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長山墓群位于徐州市區西部,石質為石灰巖,山體狹長,大體呈東北西南走向,主峰居中,海拔75米。其東西兩側分別臨近云龍湖和西三環路,北與韓山(有劉女宰墓,即韓山墓群)相連接,西北與臥牛山(山北麓有兩處西漢楚王陵墓)相望,表面為現代人工林。小長山漢墓群為徐州地區一重要的漢墓群,曾多有漢墓發現,2008年9月發現并發掘的M4……[詳細] |
![]() | 金鼎山墓地于1979年8月發掘,有墓葬2座,相距1米,兩墓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均為石坑豎穴結構,豎穴長3.1米,寬2.1米,深6~7米,內填土夯實。豎穴下為槨室,東西兩側各留三層臺,最低一層臺上蓋石板,出土陶鼎、盒、壺、鈁、繭形壺、盆;有銅鏡、“半兩”錢幣等。另在山下發現有土坑豎穴墓道石槨墓,出土有陶鼎、盒、壺、井、磨、……[詳細] |
![]() | 中樞街曹氏宅坐北朝南,平面呈四合院形制。主房為二層樓,部分木地板仍然存在,一層、二層各三間房屋。西廂房亦為二層,樓上樓下各兩間,主體尚存,但屋面、局部墻體被改動。南屋墻體、屋面改動較大,現仍然有人居住。該院建筑較為新穎,雖然布局為四合院式,但有二處房屋為二層小樓,均有石基青磚墻體。……[詳細] |
![]() | 徐州展覽館兩層,平面呈“回”字形,建成于1969年。總占地面積16000 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 平方米,廣場面積8000平方米,館前有寬闊的開放式廣場。徐州展覽館落成后于1970年首次舉辦大型展覽《毛主席在延安》,曾引起巨大反響。三十多年來,共承辦了國內各種省、市級展覽千余次,每年接待觀眾近百萬人。徐州展覽館是中國……[詳細] |
![]() | 1997年共清理漢墓、唐墓各1座,墓葬均被盜掘。東漢墓為磚石結構,墓西向,以雙扇石門封堵,墓室平面長方形,長3.95米,寬1.45米,殘深1米,券頂已塌毀,墓壁砌法為三順一丁,墓底人字形鋪地。出土器物均為陶器,有鼎、盤、壺、奩、樓、灶、倉、杯、罐、磨、豬圈等。唐墓為磚結構,平面呈腰鼓形,破壞嚴重,長約2.4 米,兩頭寬……[詳細] |
![]() | 杏山子漢墓于1991年三環路基建施工中發現,為磚石混合結構,墓門西向,寬0.5米,高1.1米,以雙扇石門封堵。墓室長4.5米,寬1.83米,券頂已塌毀,墓壁采用二順一丁的砌法,墓底磚鋪成人字形,墓內置二棺,當為夫妻合葬墓,棺已朽。該墓早年被盜,出土有陶耳杯、豬圈、樓、灶、磨、杯、勺及鐵戟、“五銖”錢幣等。……[詳細] |
![]() | 南湖墓群于礦大南湖校區建設工程中發現,先后發現有墓葬3座,為東漢時期的磚石混合結構,有的石頭上有淺浮雕的畫像,磚室為楔形磚券頂。未正式發掘的墓葬基本上都被工程破壞,估計周圍還會有部分墓葬。……[詳細] |
![]() | 云龍湖西岸墓群位于云龍湖西湖湖底,1999 年發掘,在深挖清淤時發現,其中東漢墓2座,磚石混砌,已被破壞,無出土物。北齊墓葬一座,磚砌,長方形墓室,東西2.3 米,南北1.1 米,頂部已塌毀。向內一側的砌磚多、模印有花紋,以幾何紋及植物紋居多,另有對稱分布的人物畫像磚,人皆立姿。墓內出土青瓷罐、壺各一,“常平五銖”錢幣……[詳細] |
![]() | 十里鋪墓地于1964年發掘,由墓道、甬道、前室、東側室、西側室、中室及后室組成,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全長15.2米,寬5.52米。墓南向,墓頂為券頂。墓為磚石混合結構,共發現有畫像石18塊24幅,畫像內容有建筑人物、珍禽瑞獸、神話傳說、比武拜謁等。該墓共出土遺物近200件,有陶盤、案、耳杯、博山爐、虎子、九枝燈、井、……[詳細] |
![]() | 云龍墓地為一大的封土堆,東西長約50 米、南北寬30 米,高出地表約3 米。封土上有較多的筒瓦、板瓦及陶器碎片。封土為夯筑而成,其為紅土、黃土及夾雜瓦片的灰土相間,與土山漢墓的封土基本相同,應為一大型東漢墓。該封土堆歷來訛傳為西漢安國侯太傅右丞相王陵母親之墓,即“王陵母墓”,曾立碑,建牌坊,文革中被毀。現在封土西有新建……[詳細] |
![]() | 韓山為一座海拔70米的石灰巖山丘,該墓為當地村民在山上取土時發現,1992年5月發掘。墓葬開鑿于韓山頂部,為石坑豎穴洞室結構。墓上有直徑10、高0.8米的圓形封土堆。豎穴墓道呈長方形,南北長3.25、東西寬2.35、深7.4米。內填夯土,夯土間置二層石板。豎穴北壁鑿出一洞室作為墓室。墓道與墓室之間以兩塊石板相隔,洞室前……[詳細] |
![]() | 1991年群眾建墳時發現,為土坑豎穴結構,墓上封土已不存。墓東西向,長3米,寬0.8米,深度不清,漆木棺已朽。陪葬器物放置在墓室東側,有銅壺、銅盆、鐵鼎、陶杯等。……[詳細] |
![]() | 云東唐宋墓群主要位于云龍山北端第三節山頭東坡下的坡地上,目前所見的范圍南至云龍山隧道,東至泰山路,北至溢洪道2006 年,為配合東坡休閑廣場建設,搶救性發掘墓葬近20 座,以唐墓為主,也有少量漢墓和宋墓,多為磚結構,規模一般較小,古代多被盜掘。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瓷器、銅器等。……[詳細] |
![]() | 七里溝果園樓,也被稱為“朱德樓”,位于徐州市泉山區七里溝果園辦事處院內,由市政府撥專款于1963年落成,同年10月國家領導人朱德委員長親臨徐州市果園視察,在該樓接見地方黨政負責同志和群眾代表,并勉勵果園“發展果樹生產,搞多種經營,進行果品加工”,現為廉正建設的試點單位。該建筑見證了徐州市果園發展的,有較高的價值。七里溝……[詳細] |
![]() | 小山子是一座很小的低緩山丘,山上現建有水塔。在山頂發現有一些殘碎的漢代瓦片。根據徐州地區漢墓的分布特點和地表情況,山頂應該有漢代的豎穴墓,墓主的身份很可能還比較高。……[詳細] |
![]() | 通過調查,在雙山頂部發現大量漢代瓦片,根據徐州地區西漢石坑豎穴墓的規律,一個獨立的小山頭的頂部如果發現有漢代瓦片,山頂一定有豎穴墓。因山頂建有涼亭,未作進一步的勘探。……[詳細] |
![]() | 杏山子村北墓群位于杏山子村北,現開元四季小區,為東漢——唐墓群,當地百姓取土時發現。有東漢墓葬4 座,唐墓1 座,東漢墓規模較小,磚砌,出土有銅鏡、陶器等,唐代墓葬未被盜掘,但為空墓。……[詳細] |
![]() | 西奎山山頂封土堆積較厚,有多出墓葬發現。西奎山西北坡發掘墓葬11 座,均為石坑豎穴結構,部分有洞室,墓內大多埋葬兩人,為夫妻合葬墓。早期發掘的七座破壞嚴重,后期發掘的4 座中,以11號墓保存較好,墓內葬3 人,出土玉面罩、枕、璧,銅鏡、錢幣、車馬器、釜、陶瓷器等100余件,墓主身份較高。從墓葬分片集中分布的情況及墓葬形……[詳細] |
![]() | 2003年,銅山縣供電局建設“銅電家園”居住區挖地基時發現,由徐州博物館對其中的7 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葬均為磚室結構,規模較小,早年均被盜,墓頂已塌毀。由于施工破壞,多僅剩墓底。墓內出土有銅鏡、瓷壺、鐵釜等陪葬品。……[詳細] |
![]() | 徐寧古驛道位于泉山區奎山東麓,東靠奎河。修建于明清時期,為古代徐州通向江寧的驛道。現殘存奎山東一段,南北走向,長約1000米,寬約3米。解放后,驛道經過整修,被改造成一條水泥路,但據當地老百姓講,水泥路下即為當年的驛道,驛道上的石板仍保存完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