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東城區旅游

東城區旅游景點介紹

袁崇煥祠和墓
  袁崇煥祠和墓位于崇文區東北部,東花寺斜街,原廣東義園舊址,其廟位于區東南部龍潭公園東湖畔。袁崇煥(1584-1630),是明末抗擊后金、保衛山海關和北京的著名將領,戰功卓著。后因崇禎帝聽信讒言,被冤殺。后人為紀念袁崇煥,先后修建了祠和廟。祠堂和墓碑約建于清代初期,俗稱佘家館,面南向,大門上原有后人題寫的“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煥墓”匾額。祠堂正房五間,前廊兩端及室內墻上嵌有李濟深撰《重修明督師袁崇煥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葉恭綽敬題“明代粵先烈袁督師墓堂”匾額。祠堂后即為袁崇煥墓。原有墳丘,高約2米,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巡撫吳榮光題寫的“明袁大將軍之墓”石碑及石拱桌。墓地周圍以磚砌花墻,種植四季常青的松柏,F僅存墓碑和墻壁上的部分石刻。位置:位于崇文區東北部,東花寺斜街袁崇煥廟是……[詳細]
342、夕照寺
夕照寺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廣渠門大街,古寺夕照寺就在夕照寺中街里。在北京的眾多寺院中,一直覺得夕照寺的名字是最富有詩意的。夕照寺是東南城最整潔的寺院了。寺院創建年代不詳,也有人說寺建于明時,為西山浙僧分院。寺名“夕照”取自燕京八景里的金臺夕照。據趙吉士育嬰堂碑記云:夕照寺清代順治初已毀,僅存屋一楹,雍正年間文覺禪師元信退居于此,將殿宇整修一新。夕照寺夕照寺在乾隆年間曾進行修繕,清嘉慶三年蓄款重修,廟占地約20余畝,殿房共108間。夕照寺坐北朝南,由山門殿、大雄寶殿、大悲殿、東西配殿、方丈院、后院、磚塔、停靈房等組成。其山門殿上有石額上題“古跡夕照寺”。夕照寺內最負盛名的就是大悲殿的壁畫了。大悲殿左壁為大興王安昆所寫的梁朝沈約的《〈高松賦〉并跋》。右壁是畫家陳菘(壽山)所畫的《古松圖》。陳壽山是天長人……[詳細]
343、蟠桃宮
蟠桃宮
  目的地介紹蟠桃宮位于崇文門東大街東口。是北京有名的道觀之一。明代始建,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后殿。明、清兩代直至民國年間,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廟會,稱“蟠桃盛會”。蟠桃宮正名叫“護國太平蟠桃宮”,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元年(1662)重修,是北京的著名道觀之一。其位置在原東便門之內,護城河南河沿。面向正北,山門三間,前有石獅和旗桿各一對。山門券洞上的石匾額書“護國太平蟠桃宮”,左、右墻壁上嵌有“蟠桃盛會”四個綠邊琉璃大字。正門兩側還各有旁門一座。蟠桃宮廟宇并不甚大,連山門在內共有三層大殿,進山門即為靈官殿,殿后兩側有鐘、鼓樓,正殿為王母殿,四壁墻上有一座鱉山,上面塑著從四面八方來給王母娘娘祝壽的群仙。西王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在《山海經》和《穆天子傳》等古籍中都有關于西王母傳……[詳細]
老車站食街
  目的地介紹  繁華的前門大街有一家老車站食街,它與以往的商場食街截然不同,設計獨具匠心的它在喧鬧的都市中裝扮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火車站”。   進入老車站食街,乘自動扶梯緩緩而下,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恍惚間便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銀白色的燈光映襯著木質的桌椅,鑄鐵雕花的椅子腿兒泛著青光,在炎炎的夏日里顯得十分古樸、清涼。一塵不染的仿舊磚墻上懸掛著昔時的明星照片、廣告和北京民俗的老照片,像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正述說著舊日的情懷。木頭電線桿子、老飛機、火車頭模型,甚至鋼軌、車廂、枕木…都成了食街老車站的裝飾。   每每到老車站就餐,環顧四周,總少不了碰到情侶們竊竊私語,在此讀書看報的學生,偶爾也會在角落中發現位花白頭發的老人在此閉目養神,從臉上的表情來看,老車站似是激起了他對童年的記憶!凹宄础[詳細]
北京法華寺
  目的地介紹法華寺位于崇文區法華寺街,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及同治年間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清代法華寺一帶是駐扎八旗軍隊的地方,稱營房,順治十八年(1661)改設正藍旗教場。該寺為崇文區重點保護文物。位置:位于崇文區法華寺街法華寺其建筑有山門,三層大殿和東、西配殿。山門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筑,山門兩次間為欞窗,正間券門上有匾額“大興法華寺”。其后三進大殿均面闊三開間,并有前廊。東、西兩側配殿亦為三開間。除主要建筑外,東、西還有跨院,房屋數十間,民國年間多已辟為臨時停靈的靈房,F鐘、鼓樓已無存,僅存山門、三進大殿和部分配房。6、34、35、36、39、39支、41、43、60路法華寺下車北京崇文區……[詳細]
正陽門箭樓
  目的地介紹  正陽門箭樓位于崇文區西北部,前門大街北端,系北京城中軸線天安門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于1988年1月31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陽門箭樓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樓。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樓兩度失火被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箭樓被焚毀。1901年開始修繕箭樓,1906年竣工。1915年為改善內、外城交通,政府委托德國人羅思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添建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墻斷面增添西洋圖案花飾,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陽門甕城月墻及東西閘門被拆除。   正陽門箭樓從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覽的場所。1928年辟為國貨陳列所,30年代增設電影院,1949年……[詳細]
北京藥王廟
  目的地介紹藥王廟位于崇文區東曉市街。占地20余畝。始建于明末天啟年間,為武清侯所建。因明、清兩代京城藥王廟很多,故又稱位于外城天壇之北的這座藥王廟為南藥王廟,其規模比其它藥王廟為大。廟的主要建筑分東、西兩部分,西部是寺廟形式:山門門額鐫刻“敕封藥王廟”,門前原有兩尊大鐵獅子,進山門有一對大旗桿,每年臘月至正月底,旗桿上掛大紅燈籠,旗桿后有報時的鐘、鼓樓。東部的建筑貫穿在南北軸線上。與山門并列平行的有一排臨街罩房,面對罩房第一層殿是呂祖殿,供奉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其后有文昌殿、真武殿。真武殿后有一座戲樓,戲樓北是藥王寢宮,宮內供奉著藥王爺和十大名醫,在它西邊還有一個小配殿,供財神爺趙公明。最后是一棟二層上下開問各七間半的木樓,樓上供奉東王公、太陽公、東岳大帝、灶王爺、南北五祖等幾十位神像,多為木……[詳細]
萬柳堂舊址
  目的地介紹  萬柳堂舊址位于崇文區廣渠門內。元代右丞廉希憲在右安門外草橋建了一處別墅叫萬柳堂,清初大學士馮溥慕其名,在廣渠門內建別墅,取名“萬柳堂”。   萬柳堂占地百余畝。園內堆土山,種植了楊柳和各種花卉。并修建御書樓,樓內懸掛康熙御筆匾額“間廉堂”。萬柳堂后歸屬石文桂,又修建了大悲閣、大殿、關帝殿、彌勒殿,名曰“拈花寺”。   位置:位于崇文區廣渠門內   公交車111、60可到。 北京崇文區……[詳細]
天慶寺舊址
  目的地介紹  天慶寺舊址位于崇文區東曉市街。其東與南藥王廟毗鄰,為遼代的水泰寺。元代至元九年(1272)重建時,發現一口廢鐘刻有“天慶”二字,經考證是遼代年號,因此就以“天慶”為寺名。寺墻上嵌有“天慶禪林”石額,是后世人鐫刻。舊址辟為天壇少年之家。北京崇文區……[詳細]
南崗子天主教堂
  在人口稠密、胡同彎轉的崇文區幸福大街永生巷,有一座哥特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距今已有80年歷史的南崗子天主教堂。崇文區現有天主教徒500人左右。每年的“圣誕節”,“復活節”、“圣母升天節”、“圣神降臨節”等節目和平常的宗教活動,都在南崗子天主教堂舉行。尤其是宗教的“四大”節日,參加活動的教友近千人次。該教堂是北京東南地區天主教友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南崗子天主教堂現占地面積近0.2公頃,除教堂外,附設小德脅撒修女初學院。教堂始建于1910年,由東交民巷天主教堂柯來孟神父、仁愛會修女依搦斯、若瑟會修女夏大姑等人共同籌建。1923年,仁愛會修女們集資2萬銀元,對南崗子教堂進行了改建和擴建。在放生池胡同(即現在的永生巷)購買墳荒地2.8公頃,新建教堂一座,即南崗子天主教堂。包括圣堂、神父院、廚房……[詳細]
351、金臺書院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臺書院
  目的地介紹  金臺書院位于崇文區西部,崇文門外東曉市大街203號。它是清朝中葉(1750年)在京城建立的一所書院。   金臺書院的前身系降清明將洪承疇的私宅--洪莊。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錢晉錫在宛平、大興分設義學,收孤寒生童就讀。宛平的義學擇地長寺,大興的義學僦屋洪莊。后宛平的義學并入洪莊,名“首善義學”。從此,恬靜的莊園有了瑯瑯讀書聲,成為京師義學的所在地。   首善義學創辦之初,只租了洪氏莊園的一部分房舍,后京兆尹施世綸想買洪莊的空地,將義學擴建為書院,但當時洪莊主人洪承疇之孫奕沔愿意獻地辦義學,康熙皇帝看了奏折,對奕沔在為嘉獎,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特賜御書“廣育群才”匾額。對此,奕沔只好同意。首善義學于是增建了學舍,擴大了規模。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改名……[詳細]
北京東方廣場
  東方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東城區東長安街1號,緊鄰王府井大街、東單北大街。東方廣場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商業建筑群之一。東方廣場位于北京東長安街1號,坐擁絕佳地理位置,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商業建筑群之一,是北京的“城中之城”。東方廣場提供了多種完善設施和服務,其中東方經貿城有8座甲級寫字樓,云集了500強企業和龍頭公司,東方豪庭公寓有2座豪華服務式公寓,提供優雅、時尚便利的生活服務![詳細]
北京郵政博物館
  目的地介紹  北京郵政博物館位于崇文門內小報房胡同,1997年2月20日北京郵政一百周年之際對外開放。   該館建在1905年的原大清郵政北京總局舊址,館舍一排舊式平房,內部裝飾簡樸莊重;娟惲袨椤氨本┼]政簡史”,陳列通過館藏的300余件郵政史料、用品、設備、證件等文物和1000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介紹了自1897年以來北京郵政的百年發展史。展覽向人們顯示了北京郵政一百年來的輝煌歷史及其在中國郵政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證明了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在今天仍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郵政博物館通過征集、收藏與北京郵政有關的史料、圖片、文物等實物資料,結合展覽弘揚了中國郵政艱苦奮斗、頑強進取的精神,并以此培養、教育郵政人員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敬業精神。同時為首都市民增加了一個學習郵政歷史……[詳細]
354、孔廟碑林
孔廟碑林
  位于國子監東面的孔廟,矗立著198塊碑刻,記錄著元、明、清三個朝代600年來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和錄取名次。孔廟碑林見證了舊時的科舉制度?讖R碑林中的部分名人于謙,杭州錢塘人,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會試時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試策論指斥時弊,觸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蒙古大軍直抵北京城下,國家危亡之際,于謙挺身而出,率軍民在德勝門外惡戰一場,擊退敵軍,保住了北京城,后來反被昏庸誤國的明英宗殺害。其故居在東單西裱褙胡同,后辟為紀念館。商輅,浙江淳安人,明正統十年(1445年)乙丑科狀元,是明朝89科會試兩位連中三元者之一(另一位是黃觀),曾協助于謙主戰抗敵,反對遷都南逃。嚴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詳細]
355、方澤壇
方澤壇
  位于北京舊城安定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地處所。祭壇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二層方壇,北向。壇下環繞有一水池,深八尺余,寬六尺。壇上層面積為六平方丈,下層約十余平方丈,壇面明朝為黃色琉璃磚,清乾隆年間改用方石鋪砌。壇的下層東西兩側各有兩個石座,放置有五岳、五鎮山形和四海、四瀆水型,均為東南向。壇外有紅墻身黃琉璃瓦通脊頂矮墻兩重,矮墻四面各有欞星門,東、南、西各是一門二柱,惟北門是三門六柱。壇東北角有望燈臺一座。壇南門外為皇祗室,西門外有神庫、神廚、祭器庫、樂器庫等嘉靖十三年,改名為地壇。方澤壇俗稱祭壇、拜臺,與天壇的圜丘壇相對應。因壇四周有一條按《周禮》中夏至日祭地于澤中方丘”之說修建的方形澤渠而得名。方澤壇位于壇廟的南北中軸線上,是帝王祭祀“皇地抵神”(俗稱祭地)的壇臺,也是地壇公園的主建筑。這……[詳細]
356、北京鐘樓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鐘樓
  介紹  在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舊址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后毀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筑于高大的磚石城臺上,灰筒瓦綠剪邊歇山頂,四面開券門,高約33米,全部磚石結構,精致堅固。樓內原懸有永樂年間(1403-1424年)鑄的大鐵鐘,后改懸有永樂年題款厚約27厘米的銅鐘。鐵鐘今存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鐘、鼓二樓位于北京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面景山遙相呼應,互為借景,是研究北京城市規劃布局的重要實物! 交通  5、60、107、124、734、815、819可達。北京東城區……[詳細]
357、正陽門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陽門
  介紹正陽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七年,原名麗正門。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門”之稱。正陽門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體系。據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五百年來,正陽門飽經滄桑,幾毀幾修,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民覽館。前門是正陽門的俗稱,包括箭樓和城樓,原由甕城墻連為一體,后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一般人們也把大柵欄那個地方叫做前門,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說,前門的概念是一個區域,范圍是正陽門和它前面的珠寶市、大柵欄等區域。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之一,位于北京的中軸線上,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詳細]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后,天安門廣場拓寬,并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后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修建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天安門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紅白墩臺,墩臺上是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城樓下是……[詳細]
天安門城樓
  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中心的天安門廣場北端,面臨長安街。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以杰出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天安門在中國的明朝、清朝兩代是兩代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御道兩側,按左宗廟、右社稷的傳統建制排建。御道……[詳細]
360、北京太廟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太廟
  太廟位于北京市天安門的廣場東北側。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太廟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共有三重圍墻,由前、中、后三大殿構成三層封閉式庭園。大殿聳立于整個太廟建筑群的中心,面闊十一間,進深四間,建筑面積達224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三重漢白玉須彌座式臺基,四周圍石護欄;殿內的主要梁棟外包沉香木,別的建筑構件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制作精細,裝飾豪華。太廟是皇帝舉行祭祖典禮的地方,大殿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寢殿,后殿稱祧廟。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亚洲台湾国产综合 | 亚洲产精品VA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在线精品 |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