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壽宮魁星樓免費 遼源福壽宮始建于光緒23年(1897年),經歷代大德高道修繕擴建,至解放前夕,福壽宮形成規模,依山而建具有傳統宮殿式建筑風格大殿五層,建有東西配殿、鐘鼓樓、講經堂、宿舍等百余間。并隨山就勢修三層一百零八級階梯,貫通各殿,形成整體建筑風格,占地面積達七畝之多。大殿畫棟雕梁,飛檐斗拱,漆紅門扉,明柱高大,殿脊雕龍,飛檐螭吻,在綠蔭掩映間顯得肅穆軒昂、清幽壯觀,在當時的東北譽名遠播,遐邇聞名。不幸,一九四七年六月福壽宮毀于戰火,至1991年王全林道長發愿捐款復建。魁星樓坐落于吉林省遼源市龍首山南麓、東遼河畔福壽宮內,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毀于戰亂。2002年重建,為塔樓式建筑,其建筑規模居古今塔樓式建筑……[詳細] |
![]() | 遼源礦工墓AAAA ![]() ![]()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是依托遼源礦工墓遺址建設的一所專題陳列館。遼源礦工墓作為日本侵略東北,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奴役殘害中國勞工的重要歷史遺存,是吉林省境內重要的涉日遺存之一。它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了,東北淪陷的十四年里,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統治、殘酷剝削以及在黨的領導下廣大礦工所表現出來的頑強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斗爭精神。2005年11月,礦工墓以其所具有的重要歷史價值和警示教育意義,被中宣傳部確立為第三批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3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源礦工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反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掠奪自然資源,殘害中國人民的見證地,也……[詳細] |
![]() | 龍泉湖山莊AAA 龍泉湖山莊此地山隱四龍,水蘊巨龜,有四龍抱一龜的傳說。占地面積60.5公頃。廣場建有長廊環繞的露天餐廳,獨具一格,是舉辦篝火晚會和室外卡拉OK的最佳境地。山莊有養殖場、綠色蔬菜種植園和果樹園;有容納近百人的大型會議室,也有高檔小型會客廳;有標準間、高級客房,床位60余張;一次性能接待240余人就餐。地址:遼源市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詳細] |
![]() | 江城森林植物園AAA 吉林省江城森林植物園位于東豐縣境內四(平)——白(山)公路303國道246公里處,西距東豐縣城12公里,東距梅河口市9公里,交通便利,是集旅游、度假、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動植物園。從江城森林植物園仿古大門進入,自然景觀如詩如畫,園內山青水秀,花紅草綠,亭臺樓閣,曲徑通幽。有林地、水面3.6平方公里,水上公園8公頃,內有游船和汽艇;林內鋪設甬路3公里,構架吊橋、虹橋、長廊橋10余座;山中有原始次生林及10萬余株多種人工林。園內有亞洲最大梅花鹿養殖繁育基地,其鹿產品久負盛名,享譽世界,是難得的滋補佳品。叢林中棲息著野雞、狐貍、松鼠、獾子、灰鶴、山貓等多種野生動物。山間生長著中草藥、山野菜、食用菌……[詳細] |
![]() | 聚龍潭生態旅游度假區AAA 聚龍潭生態旅游度假區位于吉林省東遼縣縣城白泉鎮。四梅鐵路有停靠站、303國道穿城而過。距遼源市中心12公里。是集觀光、會務、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度假區。19世紀末,在東遼河一級支流,烏龍半截河上筑壩,形成了一座容2414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并進行了景區的開發建設,2003年開始向社會開放。度假區整體面積67.9平方公里,水庫大壩前驅和東、西兩座山嶺地域,為觀光度假旅游區,上游烏龍半截河流域和秋樹河流域,為生態旅游度假區。度假區建立以來,始終以突出“水文化”為核心,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為主線的開發思路和功能定位。服務功能基本完善,部分景區正在進行招商。本著邊招商邊對外開放的原則逐漸……[詳細] |
![]() |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AAA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原來是清代盛京圍場105圍中最大的圍“扎拉芬阿林的圍”和著名的“扎拉芬阿林”。據“盛京通志”記載:“滿語”“扎拉芬阿林”即是漢語:“壽山”,亦是圍名,又是山名。這兒是大寒蔥頂子山,地處磐石、伊通、東豐和東遼四縣交界之處。古驛道交通要塞,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曾經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始祖居住之地。據莊福林著《葉赫研究》一書介紹:“葉赫那拉氏的始祖是蒙古人星根達爾汗,原姓土默特在五代的時候被到達此地的那拉部落招贅,改姓那拉氏。十六世紀他的后代祝孔革才移居現在的葉赫河畔,此地即是此城,也稱璋城,是葉赫那拉氏的發祥地。具體位置就在扎蘭芬阿林圍內,寒蔥嶺山下-附近。”歷史據清代大學士高士……[詳細] |
![]() | 福壽宮免費 吉林省遼源市福壽宮坐落于遼源市區中心龍首山南麓東遼河畔。福壽宮中軸線北側,龍首山山頂,重建的魁星樓為塔式建筑,其建筑規模為全國道教之首。塔樓共分九層(含夾層)為天地至陽之數,上面七層,塔內供奉太上老君、玉皇、財神、魁星等道教諸多神像,下面兩層為博物館。塔樓高66米,塔基直徑為40米,塔身直徑為24米,整體建筑按道教太極、兩儀、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設計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數。此塔純為宗教建筑,其風格為遼代建筑,又集清式旋子彩繪和各家繪畫為一體,外欄為漢白玉欄桿,柱色朱紅,整體建筑氣勢宏大、雄偉、壯觀,可稱玄門之首。……[詳細] |
![]() | 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交界處的大小寒蔥頂周圍地域,公園規劃區7480公頃。清初時期,被敕封為“皇家鹿苑”、“盛京圍場”,清朝歷代皇帝都曾到此行圍狩獵,被譽為“肇跡興王”的“龍脈之地”,有豐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長白山脈哈達嶺南部,地貌為低山丘陵區,山脈縱橫起伏重疊,構成較為復雜的山巒峽谷臺地。全區山脈中上部較為陡險,下部較為平緩。最高峰為小寒蔥頂子,海拔620米,其余山峰400—600米。公園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風大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公園內小寒蔥頂子為西南—東北走向,并以此為分水嶺,分水嶺北部和東部為松花江水系;南……[詳細] |
![]() | 遼源鳳鳴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遼源市中心城區西北部,毗鄰中心城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5°04′—125°08′,北緯45°55′—42°57′。東至原采礦區運煤鐵路,南至中心城區一環路,西至東孟村一組,北至新立村一組,濕地公園總面積為862公頃。 2013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4]50號)、《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和《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結合濕地公園建設管理以及專家組實地考察評估、集體評審和公示等情況,經國家林業局審議同意全國131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的試點工作,其中包括吉林遼源鳳鳴湖國家濕地公園。 遼源國家鳳鳴湖濕地公園有大型礦區沉陷水庫……[詳細] |
![]() | 日偽統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文物館:又名遼源礦工墓,位于吉林省遼源市市區西北約8公里處。礦工墓是全國僅存幾處保存完好的日本侵華罪證之一,也是日偽統治時期西安煤礦東城采炭所方家柜埋葬死難礦工的墓地。它過去被稱為“方家墳”、“萬人坑”。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后,將東北地區變成它的戰略物質供應點,強行占領西安煤礦,采取“以人換煤”的殘酷手段,瘋狂地掠奪煤炭資源。據資料記載,1932年到1945年間日本侵略者共掠奪煤炭1581.9萬噸,獲得近億元的高額利潤。日本侵略者根本不把中國礦工當人看,而是當成“原材料”,和火藥、-等一并列在原材料消耗的欄目中,傷亡事故頻頻發生,留下了六個堆滿中國礦工遺骨的“萬人坑……[詳細] |
![]() | 遼源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位于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人民大街784號,侵華日軍遼源高級戰俘營舊址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世界人民團結一心并肩作戰,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英雄壯舉。遼源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占地面積為27954平方米,展覽館建筑面積為2097平方米,展覽館內部展陳文物數百件,主要包括太平洋戰火、黑色的囚程、將軍的故事、戰俘的遭遇、活著回家、遠逝的背影和二戰時期大事記7部分內容,采用了空中翻書、幻影成像、全息成像、將軍對話等數字化互動展項,累計投入保護建設資金近5000萬元。遼源市于2010年啟動戰俘營舊址搶救性恢復、文物本體保護工程;2011年啟動遼源軍分區異地遷建工程;2012年開始進行國內……[詳細] |
![]() | 類型:民俗類博物館館隸屬關系:東遼縣文化新聞廣電出版局創建時間:2010年所在位置:東遼縣東交大街12號面積:建筑面2600平方米。歷史沿革:2010年成立東遼縣博物館,當時借用圖書館兩間辦公室作為博物館辦公場所,館舍面積僅有40多平方米;2012年東遼縣博物館遷至東遼縣文體活動中心一樓,同時更名為東遼縣民俗博物館,館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展廳面積800平方米,擁有民俗展品15600件,其中國家三級文物2件。2012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指南:博物館是人類歷史文物及藝術成就的偉大寶庫。東遼縣民俗博物館積蓄了東遼縣文化底蘊、歷史軌跡和風土人情,相信參觀過后,您對這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縣城會有進一……[詳細] |
![]() | 1895年,清光緒帝將“盛京圍場”易名,欽敕“皇家鹿苑”,我市又首開貢鹿和人工圈養梅花鹿之先河,當時的趙家鹿場、馬記鹿茸聲名遠播,聞名遐邇。開發此項目突出一個“獵”字和“鹿”字。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尚無同類項目。此項目新穎獨特,獨具特色,可成為我市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旅游產品的龍頭。盛京圍場”選址要有方便的交通條件,良好的植被條件、適宜的地貌條件,充沛的水源條件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占地面積近期在300公頃,遠期在1000公頃左右。根據上述要求,擬選有一定養鹿歷史和規模的東豐縣橫道河鹿場為基礎,向外延伸至橫道河鎮和小四平鄉,開發建設盛京圍場(皇家鹿苑)和鹿品展覽館。該區以放養梅花鹿、兔子、野雞等動物為……[詳細] |
![]() | 西斷梁山遺址批次和公布時間:第六批2007.5.31地址:東豐縣一面山鄉年代:新石器類別:古遺址管理單位:東豐縣文物管理所是否開放:否西斷梁山遺址位于一面山鄉政府所在地東北的一座東西走向山脈上,背靠綿延起伏的群山;南臨東去的梅河的主河道。南坡陡峭,山頂平坦開闊,實為依山傍水的形勝之地。遺址中采集到的石器有打制的長條狀和略呈半圓形的刮削器,磨制的柳葉形石鏃,陶器殘片均為手制細砂,顏色多呈土黃、紅褐和褐色。陶胎較薄,質地疏松。其中施紋陶片較多,其施紋技法分西種,一為刻劃法,二為按壓法,所見紋飾有典型的“之”字紋、“人”字紋,平行線紋、網格紋、波浪紋等富于變化的紋飾,這與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和渾江流……[詳細] |
![]() | 2006年10月18日,遼源市博物館開館剪彩儀式在龍首山上隆重舉行。這是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構建和諧遼源的重要舉措,也是遼源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博物館作為保存和發展一個城市文化和歷史的重要平臺,是城市發展的歷史記錄和展示,也是城市文化底蘊的積淀和弘揚;既是-城市的窗口,也是對未來追求的象征,更是人們傳承歷史文明,接受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遼源市收藏在博物館的歷史文物有300多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近百件,主要是新石器、青銅器、漢、高句麗、遼金、明清等歷史時……[詳細] |
![]() | 葉赫東城遺址規劃擬將龍首山公園劃分為兩部分進行開發完善。一是開發重建葉赫東城,再現古城風貌。二是修復完善龍首山公園各景點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提高整體水平。開發重建葉赫東城的初步規劃設想:把龍首山公園西門修復為葉赫東城大門,并修建500米至1000米仿古式圍墻、城樓,在圍墻上設立宣傳壁畫,采取連環畫形式將葉赫東城從建立到消亡的過程體現出來,在公園西門附近選擇合適地點建一葉赫東城園,按合適比例微縮全城,再現葉赫東城全貌。修復完善龍首山各景點的初步想法:一是繼續完善園內兒童娛樂園和其它景點設施和功能,提高整體水平。二是對原有各時期的樓、亭、碑、門等進行修建,再現原有風貌。三是在龍首山公園……[詳細] |
![]() | 聚龍潭水庫座落在東遼河一級支流烏龍半截河上,該水系發源于海撥620米的烏龍山脈,庫流域面積68平方公里。流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完整所處地段林草茂盛,水質清澈,空氣清新,山水自然,風景幽美。庫區內保護完整的2300年前青銅時期的古墓群遺址,左岸山嶺處建造的龍潭寺和水利樞紐工程以及區域內市政交通工程建筑已成規模,而且地理位置優越,所處的吉林省東遼縣位于吉林省南部,東面與東豐縣接壤,其西部與遼寧省西豐縣相接,北是吉林省伊通縣,西南局部地段隔二龍湖與四平市相望。而且交通發達,距遼源市中心12公里,縣城中心1.5公里,303國道、四梅鐵路、四渾公路穿城而過,102、202國道也近在咫尺,近可依托遼源市、梅河……[詳細] |
![]() | 吉林省對外開放寺院之一,座落在遼源市中心龍首山北側,遼長公路和四沈高速公路途經于此。始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開山祖師釋昌般。殿廡宅宇37間,占地7000多平方米,大雄寶殿、配殿設施俱全。文革初遭劫,后經三代傳人隆參老和尚努力恢復恢復道場,四代傳人能吉法師在此基礎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式卯榫結構,仿清式建筑的大雄寶殿,飛檐斜翹、斗拱鉤連、彩繪浮雕、玉砌護攔、穿天獸、望天猴、群形盡顯,棗紅色噴涂,巴黎綠貼金,密咒鑲嵌其間,青磚圍裙,琉璃瓦遮天,藏經樓存有明朝版祖傳經書一卷,各式版本的大藏經寶光燦燦,祖師堂、地藏殿、天王殿、觀音閣,朝拜香客不斷,依山勢而修之圍墻,古樸不俗,應地勢而造之寶剎,更顯非凡,晚……[詳細] |
![]() | 楊木水庫位于遼河源頭,距市區14公里,距長春80公里,是全市最大水庫。全庫區水面10平方公里,周邊長25公里,兩岸群山環抱、風光秀麗,生態環境良好,建庫10年來吸引游客達50萬人次,旅游業已有一定基礎。具體規劃是:興建三處景區:一是壩下生態旅游觀光區。由開發區廣場、會議接待中心、生態經濟林、經濟動物養殖場、花卉觀賞區、垂釣區、游泳池、餐飲一條街、仿古式辦公建筑物等九個景點組成。二是水上游樂觀光區,由仿古城樓、長廊、亭閣、停車場、花壇、木屋、游船汽艇、飛傘、水上摩托、射箭場、歌舞廳、綜合商店等13種設施組成。三是上游優質高效農業基地觀光區。由水生植物、林果、糧食作物、蔬菜瓜果、水稻、油料作物、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