間抬梁式硬山建筑,木構粗壯,簡潔大方。建筑面積100平方米。保護范圍:東至本房屋,南至本房屋,西至本房屋,北至本房……[詳細] |
![]() | 因樹齋位于崇川區環城南路21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院墻,南、西至現狀連廊,北至環城南路。建設控制地帶:位于濠南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內,不劃定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
![]() | 顧儆基故居位于崇川區環城東路153號,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位于環城東路153號,建于1930年,是原私立崇敬中學創建人顧儆基故居。該建筑座北朝南,為二層磚木結構樓,建筑面積270.94平方米。雙坡頂紅洋瓦,頂兩側呈小三角形狀。清水磚墻,白灰水勾縫。樓平面為長方形,面闊三間,東、西室前各有一等三邊形樓面向外凸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