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鹽城市旅游

鹽城市旅游景點介紹

  草堰北越石閘始建于明代,《興化縣志》有載。是草堰古閘系列的重要載體,現存三孔。面積約100平方米。與204國道并行,閘下水流湍急,現仍是水運干道。……[詳細]
  該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主屋為一棟清代建筑。三開間磚木結構民居,七檁六架椽,小青磚圍合,面闊10米,進深6米。該民居為私宅,戶主宗紹美、戴洪德夫婦。目前該宅仍有居民居住。宗灝是明代萬年十一年進士,昔日開過六陳行,為鹽商之家。……[詳細]
  該古街處于鹽運保護區核心區域夾溝河東西兩側,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明、清時期古建筑古民居數棟,青石板道為明朝遺存,現保存歷史傳統格局與風貌,連同數座古石碼頭,為古鹽運保護區核心區域的遺存,青石板、古磚路面,該古街現保存尚好。……[詳細]
  李春芬故居面積約200平方米。李春芬是大豐市白駒人,著名地理學家。李春芬先生從事地理教育50余年,對區域地理和美洲地理有深入研究。為表彰他在發展加拿大和中國地理學方面所作的貢獻,1987年加拿大地理學家協會授予他榮譽獎狀。該故居位于大豐市白駒鎮南市街14號。面積約200平方米。現是居民居住地。……[詳細]
  該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為一棟民國建筑。7間老房圍成一座完整院落。主房三開間磚木結構民居,七檁六架椽,小青磚圍合,面闊10米,進深6米。該民居為私宅,戶主劉書貴。目前該宅仍有居民居住。馮秀靈,女,75歲口述:這房子是她的老公公劉書貴傳下來的,老房共有7間,前大三間為正屋,后兩側各對稱兩間,圍成一座完整院落。院內花草生……[詳細]
  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原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目前該遺址保存尚好。劉莊竹園口為束氏祖墓,他們的老祖宗是明代初期的鹽商,墓地占地好幾畝,在他十八歲時發大水把把祖墓南門沖開,里面用大磚砌成的墻,很工整,有2-3米寬,順洞向里爬4-5米,向東向西各有通道,據說以前里面有蛇,竹園地南北東西有百十米長,現竹子已經被砍掉很……[詳細]
  該遺址面積500平方米。2007年4月出土一組金幣21枚郢爰,總重175.1克,2007年6月經江蘇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出土郢爰的魚塘位于大豐市劉莊鎮友誼村一組,東距大豐市區所在地大中鎮約16公里,西距204國道、宋代串場運鹽河、宋代范公堤約1.2至2公里之間,西距新長鐵路約200米。面積約7000……[詳細]
  該遺址面積3500平方米。先后出土過漢代雙耳紅口陶罐、平口大肚灰陶罐各一只,現收藏于文化局文博科。該遺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目前該遺址保存尚好,遺址上現種有農作物。……[詳細]
  該墓面積500平方米。2008年6月由于騰達飼料公司倉庫施工被發現,出土有墓志銘一塊,有關于墓主身份的記述;明代的碗、壺等遺存物。墓址現被掩埋在一所倉庫的墻角下。后采取了原址保護措施。……[詳細]
  該舊址面積3600平方米。原海豐農場總場(后元華分場)場部。由上海市海豐農場提供舊址建筑物及周圍濠河內60畝土地用于紀念館建設;大豐市人民政府負責策劃、規劃、資料征集、資金籌措、建館工程、紀念館報批。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海豐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過的上海知青超過8萬人。……[詳細]
  該遺址原來有一個大墩、上有一座土地廟(現已平),后面有一個小墩,上面有一塊石碑,碑上刻有“軍用”兩字。南陽祥西八組的黃墩,現墩基徑約5到6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與范公堤同時代的,原有十米左右高,平填整地時將其平,頂上有航標。原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最高點高出周邊3米,遺址上現種有農作物。……[詳細]
  該遺址面積約1500平方米,高出地面3米,上有一水泥塊,中間有一銅球,上陰刻“第843”,下陰刻“1959年11”,原來在墩子正中間的,后因水土流失,歪斜于原位的東南方,地面上出土很多青蛤殼,采集到晚期青花瓷片等遺存物。原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最高點高出周邊3米。……[詳細]
  該遺址面積600平方米。原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最高點高出周邊約1米多,目前該遺址保存尚好。新斗龍港開挖時,地質部門測量時發現老墩子底下有三根樁。……[詳細]
  該遺址面積約13200平方米。1917年南通張謇創辦了“大豐鹽墾股份有限公司”并任經理,招南通、海門人來此廢灶興墾,開辟了大豐縣東部廣大地區,種植棉花,大豐公司集資200萬元,收并垣產及灘涂荒地112萬畝,劃為35個區,筑圩養墾81萬畝,居淮南各鹽墾公司之首。目前該遺址保存尚好,地面建筑不存,種有農作物。四周濠溝環繞,……[詳細]
  該遺址墩高出地面約4.5米,面積約100平方米。四周為莊稼地,環墩河灘無水,長滿蘆葦。墩上長有三十余棵白楊樹。古時此處為海灘,趕海的漁民利用高墩作為躲避海潮的潮墩,因此又俗稱“救命墩”。……[詳細]
  該烈士墓面積約500平方米。李增援是長眠在西團的杰出新四軍文藝戰士,《黃橋燒餅歌》的詞作者,1913年6月29日出生于山東。在一次日寇偷襲西團新四軍傷病員的戰斗中犧牲在烏家場。1958年從亂葬場遷至西團鎮東團烈士公墓。90年代又遷至現眾心村南側的烈士陵園。……[詳細]
  該遺址面積約2500平方米。60年代平田整地時在填平四周河溝和池塘的施工現場采集有隋、唐、宋、明、清等瓷片。原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最高點高出周邊40厘米。遺址上現種有農作物。……[詳細]
  該遺址面積約500平方米。50至60年代出土宋代瓷片、碎磚瓦礫并在現場撿到一柄殘損生銹寶劍柄等遺存物。原址略高于周邊農田,呈漫坡狀,最高點高出周邊120厘米。西團鎮的晾網禪寺,最早建于唐高宗咸享二年,元末張士誠在蘇州稱“吳王”時派人回西團重修。……[詳細]
  朱廉貽(1904-1941),字伯軒,江蘇丹陽人,精詩文、工書法,待人謙和,關心農民疾苦,曾先后擔任丹陽抗日自衛總團的秘書長、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部秘書長和第六支隊隊長、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等職,參加攻打揚中、保衛郭村、黃橋決戰等戰斗,殲滅過上千敵兵。1941年在廉貽鎮犧牲,當地群眾立此碑為作紀念。……[詳細]
  常家大院位于安豐鎮南石橋大街37號,明末建筑,青磚小瓦,五架梁三開間,門窗、家具、封火墻上有雕花,完整地體現明代建筑特點。……[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先锋影音最新在线资源网 | 一本中文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 | 免费va在线观看 | 好吊操好吊妞在线观看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