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盧森堡市位于位于盧森堡大公國南部,為該國的首都,是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已發展成為銀行、經濟和行政中心。雖然盧森堡市不是很大,但卻是一座充滿魅力風情的城市,因此成為世界上富有特色的旅游熱點城市之一。盧森堡市是頂級的旅游勝地,這里有著美不勝收的風景,寶貴豐富的文化遺產與極為優秀的基礎設施,呈現給體育與美食愛好者、兒童與商人、健身迷與文化獵人、探險者與大自然愛好者。盧森堡市是一座滿載歷史、防御工事、藝術與文化珍寶的城市,名勝古跡眾多,是最值得一游的城市之一。盧森堡市內遍布著眾多名勝古跡與如畫景點有待探索,除世界遺產景點外,作為大公的官方住宅之一的“大公府”也不可錯過。除此之外,還有盧森堡國立歷史和……[詳細] |
![]() | 威爾海姆廣場是盧森堡市的一個城鎮廣場,位于盧森堡的南部。該廣場的西側是盧森堡特有的形狀不規則的寬闊大街,北側則盧森堡歷史政府辦公區中心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大道(Boulevard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威爾海姆廣場又被俗稱為“Knuedler”,盧森堡語的意思是“結(knot),指的是天主教方濟會修士腰帶上的扣。威爾海姆廣場廣場的西半部是位于西南邊的盧森堡市政廳,而廣場東半部主要是威爾海姆二世國王的騎馬雕像,這個國王曾經既是荷蘭國王,同時兼任盧森堡大公,威爾海姆廣場的得名便由此而來。廣場上種滿了很多的樹,尤其是圍繞著威爾海姆二國王的……[詳細] |
![]() | 盧森堡國立歷史和藝術博物館英文名稱簡寫為“MNHA”,是一個位于盧森堡南部盧森堡市的博物館,致力于盧森堡歷史上各個時期藝術品和文物的收藏與展覽。它最初位于盧森堡市歷史中心魚市場一棟古建筑內,在2002年,博物館遷至擴建的一棟現代化建筑內重新對外開放。最初提議建造盧森堡國立歷史和藝術博物館是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當時盧森堡被法國占領;盡管當時收集了一些來自教堂的文物,然而,博物館并沒有立即開放。在1839年倫敦條約簽訂之后,確定了盧森堡的獨立自主;在1845年,一批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組成了一個“盧森堡大公國歷史遺跡研究和保護機構”,俗稱考古學會,這個機構從此開始收集來自盧森堡各地的藝術品和文物,……[詳細] |
![]() | 夏洛特女大公橋(Grand Duchess Charlotte Bridge)又稱彩虹橋,它紅色的橋身像一道彩虹跨越大峽谷。該大橋是盧森堡大公國南部盧森堡市的一座橋梁,建成于1966年,長355米,寬25米,高85米,為橋架采用鋼鐵結構,顯得雄偉壯觀。夏洛特女大公橋是51號國道(N51)跨越阿爾澤特河(The Alzette)的大橋,連接著基希貝格(kirchberg)的約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大道(Avenue John Fitzgerald Kennedy)和利姆帕茨貝格(Limpertsberg)的羅伯特•舒曼林蔭大道(Boulevard Robert……[詳細] |
![]() | 盧森堡城市歷史博物館于1996年建成,它屬于盧森堡大公國國家級博物館,同時也是當代歐洲最為現代化的一座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外觀雄偉壯麗,面向大街的博物館正面160平方米的墻壁全用鋼化玻璃鑲嵌而成。參觀者從博物館的后門拾級而下,一直可以走到兩千年前羅馬人修筑的第一個地下要塞。博物館陳列了6個不同時期的大型建筑模型,從不同的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盧森堡城的發展歷史其先后秩序為:1000年盧森堡市初建時期的模型,1500年時期的城市建筑模型,西班牙1683年修建的規模宏大要塞模型,奧地利統治下于1795年擴建的要塞模型,1867年的城市模型,1910年盧森堡發展成為現代化工業開放城市的模型。在博物館里展出的……[詳細] |
![]() | 盧森堡是盧森堡大公國的首都所在,大公館就處于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中心,成為城市當中最具有觀賞價值的建筑物。盧森堡大公館1572年始建,歷時兩年后建成西班牙文藝復興式的外觀。18世紀,它的一側被拓寬,就被改成大公居所。目前,大公館是盧森堡市的皇宮,位于盧森堡南部,是盧森堡大公的正式居所,盧森堡大公在這里履行著大公國元首的職責。大公館作為盧森堡大公的居所,這里經常會有許多政治活動。大公和大公夫人以及其工作人員在這里辦公,大公館一樓是用來舉行會議的地方。每當圣誕夜來臨時,盧森堡大公便會在大公館的Yellow Room對全國人民致以節日的問候。作為大公和大公夫人的客人,國外元首在這里都可以享受到熱情的招……[詳細] |
![]() | 盧森堡圣母教堂建于1613-1621年之間,是著名的晚期哥特式復興時代的風格,位于盧森堡的南部。這座教堂也稱為圣子圣母教堂,是盧森堡的標志之一,里面供奉的是圣母瑪利亞。以前這座文藝復興式的建筑并沒有當作圣母教堂,而是作為耶穌教堂。1935-1938年擴建工程之后,三個尖頂的帽子被加上去,成為了圣母堂。教堂北部門的結構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與巴洛克式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教堂內部金碧輝煌,內壇飾以名貴的雪花石膏雕像,墻柱上雕刻著阿拉式圖像。圣母院的后面,有首相府,在首相府周圍有盧森堡外交部、經濟部、財政部等部委辦公大樓,這些辦公樓都不太高,均屬中世紀建筑,顯得既古樸又壯觀。Notre-Dame Ca……[詳細] |
![]() | 盧森堡美軍公墓(Luxembourg American Cemetery and Memorial)是美國為二戰中陣亡烈士豎立的14個海外墓地之一。這片地方在1944年9月10日由美軍第五裝甲師從德國占領下解放出來,曾在1944年12月29日建成臨時墓地。后來盧森堡大公國將此片地的永久使用權捐獻給了美國。這里埋葬著二次大戰中陣亡的美軍5076人,其中包括隨軍的女護士,有101人不知姓名。墓地中間的是巴頓將軍墓,巴頓將軍戰后在美國死于車禍。遵照他生前要和他的士兵葬在一起的遺囑,移葬此地。離美軍墓地不遠處還有一處德軍的戰爭陣亡士兵墓。Luxembourg American Cemetery and……[詳細] |
![]() | 盧森堡小城菲安登位于盧森堡市北方約37公里,有1500個居民。該城以其古樸的城堡和美麗的山谷美景而受到了很多旅游愛好者的追捧。菲安登小城從九世紀就是一個歷史的古都,周圍有廣闊的森林及丘陵包圍著,而建于1248年城內的哥德式教堂、民俗博物館、雨果亡命生涯時所居住的處所、小高丘上的納索家族居住古城,都是游客們前往旅游時不可錯過的參觀地點。在小高丘上的納索家族居住古城,高約440公尺,游客可于山下搭乘升降機上山觀覽,而在其山頂上則設有瞭望臺以及餐廳,從這里眺望整個菲安登城全景是最美麗的!Vianden 必去理由:盧森堡最美麗的小鎮 景點所在大洲: 歐洲【Europe】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盧森堡[L……[詳細] |
![]() | 佩特羅斯大峽谷又稱盧森堡大峽谷,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寬約100米,深約60米,將盧森堡市自然地分成南北新、老兩個城區。憲法廣場是觀賞大峽谷及其兩岸風光的最佳地點。大峽谷對面,有一座宮殿似的建筑坐落在萬綠叢中,顯得格外宏偉壯觀,它就是盧森堡國家儲蓄銀行。它的北端是一座高大的尖頂圓形鐘樓,兩旁是座只能看見屋頂的中世紀建筑。時至今日,佩特羅斯大峽谷已是歐洲美麗的觀光地,站在大峽谷上的任何一座橋梁上,都可以看到谷中兩壁生長的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樹木種類繁多,生長方向各異,更顯出了佩特羅斯大峽谷毫無拘束的自然之美。佩特羅斯大峽谷一旁的憲法廣場一側,有通向峽谷的古老石階,沿著石階走入谷底,在繁茂樹木掩……[詳細] |
![]() | 盧森堡市議會大樓(Luxembourg City Hall)位于盧森堡南部,是盧森堡市市長的私人辦公室,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兩層建筑物。大樓完工于1838年,不懂法文的游客從招牌來看還會誤認為是渡假酒店,而實際上這個地方只接待外國首腦級人物,國家乃至歐洲的一些大的慶典甚至都會舉行在這里。威爾海姆廣場位于大樓的西南面。Luxembourg City Hall 必去理由:盧森堡接待外國首腦級人物最重要的場所 景點所在大洲: 歐洲【Europe】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盧森堡[Luxembourg] 景點所在省、州:盧森堡區 [Luxembourg District] 景點所在城市:盧森堡市 [Luxem……[詳細] |
![]() | 一座具有西班牙風格的古老建筑。簡潔的線條,淡雅的裝飾,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大宮殿相比,顯得十分的樸實和隨意。這里是盧森堡大公辦公和居住的地方,位于圣母大教堂北面,建于1244年。盧森堡的歷任統治者都把這里作為到訪時的行宮,到1890年盧森堡有了自己的大公阿道夫后才開始正式成為大公府。建筑在歷史上多次被修復,曾于1554年在一場大火中被毀壞的原市政府大樓也與之連接起來成為了一個整體,隨后被其西班牙統治者重建。大公府的風格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內部裝飾得十分精致,特別是主會廳,國王的房間和宴會廳。大公府每天10:00、12:00、14:00、16:00和18:00會舉行近衛軍換崗儀式。……[詳細] |
![]() | 盧森堡新老市區的天然分界線,阿道夫大橋橫跨其上,氣勢如虹,向下望去綠樹成蔭、溪流潺潺,更有幽深之感。盧森堡佩特羅斯大峽谷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寬約100米,深約60米,將盧森堡市自然地分成南北的新老兩個城區。憲法廣場是觀賞大峽谷及其兩岸風光的最佳地點。盧森堡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軍事重地,依借峽谷的天然巖石建造了壁壘、炮門和秘密通道的佩特羅斯要塞,是這里曾經硝煙四起的佐證。時至今日,盧森堡佩特羅斯大峽谷已是歐洲美麗的觀光地,站在大峽谷上的任何一座橋梁上,都可以看到谷中兩壁生長的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樹木種類繁多,生長方向各異,更顯出了佩特羅斯大峽谷毫無拘束的自然之美。……[詳細] |
![]() | 盧森堡古堡是盧森堡最具歷史的史物,位于當時的西班牙統治區,建于1644年,40年后才由法-事工程師指導擴建其建筑網絡,隨后才由奧地利人補建完工。盧森堡古堡下面修建有20多公里長的地道、暗堡,是從堅硬的巖中開鑿,工程頗為艱巨,其中地下防御通道是建立在幾個不同的地理層面上,并同時向下延伸40米,工程可謂復雜,這些給人深刻印象的防御體系在盧森堡被稱為“北部的直布羅陀”。古堡在歷史上曾數次經歷血與火的考驗,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戰爭年代,盧森堡古堡被毀壞了,但是保存了17公里長的地道。在二戰時期,古堡作為躲避炮擊和空襲的避難所,為35000人提供了住宿之地。在1867年拆除堡壘之后……[詳細] |
![]() | 大公宮殿位于首都盧森堡城的南部,圣母教堂北方的土姆廣場上,是當時盧森堡最高統治者大公所居住,曾經歷多次修復,后與原市政府大樓連接起來,后又被西班牙統治者整體重建。宮殿建筑風格受意大利文藝復興影響,內部裝飾講究精致,有主會廳,國王的房間和宴會廳。從1817年開始,大公宮殿成為統治者德居所。在二戰期間,盧森堡被德國占領,大公宮殿被納粹分子作為舞廳和酒廳使用。在此期間,大公宮殿遭到了破壞,許多家具和藝術藏品被毀壞。在1960年,大公宮殿被重新裝修了一番,在1991年至1996年被徹底重修,這座宮殿的內部以現在標準和風格進行翻新,現代風格很強,充滿了現代氣息。目前,大公宮殿也作為其他國家-正式訪問的下……[詳細] |
![]() | 憲法廣場位于盧森堡舊市區,距離阿道夫橋不遠,最明顯的標的物就是廣場上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盧森堡士兵的陣亡將士紀念碑,分立在廣場兩側角落,則是貝特流斯炮臺和貝克炮臺的地下入口處,而其對面則為圣母教堂。憲法廣場的“陣亡將士紀念碑”是1923年完工。當時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陣亡的3000名盧森堡士兵,而在二戰被毀壞之后重建,因此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紀念碑有12米高,是一座方尖形建筑,碑頂上站立著象征勝利的勝利女神像,女神像出自本地藝術家克勞斯之手。從廣場往對岸遠眺,可以看見阿道夫大橋以及許多的優美建筑物,是觀看大峽谷﹑橋梁﹑城堡組合的絕佳地點。……[詳細] |
![]() | 阿道夫大橋是盧森堡的市標之一,建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橋高46米、長84米,是一座由石頭砌成的高架橋,位于盧森堡車站西北方。阿道夫大橋跨越峽谷,連接新、舊兩市區,而支撐橋梁的拱門左右對稱,非常壯觀,是歐洲地區杰出的建筑物之一,從橋上眺望遠處的風景十分美麗。這座大橋承擔著跨越皮特魯斯河的道路交通,連接著上城區皇家大道和通往火車站的自由大道大橋寬17.2米,有4條公交線路通過,其中三條通往火車站,還有一條是通往上城區的巴士專線,另有兩條人行道供行人使用。阿道夫大橋,無論從哪方面而言,都已成為一個非官方的國家的象征,代表了盧森堡的獨立,并已成為盧森堡市的一個主要旅游景點。大橋由法國人Paul S……[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