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港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楊橋村后朱村民小組后,南北走向,跨朱家浜。土港橋體量并不大,小巧古樸,橋長14.3米,寬1.5米,是一座三孔兩柱平板石橋梁,始建于清末民初。橋面分為三節,每節橋面有三塊條石鋪設而成,橋兩端的橋面保存完好,中央的一節橋面有條石缺損,出于安全考慮,現已經過重新修繕。目前仍然具備一定的交通功能,同……[詳細] |
![]() | 何氏小橋地處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高梅村河南陳家塘浜南首,又名陳家橋。橋為平板石橋,南北走向,長7.5米,寬1.5米。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橋梁上刻有“陳×祥妻節婦何氏舍橋”字樣。“節婦”是指在封建社會,丈夫死后妻子因守節由官府奏準,受朝廷旌表的婦女。據村前尚存的一塊“陳順祥”墓碑推斷橋上有“×”處的字應為“順”字,此字后被人……[詳細] |
![]() | 橫山青龍橋位于武進區橫山橋鎮河東村西南角。青龍橋南北走向,是金山石砌筑而成的獨孔平板石橋。橋面用5根長6米、寬5.5米、厚0.3米的條石鋪設而成,橋面兩側用高0.6米,厚0.3米,長5.8米的條石作為護欄。該橋全長約20米,寬3.3米。兩側石欄板書有“青龍橋”字樣,橋頭書有包宗棠書落款,并寫有“民國二十三年重建”字樣。……[詳細] |
![]() | 龍塘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坊前老街北,南北向橫跨在武宜運河西岸龍塘港口。該橋為金山石質獨拱橋,拱券是聯鎖分節并列砌筑。橋全長18米,寬2.5米,橋拱直徑5米,橋兩邊各有14級臺階。橋西側有一條前幾年拓寬武宜運河時堆筑的堤壩,壩的西側是已經填沒的龍塘河。因年久失修和自然因素,龍塘橋橋體已有多處坍塌,石塊橫陳,橋面雜草叢……[詳細] |
![]() | 寺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前黃村(原寺橋村)的永勝河上。寺橋原名景德寺橋,因橋旁有景德寺而名。該橋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拱券為分節并列砌筑,東西走向。橋身兩側拱圈上端兩側有一對橋耳。橋長23.6米,高5.1米,跨徑7.6米,原橋面、橋堍寬分別為4.1米和3.8米。橋的始建年代失考,清光緒元年(1875)重修過。1978年為……[詳細] |
![]() | 莊基橋位于武進前黃鎮楊橋老街東首,南北向跨張仙浜,是一座用五塊金山石條石鋪設成橋面的單孔平板石橋梁。清光緒二年(1876)吳康壽任陽湖知縣時重修,2011年再次將莊基橋修繕一新。莊基橋長16米,寬3米,跨徑4米,兩側踏步各11級,給河浜兩岸民眾往來提供極大便利。2011年前,由于歷次洪水沖擊和來往船只碰撞,特別是幾年來……[詳細] |
![]() | 雙獅繡球磚雕照壁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淹城旅游區內。照壁是受中國風水文化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建筑形式,風水學講究導氣,大門開后“氣”不能直接沖到廳堂或者臥室門口,所以一般在大門前修建置一堵墻,將大門與廳堂門或臥室門之間隔斷開來。為了導氣順暢,墻不能封閉,因此采用照壁這種形式。從實用價值來看,照壁具有擋風、遮擋視線的作用。???……[詳細] |
![]() | 明朝石刻守護神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淹城旅游區內。石刻守護神高2.5米,身軀高大,體態渾圓,整體呈立姿。石刻守護神頭戴盔甲,為長圓形臉龐,臉部扁平,雙目微睜,下頜有三屢胡須。身著武將服飾,兩肩上飾有獸首形護肩,胸部、手臂及腿部均帶有護甲。腰間束帶,腰腹部前甲上飾有獸面,下部呈倒梯形,起到護襠的作用。石刻雙手在腹前拄劍,……[詳細] |
![]() | 宋代石經幢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淹城旅游區內。經幢源自旌幡,由于印度佛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出現帶有寫繪佛經或者佛像的絲織品,品稱為旌幡。后來為了保持經久不毀,就將佛經直接刻在石柱上,由于其上大都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因此也稱經幢。經幢從唐代開始出現,五代至兩宋時期較為盛行,元代逐漸減少修筑。淹城旅游區內宋代……[詳細] |
![]() | 唐朝佛頂尊陀羅經幢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淹城旅游區內。經幢是從唐代才開始發展出來一種新的多面體的佛教石刻。由于印度佛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出現將佛經或者寫繪在絲質的旌幡上的現象。后來為了保持經久不毀,就將佛經直接刻在石柱上。由于其上大都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因此也稱經幢。據《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上說:“尊勝陀羅……[詳細] |
![]() | 淹城福祿壽禧照壁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淹城旅游區內。照壁是中國漢族傳統住宅中的一種墻壁式附屬建筑,中國風水學講究導氣,大門開后,所以在大門前修建置照壁,將大門與廳堂門或臥室門之間隔斷開來,使“氣”不能直接沖到房間。從實用價值來看,照壁具有擋風、遮擋視線的作用。淹城旅游區內照壁由青磚砌成,照壁心中心以高浮雕手法雕刻騎鹿壽……[詳細] |
![]() | 滸路土墩墓俗稱滸路墩,位于武進新天地廣場南100米,規模宏大,保存完整,表面樹木蔥蘢,綠樹成蔭。土墩外觀為一較標準的饅頭狀土墩,其占地面近乎規范的正圓形。土墩墓是先在地面堆筑成高大的土堆,然后再在其上挖造墓穴。土墩墓是適應南方多河流湖、地下水位較淺的條件。地面半徑約為35米,土墩四周斜坡與地平面成角約35度,頂高約7米……[詳細] |
![]() | 湖塘街119、121、123、125號潘宅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湖塘街。潘宅座東朝西,一進,五開間,硬山式二層磚木結構。房屋西臨湖塘街,面闊8.1米,進深15米,檐高5.5米,建筑占地面積121.5平方米。現屋內一樓開設雜貨店,二樓住人,門面仍為老式木質排門,建筑整體保存較好。2010年,武進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登記……[詳細] |
![]() | 幸福樓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古村社區晉陵中路365號南常州大酒店3號樓,建筑面積為300平方米,該樓坐北朝南,造于1947年,是民族實業家沈惟賢造,與青果巷27號沈宅房主為兄弟,建造年代也僅相近,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名人故、舊居,兩層檐高8米,青磚,四坡頂,原為常州交際處。上世紀80年代曾為常州國家安全局,保……[詳細] |
![]() | 高家弄楊宅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兆豐社區高家弄28號,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傳統民居,建造于民國。房屋一進,保存一般,現由其后人使用,隸屬天寧街道兆豐社區,房子造于1945年前后,典型的常州鄉土建筑,坐北朝南,兩層一開間,進深8.7米,面寬4.1米,前檐高5.1米,脊高6.3米。建筑形制較為考究,門樓高聳,外……[詳細] |
![]() | 靈官廟弄洪宅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椿桂坊社區靈官廟弄1號,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傳統民居,建造于民國。靈官廟弄洪宅存房屋一進,保存一般,現由靈官廟弄洪宅后人使人,隸屬天寧區天寧街道,房屋建造于民國期間,坐北朝南,兩層民國樓2開間,面寬5.6米,進深7.9米,后檐高7米,脊高8.5米,觀音兜保存完好,民國式長窗……[詳細] |
![]() | 蔣氏楠木廳位于常州市天寧區蘭陵街道浦前社區王家場9號,現由蔣氏后人在使用,隸屬天寧區蘭陵街道浦前社區浦前王家場,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傳統民居,房屋坐西朝東,建于清朝,屋宇高敞。共一進單層三開間,面寬11.1米,進深8.7米,檐高3.9米,脊高6米。蔣氏先人為舉人在盛宣懷麾下的漢冶萍公司任職,任職期滿時將建屋木……[詳細] |
![]() | 常州市天寧區蘭陵街道浦前社區張家村24、25、26號賀宅,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傳統民居,民居保存較好,現由賀氏后人在使用,隸屬浦前社區,兩層民國早期建筑建造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前期,為二層樓,一進四開間,面寬13米,進深10.5米(含走廊1.5米),前檐高6.3米,脊高8.5米,曾是民國時期浦前鎮最好的房子,雖門……[詳細] |
![]() | 觀音堂、土地堂舊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蘭陵街道浦前社區浦前老街95號,為古建筑壇廟祠堂,現隸屬蘭陵街道浦前社區,坐西朝東,硬山式磚木結構,建于清代。觀音堂、土地堂現存房屋3進,碑1通,房屋第一進屋架完整,單層三開間,面寬10.8米,進深7.8米,前檐高3.1米,后檐高2.9米,脊高4.5米。第二進前天井面寬10.8米,進深……[詳細] |
![]() | 蔣宅位于常州市天寧區蘭陵街道浦前社區浦前鎮老街105號,蔣宅建于清,房屋坐西朝東,硬山式磚木結構,隸屬蘭陵街道浦前社區,現存房屋4進,井1口,因居民生產生活活動和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損毀。第一進單層一開間加過道,面寬3.8米,進深6.3米,前檐2.5米,后檐高3米,脊高4.5米。二進前天井面寬3.8米,進深2.8米。第……[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