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岔河鎮淮寶縣辦公舊址 淮寶縣辦公舊址為1940年——1946年原中共淮寶縣委會曾在岔河辦公用房之一。原為蘇北地委聯防辦事處。1940年成立淮寶縣,1940年—1946年淮寶縣委會曾在此辦公。舊址房屋每間進深4米,面寬4米,磚木小瓦結構。現為正房3間、附屬房2間,目前為居民朱愛華私房。……[詳細] |
![]() | 仁和鎮江淮大學舊址 江淮大學為1942——1944年,新四軍、中共華中局和江蘇省委在洪澤縣仁和鎮創辦的一所綜合性大學,陳毅為大學定名并題寫,共辦學2年,培養學員約120名。大學的主樓為“左家樓”,2003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附屬樓:潘家樓、陳家樓、陸家舊宅三處,保存基本完好,潘家樓門頭上“潘……[詳細] |
![]() | 蔣壩鎮彭城村古井群 古井位于東經118°46′04.42″,北緯33°05′36.12″,在米范圍內存古井七口,時代宋。○1歪磚井,井深7.6米,玄武巖井欄呈圓形,外徑0.9米,內徑0.56米。井口用方形青石板鋪蓋,中心鑿徑0.6米井眼。○2東秦莊井,井深11米,井欄移位。 ○3小東莊井,井深9米,玄武巖井欄,圓……[詳細] |
![]() | 東雙溝太平井位于東經118°49′16.78″,北緯33°11′13.45″,時代宋,現有井欄為清代移置。圓錐形,外徑0.6—0.8米,內徑0.4米,高0.4米。井身為楔形磚圈砌,腹徑1.15米,深7米,井口用條形青石板鋪蓋,中心鑿經0.65米井眼。井臺原為玄武巖條石鋪砌,現已被破壞,條石全被移走,破壞年代在1980年……[詳細] |
![]() | 東雙溝南甸村六組、八組漢遺址及漢陶井遺存遺址位于東經118°51′13.54″,北緯33°09′50.94″,時代漢——明,遺址高出地表1-2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上層發現有較多的明清瓷片,其中有“大明成化”年款青花瓷片,下層有大量的漢紅、灰陶片,同期還有較多的動物骨頭出土。唐、宋瓷片,器物有罐、盆、壺、碗、盤等,……[詳細] |
![]() | 孫莊西周遺址遺址位于東經118°56′43.92″,北緯33°15′35.52″,時代周。遺址高出地表1-2米,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米左右。上層屬東周文化層,1971年該遺址曾出土“齊法化”刀幣13枚。下層有青蓮崗文化遺存,陶片有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紅陶、器物有鼎、釜、缽、豆、罐、盆等,紋飾有指甲紋、附加堆紋等。……[詳細] |
![]() | 岔河老街AAA 岔河老街為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鎮,位于洪澤區東部,與白馬湖毗鄰。歷史上岔河老街交通便捷,潯河古道穿街而過,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漕運節點,從明清起就商賈云集、商鋪林立。素有“淮揚糧倉,魚米之鄉”之美稱,在清《山陽縣志》中有“岔河小南京,不到不死心”之美譽。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保……[詳細] |
![]() | 漣水延安園坐落在漣水縣成集鎮朱南蕩村。1995年8月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將抗戰時期淮海抗日根據地中素有“蘇北小延安”之稱的漣西成集一帶人民群眾中的大量英雄事跡挖掘出來,并形象地塑造出可見的實物,以期讓青少年們看得見,摸得著,以便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經金明、楊純、陳克天等老同志倡導,許多當……[詳細] |
![]() | 謝祥軍將軍紀念碑亭位于漣水縣烈士陵園內.謝祥軍(1914年~1946年),湖北省大悟縣人,1946年10月23日晨在漣城東門渡口陣地察看敵情,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年僅32歲。原墓建在阜寧縣蘆蒲《鹽阜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內。1991年7月1日,值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謝將軍殉難44周年之際,為教育今人,啟發后人,中共漣水……[詳細] |
![]() | 高溝酒廠老窖址位于高溝鎮鎮南街,前身為清末涌泉糟枋,為當時高溝鎮八大釀酒作坊0-酒品質較好的一個,百年以上的古老窖池,經過長期持續發酵,可以生成棲息微生物和香味物質400余種,其中98種能夠定量,160多種可以定性,向窖池深處緩慢滲透,加以改進窖泥配方,使窖泥微生物和--等香味物質日積月累,不斷激活,以糟養窖,以窖養酒……[詳細] |
![]() | 臨河巷碼頭位于高溝鎮鎮西街,六塘河南岸。碼頭均用麻石砌筑,計百余階,外側還有廢棄的麻石,長15米,寬6米,河岸淺水處還殘留有系船纜石柱。現存石板路北起臨河巷碼頭,南至高溝北校門前,長約150米,條石長約1米,寬約0.2—0.4米。據《重修•沭陽縣志》記載:臨河巷碼頭始建于清末民初,高溝鎮在清末民初時為徽商販……[詳細] |
![]() | 張大卓紀念亭位于石湖鎮果園居委會二組,亭高3米約,磚混結構,重檐六角攢尖頂,翼角飛展,邊長4米,占地16平方米;亭中立紀念碑一塊,石質,碑長1.7米,寬0.8米,正面陰刻“張大卓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陰刻張大卓烈士事跡;紀念碑基座為“工”字形,長1.5米,寬0.6米。張大卓(1892—1915),字鐵庵,號天愛,十二歲時……[詳細] |
![]() | 石湖知青點舊址位于石湖鎮果園居委會,知青點建筑分為東西兩側,東側兩排,西側一排,西側與東側房屋形式稍有不同,帶廊檐。知青點建筑每排十二間,共計36間,均為起脊磚木結構瓦房,房間內徑長4米,寬3米,外徑長4.4米,寬3.3米。東邊兩排保存較好,第一排面南墻壁白漆書寫“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認真看……[詳細] |
![]() | 黃河故道水箭位于南集鎮碼頭村,自明中葉以來,每淮水盛時,西風激浪,白波如山,淮揚數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數百年矣。南集碼頭水箭位于黃河故道西岸,岸堤為沙土質,黃河故道水流湍急,導致多處河堤塌陷,屢遭水患,形成險工險段。為防水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陸續在此處修建護坡堤,從今連云港市灌云縣大伊山一帶購取條石,砍伐……[詳細] |
![]() | 原漣水中學圖書室舊址位于漣水縣外國語中學院內,始建于1958年,曾作為學生宿舍、圖書室、校史辦公室,現閑置。建筑面積143.64平方,坐北面南,菌湖環依,為地面一層歇山頂式呈“凹”形磚木結構建筑,木質回紋窗,沿中軸對稱建筑設計風格,頗具當時流行的蘇式建筑特點,西側屋頂鑲嵌的紅色五角星圖案,時代特征顯著。六十年來見證了漣……[詳細] |
![]() | 余增中祖宅位于盱眙縣盱城街道井頭街148號,年代為清,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四周向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周向外10米。……[詳細] |
![]() | 劉慶江祖宅位于盱眙縣盱城街道井頭街27號,年代為清,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四周向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周向外10米。……[詳細] |
![]() | 井頭街西井位于盱眙縣盱城街道井頭街,年代為清,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井周邊向外5米。建設控制地帶:井周邊向外20米。……[詳細] |
![]() | 井頭街東井位于盱眙縣盱城街道井頭街,年代為清,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井周邊向外5米。建設控制地帶:井周邊向外20米。……[詳細] |
![]() | 陳福根祖宅位于盱眙縣盱城街道井頭街29號,年代為清,為盱眙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本體四周向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四周向外1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